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俞廷玉,明朝開國功臣,本名秀一,俞氏一族的“一將二相三侯”,都是明朝初期的開國重臣。“這一將指的就是俞廷玉。據(jù)史書記載,俞廷玉曾在元末義軍首領韓林兒手下任龍虎上將軍、上護國,后率水軍投奔朱元璋,戰(zhàn)死沙場,死后追封河間郡公。二相指的是俞廷玉的兩位兒子,俞通海和俞通源,其中先是長兄俞通海為朱元璋重臣,官至中書省平章政事(相當于舊時的宰相),三十八歲時戰(zhàn)死沙場,由于俞通海沒有子嗣,其弟俞通源承襲官位,所以族譜上稱此兩位祖先為二相。在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追封俞通海為虢國公,謚忠烈,封俞通源為南安侯,據(jù)《明史文載》中記載,在整個洪武年間31年內朱元璋對俞氏封賜54次,除俞通源封為南安侯之外,俞氏還有另外二人封侯,所以就有了一將二相三侯這一說法!
個人履歷
太祖大悅,謂幕賓李善長曰:“良應我機!蔽逶,太祖親督兵至巢湖拔之而出。適元中丞蠻子海牙擁兵阻河口,雙刀趙普勝屯所部于黃墩陰蓄異志。太祖使李文忠來訪,俞氏父子即率死士傾心共謀委身翼衛(wèi),戰(zhàn)退蠻子兵。既抵和陽,遂以裕溪口、鱭魚洲等處攻戰(zhàn)有功授萬戶。侍駕渡江,拔采石,取太平,擢管軍總管。又縱火焚敗中丞水寨、樓船,蠻子海牙僅以數(shù)舟遁去。再敗淮帥陳也先二十萬之眾于方山陸寨,定策取金陵,太祖據(jù)此開基江左。十六年三月,定臺城,克鎮(zhèn)江,授元帥。又取丹陽,破寧國長槍軍,復池州、樅陽。至正十八年四月,又克柵江營,獲元將趙牛兒、偽池州元帥洪均等人船,進江南樞密院僉事,太祖倚為肱股。時太祖駐池州,雙刀趙普勝引兵爭之,為太祖敗走。未幾,普勝復擾沙子港,諸將皆不敵。九月,太祖譴廷玉領水陸大軍攻之,普勝自安慶至樅陽設伏,潛橫鐵索于水中。十九日,廷玉督舟師至,船掛索不能行,為普勝所敗,偕從官、衛(wèi)士等俱歿于陣。贈龍虎上將軍、上護國、同知江南樞密院事,葬安慶八卦門。吳元年十一月,追封河間郡公,謚武烈。妻黃氏,子三人,通海、通源、通淵。
參考資料
宋濂《元史》
陶宗儀《南村輟耕錄》
朱右《元史拾遺》
許浩《 元史闡微》
黃金 《皇明開國功臣錄》
焦竑 《國朝獻征錄》,
蔡于谷 《開國事略》
孫宜《明初略》
邵相 《皇明啟運錄》
錢謙益《開國群雄事略》
朱國楨《皇明開國臣傳 》
張廷玉《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