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外歷方伯
他自幼有眼疾不受孝武帝寵愛。大明四年(460年),劉子勛年五歲,封晉安王,食邑二千戶,都督南兗州、徐州之東海諸軍事、征虜將軍、南兗州刺史。大明七年(463年),改督江州、南豫州之晉熙、新蔡、郢州之西陽三郡諸軍事、前將軍、江州刺史。
大明八年(464年),遷使持節(jié)、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隨二郡諸軍事、鎮(zhèn)軍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正好,孝武帝死,劉子勛還未到任,便以鎮(zhèn)軍將軍還為江州刺史。
尋陽踐祚
景和元年(465年),加使持節(jié)。前撫軍咨議參軍何邁是宋文帝劉義隆的駙馬,妻子新蔡公主劉英媚被皇帝劉子業(yè)納于后宮,密謀在劉子業(yè)出行時發(fā)動政變,迎立劉子勛為皇帝。事情敗露,何邁被殺。劉子業(yè)欲殺劉子勛,遣朱景云送藥賜子勛死。朱景云至盆口,停止不前,遣信使報江州長史鄧琬。鄧琬與雍州刺史袁顗等奉劉子勛起兵,要廢黜劉子業(yè)。十一月,湘東王劉彧與皇帝的左右親信壽寂之合謀,將劉子業(yè)弒殺,并繼任皇帝,進(jìn)劉子勛號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鄧琬等并不理睬,正月初七(466年2月7日)在尋陽城奉劉子勛為帝,年號義嘉。
義嘉之難
此舉得到全國州鎮(zhèn)的支持,出兵討伐建康的劉彧政權(quán),史稱“義嘉之難”。當(dāng)年秋季,劉子勛的十多萬大軍(袁顗統(tǒng)帥)被劉彧數(shù)萬的軍隊打敗投降。
八月己卯(466年9月19日),劉子勛被劉彧大將沈攸之捕斬,年僅十一歲,即葬尋陽廬山。
人物評價
沈約:晉安諸王,提挈群下,以成其釁亂,遂至九域沸騰,難結(jié)天下,而世祖之胤亦殲焉。強不如弱,義在于此也。
李延壽:甚矣哉,元嘉之遇禍也。殺逆之釁,事起肌膚,因心之童,遂亡天性。雖鳴鏑之酷,未極于斯,其不至覆亡,亦為幸也。明皇統(tǒng)運,疑隙內(nèi)構(gòu),尋斧所加,先自王戚。晉刺以獷暴摧軀,巴哀由和良鴆體,保身之路,未知攸適。昔之戒子,慎勿為善,詳求其旨,將遠(yuǎn)有以乎!《詩》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蓋古人之畏亂也。孝武諸子,提挈以成釁亂,遂至宇內(nèi)沸騰,王室如毀,而帝之諸胤莫不殲焉。強不如弱,義在于此。明帝負(fù)螟之慶,事非己出,枝葉不茂,豈能庇其本乎?
家庭成員
父母
父親:劉駿,劉宋第五位皇帝,史稱宋孝武帝。
母親:陳淑媛,為孝武帝淑媛,出身潁川陳氏。孝武帝駕崩,封為晉安太妃,劉子勛踐祚,尊為皇太后。
兄弟
廢帝劉子業(yè)
豫章王劉子尚
始平孝敬王劉子鸞
姐妹
山陰公主劉楚玉
臨淮公主劉楚珮
皇女劉楚繡
姑姑
新蔡公主劉英媚
姑父
撫軍咨議參軍何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