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簡介
1973年以短篇小說《夏日的殘骸》刊載于韓國中央日報“新春文藝”,從而正式進入文壇。
1979年以長篇小說《比死更深的睡眠》進入暢銷作家行列。
2010年出版的《因為痛,所以是愛情》(原版名《銀嬌》)因挑戰(zhàn)大眾倫理底線,引起巨大爭議。
至今已出版十余部長篇小說和幾十部中短篇小說,另有多部散文詩歌集。
現(xiàn)任明知大學文藝創(chuàng)作系教授,民族文學作家協(xié)會理事,韓國小說家協(xié)會運營委員。
由長篇小說《因為痛,所以是愛情》改編的電影《銀嬌》將于2012年4月上映。該影片因其挑戰(zhàn)大眾倫理底線的題材、引人入勝的劇情和突破性的角色人選,成為2012年韓國最具話題性的電影。
代表作品
長篇小說《因為痛,所以是愛情》、《比死更深的睡眠》、《靜臥如草》、《冬江邊的西風》、《火花游戲》、《叢林不眠》、《火的國度》、《水的國度》、《星期三聽莫扎特》、《乞力馬扎羅的雪花》、《沉默的家》等。
小說集《兔子與潛水艇》、《捕獸器》、《他們就那樣遺忘了》、《家人》、《香井的故事》、《空房》、《高深的貝加爾湖》等;
散文集《什么死后變成了鳥》、《我的愛情,我的訣別》、《擁有的越少越自由》、《像樣地活著》、《樸范信的一天》、《男人們,寂寞啊》《去往岡底斯的路》等。
戲劇《我們仍在播種》。
詩集《山動水靜》。
獲獎情況
1981年長篇小說《冬江邊的西風》獲得大韓民國文學獎(新人獎)。
2001年小說集《香井的故事》獲得第四屆金東里文學獎。
2003年長篇小說《骯臟的書桌》獲得第十八屆萬海文學獎。
2005年長篇小說《合十禮》獲得韓戊淑文學獎。
電影作品
《因為痛,所以是愛情》、《比死更深的睡眠》、《未知的鳥》、《小麻雀和豆餅臉》、《夜雨》、《蜜月》、《靜臥如草》、《火的國度》、《水的國度》等。
《因為痛,所以是愛情》其中的一小段劇情曾被韓國成人節(jié)目《SNL》模仿。
電視劇作品
《市津邑》、《火花游戲》、《火的國度》、《水的國度》、《我們的熱歌》、《叢林不眠》、《星期三聽莫扎特》(原名為《星期三的盜賊》)、《再會》(原名為《側躺的魂》)、《香井的故事》、《室外燈》等。
戲劇舞臺作品
《冬江邊的西風》、《我們仍在播種》、《火的國度》、《水的國度》等。
紀錄片作品
《樸范信中國紀行》(KBS,1988年),《樸范信人生之旅——非洲》(KBS,1990年),《歐亞大長征——10萬公里大長征》(SBS,1994年),《中國現(xiàn)狀》(KBS,1998年),《喜馬拉雅,凜冽的風也懂得溫柔》(KBS,2001年),《永遠的青年小說家,樸范信》(KBS,2002年),《帶我去那里——山水的呼喚》(KBS,2003年),《世界的早晨——樸范信希臘文化探險》(KBS,2004年),《合十禮——重返安娜普娜山》(KBS,2005年),《!乞力馬扎羅》(KBS,2006年),《KBS特輯——樸范信的特別音樂會》(KBS,2006年)。
作家作品年鑒
1946年
8月24日出生于 忠清南道演武邑,家中一男四女排行老五。
1959年
黃海北道國民小學畢業(yè)。
1960年
搬家到江景邑。住在錦江附近的火車道邊,因此,江和火車成了他小說里出現(xiàn)較多的母題。
1962年
江景中學畢業(yè)。中學二年級開始埋頭讀多種圖書。
1965年
南星高中畢業(yè)。高二時曾用休學旅費訂閱《思想界》。同為高二時期,兩次自殺未遂,受叔本華等厭世主義很大的影響。高三開始開始寫習作,號稱讀書狂。
1967年
全州教育大學畢業(yè),在全州教育大學就讀期間,參加校內文學團體“地下水”相關活動,用“南天橋(音譯)”的筆名在大學報紙發(fā)表小小說。畢業(yè)后任全羅北道撫州槐木國民學校教師。期間正式開始寫作,處女作《夏日的殘骸》的初稿亦創(chuàng)作于此。
1968年
轉入撫州奈洞國民學校(因與校長不和,一年后調離)。開始創(chuàng)作詩歌與小說,并在教育雜志等刊登詩歌作品。
1969年
卸任教師職務。同年進入圓光大學國語國文系學習。
1971年
圓光大學國語國文系畢業(yè)。先后擔任過某廣告公司編劇及《法律報社》記者等職。
1972年
任江景女子中學國文教師。同年,與比自己低一年級的大學學妹黃正圓結婚。
1973年
在中央日報的新春文藝征文上發(fā)表短篇小說《夏日的殘骸》,從而踏入文壇。同年擔任首爾文英女子中學國文教師,并進入高麗大學研究生院深造。發(fā)表短篇小說《小心暴雨》《兔子與潛水艇》。
1974年
發(fā)表短篇小說《父親的和平》《論山宅》。長子炳秀出生。
1975年
發(fā)表短篇小說《我們的葬禮》《青云之夢》。
1976年
發(fā)表短篇小說《霧中漫步》《寓言作法》《冬日里的孩子》《家人》《酒后的比賽》等。長女雅凜出生。
1977年
發(fā)表短篇小說《冬日幻想》《山羊圍巾》《城市的葉子》《十九歲的冬天》等。
1978年
出版作品集《兔子與潛水艇》,《清晨放飛的氣球》。發(fā)表中篇小說《市津邑》《城市的苔蘚》,以及短篇小說《瘟神的慶典》《木樁與鐵環(huán)》《向正義變身》。同年,辭去教師職務。
1979年
發(fā)表中篇小說《小鎮(zhèn)里的烤餅店》,短篇小說《捕獸器》《兇器1》《短劍——兇器2》《晚間列車》《我的耳朵是駱駝腰》等。同年開始在中央日報上連載長篇小說《靜臥如草》。出版首部長篇小說《比死更深的睡眠》《夜雨》《小雀斑與豆餅臉》《未知的鳥》。出版故事集《傻瓜派對》。次子炳日出生。
1980年
出版長篇小說《在夜色下奔跑的孩子》,長篇小說《靜臥如草》,長篇小說《市津邑》。高麗大學教育研究生院畢業(yè)。
1981年
出版創(chuàng)作集《捕獸器》。出版長篇小說《側躺的魂》《冬江邊的西風》。出版散文集《什么死后變成了鳥》。同年憑借長篇小說《冬江邊的西風》榮獲韓國文學新人獎。
1982年
出版故事集《妻子的男友》,中篇小說選集《他們就那樣遺忘了》,長篇小說《刑場上的神》。
1983年
出版長篇小說《太陽祭》《火花游戲》《蜜月》《燭火之家》,出版短篇小說選集《家人》。
1984年
出版小說選集《城市的苔蘚》。
1985年
出版長篇小說《叢林不眠》《唯一的夢中之路》。
1986年
出版長篇小說《夢與鐵釘》《我們的熱歌》。出版散文集《我的愛情,我的訣別》,原創(chuàng)戲曲《我們仍在播種》進行公演。
1987年
出版長篇小說《火的國度》《星期三的盜賊》,出版故事集《跟蹤》。
1988年
出版長篇小說《水的國度》。
1989年
出版長篇小說《入睡后判若他人》。長篇小說《框》被譯成日文在角川出版社出版。出版格言錄《未完成之美麗》。
1990年
出版小說集《兇器》,長篇小數(shù)《荒野1·2》。
1991年
出版故事集《你知道的!我喜歡悲傷的故事》,長篇小說《荒野3》。任明知大學文學創(chuàng)作系客座教授,文化日報客座評論委員。
1992年
出版長篇小說《最后的戀人1·2》,《遺失的夢,剩余的時間》(1997年以《乞力馬扎羅的雪花》為名再版)。
1993年
長篇小說《框》的韓文版。任明知大學文學創(chuàng)作系教授。于文化日報上連載長篇小說《室外燈》之后封筆。此后的三年時間內沒有進行任何創(chuàng)作,完全進入沉寂狀態(tài)。
1994年
出版長篇小說《狗屁》,散文集《擁有的越少越自由》。
1996年
出版散文集《寫給淑的三十六封信》,于《文學社區(qū)》秋季刊上發(fā)表中篇小說《白牛拉車》,再次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
1997年
出版了以沉默三年為基礎而創(chuàng)作的自傳體連載小說集《白牛拉車》,出版小說選集《寓言作法》
1998年
開始在文化日報上連載長篇小說《新生的暴雪》。發(fā)表短篇小說《平靜的火光》《媽媽,我的吉他罪孽深重》。
1999年
在季刊《與詩同行》的春季刊上發(fā)表了《諾爾》等共20篇詩歌作品,同時宣布進軍詩歌界。之后陸續(xù)在《作家世界》《文學社區(qū)》《文學與意識》等刊物上發(fā)表詩歌。出版《沉默的家》,發(fā)表短篇小說《流星》《世界之外》《那年最長的一天——小路1》
2000年
發(fā)表短篇小說《噪音》。以創(chuàng)作集《兔子與潛水艇》為第一卷,長篇小說《比死更深的睡眠1·2》為二、三卷出版《樸范信文學全集》。發(fā)表短篇小說《香井的故事》。出版小說集《香井的故事》。
2001年
電子有聲小說《高深的貝加爾湖》配兩張CD和磁帶出版。出版長篇小說《室外燈》。發(fā)表短篇小說《空房》。出版《樸范信文學全集》第四卷和第五卷,長篇小說《靜臥如草1·2》。開始在《作家世界》秋季刊上連載長篇小說《書桌上的四個靈魂》,2002年秋季刊結束連載。11月8日起,開始在文化日報上連載《樸范信講龍仁的故事》,2002年6月25日結束連載。憑借小說集《香井的故事》榮獲第四屆金東里文學獎。
2002年
出版散文集《關于小鹿的隱喻》。出版《樸范信文學全集》第六卷——長篇小說《冬江邊的西風》。
2003年
在世界社出版《樸范信文學全集》第七卷——小說集《捕獸器》,以及第八、九卷——長篇小說《森林不眠1·2》。發(fā)表短篇小說《沒關系,真的沒關系》,《小罐子呀,小罐子》。在女兒雅凜的圖片配合下出版了以文化日報上連載的散文為基礎而編撰的散文集《像樣地活著》。出版第一本詩集《山動水靜》!蹲骷沂澜纭飞线B載的長篇小說《書桌上的四個靈魂》更名為《骯臟的書桌》后于文學社區(qū)再版。憑借《骯臟的書桌》一書榮獲第十八屆萬海文學獎。出任民族文學作家協(xié)會理事,韓國小說家協(xié)會運營委員,KBS廣播理事。
2004年
卸任明知大學教授職務。出版散文集《樸范信的一天》。出版小說集《空房》。
2005年
出版之前在韓民族日報上連載的長篇小說《合十禮》。出版《樸范信文學全集》第十、十一、十二卷,長篇小說《火的國度1·2·3》,以及第十三、十四卷,長篇小說《水的國度1·2》。
出版散文集《男人們,寂寞啊》。憑借《合十禮》一書榮獲第十一屆韓戊淑文學獎。
2006年
出版散文集《騰空后的清香》。改寫長篇小說《沉默的家》,出版《皺紋》。再次出任明知大學文學創(chuàng)作系教授一職。出版《樸范信文學全集》第十五卷,長篇小說《星期三聽莫扎特》。
2007年
出版小說集《高深的貝加爾湖》,散文集《樸范信在讀的青年作家們》,散文集《去往岡底斯的路》。在Naver博客上連載長篇小說《Cholatse(抽拉翠峰)》。
2010年
出版長篇小說《因為痛,所以是愛情》(《銀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