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伯申伯(西周厲王至宣王時期人),周宣王之元舅也。[1]西周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申國(今河南省南陽市)開國君主。 西周宣王(前827年~前782年)時,為了遏制“南土”楚國勢力的崛起,又能“封建親戚以蕃屏國”,宣王于公元前827年或稍后改封其舅申伯于南陽,建立申國。
南陽,原為西周謝國封地。為了新建申城,宣王命召伯虎從淮夷前線調(diào)至南陽,“于邑(城垣)于謝”,“定申伯之宅(宮室)”,營建先王“寢廟”,劃定“申伯土田”。
申伯就國的時候,宣王為其舉行了盛大的歡送儀式,大臣尹吉甫作《崧高》一詩歌詠其事,此篇后收入《詩經(jīng)》。
申伯就國南陽后,改進石、陶生活用具,發(fā)展金屬生產(chǎn)工具,擴大黃牛飼養(yǎng),鼓勵國人墾荒。同時調(diào)整防御思想,加強戰(zhàn)車與水軍建設(shè),有效地阻止了楚國勢力的北進,為南陽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同時也為“宣王中興”作出了貢獻。
申國地圖西周末年,周幽王廢申后所生之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為太子,引起了申侯(申伯之子)的不滿。申侯與繒國、西戎聯(lián)合伐周,導(dǎo)致西周的滅亡。公元前770年,申侯立太子宜臼為周王(周平王),遷都洛邑,再次充當(dāng)了扭轉(zhuǎn)乾坤、開辟新時代的角色。[2]
【贊詩】
崧高(尹吉甫贊申伯的詩)
崧高維岳,駿極于天。維岳降神,生甫及申。維申及甫,維周之翰。四國于蕃。四方于宣。
亹亹申伯,王纘之事。于邑于謝,南國是式。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執(zhí)其功。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謝人,以作爾庸。王命召伯,徹申伯土田。王命傅御,遷其私人。
申伯之功,召伯是營。有俶其城,寢廟既成。既成藐藐,王錫申伯。四牡蹻蹻,鉤膺濯濯。
王遣申伯,路車乘馬。我圖爾居,莫如南土。錫爾介圭,以作爾寶。往近王舅,南土是保。
申伯信邁,王餞于郿。申伯還南,謝于誠歸。王命召伯,徹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
申伯番番,既入于謝。徒御啴啴。周邦咸喜,戎有良翰。不顯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憲。
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揉此萬邦,聞于四國。吉甫作誦,其詩孔碩。其風(fēng)肆好,以贈申伯。
【題解】
申伯申伯封于謝,周宣王大加賞賜。尹吉甫寫詩表示贊美,并為申伯送行。
【注釋】
1、崧(松sōng):山高大貌。嵩山,五岳之一!稜栄·釋山》:“泰山為東岳,華山為西岳,霍山(衡山)為南岳,恒山為北岳,嵩山為中岳!
2、申:《鄭箋》:“申,申侯也。甫,甫侯也。皆以賢知入為周之楨干之臣!
3、宣:垣(原yuán)!多嵐{》:“四國有難,則往捍(捍hàn)御之,為之蕃屏;四方恩澤不至,則往宣暢之。”
4、纘(纂zuǎn):繼承!多嵐{》:“亹亹(偉wěi),勉也。纘,繼也!薄都瘋鳌罚骸笆怪^其先世之事也!
5、謝:今河南唐河縣南!墩x》:“申伯先封于申,本國近謝;今命為州牧,故改邑于謝。”
6、式:《集傳》:“式,使諸侯以為法也。”
7、登:《毛傳》:“登,成也!薄多嵐{》:“世世執(zhí)其政事傳子孫也!
8、庸:《毛傳》:“庸,城也!
9、徹:治,測定!都瘋鳌罚骸皬,定其經(jīng)界,正其賦稅也!
10、私人:《集傳》:“私人,家人也!
11、有俶:俞樾《群經(jīng)平議》:“有俶,形容其厚也!
12、藐藐:《毛傳》:“藐藐,美貌!
13、蹻蹻(絕jué):《毛傳》:“蹻蹻,壯貌!
14、鉤膺:套在馬胸前和頸上的帶飾!睹珎鳌罚骸板ㄗ緕huó),光明也!
15、莫如南土:《正義》:“因告之曰:我謀度汝之所居,無如謝邑之最善。”
16、近(記jì):表語氣,猶“矣”。 《鄭箋》:“近,辭也。聲如彼記之子之記。”
17、邁:《鄭箋》:“邁,往也。”
18、謝于誠歸:《鄭箋》:“謝于誠歸,誠歸于謝!
19、峙(制zhì):貯備。粻(張zhāng)、遄(穿chuān):糧食!都瘋鳌罚骸爸牛e;,糧。遄,速也!
20、番番(播bō):《毛傳》:“番番,勇武貌!
21、啴啴(灘tān):《毛傳》:“啴啴,喜樂也。”
22、周:《鄭箋》:“周,遍也!
23、元舅:《傳疏》:“元舅,大舅也。憲,法也。文武是憲,言申伯既有文德,又有武功,足為法于天下也!
24、揉:順,使順服!多嵐{》:“揉,順也!
25、誦:胡承珙(鞏gǒng)《后箋》:“此章言誦,又言詩,又言風(fēng),三者有別,誦者可歌之名!妱t其本篇之詞,風(fēng)則其詞中之意。”
【譯文】
巍峨四岳是大山,高高聳峙入云天。神明靈氣降四岳,甫侯申伯生人間。申伯甫侯大賢人,輔佐王室國楨干。藩國以他為屏蔽,天下以他為墻垣。
申伯勤勉能力強,王委重任理南疆。分封于謝建新邑,南方藩國有榜樣。周王下令與召虎,申伯新居來丈量。申伯升為南國長,子孫繼承福祚享。
周王下令給申伯,要樹表率于南國。依靠謝地眾百姓,修筑封地新城郭。周王下令給召伯,申伯田界重劃過。周王下令給傅御,遷去家臣同生活。
申伯建邑大工程,全靠召伯苦經(jīng)營,墻垣厚實是堅城。宗廟也已修筑好,富麗堂皇面貌新。周王有物賜申伯,四馬駕車真健勁,帶飾樊膺閃閃明。
周王賞賚給申伯,大車駟馬物品多。我已考慮你居處,不如南方最適合。鄭重賜你大玉圭,鎮(zhèn)國之寶永不磨。尊貴王舅請前往,回到南方安邦國。
申伯出發(fā)果動身,周王郿地來餞行。申伯如今回南國,去往謝邑即啟程。周王下令給召伯,去把申伯疆界定。路上糧草要備足,保證供給快馳騁。
申伯勇武有豪情,前往謝邑入新城,步卒車騎軍容盛。周邦人民皆歡喜,國有棟粱得安寧。尊貴顯赫賢申伯,周王元舅封疆臣,文武雙全人崇敬。
申伯德高望又隆,品端行直溫且恭。安撫萬邦功勞大,譽滿四海人贊頌。吉甫創(chuàng)作這首詩,篇幅既長情亦重。曲調(diào)典雅音節(jié)美,贈送申伯紀(jì)大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