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崔君芝原是中央民族樂團獨奏演員,自幼受到了良好的音樂教育,并且有較高的文學藝術修養(yǎng),1969年畢業(yè)于中國音樂學院器樂系。在校期間,她主修了鋼琴、二胡、馬頭琴。畢業(yè)后,在河北省歌舞劇院工作時又掌握了豎琴演奏技巧。這些都為她日后的箜篌演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改革箜篌
1979年,崔君芝參加了箜篌的改革研制工作,對重獲新生的箜篌一見鐘情,“把自己的生命與箜篌緊緊地聯(lián)在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箜篌演奏事業(yè)中。她邊改革,邊創(chuàng)作,邊演奏,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崔君芝是第一個掌握現(xiàn)代箜篌演奏方法的人,她以豎琴演奏手法為基礎,揉合了傳統(tǒng)民族樂器古箏、古琴、琵琶等的演奏韻味和聲響特點,創(chuàng)造出一整套的箜篌演奏技巧。
登臺演出
1980年,崔君芝和她的箜篌開始登臺演出,為音樂世界增添了一種美妙動人的樂器。此后,崔君芝和她的箜篌不僅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音樂會、廣播電視中,還頻頻出現(xiàn)在國際表演舞臺上,東京音樂節(jié)、新加坡音樂節(jié)、奧地利民族藝術節(jié)等等,所到之處均受到熱烈歡迎。
教書授業(yè)
崔君芝曾于1999年、2000年兩次到臺灣演奏并教學,2005年仲夏,中國著名箜篌演奏家崔君芝應臺灣新竹縣國立樂團藝術總監(jiān)邀請赴中國臺灣進行箜篌教學。有近40位臺灣女孩參加了崔君芝老師的“短期培訓”,她們年齡都在20歲以下,經(jīng)團長介紹,這些女孩早就買了箜篌,但是一直找不到老師,而崔君芝老師親自到臺灣授課,每一個人都感到十分激動。在崔君芝老師建議下,當場宣布成立“臺灣九鳳女子箜篌樂團”,這九支鳳凰將不久飛回大陸、飛向世界。崔君芝表示富有中國情結的箜篌表演藝術將會猶如一道彩虹溝通和增進海峽兩岸人民的心靈和友情。
著書立說
她的演奏質樸內(nèi)在,技巧嫻熟,表現(xiàn)手法豐富,博得了國內(nèi)外音樂家和聽眾的贊賞,贏得“箜篌國手”的美譽。 她的演奏和創(chuàng)作多次在文化部的有關評比中獲獎。她創(chuàng)作的箜篌樂曲《湘妃竹》獲全國第三屆音樂作品(民族器樂)比賽的二等獎,她編寫的教材《箜篌天地》是最早的一本關于箜篌演奏的權威著作。
崔君芝現(xiàn)在是美國圣荷西州立大學的教師。雖身在異國,她仍以推廣和教授中國民族樂器箜篌為自己的畢生事業(yè)。二十多年來,不論生活在中國還是美國,崔君芝已經(jīng)把自己與箜篌融為一體。她始終心懷一個追求,就是把箜篌這一民族音樂文化弘揚光大。
美國密爾必達市為了表揚崔君芝多年來在美國各地推廣中國音樂文化的貢獻,宣布每年的11月1日為“中國箜篌日”。而世界上能演奏箜篌的人大約有一百多位,都直接或間接的是崔君芝的學生。
演藝經(jīng)歷
2018年3月2日,參加《國樂大典》。
2019年1月17日,參加“百花迎春——中國文學藝術界2019春節(jié)大聯(lián)歡”。
箜篌藝術
箜篌是中國樂器中稀有的一種,箜篌在崔君芝嫻熟精湛的演奏下流淌出來的音樂,讓人聽了有一種細膩精美和博大的感覺。
箜篌演奏技法以多種民族彈撥樂器的演奏技巧為主,并借鑒了豎琴的彈奏手法。演奏時,采取坐姿,將共鳴箱置于胸前,左、右手分別彈奏兩側琴弦,也可左手彈弦`右手按弦?稍陔p排弦上運用大幅度(小三度音程)揉、滑、壓、顫技巧,具有獨到之處,還可演奏泛音“搖指”、“輪指”及各種音色變化的各種手法,并可在泛音旋律中使用揉`壓技巧,需要時還可以方便的使用撥子撥奏,發(fā)出特別的清脆樂音。由于樂器結構和性能優(yōu)越,可以雙手同時演奏旋律與和聲,這樣轉調箜篌既有古琴、古箏的韻味,可以完美的表現(xiàn)這國民族音樂的特點和風格,又有豎琴的音響效果,可以演奏一切豎琴曲,并超而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