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99年至2005年分別在西安交通大學和日本九州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和訪問合作研究。先后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4項,省部級課題10項。曾獲陜西省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寶鋼教育獎和新疆奎屯優(yōu)秀青年教師一等獎。科研成果獲陜西省高等學?萍歼M步一等獎、國家冶金科技二等獎、西安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和陜西省科學技術三等獎。2004年獲第五屆陜西青年科技獎,2005年獲陜西省優(yōu)秀博士后稱號。獲國家發(fā)明和實用新型專利4項。已出版著作和教材9部,發(fā)表學術論文90余篇,其中24篇被EI、ISTP等著名檢索工具收錄。
主要學歷
1991年7月畢業(yè)于西安冶金建筑學院(現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工業(yè)與民用建筑工程專業(yè),獲工學學士學位;
1994年1月畢業(yè)于西安冶金建筑學院結構工程專業(yè),獲工學碩士學位;
1997年8月畢業(yè)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結構工程專業(yè),獲工學博士學位。(導師:趙鴻鐵)
主要任職經歷
1997年任講師;
1999年3月進入西安交通大學力學博士后流動站從事工程材料強度理論及其應用的研究,2001年5月完成科研任務出站;
1999年晉升副教授;
2003年破格晉升為教授。
2003年10月-2005年9月在日本九州大學人間環(huán)境學研究院做為期2年的訪問研究員,從事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基本性能的研究。
學術兼職
陜西省土木建筑學會抗震委員會委員;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會員;
中國鋼協(xié)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協(xié)會會員。
主要研究領域
主攻方向為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古建筑結構及其抗震性能、結構的減震控制研究。
教學情況
(1)近 五 年來講授的主要課程
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專業(yè)基礎課,4學時/周,1屆,60人;
混凝土結構設計,專業(yè)課,4學時/周,1屆,60人;
砌體結構,專業(yè)課,4學時/周,1屆,60人;
土木工程英語,專業(yè)基礎課,4學時/周,2屆,125人;
土木工程英語,專業(yè)基礎課,4學時/周,1屆,62人;
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專業(yè)基礎課,4學時/周,3屆,80人。
工程結構抗震,專業(yè)課,4學時/周,1屆,93人。
(2)承擔的實踐性教學
樓蓋及砌體結構課程設計,3屆,45人;
單層廠房課程設計,3屆,45人;
畢業(yè)設計,2屆,20人。
(3)主持的教學研究課題
(4)作為第一署名人在國內外公開發(fā)行的刊物上發(fā)表的教學研究論文
土木工程專業(yè)畢業(yè)設計的教學改革與實踐,山東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4年;
(5)獲得的教學表彰/獎勵
土木工程畢業(yè)設計教學改革與實踐的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優(yōu)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02年。
學術研究
(1)近五 年來承擔的學術研究課題
型鋼混凝土粘結滑移理論及其應用基礎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02年~2004年,課題負責人;
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粘結滑移統(tǒng)一理論及其破壞準則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05年~2007年,課題負責人;
型鋼混凝土粘結機理及粘結強度的研究,陜西省教育廳,2002年~2004年,課題負責人;
基于模糊-神經元的抗震結構智能混合控制研究,陜西省教育廳,2004年~2006年,課題負責人。
型鋼混凝土異形柱抗震承載力及變形性能研究,陜西省教育廳,2007年~2009年,課題負責人;
采用高強材料的型鋼混凝土節(jié)點受力性能及優(yōu)化設計研究,國家教育部,2008年~2010年,課題負責人。
(2)近 年來發(fā)表的主要科研論文
1.型鋼混凝土框架模型的彈塑性地震反應分析,建筑結構學報,2000.08
2.型鋼鋼筋混凝土框架振動臺試驗及彈塑性動力分析,土木工程學報,2000.04
3.混凝土內含角鋼骨架梁的延性及計算方法,建筑結構,2000.12
4.底部兩層框架?抗震墻磚房模型試驗及其動力分析,工業(yè)建筑,2000.08
5.型鋼混凝土粘結機理及節(jié)點構造方法的研究,哈爾濱建筑大學學報,2001.10
6.中國古建筑抗震機理的探討,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2001.03
7.型鋼混凝土構件非線性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工程力學,2001.10
8.考慮樓板變形的底部框架抗震墻磚房的動力計算模型,淮海工學院學報,2000.06
9.型鋼混凝土節(jié)點抗震性能及構造方法,世界地震工程,2002.06
10.Study on the seismic behaviors of China ancient wooden building by shaking table test,Sev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2002.08
11.底部兩層框架?抗震墻砌體房屋的動力計算模型及側向剛度控制,力學季刊,2002 .12
12.型鋼混凝土粘結滑移性能研究綜述分析,結構工程師,2002.12
13.火災后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損傷及分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2002.09
14.中國古建木構架在水平反復荷載作用下變形及內力特征, 世界地震工程,2003.03
15.斗拱結構功能試驗研究, 世界地震工程,2003.03
16.模糊混合控制結構體系的彈塑性時程分析,工程力學,2003.08
17.型鋼高強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的神經網絡評估,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3.08
18.Study on the bond performance between steel shape and concrete in SRC structures,Sev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2002.08
等40余篇。
中國古建筑木結構模型的振動臺試驗研究. 土木工程學報,2004.6;
Experiment study on bond strengths between shaped steel and concrete. Journal of Xiu2019an Univ. of Arch. &Tech. 2005.6,排名第一;
Analysis on seismic responses of hybrid control system combining SATMD with energy dissipation unit. Eigh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2004.8,排名第一;
型鋼混凝土偏心受壓柱粘結性能及本構關系研究.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 2005.8,排名第一;
型鋼混凝土推出試驗及其分析. 工業(yè)建筑,2005.8,排名第一;
型鋼高強混凝土節(jié)點受剪承載力及其數值模擬計算,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7.8,排名第一;
型鋼混凝土異形柱抗震性能試驗研究,建筑結構學報,2007.6,排名第二
(3)獲得的學術研究表彰/獎勵
1.2000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科技進步二等獎;
2.2000年新疆奎屯優(yōu)秀青年教師一等獎;
3.2000年陜西省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
4.2001年陜西省高等學?萍歼M步一等獎;
5.2001年國家冶金科技二等獎;
6.2001年陜西省土木建筑學會優(yōu)秀學術論文一等獎;
7.2002年,底部框架抗震墻磚房受力性能及設計方法研究,西安市科技進步二等獎,西安市人民政府,排名第三;
8.2002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優(yōu)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9.2003年陜西省科學技術三等獎;
10.第七屆陜西省自然科學優(yōu)秀學術論文二等獎;
11.1999年、2000年和2002年分別獲陜西省土木建筑學會優(yōu)秀畢業(yè)設計指導教師獎;
12. 2004年第六屆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優(yōu)秀論文三等獎(底部框剪砌體房屋的抗震性能試驗研究);
13.2004年第五屆陜西青年科技獎,陜西省委組織部、省人事廳、省科協(xié);
14.2005年陜西省優(yōu)秀博士后,陜西省人事廳、省博士后管理委員會。
科研成果鑒定
“底部框剪砌體結構房屋抗震性能及設計方法的研究”于2000年通過陜西省科技廳組織的科研成果鑒定,結論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專利授予
“內置式鋼-混凝土電子滑移傳感器”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003年)。
出版的學術著作和教材
1.《混凝土強度理論及其應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底部框剪砌體房屋抗震分析與設計》,北京:中國建材工業(yè)出版社,2002
3.《土木工程專業(yè)畢業(yè)設計指導》,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4.《高層建筑結構與高聳結構(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考試用書)》,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3
5.《荷載與結構設計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組合結構設計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混凝土結構與砌體結構》,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