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履歷
2015年10月于長沙舉辦王飛涯師生作品交流展;
2016年元旦于江西新余舉辦王飛涯中國畫回鄉(xiāng)作品展;
現(xiàn)在長沙開設智繪畫堂,研習并弘揚中國傳統(tǒng)筆墨精神。
參展記錄
2014年
6月參加中國美術學院舉辦的萬壑家園山水畫作品創(chuàng)作展;
2015年
于長沙舉辦王飛涯師生作品交流展;
2016年
元旦于江西新余舉辦王飛涯中國畫回鄉(xiāng)作品展。
藝術評論
王飛涯的筆墨氣韻
文/本刊記者魏嬌嬌
王飛涯,字持源,職業(yè)畫家,75年出生于江西新余,中國美術學院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專業(yè),現(xiàn)師從方嚴研習傳統(tǒng)筆墨,中國美院竹林會館會員,2014年6月參加中國美術學院舉辦的萬壑家園山水畫作品創(chuàng)作展,花鳥作品《默香》入選2015年湖南省五市花鳥作品巡展獲優(yōu)秀作品獎,山水作品《秋山農居圖》獲2015首屆江西省優(yōu)秀美術作品展優(yōu)秀獎,山水作品《清泉人家》獲山水家園-首屆全國山水畫創(chuàng)作展優(yōu)秀作品獎,2015年10月于長沙舉辦王飛涯師生作品交流展,2016年元旦于江西新余舉辦王飛涯中國畫回鄉(xiāng)作品展,現(xiàn)在長沙開設智繪畫堂,研習并弘揚中國傳統(tǒng)筆墨精神。
中國畫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筆、墨、紙(絹)為介質,書寫出屬于東方韻味的視覺世界。畫家王飛涯的中國畫作品以表現(xiàn)自然景象為主,山林湖水,溪邊的蘆葦,池中的荷花,這些平凡卻又美麗的景物構成了他筆下的世界,他在對自然的觀察和表現(xiàn)中,開始了自我認知和內心探索之路。
王飛涯出生在江西新余南安鄉(xiāng)普通農家,在傅抱石家鄉(xiāng)的自然環(huán)境中長大,讓他對人文歷史和自然風景都有著深厚的情感。在農村成長的經歷,及熟悉的鄉(xiāng)村生活,讓他對大自然親切無比,童年時他就開始拿起畫筆涂涂畫畫,這樣單純而又快樂的繪畫體驗引起他對藝術的興趣。后來通過自己努力,他來到中國美術學院學習油畫專業(yè),在一段時期的油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書畫比西方繪畫更吸引自己,他依然決定重新踏上中國美院,并順利進入中國美院研習傳統(tǒng)筆墨,并把學習及創(chuàng)作的重心轉到了中國傳統(tǒng)書畫。因為早期的油畫創(chuàng)作經歷,最初學習國畫的時候,他總會受到西方繪畫的影響。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他慢慢走進了宋元經典作品里,越了解古人繪畫就越發(fā)喜歡傳統(tǒng)文化。在這里,他既受到了杭州深厚的人文歷史的感染,也得到了中國美院眾多名師的耳提面命及中國畫名家方嚴老師的悉心教導,讓他對藝術的認識和傳統(tǒng)筆墨能力都突飛猛進,為以后形成自己的藝術面貌打下了基礎。
中國人很講究文化底蘊,繪畫包含著濃重的文化色彩在里面,王飛涯的作品受其藝術經歷和修養(yǎng)積累的影響,主要是以中國傳統(tǒng)筆墨為主,部分作品也有受西方藝術的影響,主要在花鳥畫方面有結合西方繪畫的元素,加之中國傳統(tǒng)藝術形式,讓畫面充滿了藝術韻味和視覺張力。他告訴記者:“中國傳統(tǒng)書畫在宋元時期的書畫家都文人雅士,特別注重自然理法,因為我學的主要是宋元時期的一些畫理,這個畫理是古法也是自然理法。在創(chuàng)作選題方面不需要刻意,筆墨隨心,只需尊崇傳統(tǒng)及自然理法的道。我的作品沒有固定的題材,花鳥蟲魚人物走獸山水都在其中!
王飛涯喜歡把時間留給畫畫,他談論起藝術有如在談論生命一般鄭重與珍視。池塘里初綻的一朵小荷在他眼里是美的,雨后植物上的露珠在他眼里也是美的。平常生活中的景物被他捕捉在畫面里,蘆葦岸邊的水禽,碧綠塘邊的游魚,枝頭靜待的雀鳥,立著蜻蜓的荷花,他的作品里都是這些美麗的景物。這是他眼中的世界,由此也可以看到他心中的那一份美好。
在多年的傳統(tǒng)書畫研習中,王飛涯對畫畫開始有了自己的“感悟”。他的作品總是讓人感覺很安靜,有禪意,有境界。這與他的內心世界有關,他是個安靜內向的人,內心對禪宗和佛法也甚是尊崇,并經常看一些古代畫論,在作品里往往就會不知不覺得表達出自己內心地那份真我。
白石老人曾有名言:“似者媚俗,不似者欺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蓖躏w涯的畫筆致放逸,氣勢豪放,他結合自身的一些對西方油畫藝術的經驗,融合在自己的一些中國畫作品中,他在傳統(tǒng)筆墨技法的基礎上去建立自己的繪畫語言,他用一種質樸謙和的心態(tài)讓筆墨回歸到自我本真之中,讓人不覺地沉浸在他畫中的世界。
有人說,臨摹是借鑒語言,寫生是尋找語言。王飛涯通過寫生來探究造型、結構和藝術語言。在他看來寫生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他每年會固定出去寫生兩次,其余時間都是以游覽觀察體會為主,寫生的地方一般都是山區(qū)。他喜歡那種南方山村,他的作品經常表現(xiàn)水氣盈潤與山林靈秀的江南意味。如同他喜歡的音樂,歌曲及傳統(tǒng)樂器——如古琴、二胡、笛子都是他平日里愛聽的,畫畫時聽音樂能讓他更安靜,也能吸收到音樂的節(jié)奏感。他的作品生動,精彩,耐看,他筆下的一樹一石,也都是他心境的寫照。
王飛涯畫中的世界就是他對自然的認識,他清清淺淺的淡墨數(shù)筆勝過筆墨萬千。他把心里的這種既超然物外,又平淡率真的意境融入在畫中,讓觀者的情感久久的停留其中。他將自我隱現(xiàn)在他的筆墨之中,畫中可傳達其內在精神,淡泊,閑靜,這是他藝術人格所體現(xiàn)出來的心襟氣象。
不忘初心
和王飛涯相識也有好些年了,記得第一次見王飛涯是因為一個工程壁畫需求,要畫一幅梵高的《星夜》,壁畫要求的尺寸又是非正常比例,記得當時他對著空空的墻面緊鎖著眉頭站了好半天,一言不發(fā)。后來的整個繪畫過程中他也不是那么愛說話,除了休息就是爬梯子一遍一遍地向畫面堆砌著顏料,這樣的過程持續(xù)了好幾天,在完工的一剎那,他緊鎖的眉頭終于展開,露出了一個靦腆的笑容。后來他告訴我,其實他一直對整幅畫面的比例很發(fā)愁,所以整個過程都在不斷調整和遷就,生怕出了差錯。在短短幾天的相處過程中,我對他的第一印象應該是嫻熟與嚴謹。作為一個以畫畫為職業(yè)的人,他在日復一日枯燥地畫作中并沒有磨滅了熱情,在當下浮躁的時代里,還能夠時刻保持著對畫面及審美嚴格的自我要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又恰逢我身邊有一批當年在上海畫家村打拼的畫家朋友們,曾在一起苦中作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所以更生出了對這樣在異鄉(xiāng)追求夢想的畫家的敬佩。
后來,雖身在一個城市,但因各自工作的忙碌再未得見面,卻總能通過不斷更新?lián)Q代的通訊工具知曉彼此的消息。從傳統(tǒng)壁畫再到大型工程3D藝術畫作,王飛涯在不斷挑戰(zhàn)著他自己對畫面整體的把握度,更是在透視關系和逼真度上啃著硬骨頭,卻樂此不疲。
從事業(yè)發(fā)展的角度說來,很多人如果能像王飛涯一樣,通過自己的一技之長生活得很好,便會在生意上動起更多腦筋,如何把生意做大?是否培養(yǎng)更多幫手?如何賺更多錢?但當我得知他銷聲匿跡了一段時間后卻突然出現(xiàn)在了中國美院國畫高研班的時候,不禁對他有了新的認識?梢栽囅,一個人不僅在深度上不斷追求卓越,更在橫向地擴展自己的技能,是一種如何發(fā)人深思的反省過程,是一種在不斷否定自己的過程中尋找融合與包容的態(tài)度,是真誠而可貴的。
而在再次與他聊起中國畫的時候,他的回答又簡單的讓人啞口無言。“我就是喜歡畫畫,所以才不斷地畫,沒有太多物質追求。國畫讓我靜心,而且我會一直堅持下去!”
堅持這個詞說來容易做來難,很多人走著走著就忘記了出發(fā)的方向。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信誓旦旦過幾回,回頭看時,多數(shù)人也會自嘲幾句曾經年輕、沖動之類的話作為臺階。而在多年摸爬滾打后還能回歸熱愛的初心并不容易,而王飛涯做到了。
在油畫里有寫實主義這個派系,從畫的逼真角度來說是接近嚴苛。但中國畫除去工筆不談,普遍意義上是借助筆墨傳情,是一種情感的藝術,而不僅僅是客觀物象的再現(xiàn)。強調游心于萬物,時空、光色都不是束縛,也是中國文化追求的人心合一的境界。蘇軾曾說:“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就是說的這個道理。而王飛涯多年寫實的油畫功底卻在國畫的創(chuàng)作中帶給了他獨特的優(yōu)勢?此谖⑿爬镆环曌骱臀淖郑瑹o論從精神上還是狀態(tài)上都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他的山水畫有著飽滿的情緒,而在花鳥部分王飛涯不僅精于勾勒填色,也善于水墨直寫,從色彩與水墨,再到細繪與粗畫有機統(tǒng)一,細筆與粗筆、寫意與寫實的綜合,無不體現(xiàn)著兼工帶寫的風格!凹妗边@一著力點始終讓工的畫法唱主角,即便是寫意筆法,也常透露出“工”的味道,這也是王飛涯多年油畫底子造就的畫風特色,整體傳達出的氣質也是精而非粗,繁而非簡,靜而非動。
中國美院國畫研修或許已接近尾聲,但這條探索之路卻是一個新的開始,望飛涯能莫忘初心,一路向前!
金文君
人民藝術展覽館 負責人
泰斗投資 副總經理
2014年5月18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