基本內容
1921年,愛國義士王亞樵組織“安徽勞工敢死隊”,又稱“斧頭黨”、“斧頭幫”,1929年王亞樵在上海開展反霸除奸活動,組織“安徽籍勞工總會”,后改組為“鐵血鋤奸團”,余立奎為“斧頭幫”及后來的“鐵血鋤奸團”骨干成員,并參與了該愛國組織策劃的“ 刺殺宋子文案”、“刺殺汪精衛(wèi)案”、“日本海軍第三艦隊旗艦u2018出云u2019號被炸案”、炸死炸傷侵華日軍總司令白川義則等多名日本高級侵華軍政要人的“上海虹口公園爆炸案”等多次行動。
1924年,任建國湘軍獨立旅旅長,參加討伐陳炯明的戰(zhàn)役。北伐戰(zhàn)爭期間,擔任國民革命軍48軍第1師師長。
1929年,余立奎赴常州率舊部第四獨立旅旅彭建國部參與由王亞樵、王樂平組織的“民國18年三路軍討蔣”行動,沿京滬線直搗南京。后由于叛徒留日歸國學生趙鐵橋叛變告密致行動失敗,余立奎戰(zhàn)敗被俘與三路軍中的首將方振武同關押于陸軍監(jiān)獄。1931年出獄后,參加廣州獨立,進行反蔣活動,任17軍軍長。
1932年“一·二八事變”后,王亞樵于桃園里44號召集部眾分頭組織工人、學生、市民參加決死隊,宣布成立淞滬抗日義勇軍,時值蔣介石籌劃與日本簽訂停戰(zhàn)協(xié)定,悉王亞樵任義勇軍司令極為震怒,令蔡廷鍇、蔣光鼐撤除王亞樵義勇軍司令,解散義勇軍。蔡、蔣兩軍長與亞樵面商,將義勇軍改為救國決死軍,由余立奎任司令,負責前方指揮,王亞樵退居幕后主持后方。“淞滬停戰(zhàn)協(xié)定”簽訂后,決死軍改為19路軍補充團,余立奎任團長。
1933年冬參加福建人民政府反蔣活動,任副官長。1935年由于參加行刺汪精衛(wèi)的案件在香港被捕,1936年被引渡至南京后,被國民黨政府判處死刑,遭到長期監(jiān)禁至1948年釋放。
1950年任南京救濟分會監(jiān)委會副主任,并由李濟深先生介紹任民革南京分部常務委員。1951年余立奎先生回安徽后,歷任皖北行署委員、安徽省人民政府委員,省政協(xié)第一、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
1967年逝世,享年79歲。
余立奎先生是一個具有正義感和民族氣節(jié)的愛國人士,畢生傾心于愛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