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幼名:六郎、彥四郎、彥六、右京亮、伊予守。入道法號:一鉄。齋號:似斎、以平斎、洪圭斎。三品法印。其他的名諱還有適以、通朝、貞通、民適(《稲葉家譜》)。一般都以其入道法號“一鉄”稱呼。稲葉良通(1514-1588.11.19)先后出仕土岐氏、斎藤氏、織田信長和豊臣秀吉,是一位文武兼?zhèn)涞奈鋵ⅲ罎馊吮娭,一生?jīng)歷大小80余戰(zhàn),有“戰(zhàn)必勝”的美譽(yù)。同時他還是頑固(一徹者)性格的代表人物。一鉄威名之高曾招來許多人的忌妒。轉(zhuǎn)仕信長后,便有人向信長進(jìn)讒言。信長由此恐慌,命從人召一鉄赴茶會,至茶室不見一人,而隔壁隱隱有刀光。一鉄泰然自若,見壁上懸一圖畫,遂依畫意而吟曰:“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蘭關(guān)馬不前!睆娜瞬唤猓烩煷鹪唬骸按隧n退之詩也!保鹁浣忉。這時信長出現(xiàn),喝出隔壁埋伏甲士,謂一鉄曰:“初以汝為一魯男子也,不意有文學(xué)如此!币烩熞喑鰬阎兴刎笆祝χ^信長曰:“仆今亦不愿徒死也。”
土岐氏、斎藤氏的家臣
稲葉一鉄是稲葉通則的六男,母親是國枝大和守正助的女兒。通貞(塩塵)是其祖父(《稲葉家語》)。其名諱多次變更,最后定為良通。幼時在長良崇福寺修行,法號一鉄(幼時扎實(shí)的學(xué)習(xí)功底,使其日后成為了一名學(xué)問頗深的將領(lǐng))。
大永5年(1525年)8月其父和兄長五人均在淺井氏與土岐氏的牧田合戰(zhàn)中死去。不久之后,稲葉良通(一鉄)還俗,被祖父塩塵和叔父忠通接回稲葉家,嗣立為安八郡曽根城主(1530-1579年的曽根城主)和稲葉家家督(《稲葉家譜》)。
元服后出仕美濃守護(hù)土岐頼蕓,直至其沒落,轉(zhuǎn)仕斎藤道三。以后,成為斎藤家的重臣之一。史記中常用“一徹者”來形容良通的性格,也就是頑固者的意思。作為西美濃有力的國人眾,他曾多次上書良諫館主!洞迳轿臅分杏衅渑c氏家直元(卜全)、安藤守連名上書土岐頼次;三人又同不破光治上書勸和土岐頼蕓與道三的記載。在《安藤文書》、《中島文書》的記載中,義竜和竜興時代,與氏家、安藤加之日根野弘就、竹腰尚光四人上書勸政;以及其四人加之日比野清実、長井衛(wèi)安六人上書,亦多處可見。
信長麾下的美濃三人眾
永祿7年(1564年)竹中半兵衛(wèi)重治以16人奪取了號稱不落之城的稲葉山城,以勸諫斎藤竜興。永祿10年(1567年)竹中半兵衛(wèi)成為羽柴秀吉的軍師,8月其岳父安藤守就說服稲葉良通、氏家直元(卜全)等西美濃諸將歸于織田信長麾下。不日,信長攻下稲葉山城,放逐美濃國主斎藤竜興,改城名為“岐阜城”,平定了美濃國。從此,稲葉、氏家、安藤成為信長軍的一翼,并被稱為“美濃三人眾”。
永祿11年(1568年)9月,稲葉一鉄隨信長上洛,作為新參眾戰(zhàn)功有嘉。此后,在織田軍中更有著與尾張眾分庭抗?fàn)幍膶?shí)力地位。
自信長上洛至追放足利將軍之前,良通的戰(zhàn)歷不斷增加:
、儆赖12年(1569年)8月,從軍攻擊伊勢大河內(nèi)城。9月8日,池田恒興、丹羽長秀和稲葉良通受命夜襲敵軍,然而由于守軍的頑強(qiáng)抵抗,最后以失敗告終(《信長公記》)。
、谠獊w元年(1570年)5月,往近江進(jìn)發(fā)途中打擊一揆眾勢力(《信長公記》)。
、弁6月,出陣江北。28日的姉川合戰(zhàn)(淺井、朝倉攻略),織田信長統(tǒng)領(lǐng)中軍在后壓陣,左軍稲葉一鉄,右軍氏家卜全、安藤守就、丹羽長秀。美濃三人眾作戰(zhàn)勇猛,擊潰淺井、朝倉聯(lián)軍(《南部文書》、《信長公記》)。
、芡9月,從軍出陣南方,與中川重政共守樓岸城池。后又參加比叡山的攻圍戰(zhàn)(《信長公記》)。
、菰獊w2年(1571年)5月,攻擊長島。和柴田勝家、氏家、安藤一同攻入大田口(《信長公記》)。
、拊獊w3年(1572年),同柴田、佐久間信盛、氏家、安藤攻占交野城(《信長公記》)。
、咄7月,與柴田、氏家、安藤一起攻打近江小谷城(淺井攻略)(《信長公記》)。
在信長和將軍義昭的第一次沖突之后,信長重臣與義昭的近側(cè)交換了誓書,信長方于元亀4年(1573年)4月27日交上誓書,其上為林秀貞、佐久間信盛、柴田勝家、滝川一益和“美濃三人眾”的聯(lián)合署名?梢姰(dāng)時,美濃三人眾的力量、三人合力的形勢是信長譜代有力部將的“勁敵”。
稲葉、氏家、安藤美濃三人眾共同署名的情況在織田軍團(tuán)中出現(xiàn)得相當(dāng)頻繁。同時,在以上的戰(zhàn)例中,除了①②④是稲葉離開氏家、安藤的情況下一軍而戰(zhàn),其余均為三人并肩作戰(zhàn)。不過,三人之中屬稲葉一鉄的戰(zhàn)事更多,戰(zhàn)功也更佳,因此三人眾中信長最為信賴的就是他。
在織田軍中,稲葉一鉄又以“頑固者”聞名。姉川激戰(zhàn)伊始,淺井軍前鋒對織田軍猛烈攻擊,織田軍前鋒一到四隊(duì)都被擊破。形勢危急之際,稲葉一鉄從后趕上對淺井軍的右側(cè)面發(fā)動急攻,解救了織田軍前鋒的危機(jī)。淺井軍不敵織田軍,敗退。同時,德川軍榊原康政也迂回到朝倉軍的右側(cè)面發(fā)動急襲。在德川軍的勇猛攻擊下,朝倉軍敗退。戰(zhàn)后,信長欲將織田方第1功名頒賞給稲葉一鉄,沒想一鉄卻說:“大殿(指信長)真是一個盲大將(意指信長好壞不識)。此番戰(zhàn)勝完全都是三河殿(家康)的功勞,功名應(yīng)該頒賞給三河殿的將士們。如果一鉄受此功勛,那豈不是太可笑了!逼湔Z氣之嚴(yán)肅、強(qiáng)硬令信長和在場的其他將士都很吃驚。從此以后,那些自讓功勞的人們就被稱為“一鉄者”。
追放將軍后的良通
元亀元年(1570年)12月2日,在交給妙蓮寺的書狀中用了「稲葉伊予守一鉄」的署名,這是“一鉄”這個道號第一次出現(xiàn)在文書中。
嫡子貞通完全成人之后,良通開始有意隱居。但是勇猛善戰(zhàn)的他依然活躍在戰(zhàn)事的第一線:天正元年(1573)7月,從軍攻打槙島。槙島攻略后,居于北山城一?#092;寺的足利將軍與其一黨渡辺昌歸降(《信長公記》)。同年8月,從軍攻打越前朝倉氏。三人眾窮追朝倉義景至平泉寺口(《信長公記》)。
天正2年(1574年)7月,參加長島戰(zhàn)役。這時稲葉離開了氏家和安藤,同柴田勝家一起攻打大鳥居(《信長公記》)。
天正3年(1575年)8月參加對越前一向一揆的殲滅戰(zhàn)。越前平定后,與明智光秀、羽柴秀吉共討加賀,平定能美、江沼郡(《信長公記》)。
天正4年(1576年)5月,趕去突發(fā)的大坂之戰(zhàn),三人眾被安排在了第二陣的位置作戰(zhàn)(《信長公記》)。
天正5年(1577年)2月,進(jìn)攻雑賀,8月參加以柴田勝家為主將的加賀攻擊戰(zhàn)。
天正6年(1578年)6月,出陣播磨,參加神吉城攻城戰(zhàn)(《信長公記》、《家忠日記》)。同年11月3日,信長上洛,其子信孝留守安土城,稲葉一鉄奉命出陣有岡。
信長的旗本部將
天正3年(1575年)11月28日,信長將織田家家督之位讓于嫡男信忠,同時東美濃眾歸入信忠麾下。
天正8年(1580年),三人眾之一的安藤守就父子被追放(安藤守就自加入信長麾下以來,雖出謀劃策卻未受到重用,因而感到極為不滿,企圖謀反,但最終失敗而遭追放)。至此美濃眾的大部分均歸屬于信忠軍團(tuán)。但是,稲葉和氏家并未因安藤事件而改變在信長直屬軍團(tuán)中的地位。在當(dāng)時信長軍團(tuán)的近江眾與西美濃眾之中,稲葉和氏家都有著相當(dāng)高的身份,他們是信長的旗本部將,稲葉受封五萬石領(lǐng)地。
天正7年(1579年)冬,將家督與曽根城城主位讓于嫡子貞通,自己移居大野郡清水城。這一年稲葉一鉄六十五歲。
本能寺之變后的良通
天正10年(1582年)本能寺之變時,稲葉一鉄居于清水城。得報本能寺之變消息時,二年前被追放的安藤守就父子帶領(lǐng)一族五百余人趁機(jī)奪回了北方城舊領(lǐng)。受信長所封得到該城一帶領(lǐng)地的稲葉一鉄大怒,6月6、7日,兩軍之間發(fā)生激戰(zhàn)。安藤守就一方敗北,安藤父子戰(zhàn)死,其一族自殺(《武家事紀(jì)》)。
清洲會議后,美濃原屬于信孝的支配下,稲葉一鉄審時度勢,領(lǐng)其一族轉(zhuǎn)仕羽柴秀吉,與信孝對立。由此導(dǎo)致天正11年(1583年)4月,信孝軍在稲葉一鉄領(lǐng)內(nèi)放火(《太閤記》)。同月,秀吉在賤岳之戰(zhàn)中獲勝,柴田勝家在越前北莊自盡。一個月后,信孝自盡于尾張內(nèi)海。
賤岳之戰(zhàn)后,稲葉一鉄與岐阜城主池田恒興因境界問題發(fā)生爭執(zhí),后在秀吉的調(diào)解下和解(《稲葉文書》)。同年11月13日良通領(lǐng)受秀吉的4萬86余貫文之地安居(《稲葉家譜》所收文書)!短煺洝分袆t記載,稲葉一族歸于有美濃“守護(hù)”之稱的池田恒興的麾下。
天正12年(1584年),秀吉對付德川家康與織田信雄的小牧·長久手合戰(zhàn)開始,奉秀吉之命,稲葉一鉄鎮(zhèn)守巖崎山(《稲葉家譜》)。但由于年事已高,以后的戰(zhàn)事均未參加。秀吉在小牧·長久手合戰(zhàn)中敗于德川家康,大怒,決定開始全力攻擊。稲葉一鉄諫言容納德川軍,使秀吉未犧牲一兵一將達(dá)到了目的。這也是良通最后的活躍(《稲葉家譜》所收文書)。
天正13年(1585年),豊臣秀吉得到関白之職,賜封良通三位法印。
天正14年(1586年)9月2日,受領(lǐng)秀吉所賜美濃西方三所,共計(jì)6萬447余貫文的知行,開始隱居的生活(《稲葉家譜》所收文書)。
天正16年(1588年)11月19日,74歲的稲葉一鉄逝世,其陵墓保存于揖斐郡揖斐川町長良月桂院中。其子稲葉貞通,關(guān)原之戰(zhàn)時加入石田三成的西軍,在決戰(zhàn)前一刻才投入德川家康的東軍,戰(zhàn)后轉(zhuǎn)封豊後臼杵郡五萬六千石地。《臼杵稲葉家譜》中記載:稲葉良通有重通、貞通、直政和方通四子,但是《信長公記》中卻頻頻出現(xiàn)“彥六”這個名字,說其是良通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