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歷
毛新琳可以稱得上是當今書壇繼承和發(fā)揚張派藝術的佼佼者,1980年考入上海新長征評彈團,師從張鑒庭之子張劍琳學藝,成為張派再傳弟子。不久又被團派往蘇州評彈學校培訓,成為“文革”后蘇州評校第一屆畢業(yè)生,畢業(yè)后,即與胞妹毛燕琳拼檔演出。1997年,毛新琳作為優(yōu)秀人才被引進上海評彈團,專攻張調,成為他事業(yè)發(fā)展的契機。但由于其師張劍琳早于1987年病故,毛新琳只能靠自學,而上海團濃厚的藝術氛圍和眾多的名家指點,都給他不菲的幫助。
毛新琳坦言:“初學張調的時候感到高音高不可攀,那種類似打擊金屬的鏗鏘聲,有質感、有力度,音色蒼勁、充滿激情。這樣的聲音離我千里,遙不可及……”
毛新琳清醒地認識到,只有腳踏實地,才能功到自成;于是他反復地聽錄音,邊聽邊揣摩。好在各類隨身聽都一應俱全,無論是在家里、在路上,有空就不斷的往耳朵里灌,弄得滿腦子都是張鑒庭先生的聲音。有時他會情不自禁,在地鐵里放聲高唱,嚇得身邊的乘客用異樣的目光看著他,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由于他發(fā)奮學習,博采眾長,以唱腔蒼勁有力、韻味醇厚而倍受觀眾青睞。近年來更是突飛猛進。
早在評彈學校學習時,毛新琳的“蔣調”“薛調”基礎打得不錯,但唱“張調”缺乏一點剛性,當時的指導老師陳希安老師就耐心地對他說:“唱張調一定要把每一個角都撐足,不能有絲毫馬虎!边@句話使他茅塞頓開。經過一段時間的苦練,終于達到了一定的剛性。在一次演唱會上,秦建國在聽完毛新琳一段《迷功名》后說:“你的唱腔都對,但有個缺陷,就像一個鴨腳,筋骨俱全,可是鴨蹼沒長全。”這一句話給毛新琳的啟示是飛躍性的,其實就是“張調”的韌勁,也是高難度技巧。張調并不是一味的強調高亢,更有內斂的情感,要想達到一個較高的境界,那么一定是從劇情和人物此時此刻的內在感情出發(fā)。目標明確,毛新琳開始向高難度挑戰(zhàn),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
從藝29年來,毛新琳一直堅持下碼頭說長篇,給他的藝術生涯打下了扎實的基礎,F(xiàn)在毛新琳和團里的青年演員周慧搭檔,年演出的場次和演出收入已多年名列上海團前三名,團里的指標是每年完成150場演出任務,毛新琳年年超額,達到210場,最多的一年達到560場。他們在江陰還創(chuàng)造了在同一書場說《十美圖》連續(xù)三年加座的奇跡。
毛新琳至今難忘在無錫和平書場演出的一段軼事,當時正遭遇一場百年不遇的暴雪,冰封大地,道路難行;臨開場前,望望窗外的鵝毛大雪,毛新琳憂心忡忡地說“這么大的雪,恐怕聽眾不會多了!辈涣弦贿M書場,毛新琳驚呆了,場內人頭擠擠、熱氣騰騰,熱情的無錫聽眾不顧天寒路滑,冒雪而來。毛新琳頓時感到一股暖流直奔心窩。這天毛新琳在臺上超水平發(fā)揮,博得臺下掌聲不斷。
演藝經歷
2008年5月31日“海上雅韻庭月生輝”——“蔣調”、“張調”流派經典演唱會。
2011年10月3日《庭月生輝》評彈專場演出。
2012、2015年參加“古韻新聲——評彈流派交響音樂會”演出。
2016、2017年參加中篇評彈《林徽因》全國巡演,在各大劇場和高校演出。
2020年,參演評彈劇《醫(yī)圣》,在劇中飾演張繼倫。
主要作品
評彈劇
時間 | 劇名 | 角色 |
---|---|---|
2020年 | 醫(yī)圣 | 張繼倫 |
榮譽記錄
2000年第六屆中國藝術節(jié)評彈比賽個人表演獎、優(yōu)秀劇目獎、文華獎。
2001年江浙滬蘇州評彈青年演員傳統(tǒng)書目電視展演優(yōu)秀表演獎
2006年上海市新劇目評選優(yōu)秀作品獎
2006年第三屆中國評彈藝術節(jié)表演金獎、劇目金獎
2008年第五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入圍獎。
2009年第四屆中國評彈藝術節(jié)優(yōu)秀書(節(jié))目獎。
2010年第六屆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提名獎。
2010年上海文藝創(chuàng)作優(yōu)品
2011年第七屆中國曲藝節(jié)展演中獲評優(yōu)秀節(jié)目
2012年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節(jié)目提名獎。
2016年第九屆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提名獎
2016年“中國精神·中國夢”優(yōu)秀曲藝作品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