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嶄露頭角
初授佐領,兼刑部郎中。不久改授京畿道御史,兼參領,遷秘書院學士。
康熙五年(1666),授刑部侍郎?滴跗吣辏1668),遷吏部侍郎?滴蹙拍辏1670),授四川湖廣總督,駐荊州?滴跏辏1671),疏言:“四川民少田荒,請廣招開墾。招民三百戶,予議敘,墾田五年,起科”;“四川沖要營員用沿邊例題補”?滴跏荒辏1672),疏言:“移駐官兵子弟得入籍應試”?滴跏辏1673),請裁遵義總兵官,改鎮(zhèn)松潘。事并下部議行。
三藩之亂
康熙十二年(1673)十二月,吳三桂反,蔡毓榮上疏言:“云貴總督甘文焜手書遺臣言吳三桂反”,于是蔡毓榮遣沅州總兵崔世祿率兵迅速進入貴州,夷陵總兵徐治都、永州總兵李芝蘭繼進?滴醯勖岫缴n~疾馳沅州駐守。不久授順承郡王勒爾錦為大將軍,率八旗兵討伐吳三桂,駐荊州,諭蔡毓榮負責籌備軍需。
康熙十三年(1674),分設四川總督,命蔡毓榮任湖廣總督,以招民墾荒功,加兵部尚書。吳三桂破沅州,崔世祿降。常德、澧州、長沙、岳州相繼陷落。部議蔡毓榮在常德失陷前,沒有及時令桑額駐守,調度無能,當奪官,康熙帝從寬留任,命蔡毓榮戴罪立功。尋丁父憂,命在任守制,督綠旗兵進剿。蔡毓榮令副將胡士英等分防江口。叛將楊來嘉據南漳天門寨、馬良坪,出掠城邑,蔡毓榮令襄陽總兵劉成龍御之,屢戰(zhàn)屢勝。
廣西提督馬雄反,響應吳三桂,把逆書交給兩廣總督金光祖,陷害蔡毓榮將率綠營兵數千赴岳州,投降吳三桂。身為蔡毓榮姻親的金光祖派遣密使告訴了蔡毓榮。蔡毓榮聽說后,疏陳狡謀狂噬,請求解任回旗?滴醯勖鼩椥墓┞殻阋苑撮g引嫌。
康熙十四年(1675)九月,勒爾錦請增綠旗兵援、剿二營,領以兩副將,命蔡毓榮統(tǒng)轄。蔡毓榮疏言:“吳逆久據湖南,而湖南之長沙與江西之吉安、袁州接壤,郴州、桂陽又與吉安之龍泉接壤。若楚省大兵由荊岳諸路進而,江省大兵亦由袁州諸路會期進攻,使賊三面受敵,首尾不能相顧,則我兵之勢合而賊兵之勢分,一舉而膚功立奏也!庇盅裕骸扒按藢曳疃髦I,賊官民來歸悉赦已往之罪,且不惜數百萬帑金用兵剿賊,無非為救民水火。計惟是烽燧之區(qū),或不暇辨是民是賊,恐俘戮者眾,乞統(tǒng)兵王貝勒遴選滿洲賢員,赍奉撫民,勑諭隨師前進,每收復城邑,即稽察戶口,悉予安輯賊黨以外,戒毋妄殺,則脅從之眾無不聞風投順矣!笔璨⑾滤咀h行。
康熙十七年(1678),蔡毓榮督造戰(zhàn)艦成,率綠旗兵五千,從大將軍、貝勒愛新覺羅·尚善進攻岳州,與討逆將軍鄂納等以舟八百余入洞庭湖,擊吳三桂兵,大敗之,發(fā)炮沉其舟,殲寇甚眾。遣將艤君山,載土伐木塞諸港。分兵屯三眼橋、七里山,絕寇轉糧道。寇犯我糧艘,夾擊,復大敗之,斬級千余。吳三桂死,其孫吳世璠以喪還。清軍攻克岳州,進定長沙、衡州。
康熙十八年(1679)十月,疏言:“湖南境惟辰州尚為吳三桂所守。楓木嶺、辰龍關兩道皆險隘。我?guī)熎nD,當小休。俟糧草克繼,會師進攻!笨滴醯勖o事中摩羅、郎中伊爾格圖傳諭曰:“賊敗遁負險,宜用綠旗步兵。毓榮所屬官兵強壯,不難攻取險隘,剿除馀寇。從古險隘地方,若不攻取,豈有自定之理。其如何恢復辰、沅,速定云、貴,詳議以聞!辈特箻s疏言:“辰、沅水路直達武陵,賊既扼險于陸,又復據泊上游。若我?guī)熡申懧愤M攻,恐賊以輕舟順流反襲我后。宜造八槳小船二百、水陸并進。并請請專責一人,總統(tǒng)諸路綠旗兵!笨滴醯奂词诓特箻s綏遠將軍,賜敕,總統(tǒng)綠旗兵,總督董衛(wèi)國、周有德、提督趙賴等并受節(jié)制。
康熙十九年(1680)三月,督兵分道出楓木嶺、辰龍關,水師并進,克辰州,再進克沅州,并復瀘溪、溆浦、麻陽諸縣。八月,蔡毓榮請求頒勅招撫吳世璠,康熙帝諭告大學士等曰:“吳世璠為賊渠魁,恃其險阻抗拒,守兵殘害生民,罪惡重大。蔡毓榮不圖早滅逆寇,乃欲降勑招撫,率意妄奏,著嚴飭之!
閏八月,與大將軍、貝子彰泰會師,自沅州入貴州境。彰泰疏言綠旗兵已與滿洲兵會,若各自調遣,慮未能合力奏功?滴醯勖特箻s一切軍機向大將軍匯報,商酌以行。十月,與董衛(wèi)國督兵克鎮(zhèn)遠、思南。吳世璠部將夏國相等以二萬人屯平遠西南山,分兵據江西坡,坡天險,夏國相為象陣。清軍迫險攻象陣,不能克,蔡毓榮以紅旗督戰(zhàn),眾奔不可止,清軍敗績。越二日復戰(zhàn),鼓眾奮進,夏國相棄險走,遂克貴陽。
康熙二十年(1681)正月,從彰泰下云南,彰泰奏:“賊眾萬余欲據盤江,已遣兵固守鐵索橋以御之!笨滴醯壑I曰:“大兵秣馬貴陽已經月余,今逆賊欲據盤江,祗遣兵前往殊昧機宜。彰泰、蔡毓榮當即親統(tǒng)大兵,撲滅賊眾,平定滇中,勿失機會!比拢特箻s隨彰泰進攻省城昆明,屯歸化寺。吳世璠部將胡國柄等糾賊萬余,列象陣拒戰(zhàn),清軍分隊進擊,大敗賊眾,陣斬胡國柄及賊眾無算,奪重關及太平橋。吳世璠部將余從龍等出降,诇知其虛實。趙良棟師至,趣進攻,蔡毓榮駐軍大東門。吳世璠自殺,城下。云南平。蔡毓榮還任湖廣總督。
經營云南
康熙二十一年(1682)六月,調任云貴總督。疏言:“云貴兩省俱險要邊疆,又當新復之初,督標兵舊設四千未足資彈壓,請增兵一千,分為五營。又因議裁吳逆所設十鎮(zhèn),請改為六鎮(zhèn)。在迤西者曰鶴麗,曰永順,曰楚姚蒙景。在迤東者,曰開化,曰臨元澂江,曰曲尋武沾。又言中甸在金沙江外,舊轄麗江土府為吳逆割畀,蒙番通商互市。今互市已停,而蒙番所設喇嘛營官未撤,宜令土知府木堯仍歸其地!
十月,疏言云南善后諸事:“一曰蠲荒賦。云南陷寇八載,按畝加糧。驅之鋒鏑,地曠丁稀,無徵地丁。額賦應予蠲除,招徠開墾。二曰制土夷。前此土目世職,不過宣慰,三桂濫加至將軍、總兵。初投誠,權用偽銜給札,今當改給土職。舊為三桂奪職者,察明予襲。三曰靖逋逃。三桂舊部奉裁,徵兵散失。八旗仆從,兔脫鼠竄。宜厚自首賞,重懲窩隱。所獲逃人,量從末減,庶聞風自歸。四曰理財源。云南賦稅不足供兵食。地產五金,令民開采,官總其稅。省會及祿豐、蒙自、大理設爐鑄錢。故明沐氏莊田及入官叛產,均令變價,以裕錢本。田仍如例納賦,兵弁馀丁,墾荒起科,編入里甲,俾賦有馀而餉可節(jié)。五曰酌安插。逆屬嘗隨伍,當遣發(fā)極邊。若僅受偽銜,并未助逆,宜免遷徙。六曰收軍仗。私造軍器,應坐謀叛論罪。土司藏刀槍,民以鉛硝、硫黃貿易,皆嚴禁。七曰勸捐輸。云南民鮮蓋藏,偶有災祲,無從告糴。請暫開捐監(jiān)事例。八曰弭野盜。魯魁在萬山中,初為新嶍阿蒙土人所據,嘯聚為盜。內通新平、開化、元江、易門,外接車里、孟艮、鎮(zhèn)元、猛緬。三桂授以偽職,今雖改授土司。仍宜厚集土練,分駐隘口,防侵軼為患。九曰敦實政。兵后整理撫綏,其要在墾荒蕪,廣樹蓄,裕積貯,興教化,嚴保甲,通商賈,崇節(jié)儉,蠲雜派,恤無告,止濫差。州縣吏即以此十事為殿最。十曰舉廢墜。各府州縣學宮,自三桂煽亂,悉皆頹壞。今宜倡率修復。通省稅糧,既有成額,宜均本折定,留運驛站,酌加工食,俾民間永無派累。”疏入,廷臣議行。
因罪罷官
蔡毓榮自貴州進征云南時,上疏彈劾提督趙賴駐守貴州,抗留檄調進征官兵。議政王大臣以趙賴已奏明防守緊要,難于遣發(fā),寢議。蔡毓榮又彈劾總督董衛(wèi)國不聽調度,違誤軍機,康熙帝命事平時定議。
康熙二十二年(1683),部議董衛(wèi)國未嘗違誤,且有復鎮(zhèn)遠功,請免議,康熙帝責蔡毓榮妒功誣奏,下部議,削五級。
康熙二十五年(1686)閏四月,授總督倉場侍郎。十月,改任兵部侍郎。領侍衛(wèi)內大臣佟國維等疏言:“侍衛(wèi)納爾泰自陳前使云南,蔡毓榮令其子蔡琳餽以銀九百”。內務府以新自云南歸旗之革職知州文定國揭發(fā),蔡毓榮入云南以吳三桂孫女為妾,并徇縱逆黨狀。下刑部,鞫實,擬斬,籍沒,命免死,與蔡琳并戍黑龍江。赦還。
康熙三十八年(1699),卒。
軼事典故
康熙十八年(1679),蔡毓榮上疏說:“洞庭湖中之君山有龍神廟,久著靈顯,唐朝封為利涉侯,宋朝加封順濟王,我朝順治四年(1647),王師過湖,祈風有應,委官葺新。昨歲七月,大軍攻取湘陰,風浪疊壞船艦,臣同討逆將軍鄂訥登山禱,即風靜浪平,克復岳城,湖南諸郡底定。固皆皇上威福所致,亦賴湖神護助,請勅賜封祀以旌神功,疏下部議。視岳鎮(zhèn)海瀆,例封為洞庭湖之神,遣禮部祭告。
家族成員
父:蔡士英,本為明朝守備,崇德七年(1642)降清,官至漕運總督,加兵部尚書,卒謚“襄敏”。
子:蔡琳
評價
《清史稿》:毓榮(蔡毓榮)統(tǒng)綠旗兵下云南,廉清不逮趙良棟,戰(zhàn)績與相亞。哈占鎮(zhèn)陜西,衛(wèi)國(董衛(wèi)國)定江西,有德(周有德)略四川,督餉治軍,其於戡亂皆與有功。云南既下,撫綏安集之績,毓榮開之,繼文成之,自是西南遂底於平矣。
秦樹才:綜觀蔡毓榮一生 , 率軍平叛和治滇是其歷史最輝煌燦爛的篇章。他不但是清軍中為數不多的始終參加平叛斗爭的將領之一 , 而且功績卓著 , 對根除云南禍亂、維護祖國統(tǒng)一作出了較大貢獻。擔任云貴總督期間 , 言行舉止更是對云南由亂而治的轉變影響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