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拓跋猗盧(?—316年),晉十六國時期拓跋部鮮卑人,295年至307年統(tǒng)治索頭部西部國土,307年至316年總攝三部。拓跋力微之孫,拓跋猗迤嬠/url胞弟。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稱帝,追謚猗盧為穆皇帝。后為其長子拓跋六修所殺。現(xiàn)有“X王猗盧之碑也”拓片存世,學者田余慶認為其性質(zhì)是當年“潛埋”地址的標示物
295年,當時的鮮卑索頭部首領拓跋祿官將國土分為東、中、西三部。拓跋祿官自居東部;胞兄拓跋猗迤居中部;拓跋猗盧統(tǒng)西部,居于盛樂(今內(nèi)蒙古和林格爾北)。
猗盧善于用兵,向西打敗匈奴、烏桓,并將部落之事,委諸漢人,漢人因此紛紛歸附。304年,與猗迤擊敗劉淵軍,和晉軍會師。
最初,代王拓跋猗盧喜愛幼子拓跋比延,打算立以為嗣,遂教長子拓跋六修遠離首府盛樂,駐防新平城(山西省山陰縣南),還把他的母親罷黜。拓跋六修有匹駿馬,日行五百里,拓跋猗盧把它要過來,然后賞賜給幼子拓跋比延。拓跋六修到盛樂去朝見老爹,拓跋猗盧又命他向幼弟拓跋比延下拜,拓跋六修拒絕。拓跋猗盧讓拓跋比延坐自己的輦車,使人在車前引導,出來游逛。拓跋六修看見后,認為是老爹,就在路旁跪下參見,等到御車緩緩來到,發(fā)現(xiàn)竟是拓跋比延;拓跋六修慚愧憤怒,立刻返回新平城。拓跋猗盧召喚,拓跋六修不肯聽從,拓跋猗盧大怒,率軍討伐,當兒子的拓跋六修迎戰(zhàn),把老爹擊敗,拓跋猗盧急換上平民衣服,逃到民間躲藏。有一個貧賤的女人發(fā)現(xiàn)了他,拓跋六修遂把老爹格殺。
拓跋猗盧廢長立幼,與戰(zhàn)國時期趙武靈王之事甚為相近,其結(jié)局有幾分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