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惠言貌清癯,須眉作青紺色。少為詞賦,嘗擬揚雄、司馬相如之文;及壯,又學韓、歐。其學深于易、禮。又工篆書。著有《茗柯文》五卷,詞一卷及闡發(fā)易義之書九種,禮書二種,均《清史列傳》并傳于世。
張惠言早歲治經(jīng)學,工駢文辭賦。后受桐城派劉大櫆弟子王灼、錢伯□的影響,與同里惲敬共治唐、宋古文,欲合駢、散文之長以自鳴,開創(chuàng)陽湖派!端湾X魯斯序》和《古稿自序》,都曾自道其為文本末。后來文學韓愈、歐陽修,"不遁于虛無,不溺于華藻,不傷于支"(阮元《茗柯文編序》)。所作如《游黃山賦》、《賃舂賦》、《鄧石如篆勢賦》、《送惲子居序》、《詞選序》、《上阮中丞書》等,或恢宏絕麗,或溫潤樸健,氣格頗為篤茂。
張惠言又是常州詞派的開創(chuàng)者。嘉慶二年(1797),他所編的《詞選》行世!对~選》選錄唐、五代、宋詞凡44家、116首。他有感于浙派詞的題材狹窄,內(nèi)容枯寂,在《詞選序》中提出了"比興寄托"的主張,強調(diào)詞作應該重視內(nèi)容,"意內(nèi)而言外","意在筆先","緣情造端,興于微言,以相感動","低回要眇,以喻其致";同于"詩之比興變風之義,騷人之歌","不徒雕琢曼詞而已"。從清詞的發(fā)展情況來看,張惠言的詞論有超越他的前人朱彝尊之處。但他強調(diào)的"比興寄托"在應用上也有片面性,如論說溫庭筠、韋莊和歐陽修的一些艷詞都有政治寄托,即失之于偏。
作品介紹
張惠言的詞現(xiàn)存46首,數(shù)量不多而頗有佳構(gòu),如〔水調(diào)歌頭〕《春日賦示楊生子□》(五首):"東風無一事,妝出萬重花","曉來風,夜來雨,晚來煙。是他釀就春色,又斷送流年"。抓住暮春景色,寄寓當時感慨,寫得既沉郁,又疏快,"熱腸郁思,若斷仍連,全自風騷變出。"(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再如〔木蘭花慢〕《楊花》借楊花的形象,寓作者懷才不遇、自傷飄泊的感喟,婉曲沉摯。在〔風流子〕《出關見桃花》中,作者所見之處是"地盡寒垣,驚沙北走;山侵溟渤,迭障東還"的榆關之外,卻有一樹桃花"向人獨笑",然而"經(jīng)他風雨,能幾多番?"從中也寄托作者飄零淪落之感。此外,如〔木蘭花慢〕《游絲同舍弟翰風作》、〔玉樓春〕"一春長放秋千靜"、〔賀新郎〕"柳絮飛無力"等闋都寫得委婉盤旋而能微言寄諷,體現(xiàn)出常州詞派論"比興寄托"、"意內(nèi)言外"的主旨。
張惠言《詞選》輯錄雖偏苛嚴,評詞也有穿鑿附會和疏于考訂的失誤。但對歷代詞人的評論,較之浙派詞人的論斷,顯得比較公允恰當。他自己所寫的詞,筆調(diào)較浙派厚重,但也不免有缺乏廣泛的社會意義和用意較隱晦的毛病。
著有《茗柯文編》4卷,《茗柯詞》1卷。
詩集選摘
作品一
【木蘭花慢】楊花
盡飄零盡了,何人解當花看?
正風避重簾,雨回深幕,云護輕幡。
尋他一春伴侶,只斷紅相識夕陽間。
未忍無聲委地,將低重又飛還。
疏狂情性,算凄涼耐得到春闌。
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稱清寒。
收將十分春恨,做一天愁影繞云山。
看取青青池畔,淚痕點點凝斑。
【評】譚獻曰:撮兩宋之菁英。(《篋中詞》三)
作品二
【水調(diào)歌頭】五首
〔春日賦示楊生子掞〕
其一
東風無一事,妝出萬重花。
閑來閱遍花影,惟有月鉤斜。
我有江南鐵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徹玉城霞。
清影渺難即,飛絮滿天涯。
飄然去,吾與汝,泛云槎。
東皇一笑相語:芳意在誰家?
難道春花開落,更是春風來去,便了卻韶華。(榆案:依律應上二下三,此句作上一下四,殊為不合。)
花外春來路,芳草不曾遮。
其二
百年復幾許?慷慨一何多!
子當為我擊筑,我為子高歌。
招手海邊鷗鳥,看我胸中云夢,蒂芥近如何?
楚越等閑耳,肝膽有風波。
生平事,天付與,且婆娑。
幾人塵外相視,一笑醉顏酡。
看到浮云過了,又恐堂堂歲月,一擲去如梭。
勸子且秉燭,為駐好春過。
其三
疏簾卷春曉,胡蝶忽飛來。
游絲飛絮無緒,亂點碧云釵。
腸斷江南春思,黏著天涯殘夢,剩有首重回。
銀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
羅帷卷,明月入,似人開。
一尊屬月起舞,流影入誰懷?
迎得一鉤月到,送得三更月去,鶯燕不相猜。
但莫憑欄久,重露濕蒼苔。
其四
今日非昨日,明日復何如?
朅來真悔何事,不讀十年書。
為問東風吹老,幾度楓江蘭徑,千里轉(zhuǎn)平蕪。
寂寞斜陽外,渺渺正愁予!
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須。
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
一夜庭前綠遍,三月雨中紅透,天地入吾廬。
容易眾芳歇,莫聽子規(guī)呼。
其五
長鑱白木柄,刮破一庭寒。
三枝兩枝生綠,位置小窗前。
耍使花顏四面,和著草心千朵,向我十分妍。
何必蘭與菊,生意總欣然。
曉來風,夜來雨,晚來煙。
是他釀就春色,又斷送流年。(榆案:此句句律誤同前。)
便欲誅茅江上,只恐空林衰草,憔悴不堪憐。
歌罷且更酌,與子繞花間。
【評】譚獻曰:胸襟學問,醞釀噴薄而出,賦手文心,開倚聲家未有之境。(《篋中詞》三)陳廷焯曰:皋文《水調(diào)歌頭》五章,既沈郁,又疏快,最是高境。陳、朱雖工詞,究曾到此地步否?不得以其非專門名家少之。熱腸郁思,若斷仍連,全自風、騷變出。(《白雨齋詞話》四)
作品三
【相見歡】
年年負卻花期!
過春時。
只合安排愁緒送春歸。
梅花雪。
犁花月。
總相思。
自是春來不覺去偏知。
【評】譚獻曰:信手拈來。(《篋中詞》三)
作品四
【木蘭花慢】游絲同舍弟翰風作
是春魂一縷,銷不盡,又輕飛。
看曲曲回腸,愁儂未了,又待憐伊。
東風幾回暗翦,盡纏綿、未忍斷相思。
除有沈煙細裊,閑來情緒還知。
家山何處?為春工、容易到天涯。
但牽得春來,何曾系。恳琅f春歸。
殘紅更無消息,便從今、休要上花枝。
待祝梁間燕子,銜他深度簾絲。
【評】譚獻曰:屈曲洞達。(《篋中詞》三)
作品五
【玉樓春】
一春長放秋千靜。
風雨和愁都未醒。
裙邊馀翠掩重簾,
釵上落紅傷晚鏡。
朝云卷盡雕欄暝。
明月還來照孤憑。
東風飛過悄無蹤,
卻被楊花微送影。
【評】譚獻曰:善學子野。(《篋中詞》三)
作品六
【風流子】出關見桃花
海風吹瘦骨,單衣冷、四月出榆關。
看地盡塞垣,驚沙北走;山侵溟渤,疊障東還。
人何在?柳柔搖不定,草短綠應難。
一樹桃花,向人獨笑;頹垣短短,曲水彎彎。
東風知多少?帝城三月暮,芳思都刪。
不為尋春較遠,辜負春闌。
念玉容寂寞,更無人處,經(jīng)他風雨,能幾多番?
欲附西來驛使,寄與春看。
錄自《茗柯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