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進士,改庶吉士。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官刑部尚書,以預修《大清會典》,書成,加一級。十三年,為撫定苗疆大臣,無功,革職拿問,諭靳。尋赦之,命在武英殿修書處行走。乾隆七年,歷官至刑部尚書,供奉內(nèi)廷。九年十二月,丁父憂,奔喪至徐州,卒于途中。謚文敏。乾隆時大書法家,常為乾隆皇帝代筆,擅長行楷書,是書“館閣體”能手。性地高明,深通釋典,詩多禪語。書法初從董其昌入手,繼乃出入顏、米,天骨開張,氣魄渾厚。兼能畫蘭,間寫墨梅,疏花細蕊,極其秀雅。嘗作白描大士像,寥寥數(shù)筆,而法相自佳。著天瓶齋書畫題跋、得天居士集,刻有天瓶齋帖。卒年五十五。
生平
張照(1691—1745)字得天,號涇南,亦號天瓶居士,江南婁縣人,清朝大臣?滴跛氖四赀M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南書房行走。雍正初,累遷侍講學士。圣祖訓士民二十四條,世宗為之注,題曰圣諭廣訓,照疏請下學官,令學童誦習。復三遷刑部侍郎。十一年,授左都御史,遷刑部尚書,疏請更定律例數(shù)事。大學士鄂爾泰初為云貴總督,定亂苗,稍收其地,置流官。既而苗復叛,揚威將軍哈元生、副將軍董芳討之,不以時定。上責鄂爾泰措置不當,照素忤鄂爾泰,因請行。
十三年五月,上命照為撫定苗疆大臣。照至貴州,議劃施秉以上為上游,用云南、貴州兵,專屬元生;以下為下游,用湖廣、廣東兵,專屬芳:令諸軍互易地就所劃。元生、芳遂議村落道路皆別上下界,文移辨難。照致書元生等,令劾鄂爾泰。會高宗即位,召照還,以湖廣總督張廣泗往代。上怒照挾私誤軍興,廣泗復劾照謬妄,元生等并發(fā)照致書令劾鄂爾泰事,遂奪職逮下獄。
乾隆元年,廷議當斬,上特命免死釋出獄,令在武英殿修書處行走。二年,起內(nèi)閣學士,南書房行走。五年,復授刑部侍郎。照言:“律例新有更定,?填C行諸行省,期以一年。舊輕新重者,待新書至日遵行,不必駁改;舊重新輕者,刑部即引新書更正。庶一年內(nèi)薄海內(nèi)外早被恩光。”特旨允行。上以朝會樂章句讀不協(xié)節(jié)奏,慮壇廟樂章亦復如是,命莊親王允祿及照遵圣祖所定律呂正義,考察原委。尋合疏言:“律呂正義編摩未備,請續(xù)纂后編。壇廟朝會樂章,考定宮商字譜,備載於篇,使律呂克諧,尋考易曉。民間俗樂,亦宜一體釐正。”下部議行。七年,疏請矜恤軍流罪人妻孥,罪人發(fā)各邊鎮(zhèn)給旗丁為奴,其在籍子孫到配所省視,旗丁不得并沒為奴。尋擢刑部尚書,兼領(lǐng)樂部。民間貸錢徵息,子母互相權(quán),謂之“印子錢”。雍正間,八旗佐領(lǐng)等有以印子錢朘所部旗丁者,世宗諭禁革。都統(tǒng)李禧因請貸錢者得自陳,免其償,并治貸者罪。至是,照言印子錢宜禁,如止重利放債,依違禁取利本律治罪,禧所議宜罷不用,從之。九年十二月,父匯卒於家,照方有疾,十年正月,奔喪,上勉令節(jié)哀,毋致毀瘠。至徐州,卒,加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謚文敏。
照敏於學,富文藻,尤工書。其以苗疆得罪,高宗知照為鄂爾泰所惡,不欲深罪照,滋門戶恩怨。重惜照才,復顯用。及照卒,見照獄中所題白云亭詩意怨望,又指照集憤嫉語,諭諸大臣以照已死不追罪。后數(shù)年,一統(tǒng)志奏進,錄國朝松江府人物不及照,上復命補入,謂:“照雖不醇,而資學明敏,書法精工,為海內(nèi)所共推,瑕瑜不掩,其文采風流不當泯沒也!
照通法律,工書法,尤精音律。嘗與莊親王奉敕查明《律呂正義》源委;又參修《一統(tǒng)志》。
個人成就
張照,初名默,字得天、長卿,號涇南、梧窗、天瓶居士。清松江府婁縣人,家住秀野橋西。天資聰敏,通釋氏之教,其作詩豪放好驅(qū)使禪語。能詩,善畫,通音律,精鑒賞,尤工書法。19歲成進士,官至刑部尚書,參與修纂《大清會典》及《一統(tǒng)志》。雍正十三年(1735年),為總理苗疆事務(wù)經(jīng)略大臣,赴云南,以“無功”被劾,革職擬斬后得寬免,命在武英殿修書處行走。乾隆七年(1742年)又升為刑部尚書,精曉法律,曾修訂過一些比較合理的刑事條例。乾隆六年(1741年),奉命與莊親王查明《律呂正義》源委,續(xù)修《律呂正義》后編。嗣后主持為平署編纂宮廷大戲,作有雜劇《月令應承》、《九九大慶》等;并作傳奇《勸善金科》、《升平寶筏》,規(guī)模宏大,各有240出,供宮廷搬演,開“連臺本戲”之先河。戲曲研究家星煜評價張照的戲劇創(chuàng)作說:“他是中國連續(xù)劇的創(chuàng)始者,無可爭議”!笆聦嵣稀秳裆平鹂啤泛汀渡綄毞ぁ穼、京劇以及各種地方戲的影響遠比人們所想象的大得多”,“如果當年張照沒有編寫這兩部240出的連續(xù)劇,我們所看到的楊小樓、鄭長泰、蓋叫天、張翼鵬的悟空戲(猴戲)就不會有那么豐富多彩”。乾隆九年(1744年),奉命與梁詩正等鑒別宮廷所藏歷代書畫,分類編成《石渠寶笈》(44卷),并主持編纂《秘殿珠林》(24卷)。
擅長領(lǐng)域
人稱“名樓、妙文、好字”,合為“三絕”。手跡有《行書東坡詩》(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臨米貼》(藏中央工藝美術(shù)學院)。其畫最長于畫墨梅,疏花細蕊,極其雅秀。用墨干濕得宜,發(fā)枝布干亦極灑脫,備極閑逸,筆墨秀雋傳神。所繪白描《大土像》,寥寥數(shù)筆,法相自佳,又有《梅花圖》(藏故宮博物院)。乾隆十年(1745年)正月,因父喪回籍,至徐州宿遷縣,卒于旅次。謚“文敏”。
著作
亦作曲,著有《月令承應》、《法官雅奏》、《九九大慶》及《勸善金科》十本,《升平寶筏》十本,《曲錄》均為供奉內(nèi)廷搬演而作。
收藏之家
初名默,字得天,一字長卿,號涇南,別號天瓶居士。華亭(今屬上海)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進士,官至刑部尚書、撫定苗疆大臣等職。家富藏書,有藏書樓“天瓶齋”。精于書法,功底深厚,但行家稱“氣格不高”,熟諳音律和戲曲,曾創(chuàng)作《勸善金科》、《月令承應》、《九九大慶》等宮廷大戲,均以宣揚因果報應、封建迷信為主。乾隆九年(1744),清高宗命他與梁詩正等人主編《石渠寶籍目錄》,共44卷。著錄當時宮廷中所藏書畫,依儲藏之所,各分書冊、畫冊、書畫合冊著錄;再依書卷、畫卷、書畫合卷著錄;最后按照書軸、畫軸、書畫合軸著錄,共計9類,每類又分上等、次等。著錄紙絹、尺寸、款識、印記和題詠、跋尾等。后由董邦達等人續(xù)修《石渠寶籍重編》、《石渠寶籍三編》,專錄乾隆內(nèi)府所藏書畫作品。其孫張興載,亦富藏書,有藏書印多枚。
書法造詣及不足
書法早年學董其昌,得母舅王鴻緒親授;后又學米芾,并受趙孟罱洗笥跋。但不一茵}厥Ψǎ橋Υ蔥攏乇鶚鍬收嬤鰨緣帽浠嘍,精沧R?樽痔逍忝耐窶觶秸踩,蕟体代◇a莞筇濉貝懟2菔楸駛鄱啾,结字聚散适宜,气势贯通,浑朴袆辍?/p>
乾隆評他的書法說:“書有米之雄,而無米之略,復有董之整,而無董之弱,羲之后一個,舍照誰能若,即今觀其跡,宛似成于作,精神貫注深,非人所能學!保ㄇ 队圃娝募肪砦迨拧段逶~臣五首·故刑部尚書張照》)劉恒在《中國書法史·清代卷》中說:“在康熙末到乾隆初的帖學書風轉(zhuǎn)變過程中,具有明顯作用的當屬張照的創(chuàng)作實踐和乾隆弘歷對趙孟釷櫸ǖ耐浦。”清·邵速犼在《古赃f吐肌ふ盤炱苛偎粘す劬懟分刑庠唬骸氨境剿月刺盟九┪諞,蕶唯则首推张文敏。生平与h焦榛,度力所能謷鄶]毓褐輪。历臅胰久所緞辚多,因捡緜抵i哂氬⒎植刂創(chuàng)競筧擻質(zhì)且恢睪材蛟狄!?/p>
對于張照書法不足的批評,多集中在“乏韻”和“俗筆”兩方面。清·阮元《石渠隨筆》說:“司寇書自是我朝一大家,然有劍拔弩張之處!嘁娖鋾喾N,又收得臨全本《九成宮》及小楷多種,功力可佩,然竟不能脫俗,殊不可解。”近人沙孟!督倌甑臅鴮W》中說張照:“他是學鄉(xiāng)先輩董其昌的字出身的,他不比陳元龍的死學董字。他見到那時學董字的變本加厲,越發(fā)浮薄了,所以有意寫得放縱些,裝出一副劍拔弩張的狀態(tài)來,一則免得與人雷同,二則也是他的個性如此!
練習書法
張照早年摹習董其昌,后又兼參王羲之、米芾、趙孟畹戎羆沂櫸,卓葢焉紦u2還氖櫸ㄆ裘衫鮮υ蚴撬木司聳櫸彝鹺櫳鰲T諭鹺櫳韉鬧傅枷攏耪障仁敲韜歟緩罅倌∶冶。张照常听舅舅截旞z櫸彝豸酥澳叵囪狻焙屯蹕字白質(zhì)爍椎墓適攏芮張逋跏細缸憂諮Э嗔返木,并暗下爵櫮要疫\俏裱。策蓯僑叛隙故僑嵯,张照每天都o溲北郟戰(zhàn)裘,入U嫦白幀S惺焙潁耪棧菇呋蟶炒笤謔直凵,以澡幙臂力和腕力。那时簼}偶也⒉桓輝,张照绝r宰匕顏核誶嘧┥狹紛鄭刻煲瓷霞蓋ё址講虐招蕁L斐と站,张照良娭的青砖中间居仍捈陷下去,一块块青砖就像是噎h(huán)椒窖馓ㄋ頻,而张照良婄姏]檔囊恢её匕馴識諼萃,朗~靡蠶裥∩揭謊N肆肪鴕簧碚婀Ψ潁耪詹喚鲆浴捌仆蚓懟鋇木竇岢摯嗔罰一茍醞豸酥妒槁邸貳⒀照媲洹妒穌懦な繁史ㄊ狻芬約懊總饋妒槭貳返扔泄乩礪壑魅險嫜邢,以获得赖Z凵系奶岣。哉a墑,名家绘画写奏崿某些紨DㄍǔJ敲夭皇救。壤_鹺櫳鰨幢閌欽耪盞那拙司,但有蕯来字覒K蕓耪鍘N,少年张遮w卦誥司送鹺櫳髀ド先歟悼淳司說鬧幢試吮史椒,回家后峰N創(chuàng)Γ鋇叫牧焐窕崳。禂嚶柈四五藭媳,张毡K氖櫸ㄒ巡┤⊙照媲、每傪仮董其昌、望z櫳韉戎詡抑,显示出不俗的功力,并获得了少臅蠙唯紭I(yè)拿烙?/p>
左右手都能揮毫
張照不但書藝造詣頗深,而且右手左手兼能揮毫,因而被稱為“造化手”。他很早就注意到,一般人用右手干的事,“左撇子”們用左手照樣也能干好,在學堂里學珠算,左手撥算盤,右手記數(shù)字,這時候,左手的作用似乎要大一些。更重要的是,不少優(yōu)秀的左手書作品甚至呈現(xiàn)出某些特殊的風格。這一切都促使他用左手握起了毛筆,鉆研雙手揮毫的技藝。張照用左手寫字,俯仰起伏,運筆流暢,向來為人稱道,然而最風光的卻是他墜馬傷臂那一次。據(jù)清代阮葵生《茶余客話》記載,當年他隨乾隆皇帝出巡,不料從馬上摔下來,右臂幾乎折斷。后來他向皇上進《荷葉唱和詩》時,便用左手寫楷書,字字凝煉含蓄,沒有一筆僵死的筆劃,“上大悅”。說起張照的左手書法,據(jù)清葛虛存《清代名人逸事》記載,民間曾流傳過一則趣聞,說張照的祖上敬佛虔誠,多年來在朱家閣指松庵中供養(yǎng)一位斷了右臂的和尚。這斷臂和尚是個得道高僧,其別具一格的左手書法更是聞名遐邇。巧的是,斷臂和尚圓寂那天,正是張照誕生的日子;而且,斷臂和尚與張照又都是左手書法的高手,于是,張照乃斷臂和尚轉(zhuǎn)世的說法也就不脛而走,越傳越神。
岳陽樓屏風
聞名天下的岳陽樓上的《岳陽樓記》雕屏就是出自張照的手筆。說到這件屏風,還有一段傳奇故事。清乾隆初年,湖南岳州府對岳陽樓作了一次較大規(guī)模的維修保養(yǎng)。由于年代久遠,昔日書法家蘇舜欽書寫,雕刻家邵竦刻字的屏風已光彩盡失。正在岳州知府黃凝道擔憂之際,他聽說刑部大臣張照從故鄉(xiāng)松江省親返回京城,隨即以欽差大臣的身份押運糧草西行,途經(jīng)岳州府,心中不禁一陣竊喜:張照書法氣魄渾厚,超凡脫俗,實乃我朝第一書法大家。若能請他為岳陽樓重新題屏,豈不是一件美事!翌日,張照果然解運糧草來到岳州,不料這一天突然狂風驟起,暴雨傾盆,洞庭湖上一時無法行船。于是,黃知府乘機為張照接風,在岳陽樓上飲酒賦詩,一邊故意連聲嘆息:“今樓有人重修,記卻無人重書了!”這一招“激將法”果然靈驗,張照慨然應允愿為代筆。這一邊,黃知府早有準備,立即叫人送上文房四寶。張照乘興揮毫,筆如蛟龍戲水、猛虎穿山,一篇《岳陽樓記》一揮而就。黃知府立即挑選名工巧匠,選用最上等的十二塊紫檀木,日夜趕刻,不到一月功夫,這篇佳文佳字便鐫刻完畢。光彩奪目的新雕屏嵌于樓中,頓時令岳陽樓增輝不少。不想道光年間岳州來了個貪官魏知府,此人對張照書寫的《岳陽樓記》雕屏垂涎已久。為將這塊鎮(zhèn)樓之寶竊為己有,魏知府便用重金請得一位民間藝雕高手,花了一年半時間精心臨摹,秘密仿制雕屏贗品,企圖偷梁換柱。這位藝人知道魏知府的企圖后,為了讓后人分辨真贗,特意在“居廟堂之高”的“居”字上暗暗做了手腳,將一撇寫得較短,看上去像一把鋒利的匕首;而且雕屏贗品的“居”字與右邊一行的“心”字靠得十分近,使后人對魏知府產(chǎn)生“居心不良”的聯(lián)想。不久,魏知府趁調(diào)離岳州之機偷偷掉包,將贗品掛在岳陽樓大廳,攜帶家小和張照的雕屏真品,連夜出逃。誰知官船行至洞庭湖上,風暴驟起,波浪滔天,官船頃刻間被風浪掀翻,落水的魏知府死死抱住雕屏想逃命,不料雕屏是由堅實的紫檀木制成的,掉到水里一個勁往下沉,結(jié)果魏知府與雕屏一起沉入了湖底。后來,湖水干淺,雕屏才被當?shù)貪O民打撈上來。此時,第八塊屏上的“歌互”二字和第十塊上的“樂”字已不慎被損壞。當?shù)孛繀敲魳渎動嵑,?20兩紋銀從漁民手中將雕屏買回,又花了三年時間臨摹張照手書原稿,才補上被損壞的三個字。北伐戰(zhàn)爭后岳陽樓再次重修時,吳氏后人將珍藏多年的雕屏慷慨獻出。這件張照題寫的珍貴屏風終于完璧歸趙,回到了岳陽樓。
名字的故事
張照幼時口齒伶俐,機智聰敏,但其父卻嫌兒子平日說話太多,于是在張照五歲時給他取了個名字叫“張默”。有一天,是個喜慶的日子,張家高朋滿座,熱鬧非凡。那一天,小張默的伯父、在京城做官的張集也特地趕來賀喜。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免不了推杯換盞,高談闊論。言談間,小張默聽得有個客人在評論張集的名字,認為“集”字不好,建議“集”字添上“馬”字旁。張默不解,當即便向客人討教?腿私忉屨f,“集”字拆開來是“佳”、“木”二字。古話說:“良禽擇佳木而棲,賢臣擇明主而仕!薄凹涯尽蓖ǔS脕肀扔鳌懊髦鳌,臣子取名怎么敢用“佳木”呢?小張默一聽,原來取名字還講究那么多名堂!轉(zhuǎn)而一想,父親給我取名“張默”,這“默”字拆開來是“黑”、“犬”二字,往后別人必然會拿我的名字開玩笑,說我是一條沉默的黑狗!于是,他天天纏著父親要求改名,父親拗不過他,斟酌再三,認為他的想法也不無道理,最后同意把“默”字改為“照”字。這樣,“張默”終于一改成名,日后成了清代書壇永不沉默的“張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