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施中誠,安徽省桐城人,字樸如。施中誠的祖父是農(nóng)民,兼做豆腐買賣。四叔施從云參加灤川起義兵敗遇難,大伯施從濱則積功位至中將。施中誠的父親施從禮在家中行二。
施中誠童年喪父,稍長到山東投靠伯父施從濱,1921年8月入保定軍校。
1923年2月畢業(yè)。后在施從濱部下任見習。
1925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中,山東軍務督辦張宗昌,委任施從濱為第二軍軍長兼前敵總指揮,在徐州、蚌埠一線與孫傳芳部作戰(zhàn)。施從濱陷入重圍,被孫傳芳俘獲后處死。施妻請求張宗昌對其侄施中誠給予關照。
1926年春,施中誠由排長被提升為團長,三年后,再升煙臺警備司令。
1931年,施中誠任旅長,1937年升任師長。七七事變后,駐防廣西。
淞滬會戰(zhàn)戰(zhàn)后,他被提拔為第57師師長。
1939年初,該師于湖南湘陰編入七十四軍。
冬季攻勢開始后,施中誠指揮第57師四面出擊,掩護了友軍對南昌、奉新、靖安等地的反攻。經(jīng)過這些表現(xiàn)后,施中誠的為人和能力贏得了軍長王耀武的賞識和信任,并最終舉薦施中誠外調(diào)到第100軍擔任軍長。
1941年升任國軍第一百軍少將副軍長、軍長。
1943年春,調(diào)任陸軍第74軍軍長,駐防湘西常德、武岡、洪江一線。74軍改屬第24集團軍,王耀武升任該集團軍總司令,由誰來繼任軍長成為一個難題,內(nèi)部可以爭奪軍長之位的黃埔嫡系人選頗多,王氏擔心李天霞接任軍長后會引起非議,而繼李天霞之后的其余三名師長中資歷相當,誰也不服誰,讓其中一人出任軍長,勢必引起其余兩名師長的對立。至于讓外人來接任軍長,這更是王耀武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在第74軍享有一定資歷和威望,且派系色彩幾乎不存在的施中誠成為接任軍長的合適人選。施中誠任74軍軍長。
1945年10月7日,國民革命軍第74軍軍長施中誠、57師師長李琰擔任無錫防務。
1945年5月湘西會戰(zhàn),施中誠親臨前線指揮,配合王耀武所屬5個師,同日軍3個師團,血戰(zhàn)雪峰山下,斃敵數(shù)千,繳獲大批槍炮、彈藥。湘西大捷,重創(chuàng)日軍先頭部隊,使之不敢冒然西進。七十四軍一時軍威大振,施中誠實現(xiàn)了他的“殲敵御外侮,報效我山河”的誓言。
1945年12月,74軍接受衡陽一線日軍投降。次年春,駐防南京。施中誠任南京警備司令。
1946年秋,74軍整編為74師,經(jīng)王耀武運作,調(diào)施中誠任國軍第20集團軍副總司令(原74軍張靈甫升任師長),施以年老體弱為由沒有上任,其間捐資在家鄉(xiāng)桐城砂子崗創(chuàng)辦述德小學。
1948年1月,國軍重新整編第32師,施以第十一綏靖區(qū)副司令兼任師長。
1948年9月22日晉升陸軍中將。
南京解放前夕,攜古稀老母、妻侄家小由香港轉(zhuǎn)臺灣。后任國民政府臺灣中部防守司令部中將副司令。
1974年10月28日逝世。
主要功績
擔任國民革命軍第74軍軍長,參與指揮湘西會戰(zhàn),大敗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