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馬琬(?—1378?)元末明初畫家。字文璧,號魯鈍生、灌園人。秦淮(今江蘇南京)人,長期寓居松江。有志節(jié),工詩善畫,詩工古歌行,畫長山水,官至撫州郡守。善畫山水人物,工詩能書。詩書畫時號“三絕”。元末隱居,洪武三年(1370)出知撫州。早年從楊維楨學(xué)《春秋》,詩亦受其影響。楊極推重他的畫,因此名望甚高,“三吳人以重金購之”。曾將所作五百篇結(jié)為《灌園集》,由貝瓊作序,但今無傳本。生平事跡見《西湖竹枝集》、貝瓊《灌園集序》(《清江集》卷七)、《跋馬文璧云林隱居圖后》(《清江集》卷一三)。
元至正八年(1348),顧瑛在昆山界溪的玉山草堂成為江浙一帶文人宴游唱和的集中地點之一,馬琬與楊維楨、張雨、倪瓚、郯韶等經(jīng)常赴約。當(dāng)年編印的兩本詩集《玉山草堂詩》和《西湖竹枝詞》中,都有馬琬的詩作!段骱裰υ~》稱他“自少有志節(jié),詩工古歌行,尤工畫,然皆其天姿之所出也”。
至正九年(1349),楊維楨到松江呂良佐所辦潢溪義塾講授《春秋》,馬琬前往就讀。平時和貝瓊等遍游當(dāng)?shù)厣剿,寫生作畫,且題上詩作。所畫山水學(xué)董源、米芾,也學(xué)黃公望。為楊謙所作《喬岫幽居圖》軸(藏臺灣故宮博物院),結(jié)構(gòu)復(fù)雜嚴謹,用黃公望筆法,但稍嫌板滯。
至正十年(1350)結(jié)交黃公望,受到更深影響。至正二十五年(1365),結(jié)交王蒙。王蒙作《長林話古圖》,畫楊維楨和他本人,馬琬為之題贊:“草樹離離落照間,清言輸與兩翁閑。就中消受無人會,滿耳清泉滿眼山!贝文辏1366年)作《春山清霽圖》卷,豐滿清秀,有董源、黃公望筆意(藏臺灣故宮博物院)。此外,尚作有《瀛海圖》、《秋巒煙樹圖》、《新柳》、《云關(guān)曉渡圖》等。貝瓊曾題詩道:“長憶青溪馬文璧,能詩能畫最風(fēng)流。酒酣落筆皆天趣,剪斷巴江萬里秋。”并說他的畫“三吳人以重價購之”。
明洪武三年(1370),馬琬出任江西撫州知府。八年后,貝瓊看到他在撫州的近作《云林隱居圖》,為之題跋,稱它“視南宮未可優(yōu)劣”,并說他在畫上的詩“有歸老之志焉”。著有《灌園集》。約卒于明洪武年間。
傳世作品
山水遠師董源,巨然,米芾,近學(xué)黃公望,筆墨清潤,平遠曠闊,取景獨絕。亦善畫人物, 工詩文、書法,人稱三絕,頗負時譽。傳世作品有至正二十六年(1366)作《春山清霽圖》卷,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至正九年(1349)作《暮云詩意圖》軸,藏上海博物館;《雪岡渡關(guān)圖》藏故宮博物院;《青山紅杏圖》冊頁,藏天津市藝術(shù)博物館;《夏山欲雨圖》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shù)館;《溪山行旅圖》軸,藏美國高居翰先生景元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