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憶母
黃天在《我的母親率我從軍抗日》中說:“我的母親,名叫周詠南,湖南省祁東縣人,生于1900年,卒于1966年。她是黃埔軍校16期的畢業(yè)生,我也是16期畢業(yè)的,我母子二人,在抗戰(zhàn)初期,同時報考黃埔軍校,為同期同學,以后又一起參加了抗日戰(zhàn)爭。”
“l(fā)938年冬,我們母子同時報考中央軍校,報名時,衡陽招生處負責人、指導員田某對我母親說:“你39歲了,超過了年齡近20歲,不能報考!蔽夷赣H含著服淚,指著我說:“他是我的獨生子,9個月失去了父親,我歷盡千辛萬苦,把他帶大,難道我舍得站他一個人到血肉橫飛的戰(zhàn)場上去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是教員,應以身作則,今日我們母子—起從軍,同時報考,共赴國難,你難道忍心拒絕我的報國之志碼?”田指導員被感動了,同意報考,我們被錄取了!庇终f:“會戰(zhàn)結(jié)束后,始知我母率女兵連,參加了津市保衛(wèi)戰(zhàn),在戰(zhàn)斗中,英勇頑強,進行白刃戰(zhàn),腿負重傷;猶指揮女兵,抗擊來犯之敵,后被搶救出陣地,送往129兵站醫(yī)皖治療!
人物生平
周詠南,1900年生于祁陽縣元木沖。1905年,父親延請武術(shù)名師在家傳授武藝。周詠南聰穎好學,經(jīng)名師悉心指點,至十一歲時,已練就一身過硬的武功,即使三五人圍攻,她也應付自如,不在話下。她愛習武,亦好學文。在父親的教誨下,她勤苦攻讀,九歲能寫短文,十一歲能吟詩答對,且愛好音樂、繪畫,一手顏體字幾可亂真。這在風氣未開、女權(quán)未立的當時,實屬難得。十九歲時,才貌雙全的周詠南嫁給祁陽縣城孝子里黃延慶為妻。黃延慶家境甚好,頗有才學,其父乃民國時期著名學者、書法家黃矞。二十歲時,周詠南生下兒子黃天,二十一歲時丈夫去世。猝然遭此重創(chuàng),周詠南痛不欲生,但看到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兒子,她決意撫孤成長。從此,母子倆相依為命,孤苦度日。
1934年她考入衡陽含章女中學習,畢業(yè)后到祁陽縣白地市中心小學任教。
1937年,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爆發(fā),日寇的鐵蹄橫行中國,全國人民奮起抗日。周詠南回顧自已經(jīng)歷的種種坎坷不幸,聯(lián)想到戰(zhàn)時孤兒寡母還在不斷地增加,無法抑止心中的憤慨,遂發(fā)愿投筆從戎,并號召學生們共赴國難。1938年冬,黃天高中畢業(yè),周詠南囑咐兒子去從軍。
隨后,周詠南帶領(lǐng)兒子同時報考黃埔軍校。報名時,衡陽招生處負責人田指導員對她說:“你年紀已三十九歲,超過年齡太多,不能報考。”她含著熱淚指著兒子對田指導員說:“他是我的獨生孤子,生下僅九個月就失去了父親。我歷盡千辛萬苦把他拉扯大,我會舍得把他送到血肉橫飛的戰(zhàn)場上去嗎?但u2018天下興亡,匹夫有責u2019,我是教員,更應以身作則。今送子參軍,我們決心以身許國,您難道忍心拒我于報國門外嗎?”田指導員深受感動,周詠南母子雙雙被錄取為第十六期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