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早年從黃巢為盜,后事朱溫甚謹,未嘗離開。后為裨將,屢從朱溫征戰(zhàn),先后破黃巢、秦宗權(quán),累有戰(zhàn)功。又代朱溫之子朱友裕領(lǐng)軍,下徐州,時溥自&焚死,又破朱瑾于清河。累官至徐州節(jié)度使、檢校司徒。乾寧四年(897年)九月,朱全忠派遣龐師古與葛從周分統(tǒng)大軍,渡淮伐楊行密,希圖一舉削平淮南。龐軍屯于清口(今江蘇淮陰),葛從周率步騎萬人從霍丘(今屬安徽)渡淮河為西路,楊行密親自領(lǐng)兵迎戰(zhàn),師古駐軍寨地低下,或曰:“營地污下,不可久處!,師古不聽,說非太祖之命不妄動,“師古恃眾輕敵,居常弈棋”。楊行密乘夜掘開河堤,淹其軍,十一月初二,楊行密令朱瑾與淮南將領(lǐng)侯瓚率騎兵五千人襲擊龐師古,師古兵敗死于陣中。葛從周退兵,至渒河,朱瑾又敗之,返京者不足千人,史稱“淮南之戰(zhàn)”。
參考文獻
龐師古,曹州南華人也,初名從。梁太祖鎮(zhèn)宣武,初得馬五百匹為騎兵,乃以師古將之,從破黃巢、秦宗權(quán),皆有功。太祖攻時溥未下,留兵屬師古守之,師古取其宿遷,進屯呂梁。溥以兵二萬出戰(zhàn),師古敗之,斬首二千級。孫儒逐楊行密,取揚州,淮南大亂,太祖遣師古渡淮攻儒,為儒所敗。是時,朱珍、李唐賓已死,師古與霍存分將其兵。郴王友裕攻徐州,朱瑾以兵救時溥,友裕敗溥于石佛山,瑾收余兵去。太祖以友?勺范蛔罚瑠Z其兵以屬師古。師古攻破徐州,斬溥,太祖表師古徐州留后。梁兵攻鄆州,臨濟水,師古徹木為橋,夜以中軍先濟。朱宣走中都,見殺。
太祖已下兗、鄆,乃遣師古與葛從周攻楊行密于淮南,師古出清口,從周出安豐。師古自其微時事太祖,為人謹甚,未嘗離左右,及為將出兵,必受方略以行,軍中非太祖命,不妄動。師古營清口,地勢卑,或請就高為柵,師古以非太祖命不聽;慈藳Q水浸之,請者告曰:“淮人決河,上流水至矣!”師古以為搖動士卒,立斬之。已而水至,兵不能戰(zhàn),遂見殺。
嗚呼,兵之勝敗,豈易言哉!梁兵強于天下,而吳人號為輕弱,然師古再舉擊吳,輒再敗以死。其后太祖自將出光山,攻壽春,然亦敗也。蓋自高駢死,唐以梁兼統(tǒng)淮南,遂與孫、楊爭,凡三十年間,三舉而三敗。以至強遭至弱而如此,此其不可以理得也。兵法固有以寡而敗眾、以弱而勝強者,顧吳豈足以知之哉!豈非適與其機會邪?故曰:“兵者兇器,戰(zhàn)者危事也。”可不慎哉!
龐姓起源
龐姓的起源十分古老,遠祖可以上溯到古代部族領(lǐng)袖黃帝時期,上古時黃帝的孫子古帝顓頊有八個兒子,其中一個名叫“龐降”,龐降的子孫后代就以“龐”為姓。因此,這支龐姓起源于黃帝嫡裔。
到了周代,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畢公高受封為諸侯,封在畢地,爵位公爵。畢公高的一個庶子被封到龐鄉(xiāng),他的子孫后代遂以封地名“龐”為姓。因此這支龐姓起源于周王朝王室之姓,姬姓。
龐姓后來在南安郡發(fā)展成望族,世稱南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