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約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字不詳,河朔間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僖宗中和初前后在世。家貧,工詩,氣勢雄偉。性倜儻,然尚氣節(jié),雖人與千金,非義勿取。十年場屋,未得一第,自傷運蹇,有“顏色如花命如葉”句。與郎中鄭谷為友,酬贈稱高先輩。乾符三年,(公元八七六年)以高侍郎之力薦,始登進士。乾寧中,(公元八九六年左右)官至御史中丞。蟾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唐代詩人。河朔(山西河北北部)人。生卒年不詳。本為寒士,“性倜儻離群,稍尚氣節(jié)。人與千金無故,即身死亦不受!(《唐才子傳》)累舉不第,歷時10年,曾怨而作詩道:“曾和秋雨驅(qū)愁入,卻向春風領恨回!(《下第出春明門》)又曾題詩省墻間:“陽春發(fā)處無恨蒂,憑仗東風分外(一作u2018次第u2019)吹”(《春》之一)。唐僖宗乾符三年(876)中進士。唐昭宗乾寧年間,官至御史中丞。與鄭谷、貫休友善,鄭谷有《高蟾先輩以詩筆相示抒成寄酬》詩,貫休有《避地寄高蟾》詩。高蟾工五、七言律絕,多寫感事憤世、嗟老傷懷的悲慨,較好的有《金陵晚望》、《晚思》、《途中除夕》等。其壓卷之作是揭露抨擊晚唐科舉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詩全用比體,寄興深微。《新唐書·藝文志》著錄有《高蟾詩》1卷。 《全唐詩》卷668亦將其詩編為1卷。
高蟾的詩在《全唐詩》中僅保存36首,但很有特點?偲饋砜,主觀抒情的多,客觀記事的少,但都浸透著個人的凄楚和時代的悲哀。高蟾的詩大多是律詩、絕句,尤以五絕和七絕為多,這和曹鄴、劉駕、邵謁等以五言古詩為主者不同,又是一種創(chuàng)作傾向。高蟾的詩風與李白相似,清通不尚雕飾,以表情達意為主,有些地方,寧肯不合律,也不以聲害義。高蟾的詩中往往用疊字,與其他字詞搭配,構成美好的詩句,這是他詩歌的獨特之處。
個人作品
作品目錄
長安旅懷(馬嘶九陌年年苦)
長信宮二首(天上夢魂何杳杳)
楚思(疊浪與云急)
春(天柱幾條搘白日)
道中有感(一醉六十日)
感事(濁河從北下)
關中(風雨去愁晚)
華清宮(何事金輿不再游)
即事(三年離水石)
金陵晚望(曾伴浮云歸晚翠)
旅夕(風散古陂驚宿雁)
偶作二首(丁當玉佩三更雨)
秋(陽羨溪聲冷駭人)
秋日北固晚望二首(風含遠思翛翛晚)
上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種)
送張道士(因?qū)q月離三島)
晚思(虞泉冬恨由來短)
吳門春雨(吳甸落花春漫漫)
相和歌辭·長門怨二首(天上何勞萬古春)
雪中(金閣倚云開)
漁家(野水千年在)
句(君恩秋后葉)
落花(一葉落時空下淚)
宋汴道中(平野有千里)
灞陵亭(一條歸夢朱弦直)
瓜洲夜泊(偶為芳草無情客)
秋日寄華陽山人(云木送秋何草草)
永夕(云鴻宿處江村冷)
秋思(天地太蕭索)
途中除夜(南北浮萍跡)
歸思(紫府歸期斷)
著名作品
《上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
《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作品評論
《北夢瑣言》
進士高蟾,詩思雖清,務為奇險,意疏理寡,實風雅之罪人。薛許州謂人曰:“倘見此公,欲贈其掌!
《唐詩紀事》
鄭谷嘗贈蟾詩云:“張生u2018故國三千里u2019,知者唯應杜紫微。君有u2018君恩秋后葉u2019,可能更羨謝玄暉!鄙w蟾有《后宮詞》云:“君恩秋后葉,日日向人疏!
《吳禮部詩話》引時天彝族《唐百家詩選評》
高蟾工為絕句,然無甚高論矣。
《唐才子傳》
蟾本寒士,遑遑于一名,十年始就。性倜儻離群,稍尚氣節(jié)。人與千金,無故,即身死亦不受。風胸次磊塊,詩酒能為消破耳。詩體則氣勢雄偉,態(tài)度諧遠,如狂風猛雨之來,物物竦動,深造理窟,亦一奇逢掖也。
《四溟詩話》
凡詩用“恩”字,不粗則俗,難于造句。陳思王“恩紀曠不接”,……高蟾“君恩秋后葉,日日向人疏”,李義山“但保紅顏莫保恩”,此皆句法新奇,變俗為雅,名家肖能吻合。
野史逸聞
唐高蟾詩思雖清,務為奇險,意疏理寡,實風雅之罪人。薛能謂人曰:"倘見此公,欲贈其掌。"然而落第詩曰:"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蓋守寒素之分,無躁競之心,公卿間許之。先是胡曾有詩云:"翰苑何曾(明抄本"曾"作"時")休嫁女,文昌早晚罷生兒。上林新桂年年發(fā),不許平人折一枝。"羅隱亦多怨刺,當路子弟忌之,由是蟾獨策名也。前輩李賀歌篇,逸才奇險。雖然,嘗疑其無理。杜牧有言:"長吉若使稍加其理,即奴仆命騷人可也。"是知通論不相遠也。(出《北夢瑣言》)
【譯文】
唐時,高蟾的詩,思路雖然清新,但在形式上追求奇險,寓意疏淡,內(nèi)涵寡薄,是詩壇上的罪人。詩人薛能曾對人說過,我若是見到高蟾,一定賞他幾個耳光子。然而高蟾的《落第詩》:
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
這詩中所表現(xiàn)出的安于本分,毫無脅肩諂笑的媚態(tài),不卑不亢的精神,得到了一些公卿的贊許。先是胡曾有詩:
翰苑何曾休嫁女,文昌早晚罷生兒。
上林新桂年年發(fā),不許平人折一枝。
羅隱也多有指責,一些子弟也很忌恨他。然而高蟾卻獨獨考中。前輩李賀的詩,想象奇特,有人曾說他的詩沒有一定的章法。杜牧說過,長吉(李賀的字)若是按一定形式去寫詩,那么一般的奴仆也能成為詩人了。這樣的認識和大家的評論是差不多的。
倚云紅杏笑春風
在以科舉取士的唐王朝,進士一科尤其被世人看重,因而考中者所受的待遇也無疑是最為優(yōu)渥的;誠然,這其中難免也會有一些人為的“貓膩”。尤其到了晚唐時期,科舉場上那徇私舞弊的弊端日益顯露,這在詩歌中便有著大量的反映。入選《千家詩》里的高蟾七絕詩《上高侍郎》,①則是其中頗為著名的一首。
出身于河朔間貧寒家庭的高蟾,天資聰穎,性情倜儻,講究為人的氣節(jié);當時有人無緣無故地想拿千金來資助他,但他斷然予以拒絕,說他即便是餓死也不會接受對方這不明不白的禮物。因此,他這光明磊落的行為,自然引得了一些人的敬重。他跟著名詩人鄭谷郎中結為好友,而且鄭在酬贈詩里都是一再稱他為高先輩的,盡管高蟾在參加進士考試的路途上卻一再受挫。由于心中多年來不得意的情感郁積,那年在省試后,高蟾遂爬上考院墻壁并揮筆題寫了一首詩,用以抒發(fā)他這久久難平的憤懣之情:
冰柱數(shù)條搘白日,天門幾扇鎖明時?
陽春發(fā)處無根蒂,憑仗東風次第吹。
雖然高蟾這首頗帶怨憤和瞻望的詩起到了一定作用,以致人們也大多認為這次考試確是有些不公,然而,結果卻仍沒有什么太大的改變;也就是說,高蟾仍然只是失意而歸。這樣一來,他也只能有想像京城長安曲江邊會宴時觀者如云、中舉者極為榮耀的場景的份兒了;為此,心里有著無限酸楚和怨憤的高蟾,當下遂向高侍郎賦贈了一首詩道:
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
得第者平步青云,自己則由于不公平合理的競爭而落選;想像著那很為喧嘩熱鬧的宴會,而他自己則無疑就更為落寞了。但即便如此,他也決不脅肩諂笑以取媚于當權者,使自己獲取某些世俗方面的利益。他這不亢不卑的詩作,既有對時局的控訴,更有對自身才具的自信,盡管他在詩里也顯得不無孤高。高侍郎在仔細研讀了它后,就頗為同情他的遭遇。至于高蟾另有詩中所說的“顏色如花命如葉”云云,當然也是他那悲憤心情的微妙反映罷了。
一再欣賞著眼前這首好詩,高侍郎覺得這士人高蟾委實是很有水平的,就真正想幫助他了;于是高侍郎向一干王公大臣極力舉薦高蟾的出眾才華。第二年,也就是僖宗乾符三年(876年),適值李昭知貢舉,由于高侍郎的大力推薦,經(jīng)過了十年磨難之后的高蟾終于順利地考取了進士。在昭宗年間(896年前后),高蟾還做到了御史中丞這較高的官職。
按:① 關于此詩題,《全唐詩》作《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高侍郎,《千家詩》注稱為高駢,可從,故本文即以此行文。而《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則從《唐才子傳》作“馬侍郎”,恐不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