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49年10月出生,籍貫安徽樅陽,全國人大代表,本科畢業(yè)于合肥工業(yè)大學,研究生階段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1968年3月參加工作,歷任合肥江淮汽車制造廠總經濟師、廠長等職,F任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安徽省第八屆政協常委、安徽省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等職,天津大學兼職教授。
榮譽獎項
曾獲得"全國機械系統勞模"、"安徽省優(yōu)秀企業(yè)家"、"百萬職工跨世紀趕超工程功臣""全國勞動模范"等稱號。
創(chuàng)業(yè)歷程
60歲的老人依然還是鐵打的苦行僧,不求最大最強,但必須要用最后的5年時間來“修行”尚未完全穩(wěn)定的江淮。
看上去,江淮汽車應該跨過了那道曾經備受外界指指點點的門檻。
據1月份上市公司業(yè)績預告情況,江淮汽車(600418)2009年度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450%。盡管詳細的年報要到3、4月份才能公布,屆時才能看到完整的業(yè)績,但這已經發(fā)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信號:江淮汽車2009年的全面豐收已成定局,而公司被轎車項目所拖累的局面被完全扭轉,自2007年開始涉足的轎車業(yè)務終于走過了陣痛期,步入盈利的臨界點。“扭虧為盈”,如果從字面上理解,其實是一個褒貶義均有的成績。而在這個看似不值得歡呼雀躍的成績背后,站著的,又是一個看似并不彪悍的老人。
低調的背后,卻是強硬的內心。
3年前,江淮在底盤、輕卡、MPV等主業(yè)一帆風順之時,執(zhí)著的左延安,卻在江淮并不擅長的轎車地帶插上了一面紅旗,他以少有的高調姿態(tài)宣布:江淮正式進軍轎車領域。彼時,左延安被戲稱為“中國最后一個造轎車的人”。
隱忍孤獨與質疑,正如年輕時硬派的軍旅生涯,現在,左延安義無反顧投身轎車事業(yè)終于看到了希望,硝煙四起的中國轎車市場,后進的江淮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實為不易。
人物評價
這個被譽為“車壇老兵”的潛行者,在中國汽車界領袖中,不是最帥的,不是最年輕的,也不是最有野心的。在他身上,甚至很難讓輿論媒體找到頗有噱頭的炒作點。換言之,他不夠兇猛,不夠張揚,總之,不夠酷。
業(yè)界對左延安有尊敬,也有不解。他拯救了曾經瀕危的江淮,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為江淮創(chuàng)下連續(xù)15年增長超過50%的驕人業(yè)績,只不過在花甲之年所主導的轎車戰(zhàn)略,盡管已有起色但前路依然艱辛。而去年以江淮半數股權和將來對半收益權所換來的商用車合資項目,也被認為股權結構不利于中方。
有人說,左延安不太聰明,靠著底盤與輕卡業(yè)務本能光榮退休,轎車與重卡,“吃力不討好”,要是做好了,不過是錦上添花,但要做不好,即使悄然身退,也難以背負必然的責難,盡管他曾經改變了江淮的命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