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岑昏,官至九卿之衛(wèi)尉。史載他為巴結(jié)吳末帝孫皓,好興土木,置人民勞苦于不顧。(初學記卷二十四引吳紀天紀二年,衛(wèi)尉岑昏表修百府。自宮門至朱雀橋,夾路作府舍;又開大道,使男女異行。夾道皆筑高墻、瓦覆,或作竹藩。)
晉咸寧四年(吳天紀二年),吳收張尚,岑昏等泥頭請代尚死,尚得免死,徙廣州。(吳臣張尚,張纮之孫,張玄之子。此時岑昏官位尚書。)
天紀四年(280年)三月,由于晉伐吳大軍節(jié)節(jié)勝利,東吳群臣數(shù)百人叩頭請求孫皓殺岑昏,孫皓被迫答應(yīng),岑昏被殺。
后世紀念
因岑昏和同時期的蜀漢知名宦官黃皓的經(jīng)歷有很多相似點(以演義為主),故被廣大三國愛好者將他們二人并稱為“黃昏組合”。
藝術(shù)形象
演義形象
岑昏為宦官,官列中常侍,孫皓即位后得到寵幸。280年,晉龍驤將軍王濬率軍伐吳,岑昏建議以鐵鎖鏈封鎖長江,阻擋晉軍進攻。王濬以火船燒鎖鏈破其計,沿途東吳將士或死或降。群臣上奏東吳衰敗之因在于岑昏,將他與蜀漢的黃皓并列為誤國之奸臣。在孫皓阻止之前,群臣以“今日之禍,皆岑昏之罪”,將岑昏剁為肉泥,生吃其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