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闞棱從伏威入朝,拜左領軍將軍、越州都督。唐高祖武德六年八月,輔公祏反,棱與南討。青山之戰(zhàn),與陳正通遇,陣方接,棱脫兜鍪謂眾曰:“不識我邪?何敢戰(zhàn)!”其徒多棱舊部,氣遂索,至有拜者。公祏破,棱功多,然頗自伐。公祏被禽,乃誣與己謀;又伏威、王雄誕及棱貲產(chǎn)在丹陽者當原,而趙郡王李孝恭悉籍入之,棱自訴,忤孝恭。七年三月廿九日(624年4月22日),以謀反罪被李孝恭殺害。
武德七年春,唐軍以趙郡王李孝恭為帥,李靖、李世績、闞陵為將對輔公祏發(fā)起總攻。這個闞陵也是杜伏威的義子,與王雄誕并稱雙雄,杜伏威入朝時與之同去長安,因而逃過輔公祏的兵變。闞陵在江淮軍中以勇武著稱,平時負責軍紀,有違反者無論親疏一律法辦,因此在江淮軍內(nèi)威望極高。兩軍對壘時,闞陵直接沖過去,摘掉頭盔向對方大喝,“汝不識我邪?何敢來戰(zhàn)!”江淮軍軍心散亂,甚至有就此投降的,這一段應該可以媲美三國演義里張飛在當陽長坂坡的表現(xiàn)了。
唐軍兵強將勇,輔公祏連吃敗仗,終于在武德七年三月投降,隨后被處以死刑。大概是不甘心一個人上路,輔公祏向唐軍主帥李孝恭揭發(fā)杜伏威才是謀反主謀,有密令為證(就是假造的那個),就是這回來的闞陵也是謀反中人,相信如果不是王雄涎已死,連王也會列如同謀名單。正好此前李孝恭在沒收反賊家產(chǎn)時把杜伏威和闞陵的私產(chǎn)一并沒收了(不知道是故意還是弄錯),闞陵剛為此和李孝恭吵了一架,李孝恭趁此良機,就以謀反罪將闞陵處死,可憐闞陵被捕前還以為自己破輔公祏有功等著論功行賞呢。闞陵是江淮軍最后一員大將,隨著他的死亡,江淮軍從此煙消云散。李孝恭隨即稟報李淵,說發(fā)現(xiàn)杜伏威才是謀反的幕后主謀,人證物證俱全,于是李淵動手剝奪了杜伏威的官職爵位,抄了杜伏威的家。直到李世民即位,才“發(fā)現(xiàn)”杜伏威和闞陵慘遭誣陷,為二人平反恢復名譽。
史籍記載
闞棱,齊州臨濟人。善用大刀,長一丈,施兩刃,名為陌刃,每一舉,輒斃數(shù)人,前無當者。及伏威據(jù)有江淮之地,棱數(shù)有戰(zhàn)功,署為左將軍。伏威步兵皆出自群賊,類多放縱,有相侵奪者,棱必殺之,雖親故無所舍,令行禁止,路不拾遺。后從伏威入朝,拜左領軍將軍,遷越州都督。及公祏僭號,棱從軍討之,與陳正通相遇。陣方接,棱脫兜鍪謂賊眾曰:“汝不識我邪?何敢來戰(zhàn)!”其眾多棱舊之所部,由是各無斗志,或有還拜者。公祏之破,棱功居多,頗有自矜之色。及擒公祏,誣棱與己通謀。又杜伏威、王雄誕及棱家產(chǎn)在賊中者,合從原放,孝恭乃皆籍沒。棱訴理之,有忤于孝恭,孝恭怒,遂以謀反誅之。
《新唐書·卷九十二·列傳第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