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張師偉,男,漢族,1973年生,山西汾陽人。
工作經(jīng)歷
本科就讀于山西師范大學歷史系,1996年9月考入南開大學,攻讀中國政治思想史方向的研究生,2002年畢業(yè)于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專門史專業(yè),獲歷史學博士學位。
現(xiàn)任職于西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政治學教授,中外政治教研室主任,政治學一級學科學術帶頭人,政治學理論碩士生導師組組長,兼任中國政治學會副秘書長,陜西省政治學會秘書長。
研究方向
中國政治思想史、政治學理論、中國政治等。
主要成就
出版獨著專著2部、合著專著2部,教材3部,在《政治學研究》、《文史哲》等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5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參與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學術專著《民本的極限——黃宗羲政治思想新論》,獲陜西省第八次哲學社科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政治學基本理論》、《中國傳統(tǒng)政治哲學的內在邏輯》獲陜西省政治學會優(yōu)秀科研成果一等獎等。
個人作品
學術專著
《民本的極限——黃宗羲政治思想新論》,中國人民大學,2004年3月。
教材
《政治學原理》(第二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王楷模、張師偉、丁韶彬,2014年。
還參與寫作《中國傳統(tǒng)政治哲學與社會整合》、《中外歷史概要》等著作。
科研項目
2007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傳統(tǒng)政治哲學的邏輯演繹”,項目號:07BZZ033。
學術論文
(1)社廟碑刻鏡像中的村落公共組織——評姚春敏著《清代華北鄉(xiāng)村廟宇與社會組織》,《晉城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年第2期。
(2)《中國共產(chǎn)黨在現(xiàn)代國家治理體系中的角色扮演與法律定位》,《探索》,2015年第1期。
(3)《國家治理與法治建設的邏輯梳理——“國家治理與法治建設”學術研討會綜述》,《政治學研究》,2014年第6期。
(4)《思想資源與觀念誤導——中國現(xiàn)代民主思想形成中的民本觀念》,《探索與爭鳴》,2014年第10期。
(5)《中國現(xiàn)代政治意識建構中的工具理性建設》,《晉陽學刊》,2014年第3期。
(6)《中國傳統(tǒng)政治思想現(xiàn)代轉型的價值重構》,《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2期。
(7)《中國傳統(tǒng)政治哲學的邏輯進程》,《政治學研究》,2013年第4期。
(8)《中國政治思想史的學科定位及學術使命——一種基于知識論視角的分析》,《天津社會科學》,2013年第1期。
(9)《馬克思主義政治學對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的話語影響》,《政治學研究》,2012年第5期。
(10)《模式歸納與范式構造:法制視角下的我國基層民主》,《學術界》,2012年第12期。
(11)《西方話語輸入與“中國模式”建構——“中國模式”建構的話語背景》,《文史哲》,2012年第5期。
(12)《公共管理類專業(yè)電子政務實驗室建設芻議》,《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年第3期。
(13)《中國傳統(tǒng)政治哲學的基本問題及其命題歸類》,《政治思想史》,2011年第1期。
(14)《闡發(fā)政治的民族共性——中國傳統(tǒng)政治哲學研究主旨揭示》,《文史哲》,2010年第6期。
(15)《中國現(xiàn)代政治思維中的傳統(tǒng)因素》,《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第5期。
(16)《中國傳統(tǒng)政治哲學的內部邏輯》,《政治學研究》,2009年第4期。
(17)《胡瑗易學思想與中庸之道》,《晉中學院學報》,2009年第5期。
(18)《淺析孫復的春秋思想與尊王理論》,《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9年第4期。
(19)《淺析孫復的春秋思想與尊王理論》,《學術評論》,2009年第4期。
(20)《論天、道、圣、王合一的王權主義精神》,《天津社會科學》,2009年第3期。
(21)《中國傳統(tǒng)政治哲學研究的方法論反思》,《東南學術》,2009年第2期。
(22)《中國傳統(tǒng)民本與現(xiàn)代民主的溝通和銜接》,《甘肅社會科學》,2009年第1期。
(23)《西部地區(qū)中小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芻議》,《商場現(xiàn)代化》,2008年第26期。
(24)張師偉、何思嘯:《董仲舒天人感應思想的歷史地位淺議》,《電影評介》,2008年第22期。
(25)張師偉、張斌:《孔子“仁”與墨子“兼愛”比較》,《作家》,2008年第10期。
(26)《地方政府職能轉變與社會科學發(fā)展——全球化時代地方政府經(jīng)營職能的培養(yǎng)》,《中國科技博覽》,2008年第17期。
(27)《政治觀念與社會和諧: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正義論視角》,《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8年第7期。
(28)《當代中國政府機構改革模式芻議》,《職業(yè)時空》,2008年第10期。
(29)張師偉、閻亞林:《試析高校本科教學評估的民主價值取向》,《中國成人教育》,2008年第3期。
(30)《房地產(chǎn)熱的公共政策因素》,《寧夏社會科學》,2008年第1期。
(31)《大學學術組織行政化的危害》,《職業(yè)時空》,2008年第1期。
(32)《以人為本的企業(yè)管理模式的探究》,《集團經(jīng)濟研究》,2007年第09S期。
(33)《臺灣政治“亂象”的憲法因素——兼談臺灣憲政中的權能關系》,《美中公共管理》,2007年第3期。
(34)《黃宗羲“天下之法”的法理分析》,《中國社會歷史評論》,2005年第0期。
(35)《我國大學權力系統(tǒng)中的委員會建設》,《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
(36)《單科院校的生存與發(fā)展選擇》,《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05年第1期。
(37)《社會發(fā)展呼喚綜合性政法大學》,《美中教育評論》,2005年第2期。
(38)王楷模、張師偉:《政治思想一般性質的哲學分析》,《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
(39)《建設綜合性政法大學》,《理工高教研究》,2004年第4期。
(40)張師偉、呂潤平:《政治人才的基本素質》,《設計藝術研究》,2004年第2期。
獲獎情況
2007年,獲西北政法大學青年教學名師。
2007年,《民本的極限——黃宗羲政治思想新論》,獲陜西省第八次哲學社科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
《政治學基本理論》、《中國傳統(tǒng)政治哲學的內在邏輯》,獲陜西省政治學會優(yōu)秀科研成果一等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