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現(xiàn)為天津財經(jīng)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李白研究會理事、中國唐代文學學會、中國韻文學會、中國李商隱研究會、中國“二安”(李清照、辛棄疾)學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唐代詩歌、小說。
于天津財經(jīng)大學主講課程:
1、專業(yè)課:《唐宋文學》、《中國文化史》
2、公共基礎(chǔ)課:《大學語文》、《應(yīng)用文寫作》
3、公共選修課:《論語導讀》、《詩詞欣賞》、《三國分析》、《紅樓解夢》
《唐詩研究》、《唐代小說研究》、《唐宋文學文獻學》、《學術(shù)研究方法概論》
科研成果:
一、著作
1、《詩與唐人小說》(專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6月。
2、《唐宋八大家新論》(專著),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1999年6月。
3、《歷代邊塞詩百首》(編著),河北美術(shù)出版社,1994年3月。
4、參編《詩經(jīng)析釋》、《禪詩一萬首》、《增訂注釋全唐詩》、《中國小說通史》、《唐宋傳奇品讀辭典》等8部著作。
二、教材
1、《漢語閱讀教材》(主編),烏克蘭國立哈爾克夫師大出版社,1998年1月。
2、《大學語文》(主編),南開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
三、論文
在省級以上學術(shù)刊物發(fā)表論文50余篇,選列如下:
1、豪放詞成因新探(河北師大學報1992年3期)
2、兩極意象合塑真身——淺議李白詩中酒、月之功用(河北師大學報1993年4期)
3、修撰通史:實現(xiàn)“轉(zhuǎn)型”的重大工程(河北師大學報,1995年1期)
4、始于篤學終乎變新——略論歐陽修對韓愈的繼承與發(fā)展(河北師大學報1996年4期)
5、“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辨析(東方叢刊1998年1期)
6、也談《水滸》中的女性(明清小說研究1999年2期)
7、“采桑”新解——兼談《陌上!返闹黝}(河北師大學報1999年3期)
8、“六經(jīng)”與我——傳統(tǒng)文化認知過程芻議(東方叢刊2000年2期)
9、杜甫處世為人特征論略(河北學刊2001年2期)
10、“瘦”:李清照詞的美學特征(名作欣賞2001年3期)
11、“鄭”、“衛(wèi)”情詩文化蘊涵闡析(天府新論2001年6期)
12、蘇軾文學理論特征芻議(沈陽師院學報2002年2期)
13、柳宗元“牢騷文”論略(江西社會科學2002年3期)
14、唐宋八大家稱名說繹(南開學報2002年4期)
15、古代:距離我們究竟有多遠(文藝報2002年8月6日)
16、略論唐人小說接受詩歌之功用(武漢大學學報2003年3期)
17、“詩與唐人小說”研究述略(江西社會科學2003年4期)
18、唐代小說作者類屬分析(太原師院學報2004年2期)
19、論唐人小說中的李白故事(中國李白研究2005年12月)
20、唐人小說用詩風格類型分析(《唐代文學研究》第11輯,廣西師大出版社2006年5月)
21、唐代釋僧小說的文化觀照(《山西大學學報》2007年1期)
22、論李白在傳統(tǒng)文化流程中的作用(《中國李白研究》2006-2007年集,黃山書社2007.8)
23、稼軒“戲謔詞”論略(《辛棄疾研究新探索》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7年7月)
24、唐詩與唐人小說用詩流程之互觀(陜西師大學報2008年2期)
25、明清小說用詩“點”評(《中國語文學》第51輯2008年6月韓國嶺南中國語文學會)
四、項目
1、燕趙文化考論(河北省社科規(guī)劃辦項目,2002年)
2、詩與唐人小說(河北省社科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2003年)
3、優(yōu)秀文學作品與建設(shè)中華民族精神家園關(guān)系研究——以宋代文學為例(天津市社科項目,2008年)
4、詩入唐人小說研究(河北省教育廳項目,2003年)
5、加強高校人文社科基礎(chǔ)學科建設(shè)的對策研究(天津市教衛(wèi)系統(tǒng)重點調(diào)研課題,2006年)
6、高校人文素質(zhì)類公共課程體系構(gòu)建研究(天津市高教學會課題,2008年)
獲獎情況:
1、《唐宋八大家新論》(專著),河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優(yōu)秀獎,2002年。
2、《詩與唐人小說》(專著),天津市第十屆社科成果二等獎,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