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在閑通判
黃文炳,《水滸傳》中一人物,首次出場在第39回“潯陽樓宋江吟反詩 梁山泊戴宗傳假信”中;其本是一個在無為軍小城里閑住的“在閑通判”,“這人雖讀經(jīng)書,卻是阿諛諂佞之徒,心地褊窄,只要嫉賢妒能,勝如已者害之,不如已者弄之,專在鄉(xiāng)里害人,心里只想害人,慣行歹事,無為軍都叫他做u2018黃蜂刺u2019!
“聞知這蔡九知府是當(dāng)朝蔡太師兒子,每每浸潤他,時常過江來謁訪知府,指望他引薦出職,再欲做官。”
幾句話便把黃文炳的為人和品行交待的一清二楚:首先他是個讀經(jīng)書明事理而且還很有才能的讀書人;其次他有很強的升官欲望;三是他心胸狹窄嫉賢妒能;四是他專愛撥弄是非以害人為樂。
人物品質(zhì)
有的人把我國的讀書人歸結(jié)為四種人:一是讀書做官,這是讀書人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二是歌功頌德,為有權(quán)有錢有勢力的人歌功頌德來換取自己的利益達到個人目的;三是告密,出賣別人為達到個人目的鋪平道路;四是嫉賢妒能背后整人,使用陰謀詭計去害別人,達到目的之后便開始小人得志,在害別人的同時還嘲笑那些不如自己的人。
黃文炳可是把這四條都占全了?梢哉f在《水滸傳》這部書中,作者通過對黃文炳、王倫等文人的描寫,便把中華文人的劣根性展露無余了。
人物結(jié)局
可惜的是黃文炳卻沒有落下個好的下場,因為這次他想害的人是個走黑白兩道、道道通天翻手為云覆手是雨的及時雨宋江,你黃文炳的才能再高但比起孝義黑三郎宋公明來說可謂是天地之懸相差甚遠矣!
在小說第41回“宋江智取無為軍 張順活捉黃文炳”中,那位宋江得救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報仇雪恨,馬上帶人殺到黃文炳的家里,“眾好漢亦各動手,見一個殺一個,見兩個殺一雙,把黃文炳一門內(nèi)外大小四五十口盡皆殺了,不留一人!
等捉到黃文炳之后,宋江手指著他大罵:“你這廝,我與你遠日無冤近日無仇,如何要加害于我?三回五次的教唆蔡九知府殺我!你即是讀圣賢之書,如何要做這等毒害之事?我又不曾與你有殺父之仇,如何定要謀我?”“你這廝平日在鄉(xiāng)中只是害人,結(jié)交權(quán)勢之人,浸潤官長欺壓良善,勝如已者妒之,不如已者害之,滿城人皆稱你做黃蜂刺!我今日且替你撥了這個刺!”
隨著一聲“那個兄弟替我下手!”黃文炳馬上就被茹毛飲血殺人不眨眼的魔王黑旋風(fēng)李逵“把尖刀先從腿上割起,揀好的就當(dāng)面炭火上炙來下酒,割一塊炙一塊,無片時割了黃文炳,李逵把刀割開胸膛取出心肝,把來與眾頭領(lǐng)做醒酒湯!睆拇耍谓@個文筆小吏也開始了他成為強盜最后當(dāng)了強盜頭子的綠林生涯。
人物解讀
此人雖為水滸塑造的反派角色,但細思此人事跡,此人生活中不忘工作,聽童謠,揪反詩;推理能力強,從童謠中推斷出耗國因家木、刀兵點水工的宋江;明察秋毫,一眼看出偽造信件中的破綻。實為大宋王朝難得的優(yōu)秀探員,最終因公殉職,可歌可泣。再看看大宋其他“正面”公務(wù)員:強收賄賂、私通梁山的戴宗戴院長;見到朝廷通緝犯史進坐下來喝茶的魯達魯提轄;墻頭草兩邊倒樂得收錢的鐵臂膊蔡福、一枝花蔡慶……實在是對比鮮明!
小說取材
《水滸傳》的成書,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 義的故事。據(jù)《東都事略·侯蒙傳》:“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shù)萬無敢抗者!
又據(jù)《宋史·徽宗本紀(jì)》:“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
《宋史·張叔夜傳》:“宋江起河朔,轉(zhuǎn)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向,賊徑趨海瀕,劫鉅舟十余,載擄獲。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設(shè)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zhàn),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贝送馑未惥毒懦幠陚湟泛托靿糨返摹度泵藭帯,也都有類似的記載。還有的記載說宋江投降后曾參加過征方臘之役。從這些記載里,可以知道這支起義軍,人數(shù)不多(但也決不止36人),戰(zhàn)斗力很強,在群眾中甚有影響,曾經(jīng)給宋王朝造成一定的威脅。宋江等起義的年代大約在宣和元年(1119年)至宣和三年(1121年),前后三年多。
宋代說書伎藝興盛,民間流傳的宋江等36人故事,很快就被說書人采來作為創(chuàng)作話本的素材,南宋羅燁《醉翁談錄》記有小說篇目《青面獸》、《花和尚》和《武行者》,這當(dāng)是說的楊志、魯智深、武松的故事,此外,《石頭孫立》一篇可能也是水滸故事。這是有關(guān)《水滸傳》話本的最早記載。
南宋末有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并序》,序里說:“宋江事見于街談巷語!辈⒄f在龔開之前有畫院待詔李嵩,曾畫過宋江等人像。但龔開的贊并未說故事內(nèi)容,F(xiàn)在看到的最早寫水滸故事的作品,是《大宋宣和遺事》(見《宣和遺事》),它或出于元人,或為宋人舊本而元時又有增益。有的研究者認(rèn)為它是說書藝人的底本。它所記水滸故事梗概,從楊志賣刀殺人起,經(jīng)智取生辰綱、宋江殺惜、九天玄女授天書,直到受招安平方臘止,順序和現(xiàn)在的《水滸傳》基本一致。這時的水滸故事已由許多分散獨立的單篇,發(fā)展為系統(tǒng)連貫的整體。
元代雜劇盛行,有大量的水滸戲出現(xiàn),元雜劇和《大宋宣和遺事》所記水滸的人物姓名大致相同,但聚義地點不同,雜劇說的是梁山泊,《遺事》說的是太行山;雜劇中已有“一百八個頭領(lǐng)”之語,《遺事》只提到了36將的綽號姓名;《遺事》中寫李逵位列第14,燕青位列第28,雜劇中李逵是第13頭領(lǐng),燕青是第15頭領(lǐng)。凡此種種,可見在《水滸傳》成書以前,水滸故事在流傳中內(nèi)容細節(jié)上頗有異同。這或者同在不同地區(qū)流傳也有關(guān)系。
施耐庵正是把這些在不同地區(qū)流傳的故事,匯集起來,經(jīng)過選擇、加工、再創(chuàng)作,才寫成這部優(yōu)秀的古典名著《水滸傳》。
小說版本
簡本
簡本包括了受招安,征遼,征田虎、王慶,打方臘以及宋江被毒死的全部情節(jié)。之所以稱為簡本,主要是文字比較簡單,細節(jié)描寫少。已發(fā)現(xiàn)的簡本有:一百十五回本、一百十回本、一百二十四回本
繁本
繁本寫得較細致,也是流傳最廣的。但主要改寫增添的部分都是在招安之后的情節(jié)。
一百回本:在宋江受招安后,又有“征遼”,征方臘等情節(jié);一百二十回本:明萬歷末楊定在一百回本的基礎(chǔ)上又插入了征田虎、王慶等情節(jié),合成一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清朝金圣嘆進行刪改,腰斬一百回本招安以及之后的事,以原書第七十一回盧俊義的夢作為結(jié)尾,再將第一回作為楔子,此為七十回本。
一般認(rèn)為只有百回本可能是《水滸》故事成型定書的最早本子,也最接近傳說故事的版本,F(xiàn)知和現(xiàn)存《水滸傳》較早刻本都系明刊本。正德、嘉靖間人李開先《詞謔》記有20冊本的《水滸傳》,有的研究者認(rèn)為“二十冊”即“二十卷”。
一般認(rèn)為,嘉靖時郭勛刊刻的武定板《水滸傳》比較接近于原本,但郭勛原刊本已無存,有的研究者認(rèn)為今殘存5回的嘉靖刊本《忠義水滸傳》即郭本,并且由此認(rèn)為郭本是20卷本。
明嘉靖年間高儒《百川書志》所錄《忠義水滸傳》為100卷,今天所能見的比較早而又比較完整的100回本是天都外臣序本,序文撰于萬歷己丑(1589年)。天都外臣序本從郭本出,不過分卷不同,郭本是20卷100回,天都外臣序本是100卷,100回。這個本子于排座次之后緊接受招安、征遼、平方臘,而無平田虎、王慶故事。萬歷年間又出現(xiàn)了楊定見的120回本,主要是根據(jù)100回本,又插增平田虎、平王慶的故事(文字和繁本不同,或是吸收簡本而加以潤色)。
明末金圣嘆(見金人瑞)刪去了排座次以后的部分,添了個盧俊義的噩夢作為結(jié)尾,夢中一百單八人全部被殺。又把原來的第一回改為楔子,作成70回本。這個本子,入清以來最為流行。
今存較早的簡本有明刊《新刊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慶忠義水滸全傳》和明刊《忠義水滸志傳評林》,惟都為殘本。清刊本10卷 115回《忠義水滸傳》是今存比較齊全的簡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陸續(xù)整理出版過70回本及120回本、100回本等繁本,并影印過100回本,及排印過幾種繁本。還影印過簡本《水滸志傳評林》。
譯本
英文版通常將《水滸傳》翻譯成Water Margin或Outlaws of the Marsh。眾多譯本中,最早的當(dāng)屬賽珍珠女士在1920年代中后期翻譯的All Men are Brothers(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書名出自《論語》“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1933年出版,是《水滸傳》的第一個英文全譯本,當(dāng)時在美國頗為暢銷。
迄今為止《水滸傳》被認(rèn)為比較好的英文版本,應(yīng)該是中國籍的美國猶太裔學(xué)者沙博理先生(Sidney Shapiro)在文革期間受命譯的一百回版的"Outlaws of the Marsh"(水泊好漢)。其譯本,被認(rèn)為更忠實于原著,且很貼切地反應(yīng)了原文的神韻,符合翻譯的“信,達,雅”的原則。法語版則將其直譯為Au bord de l'eau。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搞笑的翻譯,居然是《一百零五個男人和三個女人在山上的故事》,智取生辰綱則節(jié)譯為《強盜設(shè)置的圈套》。日文版的《水滸傳》的版本非常之多,甚至被改編和演繹成了許多漫畫,電影,電視作品。
人物評價
黃文炳該不該殺?該殺,早就該殺,但不是因為他舉報宋江這件事才該殺,如果僅僅是因為他舉報宋江題反詩一事,那這個黃文炳反倒不該殺了。
從一個純法制角度來看,黃文炳舉報宋江題反詩,這是在維護宋朝利益,盡管這個朝廷現(xiàn)在不怎么“健康”,不過健康與否那是朝廷自己的事,黃文炳這個小公務(wù)員管不著,也管不了,他只管了自己該管的事。黃文炳所為完全在法律框架之內(nèi),違法的反倒是宋江。
有人寫反詩,并公開題在公共場合,我把他舉報給當(dāng)?shù)卣,這有錯嗎?顯然沒錯。尤其是黃文炳,他的身份還是一個基層的小公務(wù)員(雖然已經(jīng)離職),這種身份背景下他如果不舉報宋江,知情不報,這反倒有了違法嫌疑。說他縱容犯罪,包庇反動勢力不為過吧。宋江題反詩沒有錯,黃文炳舉報宋江反倒錯了,這公平嗎?
我們說黃文炳這個角色之所以屢遭讀者憤恨、唾罵,主要原因不在于他是否舉報了,而在于它舉報的是誰。倘若寫反詩的不是宋江,是諸如薛永、侯健這些不入流的角色,那么黃文炳遭讀者唾罵的程度恐怕會減輕大半。這便是了,只因為犯罪主體是宋江,讀者便將黃文炳的依法舉報看成大奸大惡,這對黃文炳公平嗎?
吳用假冒蔡京書信,企圖蒙混過關(guān)營救宋江,不巧這條計策被戳穿,宋江沒救出來還搭上一個戴宗。戳穿吳用這條計策的還是黃文炳,這就有點特意跟宋江過不去的意味了,本來已經(jīng)柳暗花明,黃文炳一攪合事情又變得山窮水盡了。讀者每讀到此,痛恨黃文炳的情緒愈發(fā)濃烈,可以說是恨得咬牙切齒牙根癢癢。黃文炳揭穿“假信”陰謀有錯嗎?吳用耍聰明讀者拍手稱快,黃文炳棋高一著讀者咬牙切齒,都是靠頭腦吃飯的,這對黃文炳公平嗎?
有人要說了,這也不公平,那也不公平,黃文炳難道不該殺?還是那句話,該殺,但不是因為宋江這件事才該殺。黃文炳被鄉(xiāng)里人稱作“黃蜂刺”,足見其毒性害人之甚,早就該死。不過具體到宋江題反詩這件事,似乎找不到黃文炳該死的理由。不過具體到梁山好漢這里,他們就不管什么理由不理由了,誰得罪了我哥哥誰就得死。我們再看看宋江殺黃文炳的理由:
理由一“我與你往日無冤,近日無仇,你如何只要害我”。你寫反詩,人家舉報,官府按律定罪,何談一個“害”字;理由二“三回五次,教唆蔡九知府殺我兩個!”殺你是根據(jù)宋朝法律,跟教唆有個鳥關(guān)系;理由三“你既讀圣賢之書,如何要做這等毒害的事!”圣賢書讀多了才越曉得忠君報國,舉報謀反的人也算毒害?……看看,這就是宋江殺黃文炳的所謂理由,貌似很合理,其實沒一個站得住腳。施耐庵弄出黃文炳一個哥哥來,無非是為了表現(xiàn)梁山好漢懲惡揚善。宋江拿黃文燁來說事,證明自己多么多么仗義,黃文炳多么多么無賴,一席話貌似慷慨激昂,實則空洞的很。
且看梁山好漢們是如何處死黃文炳的——“便把尖刀先從腿上割起。揀好的,就當(dāng)面炭火上炙來下酒。割一塊,炙一塊。無片時,割了黃文炳,李逵方把刀割開胸膛,取出心肝,把來與眾好漢看醒酒湯。”瞧瞧,多么血腥的場面,這也是行俠仗義的好漢該做的?黃文炳也算條漢子,受那么大罪,自始至終沒吭一聲,只說了句“只求早死。
客觀的說,黃文炳這人還是蠻有特點的:能從墻上混亂如麻的文字中挑出宋江這首反詩,說明他眼光獨到;能一眼辨出“假信”漏洞,說明他機警過人;不顧個人安危一心回家看火勢,說明他戀家顧家;遭受酷刑不出一聲,說明他是條漢子。黃文炳的智商估計不在吳用之下,只可惜他用得不是地方,他原想拿住宋江,做自己“轉(zhuǎn)正”的敲門磚,結(jié)果事與愿違,自己丟了性命不說,還連累全家四五十口慘遭滅門。
黃文炳拿宋江當(dāng)敲門磚的確打錯了算盤,宋江是什么人,能隨便被人當(dāng)磚用嗎。黃文炳是個小人不假,但他也有理想、有抱負(fù),想出人頭地,這本身沒錯,錯就錯他不該踩著宋江往上爬。說宋江栽在了黃文炳手里,倒不如說黃文炳栽在了宋江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