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會
生平
1928年2月3日,邱雪梅出生于臺灣臺中縣東勢鎮(zhèn)。1934年,邱雪梅隨父母遷居江蘇無錫。1937年,邱雪梅隨父母遷居上海,在上海就讀小學。1945年7月,邱雪梅畢業(yè)于上海第一女子高級中學。1945年,邱雪梅返回臺灣定居,剛開始擔任布莊會計工作。1949年底,邱雪梅考試進入民聲廣播公司(1975年1月1日正式更名為“臺灣廣播公司臺北廣播電臺”)工作,筆名“慎芝”。
1950年初,邱雪梅在臺北市中山堂對面的“喜臨門西餐廳”初次聽到關華石的小提琴演奏,印象深刻;同年,邱雪梅擔任民聲廣播公司播音主任。1951年,關華石制作的民聲廣播公司歌唱節(jié)目《青春歌唱團》公開招考基本歌星,邱雪梅以〈不再相見〉一曲應試,當場錄取。
1951年7月,24歲的邱雪梅與40歲的關華石結(jié)婚。1951年7月30日,兩人在臺北市成都路“鹿鳴春飯店”舉行婚宴。兩人婚后住在臺北市寶慶路,一直在制作電臺節(jié)目,橫跨民聲廣播公司、中華廣播電臺、正聲廣播公司、華聲廣播電臺(即今華聲廣播公司)等,做了十年。
1967年7月,邱雪梅40歲,關華石56歲,獨子關后希出生。1969年4月,邱雪梅應日本眾議員千葉三郎邀請,擔任千葉三郎出席“亞洲國會議員聯(lián)合會第五屆大會”時的日語翻譯;同月中旬,邱雪梅赴日本,先行參訪日本眾議院及考察日本電視節(jié)目制作。
1980年3月,邱雪梅與關華石擔任“電視金鐘獎”頒獎人。1980年4月,邱雪梅與關華石出席正聲廣播公司30周年酒會。1982年5月,關后希在學校突然昏迷,逝世于臺北市立仁愛醫(yī)院(即今臺北市立聯(lián)合醫(yī)院仁愛院區(qū)),享年15歲。1983年5月某日凌晨兩點,關華石在書桌前與邱雪梅談話,于翻閱小說時逝世。1984年2月,邱雪梅擔任《時報周刊》與中國電視公司主辦的《中華民國七十二年度金唱片獎晚會》頒獎人。1984年6月,邱雪梅受邀至臺北市立社會教育館觀賞白先勇的舞臺劇《金大班的最后一夜》首演,觀后撰寫〈夜未央〉一文(發(fā)表于《聯(lián)合報》1984年8月5日〈聯(lián)合副刊〉)悼念關華石與關后希。1984年11月,邱雪梅以〈最后一夜〉一曲獲得金馬獎“最佳電影插曲作詞人獎”。1986年5月,邱雪梅在《仕女雜志》發(fā)表〈十五寒暑母子緣〉一文,悼念關后希。1987年5月,邱雪梅在臺北市立社會教育館為臺北市立國樂團設計并主持《昨夜夢中》音樂會。1987年8月,《民生報》主辦的“金嗓獎”在臺北市中華體育館舉行頒獎典禮,邱雪梅以〈玫瑰人生〉一曲獲頒“最佳作詞獎”。1987年11月,邱雪梅擔任第24屆金馬獎影片評審委員。1988年3月19日,邱雪梅因高血壓藥物不適應,引發(fā)心臟病,病逝于宏恩綜合醫(yī)院,享年60歲。
1962年10月,慎芝與關華石接受臺灣電視公司邀請,籌備臺灣第一個電視歌唱節(jié)目《群星會》。1962年10月10日,臺灣電視公司開播;關華石制作、慎芝主持的《群星會》于同年11月8日開播,主題曲是由慎芝作詞作曲!度盒菚吩醋哉晱V播公司現(xiàn)場歌唱節(jié)目《空中歌廳》,捧紅了不少歌手如謝雷、張琪、青山、姚蘇蓉、鄧麗君等。此節(jié)目播到1977年3月29日為止。
家庭
● 弟:邱正人
● 夫:關華石(1912年12月13日—1983年5月)
● 子:關后希(1967年7月—1982年5月)
● 女:關韻千(1955年9月—)
知名填詞作品
慎芝的填詞作品有一千多首,有些較著名者:
● 《意難忘》(1963年,原自李香蘭所原唱的日本曲《東京夜曲》)
● 《榕樹下》(1979年,原唱者是余天,原自日本曲《北國之春》)
● 《情字這條路》(原唱者是潘越云)
● 《玫瑰人生》(臺灣電視公司國語連續(xù)劇《玫瑰人生》主題曲,原唱者是許景淳)
● 《我只在乎你》(原唱者是鄧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