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爾烈
王爾烈,字君武,號瑤峰。別名仲方。清 乾隆、嘉慶年間 遼陽縣賈家堡子(今蘭家鄉(xiāng) 風水溝村)人。今遼寧省 遼陽市人。王爾烈16歲時,詩文、書法就已經(jīng)蜚聲遐邇了。26歲那年,他參加了全州的 童試,結果考中了八 貢生(秀才)。39歲時,他隨同好友常紀到北京參加京師會試,但沒能 及第。44歲時再攀蟾宮,滿懷信心地參加了京師禮部主持的 恩科會試,結果考中貢士,經(jīng)過殿試,中二甲一名進士。至此, 鳳愿已嘗。清廷任命他為 翰林院編修、侍讀。據(jù)說,那年他本可考中頭名狀元,只因乾隆私下考場,名列第四。主考官便把他同乾隆對換一下名次。后乾隆見王文卷甚佳,即拜 王為“侍讀”,留宮教授太子禺頁琰,故有“老主同場少主師”之說。
王爾烈 家學淵源,名聞遐邇,本人有“三江才子”之稱,兄弟亦負盛名。傳他在江南主考時,曾自負地說:“天下文章數(shù)三江,三江文章數(shù) 吾鄉(xiāng),吾鄉(xiāng)文章數(shù)吾弟,吾為吾弟改文章。”在東北各地,傳說著他的許多詩對故事。
乾隆三十八年,又委任他 四庫全書纂修官并 三通館纂修官,從事四庫全書的纂修工作。過了二年,,清廷又 特任為京師會考同考官。54歲時,又被派遣到 陜西道 監(jiān)察御史,負責 稽查滿清王朝在該地的鑄幣情況, 分理陜西的一些 刑事案件等。乾隆五十三年,時年61歲,清廷考慮到他已經(jīng)過了 耳順之年,遂調回京師,擔任 順天府(今北京)丞。
公元1796年,乾隆皇帝讓位給十五皇子 嘉親王颙炎,委任王爾烈為內閣侍讀學士,并恩賜他 千叟宴,御賜詩、《集古三星圖》、如意鳩枝等。清颙炎嘉慶四年王爾烈72歲時,官至 大理寺少卿,因到了 耄耋之年,卸任回到遼東,在盛京掌教沈陽書院。74歲(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病逝,葬于家鄉(xiāng)遼陽縣風水溝村的南山山麓。
王爾烈紀念館在 遼陽老城西門里 翰林府胡同,今屬 白塔區(qū)翰林委。它是清 嘉慶皇帝賜建的府第。
這座 翰林府第在建筑布局上,不同于 封建時代那種對稱封閉式官宦人家的公館,府第并不大,東西兩院,房屋20余間。西院為住宅,東院為書房、花園。門朝南開,門上有 馬石、 影壁,一間小門樓,外掛“ 太史第”,內掛“ 傳臚”兩匾,藍地金字,由大學士 王杰題寫。
門里第一趟5間前廳,房脊左右斜插“鋼剎壽”,表示為官顯赫。第二趟5間后堂,是祭拜祖宗之所,堂里收藏王爾烈畫像和譜書,王爾烈七十和其母九十大壽兩架壽屏,在夾壁墻里收藏,作為王氏世代傳家之寶,F(xiàn)在,兩架壽屏,珍藏在 遼陽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