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姓名:臧懋循
性別:男
出生年月:1550年
國籍:中國
時代:明代
籍貫:浙江長興
民族:漢族
身份:戲曲家、文學家
生平
七歲曉《五經(jīng)》,與同郡吳稼竳、吳夢陽、茅維合稱“四子”[1],有令譽于當時。萬歷元年(1573年)中舉,萬歷八年(1580年)中進士,因不肯攀附權(quán)貴,屈就于荊州府學教授、夷陵知縣,后官至南京國子監(jiān)博士。在京期間狎游對象多為孌童[2]。萬歷十三年因“風流放誕”、“與所歡小史衣紅衣,并馬出鳳臺門”被罷官[3],隱居顧渚山中,“與二三同志,典籍為粻,翰墨為酒”[4]。晚年貧困潦倒。編有《元曲選》,多改原文,說教意味濃厚[5],如改竄《牡丹亭·冥誓》有眉批曰:“u2018前日為柳郎而死,今日為柳郎而生u2019,正臨川所謂天下有情人也!弊栽偸恰皯蛉≈T雜劇為刪抹繁蕪,其不合作者,即以己意改之,自謂頗得元人三昧”[6][7],著有《負苞堂詩文選》行世。
相關(guān)作品
因見家鄉(xiāng)一帶文化發(fā)達,戲曲盛行,萌發(fā)編印雜劇愿望,利用名門貴族和姻親、師友、同年關(guān)系,到處收集散佚的元曲、詩詞文稿。遠道訪書,在河南朗陵(今確山縣)、湖廣麻城(今屬湖北省)等地,廣尋雜劇抄本,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印刷工場,自選、自編、自刻,親自主持書籍的發(fā)行,成為中國最早一代具有代表性的私人出版商。67歲時編成《元曲選》100卷、圖1卷,校勘精良。編纂出版的還有《玉茗堂四夢》(湯顯祖著)、《校正古本荊釵記》、《改定曇花記》、《六博碎金》8卷、《左逸詞》24卷、《金陵社集》8卷、《左詩所》56卷、《唐詩所》47卷、《元曲選》100卷、《棋勢》10卷、《校刻兵垣四編》和彈詞《仙游錄》、《夢游錄》等,總字數(shù)達300余萬字。著有《文選補注》、《負苞堂集》、《負苞堂稿》、《負苞堂詩選》等。工書法,且精通音律。[1]
社會評價
臧懋循的戲曲理論貢獻,主要是針對戲曲創(chuàng)作中脫離舞臺演出走向案頭之作的形式主義傾向,總結(jié)、推廣了元雜劇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提倡本色、當行,反對饾饤故事、堆砌詞藻,這正是他編選《元曲選》的目的所在。他主張戲曲創(chuàng)作應(yīng)當情詞穩(wěn)稱、關(guān)目緊湊、音律諧葉,這正是他心目中當行的內(nèi)涵。至于《元曲選》對元雜劇原作的刪易之處,歷來褒貶不一,但對元雜劇的保存和流傳起了重要作用。但他編選了元人雜劇100種,使珍貴的戲曲遺產(chǎn)得以保存并廣泛流傳。
臧姓起源
出自姬姓,以邑名為氏,據(jù)《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所載,春秋時,魯孝公的兒子彄受封于臧邑(在今山東省境內(nèi)),其后有臧氏。
以王父字為氏,魯惠公之子名欣,字子臧,其支孫以祖父的字為氏,見于《姓苑》所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