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簡介
李璧祠是紀念明代官員、學者李璧的祠堂,位于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翠云廊景區(qū)內(nèi),祠內(nèi)有李璧塑像。
李璧簡介
李璧(?~1525),字白夫,號琢齋。武緣(今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武鳴縣)人,壯族。他弘治八年(1495)中舉,曾任浙江蘭溪縣、仁和縣教諭,也曾隨章懋在南京講學。正德十年(1515),他出任四川劍州(今劍閣)知州后,筑劍閣道,倡修學校書院,增設貿(mào)易市場。正德十六年(1521)升云南臨安府同知。嘉靖四年(1525)調(diào)任南京戶部員外郎,病逝于赴任途中。著有《劍門新志》、《名儒錄》、《皇明樂譜》、《劍閣集》等書。
立祠歷史
李璧就任劍州知州時,戰(zhàn)事剛平,劍州城垣破敗,民生涂炭,百業(yè)待興。他勞以身先,教以身率,為老百姓辦了很多實事,尤其是倡導整修劍至保寧府(閬中)的三百里官道,組織民工在道路兩旁補植柏樹,頒布“官民相禁剪伐”禁令,功不可沒。
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州人朱彩撰寫的《重修文廟記》中記載:“劍道植柏,蓋武緣李公遺蔭!鼻逵赫秳χ葜尽份d喬缽《翠云廊》詩云:“兩行古柏植何人?……傳是昔年李白夫!蓖巍秳χ葜尽份d:“古柏樹萬株,為璧所植!
李璧植柏、補柏、護柏的舉動,對翠云廊的形成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劍州人民為了懷念先后擔任知州的李璧和楊如震兩位德政卓著的父母官,于明萬歷八年(1580)在今劍閣縣普安鎮(zhèn)修建二賢祠,并鑄二公銅像供奉。后祠毀于火災,清光緒十一年(1883)重建于今普安鎮(zhèn)小玲瓏社區(qū)內(nèi)。后當?shù)卣诮翊湓评染皡^(qū)內(nèi)新建一祠,專祀李璧,以頌揚他植柏、護柏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