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扶馀隆,(615年-682年),為百濟義慈王之子,是百濟的末代太子。644年,扶馀隆被義慈王立為王太子(《三國史記》又稱后來扶馀孝為太子,但聯(lián)系遺留的文物和唐朝的史料,扶馀孝為太子為誤記)。660年,新羅及唐朝聯(lián)軍攻陷百濟國都泗沘城,扶馀隆和父親扶馀義慈向唐軍投降,被唐軍帶到東都洛陽。百濟遺臣鬼室福信及僧侶道琛等人擁立扶馀豐為王的百濟復國運動失敗后,664年,扶馀隆被唐高宗任命為熊津都督府都督,管理百濟故地和遺民。扶馀隆因為百濟、新羅是世仇,害怕受到新羅國的侵略,未敢赴任,最后在洛陽去世。
后來百濟國的國土大多被新羅國兼并。由清末金石學家羅振玉撰寫的《唐代海東藩閥志存》記述了包括他在內(nèi)的百濟遺民的在中國境內(nèi)的大致狀況。
其墓志銘在洛陽北邙山一帶發(fā)掘,其后代散居于中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