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亞歷山大六世(1492-1503在位),原名羅德里戈·博爾吉亞( 意大利語:Rodrigo Borgia, 加泰羅尼亞語:Roderic Llan?ol de Borja i Borja,1431-1503年), 教宗 加里斯都三世的侄子,出生于 瓦倫西亞 王國的Xàtiva。 他被認為是一個不錯的政治家和 外交家,但他也被批評為生活 奢靡,買賣圣職和 任人唯親。亞歷山大六世被認為是文藝復興時期教廷腐敗墮落的象征,行為最為放蕩和不擇手段的 教宗,他在政治上也擁有超出尋常的野心,并以大肆斂財和為兒子所進行的處心積慮的謀奪而臭名昭著,但他卻并非這些劣跡的首創(chuàng)者,他的前任們諸如 西克斯圖斯四世、 英諾森八世之流為他樹立了一個很壞的榜樣。( 西克斯圖斯四世甚至為了兒子在教堂里謀害 美第奇家族的洛倫佐和朱利安兄弟,出售圣職聚斂財富也是從他首開先河。)
亞歷山大六世共有5個為人熟知的私生子女,他們是:路易吉、愷撒、喬瓦尼、盧克雷齊婭和杰弗里。其中有 毒藥公爵之稱的 愷撒·博爾吉亞(Cesare Borgia,1476?-1507年),更以野心勃勃、極端殘忍冷酷和不擇手段著稱。
惡劣行為
放縱斂財
羅德里戈·博爾吉亞早就聲明自己具有成為文藝復興時期偉大 教皇的素質(zhì)。據(jù)說他第一次殺人時才12歲,那次他用刀子捅死了一個同齡的男孩。他的叔叔,教皇 加里斯都三世在羅德里戈25歲的時候任命他為 紅衣主教,并給他謀了個教廷副大法官的職位,讓他在教廷中初步確立了地位。托他叔叔的福,羅德里戈的腰包很快地鼓了起來。
當時有人寫道:"他非常富有,而且他對各國國王和君主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他已經(jīng)在圣安杰洛橋和 菲奧里中心廣場之間的地段蓋起了一座美麗舒適的宮殿。他的巨額收入來自教廷的職位、他在 意大利和西班牙擁有的修道院,以及他的3個教區(qū) 瓦倫西亞、波圖斯和 卡塔赫納……他的碗碟鑲著金飾,他的衣物都由繡花絲綢做成,他的藏書特別符合帝王或 教皇的身份。我就不再贅述他那些豪華的床飾、馬具和其他的金銀珠寶、綾羅綢緞了,更不必說他擁有的大量金幣了。"
放縱私生活
羅德里戈·博爾吉亞的財產(chǎn)為他日后購買 教皇職位的行動 大開方便之門。同時,他把自己當做教廷的統(tǒng)治者,和情婦瓦諾莎·德·卡塔內(nèi)(Vannozza de Catanei)過起了驕奢淫逸的生活。他先前的艷史已經(jīng)給他留下了不少孩子,而瓦諾莎在此后的20年里又給他添了4個私生寶貝。其中的 愷撒·博爾吉亞(Cesare Borgia)和 盧克雷齊婭·博爾吉亞(Lucrezia Borgia)和他們的父親一樣成為了聞名遐邇的小黑手黨。
雖然羅德里戈對瓦諾扎情深意切,但他對一夫一妻制還是退避三舍,一如他對禁欲主義的態(tài)度。他的叔叔 加里斯都三世對他的丑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在加里斯都三世1458年去世以后,下任 教皇 庇護二世就覺得看不過去了。雖然 庇護二世本人也在床上勤為耕種,并生了兩個孩子,但他仍然為 紅衣主教博爾吉亞的行為感到震驚。
庇護二世在聽說了博爾吉亞某晚的縱欲狂歡之后提筆給他寫了封信:"孩子,我們聞悉4天以前有幾個 錫耶納的女人聚集在喬萬尼·迪·比齊斯(Giovanni di Bichis)的花園里。她們簡直是人間放蕩的極品,而你則忘了自己的身份與地位,和她們從下午一直廝混到晚上。像你這般年歲的神職人員應該時刻把自己的尊嚴和職責銘記在心。我還聽說那天艷舞不斷,浪語聲聲,而你對這一切則相當駕輕就熟。提到這些事情都讓我覺得羞恥,不但因為這種行為本身性質(zhì)惡劣,而且它和你的地位極為不相稱。你為了滿足自己的色欲,把那些女子的丈夫、父親、兄弟和其他親戚攔在了門外……整個 錫耶納城都在談論那個荒唐之夜……我的不快已經(jīng)無法用語言形容…… 紅衣主教應該是潔白無瑕的。"
紅衣主教博爾吉亞在頻繁混亂的性交狂歡間歇中,繼續(xù)大把撈錢。他收受別人的錢財并免去他們的罪責,有的時候他甚至會放過最兇狠的罪行。他曾經(jīng)用受賄的方式放過了一個殺死了自己女兒的父親。當別人對此頗有微詞時,他反駁道:"上帝的旨意并不是讓罪人去死,而是讓他們活著并為自己的罪孽付出代價!"
提起 教皇亞歷山大六世的腐化生活,那是 羅馬街頭人人皆知的。他們稱該 教皇身材魁梧,濃黑的眉毛、鼓鼓的眼睛、肥厚的嘴唇,微微隆起的長鼻子,仿佛用刀切削過的,向里縮了進去的短下巴,使他從側面來看,活像一頭公綿羊。
賄選教皇
博爾吉亞的財產(chǎn)除了可以為自己搞到 教皇的職位之外還綽綽有余。雖然教皇不再由 羅馬的望族或天主教國家的 君主們提拔上任了,但選舉教皇的主教們會收取大量賄賂。在1484年西克斯特四世去世以后舉行的 教皇選舉會議上,博爾吉亞敗給了著名的巫師殺手 英諾森八世。然而,1492年 英諾森八世作古以后,博爾吉亞卷土重來,這次他說什么也不想再和世界上最有權威的皇位擦肩而過了。結果這次參選差點兒讓他破產(chǎn)。
競爭十分激烈,但博爾吉亞財大氣粗。他曾吹牛說他家的金子能堆滿整個 西斯廷教堂。雖然他是個不討人喜歡的外國佬(博爾吉亞和他的叔叔卡利斯圖斯三世都是 西班牙人),但是他開出的價格卻讓不少冷酷的 羅馬主教們感覺良好。
可是他也碰上了一個十分頑固的對手。 紅衣主教阿斯卡利奧·斯福爾扎(Ascario Sforza)同樣家財萬貫,而且他來自 米蘭公國的統(tǒng)治家族( 斯福爾扎家族),所以他的靠山更硬。博爾吉亞把斯福爾扎叫到一旁,直白地問他需要多少錢才愿意退出。斯福爾扎最后同意在教廷擔任副大法官,并接受一筆巨款。第二天,滿載金條的騾子隊一路向斯福爾扎的豪宅進發(fā),F(xiàn)在博爾吉亞還需要一張選票,不過這一張他也從 威尼斯主教手中買到了。雖然威尼斯主教拿的錢和博爾吉亞付給別人的比起來不過是個零頭,但對那個96歲的老主教來說,他這輩子也沒幾天可以享樂了,所以他也挺知足。
選舉如期進行,羅德里戈·博爾吉亞不出所料地獲得了勝利。新當選的 教皇亞歷山大六世無法抑制內(nèi)心的喜悅,他在法衣加身的時候激動地喊著:"我是教皇啦!我是教皇啦! 喬瓦尼·迪·美第奇(Giovanni di Medici)(后來的教皇 利奧十世)曾評論道:“我們被世界上最野蠻的惡狼抓住了,我們或者逃跑,或者被他生吞活剝!
貪婪與謀殺
亞歷山大六世舉行過奢華荒淫的加冕儀式之后,便開始在新職位上施展拳腳。他把長期廝守的情婦瓦諾莎換成了更年輕、更水靈的吉烏利婭·法爾內(nèi)塞(Giulia Farnese)。那姑娘16歲,而 教皇已經(jīng)是奔60的人了。 羅馬百姓們立刻給吉烏利婭起了“ 教皇的婊子”和“基督的新娘”之類的綽號,但是她的地位為她積累了一定的勢力,讓她哥哥謀了個薪水頗豐的主教職位,她的哥哥后來成了教皇 保羅三世。
要想在教廷里任職就得大花血本,亞歷山大六世利用任命新主教的方式攫取錢財。據(jù)說一旦對方付了錢, 教皇就會使用“博爾吉亞毒藥”把他毒死,好空出位子再讓別人購買(亞歷山大六世的兒子 愷撒·博爾吉亞是個例外,他一分沒花就當上了主教)。在1502年4月21日,一位名叫費拉里的 紅衣主教突然去世了,這使亞歷山大六世家族得到了50萬杜卡特。次年4月,死神又突然帶走了 紅衣主教米基耶基, 教皇的人馬沖進了他的庭院搶奪他約15萬杜卡特的財產(chǎn)時,死者的身體還未僵冷呢。謀殺案與 教皇及其兒子凱撒有關。
教皇什么事情都干得出來,其為人還可以從他對女兒的婚姻的態(tài)度中看出。他有一個最寵愛的女兒,名 盧克雷齊婭。為了侵占某世俗公爵的領地, 教皇采用聯(lián)姻的辦法,等時機成熟就設法兼并,如遭到反抗就采用謀害手段解決,然后把他的女兒轉嫁另一個獵取的目標。這位女兒為此訂過2次婚,結過3次婚。
博爾吉亞毒藥
教皇亞歷山大六世出身于西班牙著名的 博爾吉亞家族,他的伯父阿方索·德·博爾吉亞(Alfonso Borgia 1378-1458)于1455年當選為教皇 加里斯都三世(1455-1458年在位),于是倚仗其伯父的地位,他得到了 意大利幾處富庶的封地。1457年,他在 羅馬教廷掌管財政,深知教廷中出售一個大主教或 紅衣主教職位能獲得巨額款項。這與后來出現(xiàn)的“博爾吉亞毒藥”( Cantarella,譯“ 坎特雷拉”)直接相關。
“博爾吉亞毒藥”就是 教皇亞歷山大六世利用設宴之機把毒藥放在客人的酒中,毒死對方。這是該 教皇的一種計謀,為了把教廷一些 紅衣主教的財產(chǎn)攫為己有,為了出售空出的教職而大發(fā)其財,為了把各公爵最富有的教堂和他們的財產(chǎn)依法轉歸己有,所有這一切,目的都在于滿足自己奢侈的生活和放蕩淫逸的縱欲,以及醉心于 教皇國的軍事擴張。
教皇之死
諷刺的是,亞歷山大六世本人也是被毒死的,那很可能是他想毒殺別人的時候失手了。1503年,73歲的 教皇離奇地死去,他的助手約翰·伯查德生動地記下了當時的情景。
“ 教皇在床上來回翻騰,吞咽困難,他的臉漲成了桑葚的顏色,周身的皮膚開始脫落,肚子上的脂肪化成了水,腸子涌了出來。亞歷山大六世掙扎了好幾個鐘頭才斷氣,但他需要面對的羞辱才剛開始。就在他烏黑的尸體開始流湯兒的時候,他的舌頭突然腫大起來,并把嘴頂開了!
據(jù)伯查德回憶,他的嘴就像爐子上的水壺一樣冒著白沫。他的尸體像氣吹的一樣鼓了起來,寬度很快就和長度一樣了。最后,它爆裂了,每一個孔洞都散發(fā)出硫磺一般的惡臭。威尼斯大使寫道:“那是人們見過的最丑陋、最怪異、最恐怖的尸體了,怎么看怎么不像人!边@番話同樣可以用來形容亟待改革的 羅馬教廷。
死因之謎
對于他的死因,史家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傳統(tǒng)說法,認為是 教皇不慎飲下為客人準備的毒酒,送了性命。這種說法主要是由反對 教皇權力的史學家提出的。另一種意見認為 教皇死于暴病,此說以近代德國 教皇史學家巴斯托爾為代表。
巴斯托爾在其《 教皇史》第四卷中寫道:1503年8月6日,教皇亞歷山大六世偕同他的大兒子 凱撒在一位 紅衣主教的別墅中設宴,他們與別墅的主人開懷暢飲,這時在 羅馬城的居民中正流行著瘟疫。 教皇在正午12時突然倒在床上,不省人事,整個下午未蘇醒過來,傍晚斷了氣,其尸體迅速腐爛,呈現(xiàn)腫脹,以致使他的家族懷疑他中毒致死。
巴斯托爾接著寫道:后來 羅馬街頭流傳他錯飲了一杯原為這位 紅衣主教準備的毒酒,應該說,害死 教皇亞歷山大六世的是一種“毒品”,但這種毒品不是別的,是羅馬瘟疫的“毒菌”。這里,巴斯托爾承認 教皇具有中毒的現(xiàn)象:全身浮腫,尸體迅速腐爛。
教皇子午線
地理大發(fā)現(xiàn)時, 哥倫布和 達·伽馬的地理發(fā)現(xiàn)提出了關于新發(fā)現(xiàn)地區(qū)的主權歸屬問題。早在1454年, 教皇 尼古拉五世就頒布一道敕書,把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發(fā)現(xiàn)的領土送給葡萄牙人。當 哥倫布在第一次探險中發(fā)現(xiàn)美洲后回到西班牙時(當時他相信他所到達的地方就是印度),西班牙宮廷害怕葡萄牙和它爭奪這個新發(fā)現(xiàn)的“印度”,便要求 教皇亞歷山大六世承認西班牙對于這塊土地的主權。
為緩和 西班牙和 葡萄牙日益尖銳的矛盾,1494年6月7日,由 教皇 亞歷山大六世仲裁,兩國在西班牙 卡斯蒂利亞的托爾德西里亞斯小鎮(zhèn)簽訂了的一份瓜分新世界的協(xié)議,稱 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Treaty of Tordesillas)。協(xié)議規(guī)定兩國將共同壟斷 歐洲之外的世界,并特別將位于佛得角群島以西300 里格(約合1770 公里或1100 英里),大約位于西經(jīng)46°37'的南北 經(jīng)線,為兩國的勢力分界線:分界線以西歸西班牙,以東歸葡萄牙。西、葡兩國分別于該年的7月2日和9月5日批準了該條約。這條分割線,也被稱為 教皇子午線。
1500年葡萄牙探險家佩德羅·卡布拉爾意外越過子午線,并發(fā)現(xiàn)了巴西。1512年葡萄牙在太平洋發(fā)現(xiàn)了極有經(jīng)濟價值的 香料群島摩鹿加。這引起了西班牙的垂涎。1521年環(huán)球航行的西班牙探險家 麥哲倫,也在摩鹿加登陸。西班牙與葡萄牙在這里遭遇。葡西兩國從1523年開始談判,至1529年達成 薩拉戈薩條約(Treaty of Saragossa),修訂勢力范圍界線,并明確這一分割線在 太平洋上的位置。太平洋分界線劃在 摩鹿加群島以東,西班牙退出摩鹿加群島,葡萄牙為此賠償西班牙35萬金Ducat。而太平洋分界線以西的 菲律賓則繼續(xù)被西班牙統(tǒng)治。
亞歷山大六世與哥白尼
哥白尼在1506~1515年間已經(jīng)寫成“太陽中心學說”的提綱——《試論天體運行的假設》,可是《運行》一書卻直到1543年他臨終時才出版。他在《運行》一書的“序言”里提到這種情況時說:“在漫長的歲月里,我曾經(jīng)遲疑不決!
哥白尼對于這本著作的出版,為什么要“遲疑不決”呢?原因就在于他害怕教會對這一新興科學理論的迫害。
早在哥白尼旅居 意大利的時候, 教皇亞歷山大六世就重新頌布“圣諭”,禁止印行未經(jīng)教會審查的書籍,可疑的書籍一律焚毀。
游戲刺客信條2中的亞歷山大六世
在 育碧軟件開發(fā)的動作游戲《 刺客信條2》中,亞歷山大六世是游戲中最大的反派角色——害死游戲主角埃吉奧父親和兄弟的幕后黑手,以及游戲最終章的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