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裴懷古,壽州壽春人也。儀鳳中,詣闕上書,授下邽主簿。長壽中,累轉(zhuǎn)監(jiān)察御史。時姚、巂蠻首反叛,詔懷古往招輯之。懷古申明賞罰,賊徒歸附者日以千數(shù),乃俘其魁首,處其居人而還。蠻夷荷恩,立碑頌德。時恒州鹿泉寺僧凈滿為弟子所謀,密畫女人居高樓,仍作凈滿引弓而射之,藏于經(jīng)笥。已而詣闕上言僧咒詛,大逆不道。則天命懷古按問誅之。懷古究其辭狀,釋凈滿以聞。則天大怒。懷古奏曰:“陛下法無親疏,當(dāng)與天下畫一。豈使臣誅無辜之人,以希圣旨?向使凈滿有不臣之狀,臣復(fù)何顏能寬之乎?臣今慎守平典,雖死無恨也!眲t天意乃解。
圣歷中,閻知微充使往突厥,懷古監(jiān)其軍。至虜庭,默啜立知微為南面可汗。將授懷古偽職,懷古不從,將殺之。懷古抗辭曰:“寧守忠以就死,不毀節(jié)以求生,請就斬,所不避也!”乃禁錮隨軍,因挺身奔竄以歸,拜祠部員外郎。時姚、巂蠻首相率詣闕頌懷古綏撫之狀,請為牧守以撫之。遂授姚州都督。以疾不行,轉(zhuǎn)司封郎中。時始安賊歐陽倩擁徒數(shù)萬,剽陷州縣,授懷古桂州都督,仍充招慰討擊使。才及嶺,飛書招誘,示以禍福,賊徒迎降,自陳為吏人侵逼,乃舉兵耳。懷古知其誠懇,乃輕騎以赴之。左右曰:“夷獠難親,未可信也!睉压旁唬骸拔嵴讨倚牛赏ㄓ谏衩,況于人乎!”因造其營以慰諭之。群賊喜悅,歸其所掠財貨,納于公府。諸洞酋長素持兩端者,盡來款附,嶺外悉定。
復(fù)歷相州刺史、并州大都督府長史,所在為人吏所慕。神龍中,遷左羽林大將軍,行未達都,復(fù)授并州長史。吏人聞懷古還,老幼相攜,郊野歡迎。時崔宣道代懷古為并州,下車而罷,出郊以候懷古。懷古恐傷宣道之意,命官吏驅(qū)逐出迎之人,而百姓奔赴愈眾,其為人所思如此。俄轉(zhuǎn)幽州都督,征為左威衛(wèi)大將軍。尋卒。
譯文
裴懷古是壽州壽縣人。儀鳳年間,上書給朝廷,補授下邽縣主簿,升監(jiān)察御史。姚州、巂州的少數(shù)民族首領(lǐng)反叛,命懷古乘驛車安撫招降他們。他申明賞罰條例,歸降的人每天以千來計算,不久俘虜了叛軍首領(lǐng),于是平定了南方。當(dāng)?shù)氐纳贁?shù)民族人和漢族人為他立碑記下他的功勞。恒州有個和尚被他的徒弟誣告詛咒皇帝,武則天大怒,下令裴懷古查究這事,殺了這和尚。裴懷古查出他的冤情,向武則天申訴,武則天不聽,懷古于是說:“陛下的法令對天下所有的人是一樣的,難道要讓我殺死無辜的人來迎合圣上的旨意嗎?如果那人有反叛的情況,我有什么理由來寬恕他呢?”武后的怒氣消除了,得以不殺那和尚。閆知微出使突闕的時候,懷古做了他的監(jiān)軍。突闕首領(lǐng)墨啜脅迫知微要作可汗,又想封懷古為官,懷古不接受,墨啜要殺他,他抗?fàn)幍溃骸皥允刂艺\而死與變節(jié)求生哪個更光榮?我請求去死,決不回避!庇谑蔷捅磺艚谲娭校脵C逃亡,輾轉(zhuǎn)奔波在山谷中,剛剛到達并州。當(dāng)時并州長史武重規(guī)縱兵行暴,他的部下亂殺人來討賞,看見裴懷古來了,爭著去抓他。有個軍官曾經(jīng)認識裴懷古,急忙喊道:“這是裴御史!庇谑堑靡孕颐狻Rχ、巂州的酋長們覲見皇帝,希望能讓懷古鎮(zhèn)守安撫邊地。(朝廷)授予他姚州都督,因病未能就職。始安縣賊寇歐陽倩聚眾數(shù)萬掠奪州縣。(朝廷)讓懷古擔(dān)任桂州都督招慰討擊使,還沒過五嶺,預(yù)先用公文說明禍福,賊寇前來投降,他們陳述是被官吏逼得造反。懷古知道他們是誠懇的,認為讓他們看到官府不懷疑他們,就可以消除他們的疑慮打破他們的計劃,于是輕裝前往。有的官員說:“夷人難以親近。防備他們,他們尚且干出不守信用之事,何況是輕視他們呢?”懷古回答說:“忠誠守信可與神明相通,何況是邊疆的人呢?”親身到他們營寨安撫曉喻,歐陽倩等人大為高興全部歸還了所掠奪的東西,出來投降,五嶺以南就平定了。轉(zhuǎn)任并州大都督長史,所至之處官民愛戴。神龍年間,朝廷召他為左羽林大將軍,未到任,又回來做并州都督。百姓知道他回來了,扶老攜幼出城迎接他。崔宣道剛代他為長史,也到野外等著。懷古不想讓崔宣道感到難堪,就派人趕迎接他的人回去,可是來的人就更多了。不久轉(zhuǎn)任幽州都督,安撫兩個藩屬。(兩藩)將要帶全族遷往內(nèi)地,適逢懷古被以左威大將軍召回朝廷,而讓孫佺代他,孫佺不懂軍事,于是使軍隊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