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背景
1938年,National Allied Publications(DC漫畫公司的前身)在《動作漫畫》(Action Comics)創(chuàng)刊號上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位超級英雄——超人,并大獲成功。隨后,DC打算為它的另一份刊物——《偵探漫畫》(Detective Comics)創(chuàng)造出一位英雄,以求同超人匹敵。當(dāng)時這份刊物已經(jīng)創(chuàng)刊兩年多,刊登過多種偵破和冒險故事,但是還沒有一個處于靈魂地位的角色。時年26歲的畫家鮑勃·凱恩(Bob Kane)接下了這項任務(wù),最后在與比爾·芬格的合作中創(chuàng)作出了初期的蝙蝠俠。
1939年5月,蝙蝠俠誕生于《偵探漫畫》第27期上。一經(jīng)推出就極受歡迎,次年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同名漫畫系列。隨著這個領(lǐng)銜人物的出現(xiàn),《偵探漫畫》也成為DC持續(xù)歷史最長的漫畫系列。
1940年,蝙蝠俠多了一位少年助手羅賓(Robin)。他被稱作神奇小子(Boy Wonder),不僅受到少年讀者的歡迎,也為冷酷無情的蝙蝠俠增添了長輩的慈愛一面,讓這個角色更加立體化。在后來的幾十年里,蝙蝠俠的故事中又分別引入了父親般的老管家阿爾弗雷德,伶俐的蝙蝠女,母親般的醫(yī)生萊斯莉,蝙蝠俠的來歷也進一步的補充完善。這些都大大豐富了蝙蝠俠的性格。
隨著時間的演進,對蝙蝠俠這個角色的各種不同詮釋也紛紛出現(xiàn)。不僅形象和裝備有了變化,風(fēng)格也有很大差異。30年代他是黑夜中的偵探,40年代他是溫和的家長,50年代他在進行科幻冒險,60年代后期的蝙蝠俠電視系列劇采用了夸張滑稽的美學(xué)處理方式,導(dǎo)致電視劇結(jié)束后的數(shù)十年間蝙蝠俠仍然脫離不了劇中的形象。而80年代弗蘭克·米勒(Frank Miller)執(zhí)筆的短篇漫畫集《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Batman: The Dark Knight Returns)與《蝙蝠俠:元年》(Batman: Year One),以及蒂姆·伯頓(Tim Burton)執(zhí)導(dǎo)的真人版電影的成功,又讓蝙蝠俠回歸了他原本晦暗的基調(diào)。在那之后的漫畫中,蝙蝠俠的現(xiàn)實性和局限性都增強了,敵人也比從前更加強大、狡猾與瘋狂。他的精神創(chuàng)傷被一再強調(diào),變得越來越彷徨和孤獨,日益走向偏執(zhí)和黑暗。
現(xiàn)用及曾用名字、代號、頭銜、昵稱等 | ||
英文 | 中文 | 使用范圍 |
Bruce | 布魯斯 | 昵稱 |
Bruce Wayne | 布魯斯·韋恩 | 常用名、正式名 |
Batman | 蝙蝠俠 | 代號 |
The Caped Crusader | 披篷騎士 | 頭銜 |
The Dark Knight | 黑暗騎士 | 稱號 |
The World's Greatest Detective | 世界上最偉大的偵探 | 頭銜 |
The Dark Knight Detective | 黑暗騎士的偵探 | 頭銜 |
Matches Malone | 火柴馬隆 | 頭銜 |
Gotham Knight | 哥譚騎士 | 頭銜 |
Detective | 偵探 | 頭銜 |
Bats | 蝙蝠 | 頭銜 |
The Bat | 蝙蝠 | 頭銜 |
Master Wayne | 韋恩少爺/老爺 | 頭銜 |
Knight of Vengeance | 復(fù)仇騎士 | 頭銜 |
The Goddamn Batman | 該死的蝙蝠俠 | 頭銜 |
Jack Shaw | 杰克 肖 | 化名 |
God of Knowledge | 知識之神 | 新神化名 |
Insider | 知情人 | —— |
Mordecai Wayne | 哈曼 韋恩 | 化名 |
Archivist | 檔案管理員 | 稱號 |
Mayor Wayne | 韋恩市長 | 尊稱 |
Bruno Diaz | 布魯諾 迪亞茲 | 化名 |
Bruce Thomas Wayne | 布魯斯 托馬斯 韋恩 | 法律名 |
?Starman | ?星俠 | ?曾用身份 |
人物形象
個人形象
在誕生之初,蝙蝠俠除了身穿蝙蝠衣以外,本質(zhì)上同當(dāng)時偵破題材的通俗小說相差并不大。與其說他是一名英雄,不如說是一個偵探。初期的蝙蝠俠,無論其人物性格還是外形方面都與后期有很大不同。Joe Kubert之前的蝙蝠俠漫畫,在情節(jié)上還沒有走出佐羅故事的影子,還不時充滿了美式幽默的插科打諢,與惡人交手時還曾試過開槍殺人,這與其后絕不動手殺生的蝙蝠俠形象有很大不同。
Joe Kubert接手后,對蝙蝠俠進行了大膽改造。在延續(xù)經(jīng)典人物形象的同時,在內(nèi)容上增加了更多的黑色、懸疑和驚悚的元素。在同期出現(xiàn)的很多漫畫中,主人公大多都有超自然的力量,而蝙蝠俠漫畫則是在超能力之上,又加入了許多現(xiàn)代偵探的元素,算是超級英雄漫畫和偵探漫畫的結(jié)合。這讓蝙蝠俠漫畫既有了傳統(tǒng)英雄漫畫的底蘊,又融入了全新的現(xiàn)代精神。
聯(lián)盟形象
在正義聯(lián)盟中,為了配合其他超級英雄的"超能",蝙蝠俠的能力得到了刻意的提升。在正義聯(lián)盟中,有種說法是:超人是正義聯(lián)盟的靈魂、蝙蝠俠是正義聯(lián)盟的大腦、火星獵人是正義聯(lián)盟的心臟,閃電俠是正義聯(lián)盟的良心,而這句話也間接表明了蝙蝠俠在聯(lián)盟的重要性。
DC漫畫似乎有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定:蝙蝠俠才是最強者。這個凡人比絕大多數(shù)超人類還要能打:他永遠(yuǎn)料敵先機,永遠(yuǎn)有對應(yīng)任何情況的裝備,永遠(yuǎn)能打贏任何敵人,武功高強,算無遺策,一天只睡1小時,受了重傷沒幾天又活蹦亂跳,回復(fù)力堪比金剛狼……
把蝙蝠神化的“罪魁禍?zhǔn)住,?dāng)年寫《正義聯(lián)盟》的編劇格蘭特·莫里森要擔(dān)一半責(zé)任,但開風(fēng)氣之先的,其實還是米勒那部《黑暗騎士歸來》——他首先讓蝙蝠俠戰(zhàn)勝了超人。
人物簡介
起源
布魯斯·韋恩(Bruce Wayne)出生在哥譚市的富豪家族——韋恩家族中。一天晚上,年幼的布魯斯和父母看完電影《佐羅》回家,途經(jīng)一條小徑時遭遇歹徒的搶劫。歹徒當(dāng)著布魯斯的面槍殺了他的父母。從此,布魯斯就產(chǎn)生了親手鏟除罪惡的強烈愿望(為了不讓其他人在遭受到與他同樣的悲。K麘{借著自己過人的天賦,利用幾十年時間游歷世界各地,拜訪東西方頂級或傳說中的格斗大師,學(xué)習(xí)各流派格斗術(shù),并利用強大的財力制造各種高科技裝備。此后在白天,他是別人眼中的無腦富二代、花花公子;夜晚,他是令罪犯聞風(fēng)喪膽的黑暗騎士——蝙蝠俠(Batman)。
1939-1949
第一個蝙蝠俠故事發(fā)表于《偵探漫畫》27期(1939.05)。編劇比爾·芬格表示“蝙蝠俠最初的編劇方向是打擊犯罪的硬漢小說風(fēng)格!边@可以由蝙蝠俠在傷害或殺死罪犯時的毫不留情以及不在意使用槍支等處看出端倪。蝙蝠俠漫畫一推出便極為轟動,《偵探漫畫》的銷售量急速攀升,因此從1940年起蝙蝠俠開始有專屬于自己的同名漫畫。
隨著最初幾本蝙蝠俠漫畫的推出,許多新的元素開始逐漸出現(xiàn),而鮑勃·凱恩對蝙蝠俠的描繪也慢慢的演變。凱恩提到在六期漫畫中,他將人物的下巴逐步加長,并且將蝙蝠裝的耳朵也拉長。蝙蝠俠著名的配件腰帶出現(xiàn)于《偵探漫畫》第29期,接著第在31期中介紹了蝙蝠鏢與第一部蝙蝠造型的車輛,而蝙蝠俠的由來則在第33期中被揭露。
蝙蝠俠早期鐵血硬漢的描繪在1940年出版的《偵探漫畫》第38期中因小男孩助手羅賓的出現(xiàn)而開始軟化。羅賓是因為芬格的建議而設(shè)計出來的,他認(rèn)為蝙蝠俠需要一個類似福爾摩斯小說中華生的角色讓他可以對談。雖然凱恩比較喜愛獨行的蝙蝠俠,但是羅賓的出現(xiàn)讓漫畫銷售量幾乎增長了一倍,連帶著引領(lǐng)了漫畫人物“少年助手”的風(fēng)潮。
到1942年,蝙蝠俠漫畫的編劇與畫家已經(jīng)建構(gòu)完成大部分的蝙蝠俠設(shè)定。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DC漫畫公司“采用戰(zhàn)后的編輯走向,減少社會評論而改求輕松的少年幻想故事”這一編輯導(dǎo)向?qū)︱饌b漫畫影響極為明顯;1940年代初期漫畫中描寫的“嚴(yán)峻且危險的世界”已不復(fù)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蝙蝠俠被塑造成一位值得敬慕的公民與父執(zhí)輩人物,身處在“明亮且多采多姿的環(huán)境”中。
1950-1963
蝙蝠俠是在1950年代美國漫畫低谷期仍持續(xù)維持出版的少數(shù)幾位超級英雄。在1952年6月出版的《超人》第76期名為“世上最強組合”(The Mightiest Team in the World)的故事中,蝙蝠俠首次與超人搭檔合作,兩人互相發(fā)現(xiàn)對方的真實身份。鑒于此故事廣受歡迎,1954年,《世界最佳拍檔》(World's Finest)雜志第71期開始連載兩位超級英雄合作的故事,取代原本該系列漫畫中蝙蝠俠與超人分別當(dāng)主角的故事形式。兩位人物的搭檔組合是“在漫畫產(chǎn)業(yè)蕭條時期中少見的財務(wù)成功”。自此超人和蝙蝠俠開始了長達(dá)幾十年的長期搭檔,被視為友誼與合作的典范。
1954年心理學(xué)家魏特漢出版了《Seduction of the Innocent》一書,宣稱孩童會模仿漫畫書中的犯罪行為,導(dǎo)致道德觀的腐化,連帶造成大眾對漫畫產(chǎn)業(yè)的嚴(yán)厲審視,最后導(dǎo)致漫畫審議局(CCA)的成立。魏特漢批評蝙蝠俠漫畫中存有同性戀的暗示,并認(rèn)為蝙蝠俠與羅賓被描繪為愛人的關(guān)系。戰(zhàn)后“較開朗”的蝙蝠俠基調(diào)在漫畫審議法生效后變得更加明顯。部份學(xué)者認(rèn)為如蝙蝠女俠與蝙蝠女等人物的出現(xiàn)有部分原因是為了反駁蝙蝠俠與羅賓是同性戀者的指控。蝙蝠俠的故事變得更加夸張滑稽,風(fēng)格亦更趨輕松。
1950年后期,蝙蝠俠的故事開始轉(zhuǎn)變?yōu)榭苹萌∠颍@是為了仿效因改走科幻路線而成功的其他DC漫畫人物。如蝙蝠女俠、蝙蝠犬艾斯以及小蝙蝠俠等新人物陸續(xù)出現(xiàn),而蝙蝠俠的冒險常與詭異的變形奇遇與奇妙的外星生物有關(guān)。
1960年出版的《英勇無畏》(The Brave and the Bold)第28期中,蝙蝠俠首次成為正義聯(lián)盟(Justice League of America / JLA)的成員,并數(shù)次在同年的正義聯(lián)盟漫畫中出現(xiàn)。在此之后,蝙蝠俠成為正義聯(lián)盟七巨頭之一,并被稱為正義聯(lián)盟的大腦。
1964-1985
到了1964年,蝙蝠俠漫畫的銷售量已經(jīng)急劇下滑。凱恩指出“DC漫畫公司原本計劃將蝙蝠俠漫畫全面休刊”。朱利葉斯·施瓦茨(Julius Schwartz)被指派為蝙蝠俠漫畫的編輯并主導(dǎo)全面性的重整。由1964年5月出版的《偵探漫畫》327期開始,漫畫封面標(biāo)示了“新面貌”,施瓦茨進行了為將蝙蝠俠變得符合當(dāng)代潮流的新改動,并回歸原本的偵探故事走向,包括重新設(shè)計蝙蝠俠的裝備、蝙蝠車,以及蝙蝠俠的服裝(蝙蝠俠標(biāo)志下的黃色橢圓形首次出現(xiàn)),施瓦茨采用畫家卡麥恩·英凡提諾(Carmine Infantino)進行此次重整更新的工程。太空生物與1950年代中如蝙蝠女俠、蝙蝠犬、小蝙蝠俠等角色不再出現(xiàn);甚至連蝙蝠俠過去的管家阿爾弗雷德都被刪除,由哈莉姑媽取代。
1966年開始首播的蝙蝠俠電視。ü灿3季120集)對蝙蝠俠這個人物本身有著極為深遠(yuǎn)的影響。電視劇的成功連帶提升了漫畫出版業(yè)的銷售量,蝙蝠俠漫畫的發(fā)行量在當(dāng)時逼近90萬份。劇中蝙蝠女的角色與夸張滑稽的風(fēng)格被帶入了漫畫之中,也帶回了阿爾弗雷德。雖然電視劇與漫畫均成功了一段時間,但滑稽夸張的風(fēng)格難以經(jīng)得起考驗,該劇在1968年播出第三季之后就沒有下文了,蝙蝠俠漫畫也再次失去人氣。施瓦茨指出:“當(dāng)電視劇成功時,我被要求漫畫也必須走夸張滑稽的風(fēng)格;當(dāng)電視劇不再受歡迎時,漫畫也理所當(dāng)然的難逃同樣的命運”。
自1969年起,編劇丹尼斯·歐尼爾(Dennis O'Neil)、畫家尼爾·亞當(dāng)斯(Neil Adams)與完稿畫家迪克·佐丹奴(Dick Giordano)努力的將蝙蝠俠與1960年代電視劇中夸張滑稽風(fēng)格的詮釋作明顯的切割,讓蝙蝠俠重回他原本“暗夜中的無情復(fù)仇者”的根源。歐尼爾表示他的理念就是“單純的將一切回歸起點”。這幾位作者的作品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佐丹奴說“我們回歸到較冷酷,較黑暗的蝙蝠俠,我認(rèn)為這就是為什么這些漫畫受歡迎的原因……即使直到今天我們?nèi)岳^續(xù)采用歐尼爾筆下有著飄逸長披風(fēng)與修長尖耳的蝙蝠俠!北M管歐尼爾與亞當(dāng)斯的作品受到漫畫迷的好評,卻無法挽救持續(xù)下跌的銷售量;蝙蝠俠漫畫的銷量由1970年到1980年不停的下滑,到1985年跌至史上最低點。
1986-2010
1986年出版的《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The Dark Knight Returns)由弗蘭克·米勒創(chuàng)作,是一個同以往所有的蝙蝠俠漫畫都截然不同的故事。這部漫畫把目光投向黑暗騎士退休十年后的近未來,塑造了一個激進而強硬的老年蝙蝠俠,同時也為蝙蝠俠的世界涂上了極度黑暗的悲劇色彩。書中描寫了一個無比灰暗沉痛的未來:多年以后,哥譚市的犯罪變本加厲,50歲的蝙蝠俠不得不重披戰(zhàn)袍,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戰(zhàn)斗。超人奉政府之命前來緝拿被視為罪犯的蝙蝠俠,兩人展開生死決戰(zhàn)……書中充滿了暮年的孤獨、冷戰(zhàn)時代的恐慌、人與人的冷漠、同體制的對抗,以及對信念的執(zhí)著!逗诎凋T士歸來》不僅獲得了商業(yè)上的巨大成功,更贏得了廣泛的好評,包括《紐約時報·書評周刊》、《滾石》在內(nèi)的媒體都給予了嚴(yán)肅認(rèn)真的評論和稱贊。這是主流英雄漫畫的一大殊榮。此系列故事造成了蝙蝠俠人氣的重大回升,也成為漫畫歷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同時丹尼斯·歐尼爾接任蝙蝠俠漫畫的編輯一職,他負(fù)責(zé)設(shè)計無限地球危機之后蝙蝠俠的基本描繪藍(lán)本。歐尼爾試圖為蝙蝠俠漫畫注入前所未見的新風(fēng)格。此一新方向的成果之一是在《蝙蝠俠》404-407期連載的“蝙蝠俠:元年(Year One)”故事線,在此故事中弗蘭克·米勒與畫家大衛(wèi)·馬索伽利(David Mazzucchelli)合作為蝙蝠俠這個人物的起源作重新的設(shè)定。這是蝙蝠俠出版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里程碑式作品。
阿蘭·摩爾(Allan Moore)與布萊恩·柏蘭(Brian Bolland)搭檔的《致命玩笑》(The Killing Joke)承續(xù)了這樣的黑暗風(fēng)格,故事中小丑為了逼瘋戈登局長,將他女兒芭芭拉·戈登雙腳弄殘,綁架了戈登本人,并折磨他的精神與肉體。這些故事與其他同類型的作品主題晦暗且風(fēng)格成熟,提升了漫畫書的形象,讓漫畫不再僅是兒童的娛樂。
1988年DC漫畫公司設(shè)立了付費電話讓讀者投票決定第二代羅賓杰森·托特的生死,讓蝙蝠俠漫畫吸引了廣泛的注意。讀者投票的結(jié)果以28票的些微差距贊成杰森死亡。
1989年上映的蒂姆·波頓執(zhí)導(dǎo)的蝙蝠俠電影讓蝙蝠俠更受矚目;除了數(shù)百萬美元的獲利與周邊商品的營收外,近五十年來第一部全新的以蝙蝠俠為主角的漫畫系列《暗夜騎士傳奇》(Batman: Legends of the Dark Knight)創(chuàng)刊號亦賣出近一百萬冊。
1993年的《騎士殞落》(Knightfall)故事中出現(xiàn)了一位新的反派人物貝恩,他將蝙蝠俠重傷成癱瘓;死亡天使尚·保羅·范雷在布魯斯·韋恩復(fù)健期間受托穿上蝙蝠裝代替成為新的蝙蝠俠。編劇道格·芒什(Doug Moench)與艾倫·格蘭特(Alan Grant)在“騎士殞落”時期合作,并在1990年代一同貢獻(xiàn)了許多蝙蝠俠的跨界作品。
1998年的“巨變”(Cataclysm)故事線是1999年“無人之地”(No Man's Land)故事線的開場,“無人之地”是一個長達(dá)一年橫跨所有蝙蝠俠相關(guān)漫畫期刊的故事線,講述受地震襲擊后的哥譚市的故事。在“無人之地”故事結(jié)束后,歐尼爾卸下主編一職,由包柏·謝瑞克繼任。
2003年,編劇Jeph Loeb與畫家吉姆·李(Jim Lee)合作為期12期的“靜默”(Hush)故事線,此故事成為自1993年出版的蝙蝠俠第500期后首次登上鉆石漫畫發(fā)行公司銷售冠軍的蝙蝠俠漫畫。吉姆·李隨后與弗蘭克·米勒合作推出《全明星蝙蝠俠與羅賓》(All-Star Batman and Robin),創(chuàng)刊號成為2005年的年度漫畫銷售冠軍,且打破2003年以來的漫畫最高銷量記錄。
蝙蝠俠在DC漫畫2005年的跨界大事件“身份危機”(Identity Crisis)與2006年的“無限危機”(Infinite Crisis)中都擔(dān)任了舉足輕重的角色。自2006年以后,《蝙蝠俠》與《偵探漫畫》的常任作家分別為格蘭特·莫里森(Grant Morrison)與保羅·迪尼(Paul Dini)。
在2009年出版的蝙蝠俠單行本第681期開始連載中篇故事《愿汝安息》(Batman: R.I.P.),蝙蝠俠因墜機而失蹤六個月
以上。之后,《偵探漫畫》以《最后儀式》把《愿汝安息》的故事銜接到《最終危機》的故事線。兩冊的《最后儀式》提到其實蝙蝠俠并未在直升機墜毀時死亡,而是游泳回到了蝙蝠洞,并且被傳輸?shù)秸x聯(lián)盟在太空的總部,幫助聯(lián)盟調(diào)查奧利安(Orion)之死,繼而發(fā)展出《最終危機》的故事線。最后,蝙蝠俠在《最終危機》第六冊被達(dá)克賽德的Omega射線擊中,這種射線把布魯斯打入了一段未知的時間流中。而他所有的朋友和敵人都認(rèn)為他死了。
2010年出版的《布魯斯韋恩歸來》(Batman: The Return of Bruce Wayne)是一個相當(dāng)復(fù)雜的時間旅行故事:世界上最偉大的英雄,最合適的人選,將憑借他的巧思和技巧迎接至高的挑戰(zhàn)。這是布魯斯用盡諸般智慧從遠(yuǎn)古回到現(xiàn)代的故事。在布魯斯離開期間,為蝙蝠俠身份的繼承糾紛展開了披風(fēng)爭奪戰(zhàn),最終初代羅賓迪克·格雷森成為蝙蝠俠,布魯斯之子達(dá)米安·韋恩成為羅賓,繼續(xù)在哥譚市戰(zhàn)斗。
布魯斯歸來后出現(xiàn)兩個蝙蝠俠并存的局面。他把故鄉(xiāng)交給迪克,自己周游世界,并以布魯斯·韋恩的身份公開承認(rèn)自己為蝙蝠俠提供后勤支持,號召世界各地的英雄俠士加入他的反犯罪聯(lián)合體蝙蝠俠群英會(Batman Inc),由他提供資金和援助,從而將蝙蝠俠的理念推向全球。
2011年
2011年5月,DC推出大事件“閃點”(Flashpoint)。并宣布“閃點”之后,重新發(fā)行旗下主世界漫畫,所有刊數(shù)作廢,從第1期算起,這次企劃被稱為“新52”。此次重開甚至包括蝙蝠俠的主刊《偵探漫畫》,這本漫畫自1937年出版以來,雖歷經(jīng)多次重啟,但刊數(shù)從未被重計過。官方否認(rèn)“重啟”這個說法。重開的漫畫依然繼承原來的劇情,但部分過去的情節(jié)、設(shè)定會被改寫。這次的變動主因是為了使各個人物能更貼近現(xiàn)代。
《蝙蝠俠》第二卷自2011年11月開始發(fā)行。其他以蝙蝠俠為主線的漫畫還包括《偵探漫畫》、《蝙蝠俠:暗夜騎士傳奇》、《蝙蝠俠:暗夜騎士》、《蝙蝠俠群英會》、《蝙蝠俠與羅賓》、《蝙蝠俠與超人》等。
能力裝備
自身能力
終極體能:布魯斯從11歲開始進行體能和智力的訓(xùn)練。經(jīng)過嚴(yán)酷的體能訓(xùn)練、特訂的飲食結(jié)構(gòu)和生物反饋訓(xùn)練,布魯斯代表了正常人類體能的最高水平。他的力量、速度、耐力、反應(yīng)速度、靈活性的生理水平均超越同時期的奧運會冠軍。為保持身體總是處在最好的狀態(tài),他從不喝酒(社交場合偷偷用姜汁替代香檳)。
人類力量極限:挺舉800磅(300公斤左右)
人類反應(yīng)速度極限:可以徒手接住綠箭射出的箭
人類速度極限:匹敵最好的人類短跑健將
人類抗擊打能力極限:主要依靠堅定地意志和凱夫拉護具
人類耐力極限:堪比人類十項全能冠軍,水下憋氣5分15秒
人類靈活性極限:比得上中國雜技演員和奧運會體操冠軍
博學(xué)多識:布魯斯的智慧使他成為了一名優(yōu)秀的偵探、戰(zhàn)略家、科學(xué)家、戰(zhàn)術(shù)家和指揮官。他被認(rèn)為是世界上最善于分析問題的人,經(jīng)常以智取勝。布魯斯研修過生物學(xué)、物理學(xué)、數(shù)學(xué)、工程學(xué)、地理、神學(xué)、歷史學(xué)等。21歲時獲得犯罪學(xué)、法學(xué)、計算機、化學(xué)、工程學(xué)學(xué)位。23歲時他掌握了適應(yīng)一切環(huán)境的能力,并且熟悉安保系統(tǒng),并且會使用各種障眼法。25歲時他進一步進修獲得生物學(xué)、物理學(xué)、高級化學(xué)和工程學(xué)的更高學(xué)位。26歲時,布魯斯學(xué)習(xí)了法學(xué)、醫(yī)學(xué)、高級計算機工程學(xué)、掌握了高級個人裝備系統(tǒng),并掌握了一個犯罪分子信息的秘密數(shù)據(jù)庫。并且他還學(xué)習(xí)掌握了材料科學(xué)和微型裝置制造技術(shù),以便于制造他的秘密裝甲設(shè)備。
不屈意志:雖然布魯斯沒有超能力,但是他擁有所向披靡的不屈意志。這使他成為了很多罪犯眼中的克星。這種意志也使他克服了生理的痛苦極限,并且對精神控制和心靈感應(yīng)有很強抵抗力。他的這種意志的堅定足以使他能夠駕馭綠燈戒指。
武術(shù)大師:作為地球上最強的人類武術(shù)大師,他精通世界上127種格斗術(shù):泰拳、拳擊、巴西柔術(shù)、以色列格斗術(shù)(馬伽術(shù))、桑搏、西斯特瑪、法國踢腿術(shù)、摔角、摔跤、自由搏擊、擊劍、菲律賓魔杖、跆拳道、空手道、極真空手道、柔道、合氣道、相撲、忍術(shù)、劍道、散打、詠春、截拳道、太極拳、少林功夫和所有流派的中國武術(shù)等。他最常使用的格斗術(shù)是泰拳、拳擊、跆拳道、柔道、忍術(shù)、巴西柔術(shù)的混合體。同時他也是武器專家,精通世界上所有種類的暗器、冷兵器;此外還是潛行專家,狙擊專家,他的忍術(shù)訓(xùn)練使他的射擊精準(zhǔn)度不亞于綠箭。
偵探大師:布魯斯被認(rèn)為是世界上最好的偵探。他善于觀察、善于研究法律,懂得推理演算,人類直覺在他身上運用的淋漓盡致,一點小線索也能讓他揪出一件大秘密來。
戰(zhàn)術(shù)大師:他擅長以智取勝,是團隊領(lǐng)導(dǎo)的不二人選。
語言大師:他精通多國語言:英語、法語、德語、俄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荷蘭語、希臘語、拉丁語、漢語當(dāng)中的普通話和粵語、日語、韓語、阿拉伯語、希伯來語、印地語、梵語。
恐嚇達(dá)人:蝙蝠俠擅長用恐懼感對付對手,即使不怕超人的惡棍也會對蝙蝠俠有所忌憚。他的這種恐嚇能力使他有資格進入黃燈軍團,不過他拒絕了。
審訊大師:蝙蝠俠是最好的審訊大師,他將法律和威逼利誘的手段發(fā)揮到極致。通常他最愛使用制造恐怖感來及垮對手的心理防線。他說過:“恐懼是最好的推動力”。
技巧大師:體操和技巧專家。
遁逃大師:他的遁逃能力僅次于奇跡先生。
偽裝大師:擅長各種身份的偽裝。
追蹤大師:在非洲學(xué)習(xí)了獵人的追蹤技術(shù)。
武器裝備
蝙蝠頭盔:使用抗沖擊的合成石墨外型及防彈纖維鍍層,使其免受輕兵器傷害,并含鉛以防輻射和透視。頭盔下配置有夜視儀、熱像儀、聲納儀、防毒面具、微型無線電接收器和對講機系統(tǒng)。并暗藏一些小機關(guān),可以放出催淚瓦斯或電火花等,防止有人試圖摘掉頭盔。
蝙蝠制服:以凱夫拉材料與金屬鈦為原材料制造。蝙蝠制服防彈、防爆、防沖擊、防割刺,并且防火絕緣。手套和靴子專門強化,有利于保護蝙蝠俠在拳腳攻擊時不受反作用力傷害。手套邊緣帶有金屬利刃。斗篷材質(zhì)輕便有利于滑翔。并帶有溫度調(diào)節(jié),可以保持體溫,在作戰(zhàn)時肌肉不會凍僵。
蝙蝠護臂手套:具有極強吸附力的蝙蝠手套可幫助蝙蝠俠更方便的攀爬和移動。在戰(zhàn)斗中,護臂旁邊有一個機關(guān),只要一按下,護臂旁邊的三張刀片會立刻彈出,飛向目標(biāo)。護臂上還有一系列的按鍵,可以召喚他的移動載體和打開頭盔上的功能裝置。
多功能腰帶:這條黃色腰帶裝載了蝙蝠俠的主要戰(zhàn)術(shù)設(shè)備。腰帶里藏有:塑膠炸彈、神經(jīng)毒氣、蝙蝠回旋鏢、煙霧彈、指紋匣、切割器、吊鉤槍、呼吸輔助設(shè)備。腰帶上還裝有兩個按鈕,一個用來召喚他的車,一個用來使用聯(lián)盟設(shè)備進行瞬間傳送。另外超人還委托蝙蝠俠在腰帶里攜帶一枚氪石制作的戒指,以便在有人對超人進行精神控制時及時阻止他。
蝙蝠靴:用于保護腳部,小腿上覆蓋有盔甲,以防御外來的攻擊。靴底下放置有一個蝙蝠發(fā)信器,還有一個機關(guān),可彈出溜冰用的刀片。
蝙蝠發(fā)信器:這種發(fā)信器可以定時發(fā)送出某種特定的信號,對人和其它動物來說毫無影響,但卻可以把蝙蝠吸引過來。開啟系統(tǒng)后,一大群蝙蝠飛來,立即在場地中產(chǎn)生巨大噪音。蝙蝠俠借助這件裝備,可以讓敵人苦不堪言,還能戲劇性地脫離現(xiàn)場。
蝙蝠披風(fēng):采用尼龍材質(zhì)的特殊記憶纖維,可以像任何纖維一樣飄動。但是向纖維充電后,它會迅速變硬,呈現(xiàn)出蝙蝠翼的形狀,可以減緩降落,甚至可以讓蝙蝠俠進行短程的飛行。蝙蝠披風(fēng)外還覆蓋有一層類似薄膜的防火物質(zhì),通電后能夠膨脹,進而達(dá)到防火的功能。
蝙蝠鏢:蝙蝠俠常用的遠(yuǎn)程攻擊武器,除了可以投擲使用外,還可以與其它裝備組合使用,比如與蝙蝠爪鉤槍組合使用可以加大傷害程度。甚至可以改裝成跟蹤型蝙蝠鏢。
蝙蝠爪鉤槍:可以發(fā)射出爪鉤的爪鉤槍,是蝙蝠俠常用的行動裝備,內(nèi)部可以射出繩索,繩索的另一端有爪鉤,一旦碰到目標(biāo)物就會緊緊的鉤住。按下爪鉤槍上的另一個開關(guān),槍會把鉤索抽回,通過反作用力自動將蝙蝠俠拉上去。另外,蝙蝠爪鉤還可以鉤住敵人或其它較輕的物體。
蝙蝠纜繩發(fā)射器:與爪鉤槍不同,纜繩發(fā)射器是從兩頭各發(fā)射出有爪鉤的繩索,然后從一方滑翔到另一方。按下另一個開關(guān),兩邊的繩索自動抽回。
交通工具:蝙蝠車、蝙蝠飛機、蝙蝠摩托、蝙蝠船、蝙蝠噴氣機、蝙蝠直升機、蝙蝠艇、蝙蝠水上摩托。蝙蝠俠的陸地、水上和空中移動載體。通過其中內(nèi)置的電腦控制終端,這些移動載體可以打開裝甲,并通過在夜晚中吸收部分光的反射而達(dá)到所謂“隱形”的效果。除了外形有蝙蝠設(shè)計外,還配備了發(fā)射爪鉤、炸彈、煙霧彈、閃光、機槍、榴彈等強大的軍事武器。
人際關(guān)系
家庭成員
祖先:Matches Malone
父親:托馬斯·韋恩
母親:瑪莎·韋恩
管家:阿爾弗雷德·潘尼沃斯
阿姨:凱茜·凱恩
表姐:凱特·凱恩、貝絲·凱恩
表妹:貝蒂·凱恩
女兒:海倫娜·韋恩(地球-2)
女兒:阿薩納西亞(在游戲改編的官方漫畫:不義聯(lián)盟2中登場)
兒子:達(dá)米安·韋恩、泰瑞·麥金尼斯(未來蝙蝠俠宇宙線)
養(yǎng)子:迪克·格雷森、提姆·德雷克、杰森·托德
養(yǎng)女:卡珊德拉·該隱
家人般的好友:盧修斯·?怂、芭芭拉·戈登
忠實盟友:詹姆斯·戈登
寵物:蝙蝠牛、蝙蝠狗、蝙蝠貓(阿爾弗雷德)
助手
蝙蝠俠的少年助手。
第一任羅賓迪克·格雷森(Dick Grayson)是馬戲團的雜技演員。父母遇害后被布魯斯收養(yǎng)。他同蝙蝠俠合作時間最長,也是最了解他的一個。但是,隨著迪克漸漸長大,他與布魯斯之間的裂痕越來越深。最終他以“夜翼”(Nightwing)的身份自立門戶。但在布魯斯需要的時候仍會為他提供幫助。
第二任羅賓杰森·托德(Jason Todd)自幼父母雙亡,流落街頭淪為小偷,后來得到布魯斯的關(guān)懷,成為他的養(yǎng)子。擔(dān)任羅賓不到兩年,杰森在尋找親生母親的冒險中被她出賣,被小丑炸死在中東。布魯斯追蹤而來時,目睹了爆炸的一瞬間,從瓦礫中找到杰森的尸體。他長期為這次事件自責(zé),把杰森的制服保存在蝙蝠洞,一度決定再也不收任何助手。后來杰森以“紅頭罩”(Red Hood)的身份復(fù)活。
第三任羅賓提姆·德雷克(Tim Drake)是一名天資聰穎的中學(xué)生。他一直希望成為“全世界最好的偵探”,靠自己分析發(fā)現(xiàn)了蝙蝠俠的真實身份,主動成為羅賓。他聰明、冷靜、長于計算,從智商方面來說最接近布魯斯。在《披風(fēng)爭奪戰(zhàn)》后不相信蝙蝠俠已死而跑到法國巴黎,以“紅羅賓”(Red Robin)的名號尋找布魯斯、打擊犯罪。
第四任羅賓斯蒂芬妮·布朗(Stephanie Brown)是蒂姆的女友,蒂姆曾經(jīng)短期放棄擔(dān)任羅賓,在此期間,斯蒂芬妮自愿替代他成為羅賓,是正史上唯一的女羅賓。
第五任羅賓達(dá)米安·韋恩(Damian Wayne)是布魯斯·韋恩的親生兒子,母親是刺客聯(lián)盟首領(lǐng)拉爾斯·艾爾·古爾之女塔利亞·艾爾·古爾(Talia Al Ghul)。從小就被當(dāng)做超級戰(zhàn)士培養(yǎng),能夠徒手拆卸所有常規(guī)輕型武器,對重型火炮也頗有心得。布魯斯將他留在身邊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防止他走上歪路成為超級惡棍。達(dá)米安在《蝙蝠俠群英會》第8期中被克隆弟弟所殺。在留給布魯斯的信中他寫道:“面對面說出這些話對我來說有些困難,我想讓您知道:也許母親給予了我生命,但是您教會了我如何生活。(Mother may have given me life, but you taught me how to live.)”
其他助手還有蝙蝠少女(共6代有四代做過蝙蝠俠助手)、杜克等。
新成員:斯塔羅。目前在大事件《正義聯(lián)盟v4》中,蝙蝠家族加入了新成員斯塔羅(Starro)。原本是正義聯(lián)盟早期反派,在之前的大事件《正義不再》中為了抵御遠(yuǎn)古巨神而犧牲,復(fù)活后變成一只小小的海星在一只小罐子里,稱蝙蝠俠為“老爸”。幫助蝙蝠俠獲取星俠腦中的記憶。在新的正聯(lián)漫畫里成為羅賓。
情人
貓女(Catwoman):是一個以珠寶、文物等各類珍貴藝術(shù)品為目標(biāo)的大盜,她的偷盜技術(shù)世界一流,能在一切防守嚴(yán)密的環(huán)境中盜取目標(biāo),并多次從蝙蝠俠手中逃脫,但有時候也會幫助蝙蝠俠,是一個亦正亦邪的人物,也是蝙蝠俠愛慕時間最久的角色,蝙蝠俠曾向其透露自己的身份。貓女被認(rèn)為是蝙蝠俠的真愛(在副線《哥譚女妖》曾提到)。
塔利亞·艾爾·古爾(Talia al Ghul):她是蝙蝠俠宿敵拉爾斯·艾爾·古爾的女兒,和蝙蝠俠生有一子達(dá)米安·韋恩(Damian Wayne)和一女阿薩納西亞(華納旗下游戲不義聯(lián)盟2改編的官方漫畫中登場,只有16歲,是達(dá)米安的妹妹,蝙蝠俠初時并不知道她的存在,與達(dá)米安一樣從小由刺客聯(lián)盟的首領(lǐng)同時也是祖父的拉爾斯·艾爾·古爾訓(xùn)練,年紀(jì)雖小但出手狠辣,殺死了亞魔卓的制造者科學(xué)家艾威歐和動物俠,并因為對父親蝙蝠俠布魯斯的憎恨而潛入韋恩莊園打傷了蝙蝠俠的情人貓女和管家阿爾弗萊德·潘尼沃斯)。
娜塔莉亞(Natalia):閃點前名叫Natalia Knight 。新52名字Natalia Mitternacht 。是來自烏克蘭的鋼琴家,二人關(guān)系非常密切,布魯斯告訴了她自己就是蝙蝠俠,并開著蝙蝠機帶她兜風(fēng)、逛蝙蝠洞。但好景不長,后被瘋帽匠抓住,在逼供不成后,將她從直升機上扔了下去,活活摔死在蝙蝠燈上。
朱莉·麥迪遜(Julie Madison):布魯斯韋恩的初戀
維可·瓦麗(Vicki Vale):女記者
凱茜·凱恩(Kathy Kane):初代蝙蝠女俠
茜爾沃·圣克勞德(SilverSt.Cloud):哥譚名媛
Linda Page:黃金時代主角
朱莉婭·潘尼沃斯(Julia Pennyworth):又名Julia Remarque,阿爾弗雷德·潘尼沃斯的女兒
其他短暫出場或短暫曖昧關(guān)系的角色:Amina Franklin、April Clarkson(Midnight)、Bekka、黛娜·羅瑞爾·蘭斯(Dinah Laurel Lance)、夏洛特·里弗斯(Charlotte Rivers)、Dawn Golden、哈莉·奎茵(Harley Quinn)、白兔(White Rabbit)、Jezebel Jet、Jillian Maxwell、Lorna Shore、Mallory Moxon、Natalya Trusevich、毒藤女(Poison Ivy)、Rachel Caspian、Sasha Bordeaux、Shondra Kinsolving、Vesper Fairchild、神奇女俠(Wonder Woman)、扎坦娜·扎塔拉(Zatanna Zatara)
隊友
超人、神奇女俠、閃電俠、綠燈俠、海王、鋼骨、沙贊等。
其他蝙蝠俠
Jean-Paul Valley(死亡天使,蝙蝠俠斷背期間擔(dān)任)
迪克·格雷森(Dick Grayson)(重啟前即p52后期)
杰森·托德(披風(fēng)爭奪戰(zhàn))
提姆·德雷克(披風(fēng)爭奪戰(zhàn)、未來故事、明日泰坦)
詹姆斯·戈登(dcyou期間)
達(dá)米安·韋恩(未來漫畫)
泰瑞·麥金尼斯(未來蝙蝠俠)
以下雖然部分名號不是蝙蝠俠(BatMan)但一般被視作某某城市的蝙蝠俠
蝙蝠人(Bat-Man)中國蝙蝠俠
莫斯科蝙蝠俠(Batman of Moscow)俄羅斯的蝙蝠俠
蝠翼(Batman of Moscow)南非的蝙蝠俠
蝙蝠女俠(Batwoman)
黑蝙蝠(blackbat)
高卓(El Gaucho)阿根廷的蝙蝠俠,堂·圣地亞哥·巴爾加斯(Don Santiago Vargas),阿根廷英雄
林中俠(The Hood)喬治·克羅斯(George Cross),英國間諜,奉命滲透進蝙蝠俠群英會
騎士(Knight)英國的蝙蝠俠,英格蘭的蝙蝠俠助手為侍從
軍團戰(zhàn)士(Legionary)意大利的蝙蝠俠
蝙蝠勇者(Man-of-Bats) 南達(dá)科他的蝙蝠俠,美國印第安土著英雄,助手紅渡鴉
蝙蝠俠日本(Batman Japan)又名未知先生(Mister Unknown)日本的蝙蝠俠
火槍手(Musketeer)法國的蝙蝠俠
逐夜者(Nightrunner)克利希叢林的蝙蝠俠
游俠(Ranger)又譯作暗夜巡警又名黑暗游俠(Dark Ranger)澳大利亞的蝙蝠俠
紅雀(Redbird)
翼俠(Wingman)北歐蝙蝠俠
主要反派
小丑(Joker)
哈莉·奎茵(Harley Quinn)
貓頭鷹法庭(Court of Owls)
拉爾斯·艾爾·古爾(Ra's Al Ghul)
喪鐘(Deathstroke)
貝恩(Bane)
貓女(Catwoman)
企鵝人(Penguin)
雙面人(Two-Face)
稻草人(Scarecrow)
謎語人(Riddler)
毒藤女(Poison Ivy)
急凍先生(Mister Freeze)
殺手鱷(Killer Croc)
黑面具(Black Mask)
緘默(hush)
泥臉(Clayface)
腹語者(Ventriloquist)
瘋帽匠(Mad Hatter)
人蝠(Man-bat)
死亡射手(Deadshot)
豬面教授(Professor Pyg)
所羅門·格蘭迪(Solomon Grundy)
雨果·斯特蘭奇(Hugo Strange)
螢火蟲(Firefly)
殺手蛾(Killer Moth)
馬克西·宙斯(Maxie Zeus)
維克多·扎斯(Victor Zsasz)
日歷人(Calendar Man)
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
貓人(Catman)
黑蜘蛛(Black Spider)
西瓦女士(Lady Shiva)
銅虎(Bronze Tiger)
兄弟眼(Brother Eye)
風(fēng)箏人(Kite man)
睡覺先生(Mr.sleep)
啞。∕ime)
半斤八兩雙胞胎(tweedledum and tweedledee)
痛苦博士(Doctor of pain)
白兔(White Rabbit)
克格勃野獸(KGBeast)
安納奇(Anarky)
大衛(wèi)·該隱(David Cain)
愛德華多·弗拉明戈(Eduardo Flamingo)
卡邁恩·法爾科內(nèi)(Carmine Falcone)
磷博士(Doctor Phosphorus)
紅頭罩幫(Red Hood Gang)
平行世界
地球編號 | 介紹 |
地球1 | 《蝙蝠俠:一號地球》講述在哥譚市,是敵是友難以分辨,布魯斯·韋恩通往成為黑暗騎士的道路充滿了謎團和比以往更多的阻礙。一心只想要懲罰害死他父母的真兇,以及使得他們逃脫法律制裁的腐敗警方,布魯斯·韋恩對于復(fù)仇的渴望驅(qū)動著他近乎瘋狂地與罪惡斗爭,沒有人能夠阻止他,甚至阿爾弗雷德也不能。(注:地球1在《無限地球危機》前為主世界,《危機》后地球1并入新地球(地球0)!稛o限危機》后又出現(xiàn)了地球1,但是和《危機前》的地球1并無任何關(guān)系) |
地球2 | 20世紀(jì)30—50年代活躍在漫畫故事中的蝙蝠俠,在50年代后被設(shè)定為平行世界地球2的蝙蝠俠。隨后一度在《無限地球危機》中刪除并在2005年的《無限危機》回歸、新52后《地球2》故事也隨之重啟《新52地球2》中 蝙蝠俠布魯斯·韋恩死亡。但是他的父親還活著。在地球2,托馬斯年輕時和黑幫大佬法爾科尼是好友,常一同經(jīng)手毒品生意。在擁有了家庭后托馬斯萌生了退意,但法爾科尼卻不想讓他這么簡單的對出,便派人準(zhǔn)備謀殺韋恩一家。在犯罪巷里托馬斯挺過了那場謀殺,但他因為過度悲傷買通醫(yī)院偽造了他的死亡躲了起來,在布魯斯成為蝙蝠俠后才找到他,當(dāng)時他正服用一種叫神奇素的藥物增強自己的力量向當(dāng)年的兇手們復(fù)仇。但是布魯斯卻不愿承認(rèn)這個沒用的男人是他的父親,托馬斯之后只能在一旁遠(yuǎn)遠(yuǎn)的注視這著自己的兒子成家和自己孫女海倫娜(女獵手)的誕生。在布魯斯在對抗達(dá)克賽德的戰(zhàn)爭中身亡后由于對兒子的愧疚,托馬斯披上戰(zhàn)服,用神奇素?fù)p耗生命來強行增強自己的力量,以克服衰老成為蝙蝠俠。之后闖入阿卡姆地下監(jiān)獄后釋放了水行女和吉米·奧爾森,并槍殺了小丑。接著聯(lián)合眾人解放了被政府秘密關(guān)押的氪星遺孤佐德將軍的兒子法爾·佐德,開始對抗達(dá)克賽德的再一次入侵,而這次他們將面對的則是世界末日。在《多元熔爐》中托馬斯·韋恩也戰(zhàn)死了。地球2的迪克·格雷森成為新的蝙蝠俠。在《地球2:會社》結(jié)尾迪克·格雷森因為癱瘓,于是成為神諭。地球2的海倫娜·韋恩繼承了蝙蝠俠。 |
其他平行世界黑暗多元宇宙 | 地球3 地球3是顛倒宇宙 這個世界的蝙蝠俠對應(yīng)夜梟地球9 地球9的蝙蝠俠是一個迷失了時間的精神體地球10 即納粹宇宙 蝙蝠俠對應(yīng)這個世界的革翼地球11 即性轉(zhuǎn)宇宙,蝙蝠俠對應(yīng)蝙蝠女俠狂笑之蝠(The Batman Who Laughs)(黑暗多元宇宙地球-22)蹂躪者(The Devastator)(黑暗多元宇宙地球-1)無憫鐵腕(The Merciless)(黑暗多元宇宙地球-12)紅色死神(The Red Death)(黑暗多元宇宙地球-52)破曉詭燈(The Dawnbreaker)(黑暗多元宇宙地球-32)溺亡怨魂(The Drowned)(黑暗多元宇宙地球-11)殺戮機器(The Murder Machine)(黑暗多元宇宙地球-44) |
漫畫刊物
漫畫作品
連載中
《偵探漫畫》(Detective Comics)
第一卷共計881期+12本年刊+第0期+第1000000期。第二卷(即重啟后)自2011年11月開始發(fā)行。
1937年創(chuàng)刊,至今仍在出版的最老牌漫畫,也是DC名稱的由來。自第27期蝙蝠俠登場后逐漸成為蝙蝠俠專屬漫畫。
《蝙蝠俠》Batman
第一卷共計714期+28本年刊+第0期+第1000000期。第二卷自2011年11月開始發(fā)行。
1940年創(chuàng)刊,最初為季刊,后來變成月刊。蝙蝠俠的專屬漫畫。
《蝙蝠俠:暗夜騎士傳奇》(Batman: Legends of the DarkKnight)
第一卷于1989-2007年連載。共計215期+7本年刊+3個萬圣節(jié)特別篇。第二卷自2012年6月開始發(fā)行。
這個系列最初的目的是“時間設(shè)定在蝙蝠俠初出道的幾年間,講述蝙蝠俠早年單獨冒險的故事,沒有羅賓之類閑雜人等”,并且“故事屬于傳說,可能不算正史”。但是后期這些原則已經(jīng)被廢止了,蝙蝠家族的其他人紛紛出現(xiàn),不少故事的時間也與正傳同步了。
《蝙蝠俠與羅賓》Batman and Robin
第一卷2009-2011年連載,共計26期。第二卷自2011年10月開始發(fā)行。
布魯斯的兒子達(dá)米安成為羅賓之后的故事。第一卷里的蝙蝠俠是迪克,第二卷是布魯斯。
《蝙蝠俠:暗夜騎士》Batman: The Dark Knight
2011年第一卷出了5期后遇到重啟。第二卷自2011年11月開始發(fā)行。
布魯斯歸來之后的冒險故事。
《蝙蝠俠群英會》Batman, Incorporated
2011年第一卷出了8期之后遇到重啟。第二卷自2012年1月開始發(fā)行。另有特別篇《Leviathan Strikes》,作為第一卷到第二卷的承上啟下之作。
布魯斯歸來之后,在全世界招攬人才建立“蝙蝠俠群英會”的故事。
《蝙蝠俠與超人》Batman/Superman
2013年6月開始連載。
已完結(jié)
《蝙蝠俠:蝙蝠之影》Batman: Shadow of the Bat
1992-2000年連載。共計96期+5本年刊。
宗旨是“從其他人的角度描寫蝙蝠俠”。一般有“蝙蝠之影落在XX上”的副標(biāo)題。
《蝙蝠俠編年史》Batman Chronicles
1995-2001年連載。共計23期。
季刊,內(nèi)容是短篇集。前四大蝙蝠俠系列一般每周輪流出版,但有的月份有5周,所以這個系列的目的就是填補“沒有蝙蝠俠漫畫的周”。
《蝙蝠俠:哥譚騎士》Batman: Gotham Knights
2000-2006年連載。共計74期。
繼承《蝙蝠之影》的連載。致力于描寫蝙蝠家族的其他人物。第50期后方針有所改變,改為描寫反派。
《超人與蝙蝠俠》Superman/Batman
2003-2011年連載。共計87期+5本年刊。
《蝙蝠俠機密檔案》Batman Confidential
2007-2011年連載。共計54期。
繼承《黑暗騎士傳說》的連載。
注:以上不包括正義聯(lián)盟的連載刊物;以羅賓、蝙蝠女、蝙蝠女俠、哥譚警方、反派角色等為中心的連載刊物;迷你系列刊物(Limited series);動畫衍生刊物。
最佳漫畫
2010年,CBR網(wǎng)站投票評選出讀者最喜愛的蝙蝠俠漫畫。
No.1 《蝙蝠俠:元年》Batman Year One(1987)Frank Miller/David Mazzucchell
劃時代意義的里程碑式作品。一切傳奇由此開始。多年來蝙蝠俠的來歷被講述過無數(shù)次,而本作是最現(xiàn)實、最黑暗的一個故事,也成為此后的故事所遵循的設(shè)定。
No.2 《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The Dark Knight Returns(1986)Frank Miller
黑暗系蝙蝠俠漫畫的開山之作。故事發(fā)生在黑暗騎士退休十年后的近未來,栩栩如生的講述了一個黑暗的世界和一個更黑暗的人。
No.3格蘭特·莫里森的《蝙蝠俠》系列Grant Morrison's Batman Run(2006-2009,2010)
善與惡,紅與黑,生與死。格蘭特·莫里森用四年時間完成的一部關(guān)于探索、追尋、堅守與拯救的跨越無盡時空與輪回的壯闊史詩。
No.4 《蝙蝠俠:致命玩笑》The Killing Joke(1988)Alan Moore/Brian Bolland
首次講述小丑的來歷。黑暗系蝙蝠俠漫畫的代表作之一。
No.5 《漫長的萬圣夜》The Long Halloween (1996-1997)Jeph Loeb/Tim Sale
黑幫的衰落,超級罪犯的崛起,哈維·丹特的死亡,雙面人的誕生。
No.6 《蝙蝠俠:緘默》Batman: Hush(2002-2003)Jeph Loeb/Jim Lee
一樁兒童綁架案引出一連串陰謀,一切似乎都有人在暗中操縱。隨著案情的發(fā)展,各路反派紛紛走進視野,卻又一個個被排除在主犯名單之外。正當(dāng)調(diào)查進行到關(guān)鍵時刻,真兇卻突然現(xiàn)身,繃帶之下竟然是……
No.7 《阿克漢姆瘋?cè)嗽骸稟rkham Asylum A Serious House on Serious Earth(1989)Grant Morrison/Dave Mckean
小丑控制了阿克漢姆瘋?cè)嗽荷舷,要挾蝙蝠俠陪他玩一個“游戲”。陰暗詭譎的大樓內(nèi),蝙蝠俠獨自走向瘋狂與死亡……蝙蝠俠題材的漫畫從不缺乏瘋狂的作品,這是最瘋狂的一部。
No.8 《瘋狂的愛》Mad Love(1994)Paul Dini/Bruce Timm
小丑女哈莉·奎因的誕生和一段瘋狂而凄婉的愛情悲劇。“卡通風(fēng)”蝙蝠俠漫畫之代表。
No.9 《全明星蝙蝠俠與神奇小子羅賓》All Star Batman & Robin the Boy Wonder(2005-2008)Frank Miller/Jim Lee
彪悍的劇情+同樣彪悍的畫風(fēng),弗蘭克·米勒與吉姆·李強強聯(lián)手,打造出了一部與主線劇情不一樣的Dynamic Duo誕生記。
No.10 《哥特》Gothic(1990)Grant Morrison/Klaus Janson
神秘兇手肆虐哥譚市,黑幫頭目屢遭殺戮,蝙蝠俠前往調(diào)查,卻喚醒了兒時一段噩夢般的記憶……
人物解讀
夜空總是陰云密布,怪異的哥特式建筑高高聳立,表面的浮華之下,暗巷里藏污納垢。這就是哥譚市,美國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之一。
然而這是他的城市!八暗某鞘小
他就像他所守護的城市一樣,黑暗,冷酷,堅韌。他是這個都市里的一個傳說,這個絕望城市中一點黑色的希望。
布魯斯·韋恩,蝙蝠俠。二十多年前的那次不幸事件改變了他的一生——那個晚上,哥譚市最富有的豪門韋恩夫婦帶著他們八歲的獨生子一起去看那孩子期盼已久的電影《佐羅的面具》。當(dāng)他們從電影院出來,途經(jīng)一條小巷的時候,黑洞洞的槍口對準(zhǔn)了他們……
從茫然地跪在父母的血泊中,看著母親的珍珠項鏈由純白變成赤紅,聽著父親喉頭含混的聲音逐漸消失的那一刻開始,幼小的布魯斯也和父母一同死去了。盡管坐擁萬貫家財,但那個夜晚將永遠(yuǎn)烙印在他的精神上,成為他永恒的噩夢。少年布魯斯決定復(fù)仇。他的目標(biāo)不是當(dāng)年的那個兇手,而是這個奪走了他父母的罪惡之都。他開始鉆研犯罪學(xué),遠(yuǎn)涉歐洲、東方接受偵探和功夫的各種訓(xùn)練。
布魯斯自認(rèn)為已經(jīng)學(xué)成歸來,不料第一次獨自走上街頭、展開打擊犯罪的行動就慘敗收場。他想要救的雛妓反而幫著皮條客襲擊他;收了保護費的警察也開槍將他打傷。在他瀕臨死亡的時候,一只蝙蝠撞破窗戶飛了進來,給了他靈感:身為凡人的他,需要一種能夠威懾敵人的東西。就在那個時候,蝙蝠俠誕生了。
白天他是散漫富有的花花公子,夜晚化身黑衣斗士。盡管金錢可以為他的圣戰(zhàn)提供武器裝備,但他并不是超人類。他并非刀槍不入,沒有超能力,只依靠艱苦訓(xùn)練而得的力量和智慧,以一己之力挑戰(zhàn)“犯罪”這個彌漫在哥譚市每個角落,卻無形無體的概念。
在這座罪惡之都,官僚是黑幫的朋友,警察是罪犯的幫兇,而法律不過是一紙空文。他不是沒有尋求過合法的途徑:在成為蝙蝠俠之前,布魯斯曾經(jīng)一度加入FBI,除了槍械之外各項成績都是優(yōu)秀,然而充斥著公文和事務(wù)工作的FBI無法滿足他真正的懲罰欲。他開始自己執(zhí)法,成為黑夜的化身。
從街頭的小小毛賊到黑幫老大,還有高層的貪官污吏,都是蝙蝠俠的目標(biāo)。但是,他最著名的那些敵人,卻都是一些精神變態(tài)的罪犯,比如雙面人、企鵝人、稻草人、毒藤女等等。而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小丑。小丑原是一名竊賊,在遭到蝙蝠俠追捕時掉入酸液,從此頭發(fā)變綠、臉色變得慘白,精神也由此變得瘋狂,屢次從精神病院逃亡。除了一般的犯罪活動以外,他還先后打殘蝙蝠女、虐殺第二任羅賓、殺害警察局長戈登的妻子……成為蝙蝠俠當(dāng)之無愧的畢生宿敵。最可怕的是,在他看來,這些殺戮不過是他和蝙蝠俠兩人之間的一場游戲。不僅是小丑,蝙蝠俠的敵人幾乎全是身心受到創(chuàng)傷后向社會、向他人展開報復(fù)的變態(tài)罪犯。他們也同樣是這個罪惡世界的受害者,也同樣選擇了極端的方式——只不過立場和方法不同。
作為一個把懲罰的權(quán)力握在自己手中的黑俠,蝙蝠俠并不真正信任法律——從蝙蝠俠生涯的第一天開始,他就是警方追捕的對象。經(jīng)過戈登的努力,蝙蝠俠和警方站在了同一陣線上,但哥譚市警方的內(nèi)心,對這個強大神秘的俠客仍不抱好感——哥譚市需要依靠法外黑俠的幫助,這本身就證明了警察的失敗。而在市民們眼中,這個出沒于罪惡中的黑暗騎士并不被自己為之犧牲的市民信賴:多數(shù)善良的市民甚至不確定他的存在,只把他當(dāng)作街頭流傳的都市傳說。
盡管蝙蝠俠游走于法律邊緣的行為常常受到市民和政客的質(zhì)疑,但是警察局長詹姆斯·戈登總是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為蝙蝠俠提供幫助,設(shè)立蝙蝠信號燈,并向公眾掩飾他的存在。戈登和蝙蝠俠從相互利用到成為至交,并不容易——在立場上,戈登有身為警察的責(zé)任,面對“蝙蝠俠是否越過界限”的指責(zé),他作為警方人員是無法反駁的;同時他也不贊同蝙蝠俠的方式。但是在他們的內(nèi)心,都對彼此懷著深深的敬意。他們之間的默契與無言的友情,成為蝙蝠俠傳說中動人的一環(huán)。
在夜復(fù)一夜的蝙蝠俠生涯中,布魯斯·韋恩的自我意識越來越淡漠,生活越來越虛假,蝙蝠俠仿佛占據(jù)了他的全部,他自己原本的身份反倒變成了面具。他身邊的人一個個離他而去;他不僅被敵人們追殺,也多次遭到國家機器的背叛。這種事情發(fā)生得太多,他已經(jīng)習(xí)慣了——習(xí)慣用冷漠把自己隔離起來。即使是他的同伴、正義聯(lián)盟的英雄們,也無法完全理解他;在他們看來,蝙蝠俠是個傲慢自大、脾氣古怪的家伙,卻又智慧超群,不得不服;他們甚至一度辜負(fù)了蝙蝠俠的信任,將他洗腦,結(jié)果蝙蝠俠為了防備他們,開發(fā)出幾乎導(dǎo)致世界毀滅的監(jiān)視衛(wèi)星。
在“無限危機”爆發(fā)前夕,蝙蝠俠已經(jīng)徹底走進了死胡同,完全把自我封閉起來,和其他所有人的關(guān)系都岌岌可危,本身的精神狀態(tài)也瀕臨崩潰。危機后他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進行心理建設(shè),終于擺脫了自我毀滅的深淵。布魯斯開始走出偏執(zhí)狂的形象,重新回到關(guān)愛養(yǎng)子的布魯斯的立場上,以白天和夜晚的雙重身份繼續(xù)守護著他所深愛著的城市。
蝙蝠俠知道他是在打一場沒有希望的戰(zhàn)爭,永遠(yuǎn)無法真正勝利。在他面前的只有下一次戰(zhàn)斗和更多的痛苦。但是他從不放棄每一個夜晚,只要能帶來一點點不同……他的腰椎一度骨折,他坐著輪椅仍然力圖解救無辜的人;全國都拋棄了遭受震災(zāi)的哥譚市的時候,他留下了,留在一個沒有希望的地方——但他仍然在為理想而戰(zhàn)。
盡管在別的英雄面前,蝙蝠俠并不是一個理想主義者,而是老奸巨猾的謀略大師;但在他的內(nèi)心,仍然是一個八歲的孩童。他被稱做“黑暗騎士”,永遠(yuǎn)活在陰影之中。一次次的創(chuàng)傷使他變得冷酷、孤僻、偏執(zhí),但是當(dāng)他解開心結(jié),重新向家人展露出笑容時,他讓愛他的人看到,不管有著怎樣黑暗的外表,他的內(nèi)心依然燃燒著不滅的光明。
他是超級英雄里最黑暗的角色,黑夜中的偵探和“黑暗騎士”;他并非刀槍不入,沒有超能力,只有艱苦訓(xùn)練而得的力量和智慧。他把恐懼灌輸給敵人,讓他們?yōu)橐箍罩械尿鹬岸澏。他從來不用槍械,從不殺人,他認(rèn)為罪行應(yīng)該受到懲罰,而生命是貴重的。
他總有一天會老,如果幸運的話。但是他永遠(yuǎn)不會放棄。也許有那么一天,當(dāng)他終于慢了一步,一顆小小的子彈就能結(jié)束整個神話。然而蝙蝠俠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人能取代。無論如何,他的傳說總會留在人間,永遠(yuǎn)繼續(xù)下。
影視表現(xiàn)
動畫
1993年動畫電影 《蝙蝠俠大戰(zhàn)幻影人》中,由凱文·康瑞配音
1997年動畫《蝙蝠俠動畫版:絕對冰封》
1998年動畫《蝙蝠俠與超人》
2000年動畫電影《未來蝙蝠俠:小丑的逆襲》中,由Will Friedle和凱文·康瑞配音
2003年動畫電影《蝙蝠俠:女蝙蝠俠之迷》中,由凱文·康瑞配音
2005年動畫電影《蝙蝠俠大戰(zhàn)吸血鬼》中,由Rino Romano配音
2008年動畫電影《蝙蝠俠:哥譚騎士》中,由凱文·康瑞配音
2008年動畫電影《正義聯(lián)盟:新的邊際》中,由杰瑞米·西斯托配音
2009年動畫電影《超人與蝙蝠俠:全民公敵》中,由凱文·康瑞配音
2010年動畫電影《正義聯(lián)盟:兩面夾擊》中,由威廉·鮑德溫配音
2010年動畫電影《超人與蝙蝠俠:啟示錄》中,由凱文·康瑞配音
2010年動畫電影《蝙蝠俠:紅頭罩之下》中,由布魯斯·格林伍德配音
2011年動畫電影《蝙蝠俠:元年》中,由本杰明·麥肯錫配音
2012年動畫電影《正義聯(lián)盟:毀滅》中,由凱文·康瑞配音
2012年動畫《樂高蝙蝠俠大電影:DC英雄集結(jié)》
2012年動畫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上)》中,由彼得·威勒配音
2013年至2014年動畫系列《當(dāng)心蝙蝠俠》中,由Anthony Ruivivar配音
2013年動畫電影《正義聯(lián)盟:閃點悖論》中,由凱文·麥克基德和凱文·康瑞配音
2013年動畫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下)》中,由彼得·威勒配音
2014年動畫電影《蝙蝠俠:突襲阿卡姆》中,由凱文·康瑞配音
2014年動畫電影《蝙蝠俠之子》中,由杰森·奧瑪拉配音
2014年動畫電影《正義聯(lián)盟:戰(zhàn)爭》中,由杰森·奧瑪拉配音
2015年動畫電影《正義聯(lián)盟:亞特蘭蒂斯王座》中,由杰森·奧瑪拉配音
2015年動畫電影《蝙蝠俠大戰(zhàn)羅賓》中,由杰森·奧瑪拉配音
2015年動畫電影《樂高超級英雄:正義聯(lián)盟對比扎羅聯(lián)盟》中,由特洛伊·貝克配音
2015年動畫電影《蝙蝠俠無極限:動物本能》中,由羅杰·克雷格·史密斯配音
2015年動畫電影《正義聯(lián)盟:神明與怪物》中,由邁克爾·C·豪爾配音
2016年動畫電影《蝙蝠俠:血脈恩仇》中,由杰森·奧瑪拉配音
2016年動畫電影《正義聯(lián)盟大戰(zhàn)少年泰坦》中,由杰森·奧瑪拉配音
2016年動畫電影《蝙蝠俠:致命玩笑》中,由凱文·康瑞配音
2017年動畫電影《樂高蝙蝠俠大電影》中,由威爾·阿奈特配音
2017年動畫電影《黑暗正義聯(lián)盟》中,由杰森·奧瑪拉配音
2017年動畫電影《蝙蝠俠與哈莉·奎茵》中,由凱文·康瑞配音
2017年動畫電影《蝙蝠俠大戰(zhàn)雙面人》中,由亞當(dāng)·威斯特配音
2018年動畫電影《蝙蝠俠:煤氣燈下的哥譚》中,由布魯斯·格林伍德配音
2018年日系動畫電影《忍者蝙蝠俠》中,由山寺宏一和羅杰·克雷格·史密斯分別配音日語版和英語版
電視劇
1966-1968年美劇《蝙蝠俠》中,由亞當(dāng)·威斯特出演。
1979年電視劇《超級英雄傳奇》(Legends of the Superheroes)中,由亞當(dāng)·威斯特飾演。
2014-2019年美劇《哥譚》中,由大衛(wèi)·馬佐茲出演。
2018年劇集《泰坦》中,在三宮魔創(chuàng)造的幻想世界里出現(xiàn),由阿蘭·莫西和Maxim Savarias以替身形式出演。
電影
波頓/舒馬赫時期
1989年電影《蝙蝠俠》中,由邁克爾·基頓出演
1992年電影《蝙蝠俠歸來》中,由邁克爾·基頓出演
1995年電影《永遠(yuǎn)的蝙蝠俠》中,由瓦爾·基爾默出演
1997年電影《蝙蝠俠與羅賓》中,由喬治·克魯尼出演
黑暗騎士三部曲
2005年電影《蝙蝠俠:俠影之謎》中,由克里斯蒂安·貝爾出演
2008年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由克里斯蒂安·貝爾出演
2012年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中,由克里斯蒂安·貝爾出演
DC擴展宇宙系列電影
2016年電影《蝙蝠俠大戰(zhàn)超人:正義黎明》中,由本·阿弗萊克出演
2016年電影《自殺小隊》中,由本·阿弗萊克出演
2017年電影《正義聯(lián)盟》中,由本·阿弗萊克出演
Worlds of DC
2019年電影《小丑》中,由Dante Pereira-Olson出演。
流產(chǎn)電影
2007年由喬治米勒執(zhí)導(dǎo)《正義聯(lián)盟:凡人》,該版由艾米·漢莫飾演蝙蝠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