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滬劇表演藝術家
1936年在丁婉娥成立的“婉社申曲兒童班”學習,在大世界掛牌演出《雙珠鳳》、《火燒百花臺》等劇目。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長期在施家劇團,后自組英華、英施劇團及長江滬劇團,任團長,直至“文革”。
她能扮演各種不同類型的婦女,尤擅長塑造中、老年婦女形象,是滬劇旦角中戲路較寬的演員之一,也能反串男角和兼唱多種流派,頗具功力,為觀眾所擊節(jié)贊賞。她曾經飾過《陸雅臣》中的羅母、《啼笑因緣》中的沈鳳喜、《顧鼎臣》中的陸素珍、《史紅梅》中的史紅梅、《枯木逢春》中的冬哥娘等許多角色,并曾反串陸雅臣用五種流派演唱“嘆五更”,在《花弄影》一劇中,她扮演的方嘉年,是一個生理上女性而行動和外型都是翩翩小生的雙重身份的角色,演得相當成功,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她的表演分寸得當,激情洋溢,深切動人;其唱腔爽朗流暢,清晰明快,尤以演唱[賦子板]著稱,緊湊穩(wěn)妥,具有獨特色彩和較強的表現(xiàn)力。 三四十年代與丁是娥、顧月珍、小筱月珍并稱為滬劇“四小名旦”。1950年上海市春節(jié)戲曲演唱競賽時演出《水上吟》,獲演員一等獎。1954年華東戲曲匯演時演出《婦女代表》,獲演員一等獎。 于1997年逝世。
首經貿工商管理學院教授
汪秀英,1956年出生,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MBA導師,主要社會兼職有中國公共關系協(xié)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公關世界》雜志社編委、中國建材協(xié)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及評審專家、首都職工素質教育工程《企業(yè)運營與發(fā)展》課題組組長、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公共關系學》主講教師等。
汪秀英1982年7月畢業(yè)于遼寧財經學院商業(yè)經濟系 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87年6月畢業(yè)于東北財經大學商業(yè)經濟系 獲經濟學碩士學位,2003年9-12月加拿大圣弗蘭西斯西維爾大學訪問學者。1982年-1984年在黑龍江省銀行學校任教,1987年-現(xiàn)在在北京經濟學院/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任教;主要研究領是管理學、市場營銷學、企業(yè)經營學、管理學、經濟學說史、市場調查、公共關系學、國際商務談判等;出版《當代公共關系學》、《品牌學》、《企業(yè)CIS戰(zhàn)略的策劃與實施》、《企業(yè)實用公共關系學》、《公眾關系學原理與應用》、《公共關系學》、《實用公共關系技巧》、《企業(yè)運營與發(fā)展》等多部專著與教材,另發(fā)表市場營銷、品牌管理、體驗經濟、收入分配、綠色消費、奢侈消費等數(shù)十篇論文;《公共關系學》音像教材,1998年獲國家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署優(yōu)秀音像制品二等獎;《企業(yè)CIS戰(zhàn)略的策劃與實施》2000年獲北京市社科出版基金資助。
在教育界、營銷界耕耘近30載的汪秀英,同時也是國內最早研究公共關系的學者之一,2006年5月獲“中國公關教育20年十位最佳杰出人士”;獲得過的部分其他稱號有1994年北京市優(yōu)秀青年骨干教師,1998年入選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 1999年獲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全國優(yōu)秀主講教師稱號。
汪秀英有影響的學術觀點包括:持有公共關系“管理說”的學術思想,成為中國公共關系學術界的一大流派;建立了公共關系“四要素”理論,即在原確定的主體、客體和傳播的基礎上增加了“管理職能”要素;開創(chuàng)了組織選拔公共關系和市場營銷人才的考核指標、依據與標準;確立了考核市場營銷人員的新標準——“銷售工程師”標準,并制定出了對市場營銷人員進行培訓的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