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趙成(生卒年不詳):嬴姓,趙氏,名成。戰(zhàn)國中后期趙國公族,趙成侯之子,趙肅侯之弟。號稱公子成,沙丘宮變后,公子成為相,號安平君,李兌為司寇。
生平
前350年,趙成侯崩逝,其子趙語立,是為趙肅侯。趙肅侯即位后不久,就以弟弟公子趙成為安平君,并任國相,兄弟倆共同執(zhí)掌朝政,趙肅侯一生征戰(zhàn),朝中政務(wù)基本由趙成把持,趙成治理趙國,功勛卓著。
前326年,趙肅侯撒手人寰,其子趙雍即位,是為趙武靈王。趙王年幼,朝政掌握于肥義與趙成之手。后趙武靈王意欲發(fā)動胡服騎射改革,趙國公族中反對聲勢浩大,趙武靈王征求叔叔趙成的意見,趙成拘泥于舊制,不肯附和。趙武靈王耐心相勸,并以先祖趙簡子、趙襄子改革為例,胡服騎射作用在于強大趙國。趙成終于被侄子的雄才偉略所征服,同意趙武靈王的變法,并以身作則穿胡服,習(xí)騎射,大大的降低了趙武靈王改革的摩擦力。趙國日漸強大。
趙肅侯死后,趙成開始輔佐趙武靈王。趙武靈王主持胡服騎射政策,肥義支持趙武靈王,公子成起初反對。后來,在趙武靈王的勸導(dǎo)下,公子成也轉(zhuǎn)而支持胡服騎射。
趙武靈王因為迷戀寵妃吳娃,廢太子趙章,改封為安陽君,以吳之子趙何為儲君。
前299年,趙武靈王退位,將趙王之位讓與次子趙何。其長子趙章不服趙何。
前298年,武靈王自稱主父,讓位給兒子趙何,即趙惠文王。
前295年,趙章發(fā)動政變,殺死重臣肥義,攻打趙何。趙成、李兌早有防備,擊潰趙章。趙章逃往趙武靈王宮中避禍,趙武靈王接納了趙章。趙成、李兌率軍包圍趙武靈王宮,索趙章而殺之。趙成、李兌思忖:因為趙章的緣故而兵圍主父(即趙武靈王,意為趙主何之父)宮,等到趙武靈王出來的時候,我們恐怕都會被滅族!趙成、李兌不撤兵將主父宮團團包圍長達三個月之久,一代雄主趙武靈王竟餓死于沙丘宮中。趙成、李兌扶立幼主趙何,主持朝政,并為趙武靈王發(fā)喪。
沙丘之變后,公子成為相,號安平君,李兌為司寇。不久趙成壽終正寢,李兌獨擅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