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求學時期
清 道光八年(1828年)深秋,容閎出生在廣東 香山縣一戶貧困農(nóng)家。此時,原屬香山縣的小島澳門已被葡萄牙殖民者占租近三百年。
從康熙朝后期直到 鴉片戰(zhàn)爭前,清朝一直實行禁教政策。但是,西方傳教士一直沒有停止悄悄在中國沿海傳教的活動,并為貧窮人家興辦一些醫(yī)院和學校,以吸引人入教。葡占澳門,自然成為傳教的大本營。
道光十五年(1835年),七歲的容閎跟隨父親前往澳門,并入讀當時仍附設(shè)于倫敦婦女會女校之 馬禮遜紀念學校( ),由獨立宣教士 郭士立(原屬荷蘭傳道會)之夫人負責教導。道光十九年(1839年)中英交惡,郭夫人因此離開澳門,但容閎仍于馬禮遜紀念學校就讀。同年美國教育家勃朗( )牧師抵達澳門,馬禮遜紀念學校正式獨立。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由于香港被割讓給英國,故馬禮遜紀念學校遷往香港,容閎亦隨之遷往香港繼續(xù)學業(yè)。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底,勃朗校長夫婦因病準備返美,臨行前表示愿意帶三五名學生一同赴美留學。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1月)初,勃朗牧師返回美國,離開時帶同容閎、 黃寬及 黃勝三人前往美國留學。4月12日,到達紐約,于麻省之孟松預備學校( )就讀。道光三十年(1850年)畢業(yè)后考入耶魯學院,為首名于耶魯學院就讀之中國人。咸豐二年(1852年),容閎入籍美國。咸豐四年(1854年),容閎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耶魯大學畢業(yè),獲文學士畢業(yè),其后返回中國,曾在廣州美國公使館、香港 高等審判廳、上海海關(guān)等處任職,后為上海寶順洋行經(jīng)營絲茶生意。
從太平天國到洋務運動
容閎最先把中國近代化的希望寄托在太平天國運動上, 咸豐十年(1860年),出于對 太平天國的同情,冒險前往天京(今江蘇南京)考察。向 洪仁岢鱟櫓己鎂、设立螡《挧校及海军学校、建立有效能祼俐府、皾教育重汏o冉ㄒ櫧嚀醪⒈硎救綾徊贍,愿为太平天国效力。洪仍囖成其建议,但碍又B問,无法蕯承。但“五N倚牌潯爻傘,?洪秀全授予一枚四等爵位的官印堅辭不受。
同治二年(1863年),到安慶謁見曾國藩。同治三年冬,受 曾國藩委派,為籌建 江南制造局赴美采購機器,次年回國。所購100多種機器,成為第一個洋務企業(yè)——江南制造總局的主要設(shè)備。曾國藩遂保舉容閎以五品候補同知銜,任江蘇巡撫丁日昌的譯員。容閎先后翻譯了《地文學》、《契約論》等書。同治五年,曾國藩采納容閎建議,在江南制造總局內(nèi)設(shè)立兵工學校,培養(yǎng)機械工程技術(shù)人員。同治七年,容閎上書江蘇巡撫丁日昌,轉(zhuǎn)呈軍機大臣兼總署大臣文祥,提出四條建議。同治九年,容閎又向曾國藩提議派學生官費赴美留學。曾國藩與李鴻章商議后奏報清廷獲準,陳蘭彬、容閎分任幼童出洋肄業(yè)局正、副委員。容閎在滬、粵、港共招生120名,從同治十年至十三年4年間,每年派出30名赴美留學。
同治四年(1865年),再次赴 太平天國首都天京(今江蘇南京)。1875年(光緒元年),容閎并任出使美國、西班牙、 秘魯三國副大臣,直至1881年清政府撤回留學生為止。
參與維新
由于對 洋務派失望,光緒七年至光緒二十年(1882-1894)又僑居美國。光緒二十四年(1894年)7月, 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身在美國的容閎一直坐臥不安,焦灼地關(guān)心戰(zhàn)事,為祖國命運擔憂。他通過關(guān)系給湖廣總督 張之洞寫信表示愿回國效力。張之洞馬上復電,要容閎回國商議。從1896—1898年間,容閎通過各種渠道向清政府提出種種興國方案,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出設(shè)立國家銀行、修筑全國鐵路兩大建議,但最后卻因官場腐敗內(nèi)斗被朝廷否決。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6月中旬, 光緒皇帝正式頒發(fā)“明定國是”詔書,維新變法正式開始。9月21日,維新失敗。容閎冒險潛逃出京,避居 上海租界。
走向革命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 唐才常的 自立會在上海改稱“ 中國國會”,被推為會長,并負責起草英文對外宣言。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9月,一些革命黨人在香港開始策劃奪取廣州的起義,決定事成后推舉容閎為政府大總統(tǒng),但容閎認為應當推舉孫中山為大總統(tǒng)。雖然革命派的幾次起義全都失敗,但容閎在美仍積極活動,聯(lián)絡了美國軍事專家荷馬李(HomerLea)和財政界重要人物布思(CharlesBeachBothe),計劃籌款,訓練武裝力量,支援中國革命。此后,容閎一直努力此事。旅居新加坡的孫中山,與容閎通信頻繁。
宣統(tǒng)二年(1910年),邀孫中山赴美會談,表示支持革命。
宣統(tǒng)三年(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fā),武昌起義成功。12月19日至29日,容閎連續(xù)寫三封信給革命黨人謝纘泰,熱烈歡呼推翻帝制的偉大勝利。同時詳述了自己對革命發(fā)展的觀點。
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政府大總統(tǒng),致函祝賀孫中山就任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孫中山第二天便親筆寫信給容閎,誠邀他歸國擔任要職,并寄去一張自身近照。4月21日上午,容閎病情繼續(xù)惡化,搶救無效,逝世于美國康州哈特福德城沙京街寓所,終年84歲。
主要事跡
促成上海江南機器制造局的設(shè)立
同治四年(1865年)9月20日,李鴻章在上海設(shè)立 江南機器制造總局(又稱江南制造總局、江南制造局、上海機器局、上海制造局)。這是清政府洋務派開設(shè)的規(guī)模最大的近代軍事企業(yè)。李鴻章以4萬兩白銀在虹口買下美商的旗記鐵廠,并將蘇州洋炮局的部分機器和曾國藩派容閎從美國買回的機器,以上海洋炮局并入鐵廠,成立江南制造總局。上海江南機器制造局是中國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機器廠。
組織第一批官費赴美留學幼童
同治七年(1868年),向 清政府提出以選派幼童出洋留學為重點的四項條陳。同治九年(1870年),在容閎的反復勸說下,曾國藩終于表示愿意向朝廷奏請派留學生。獲得朝廷的批準,同治十年(1871年8月)成立“幼童出洋肄業(yè)局”,由陳蘭彬任出洋局委員、容閎為副委員。陳蘭彬負責留學學生在美期間的中文學習,容閎則負責孩子們在美國的教育,直至同治二十年(1881年)清政府撤回留學生為止。
這批留美生中從事工礦、鐵路、電報者30人,其中工礦負責人9人,工程師6人,鐵路局長3人;從事教育事業(yè)者5人,其中清華大學校長1人、北洋大學校長1人;從事外交行政者24人,其中領(lǐng)事、代辦以上者12人,外交部部長1人、副部長1人,駐外大使1人,國務院總理1人;從事商業(yè)者7人;進入海軍者20人,其中14人為海軍將領(lǐng)?傊,除早亡、留美不歸和埋沒故里者外,大都在不同的崗位上為中國的現(xiàn)代化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個人著作
西學東漸記
《 西學東漸記》,原書名為MyLifeinChinaandAmerica。書中記錄了清末官派幼童留學美國的始末,也回憶了作者坐言起行,心懷天下,勞碌奔波,實踐教育救國,投身維新改良運動的傳奇經(jīng)歷。從《西學東漸記》附錄和傳記資料中,人們更可以看到為祖國鞠躬盡瘁的容閎,晚年如何從溫和的改良主義徹底轉(zhuǎn)變,支持和參與孫中山先生推翻君主專制的民主革命。因此,《西學東漸記》堪為近代中國西學東漸和中美交流歷史的經(jīng)典文本。
《西學東漸記》(原版系英文,名為 ),1981年、198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據(jù)商務印書館1915年中譯本( 惲鐵樵、徐鳳石譯)標點重印,并收入《 走向世界叢書》。
容閎回憶錄
該書是容閎1901年用英文寫成的回憶錄 的中文版本,由惲鐵樵,徐鳳石譯成中文,名為《我在中國與美國的生活》。作者講述了自己初蒙教育,學成歸國后,從事經(jīng)商,走實業(yè)救國的道路受阻;寄妄于太平天國能夠重建一個“新政”失;入曾國藩幕,派往美國購買機器,建成江南制造局;主持選派幼童赴美留學事宜;出任留美學生監(jiān)督時任駐美國、西班牙、秘魯副公使;參與“戊戌變法”的經(jīng)歷,一一細數(shù)。
人物評價
《容閎評傳》(作者:陳漢才):容閎是中國近代化的卓越先驅(qū),是偉大的愛國者。他自幼至青少年時代,都接受了系統(tǒng)的西方教育,后留學于美國著名學府耶魯大學。為了使“西方之學術(shù),灌輸于中國,使中國日趨于文明富強之境”,他大學畢業(yè)后毅然回到了祖國。他首倡、策劃、促成和領(lǐng)導了近代中國第一代官費留美學生的派遣,積極從事社會改革活動,向太平天國和清政府多次建言建立和發(fā)展中國近代軍事、政治、文化的一系列主張,竭力倡導發(fā)展民族經(jīng)濟、教育事業(yè)和實業(yè),提出了發(fā)展中國近代鐵路、水運、礦業(yè)、商業(yè)、建立國家銀行的美好藍圖,后來又投身洋務運動和維新變法運動,晚年又支持、參加孫中山領(lǐng)導的革命斗爭。他的一生順乎歷史潮流,與時俱進,為西學東漸、富強國家而不懈奮斗,為中國近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杜吉爾(牧師、容閎美國的朋友):他所做的一切,飽含著他對祖國最真摯最強烈的愛——因為他是一個愛國者,他從頭到腳,每一根纖維都是愛國的。他熱愛中國,他信賴他,確信他有遠大輝煌的前程,配得上他那高貴壯麗的山河和他那偉大悠久的歷史。
《容閎傳》( 劉中國、 黃曉東):“胸懷松柏之志,常葆赤子之心,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謀求中國的復興與富強!薄坝煊鷬^,愛國之心,堅如磐石,百折不撓,九死不悔!
后世紀念
1876年 耶魯授予容閎法學博士學位。他的畫像懸掛在耶魯校園與同樣畢業(yè)于該校的 布什、 克林頓等政界名人肖像并排一起受學生瞻仰。1998年,容閎誕辰170周年,耶魯大學所在的美國 康涅狄格州宣布,將9月22日(當年第一批中國幼童在美入學的日子),公訂為“容閎及中國留美幼童紀念日”。
容閎故居
容閎故居位于廣東省珠海市 香洲區(qū) 南屏鎮(zhèn) 南屏村西大街三巷1號”。而當年,南屏村西大街三巷原來叫“輔仁
巷”,這是容閎出國后回家鄉(xiāng)給起的名字。
故居大門向東,泥地夯土墻,建于清代中期。據(jù)容閎的曾孫容梓燦回憶,容閎故居原由兩前廊、天井、大廳、東西邊兩長屋、后斗(廚房)七個部分組成,東西寬約10米,南北長約20米,面積約200平方米。
容閎小學
在美國紐約市 曼哈頓的 唐人街,有一座最高的大廈,叫做孔子大廈,大廈下有一所小學。為了紀念容閎,又命名為容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