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史家將傅游藝排入酷吏和奸臣之列,可見對人物生平言行明確貶抑的總體評價。
《舊唐書》本傳行文精短,此照錄于后,以便參研對讀:“傅游藝,衛(wèi)州汲(今衛(wèi)輝市)人也。
載初元年,為合宮主簿、左肅政臺御史,除左補闕。上書稱武氏符瑞,合革姓受命。則天甚悅,擢為給事中。數(shù)月,加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同月,又加朝散大夫,守鸞臺侍郎,依舊同平章事。其年九月革命,改天授元年,賜姓武氏。
二年五月,加銀青光祿大夫。兄神童為冬官尚書,兄弟并承榮寵。逾月,除司禮少卿,停知政事。夢登湛露殿,旦而陳于所親,為其所發(fā),伏誅。時人號為四時仕宦,言一年自青而綠,及于朱紫也。希則天旨,誣族皇枝。神龍初,禁錮其子孫。初,游藝請則天發(fā)六道使,雖身死之后,竟從其謀,于是萬國俊輩恣斬戮矣!币阅怪颈日照,詳略互補,人物的基本情況就比較明晰了。
關(guān)于傅游藝的籍貫郡望和家族世系,墓志講的十分簡明,先祖原是北地泥陽人!案咦媸宋,家于清河,故今為清河郡人焉”。這與《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述一致:“傅氏出自姬姓。黃帝裔孫大由封于傅邑,因以為氏。商時虞、虢之界,有傅氏居于巖傍,號為傅巖。盤庚得說于此,命以為相。裔孫漢義陽侯介子始居北地。曾孫長復(fù),封義陽侯。生章,章生叡,叡生后漢弘農(nóng)太守允,字固。二子:嘏、松。嘏字蘭石,魏尚書仆射、陽都元侯。十一世孫弈,唐中散大夫、太史令、泥陽縣男。北齊有行臺仆射傅伏武,孫文杰,唐杞王府典軍。清河傅氏出自后漢漢陽太守壯節(jié)侯燮,字南容。生干,字彥林,魏扶風(fēng)太守。生晉司隸校尉、鶉觚剛侯玄,字休弈,生司隸校尉、貞侯咸,子孫自北地徙清河。裔孫仕后魏為南陽太守,生交益!。傅交益之前,世系多闕佚。
墓志的“自說肖天夢,元寧舟楫,義陽承休,光復(fù)帶礪”,即傅說與其裔孫傅介子。墓志的“太守太仆干玄則父子相暉,司隸司徒咸祗則弟兄交映”即傅干傅玄父子和傅咸傅祗堂兄弟,是清河傅氏光耀史冊的名相權(quán)宦。
墓志敘志主的曾祖沖、祖璀,雖職縣令、郡守而不顯于文獻;父交益始載于《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為“殿中侍御史”。千唐志齋藏以往洛陽出土《傅交益墓志》(龍朔三年,公元663年)云:“公諱交益,字交益。望隆北地,貫隸潁川。屬隋代云亡,朝市遷貿(mào),移居汲郡,因而家焉,遂為衛(wèi)州共城人也!奔晨h、共城東西毗鄰,為衛(wèi)州所轄縣,即《舊唐書·傅游藝傳》謂“衛(wèi)州汲人”。可見傅氏其中一枝在繁衍生息的過程中自北地、清河、潁川、衛(wèi)州(汲郡)播遷的軌跡。傅交益墓志記其子嗣:神童、羽客、守節(jié)、游藝。《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其子曰:元淑、依仁、游藝!啊吨尽份d四子,《新表》僅載三子,且除游藝外名字均屬不合,當據(jù)《志》正之”。雖然表載傅交益職官分見于其父子墓志,而傅游藝墓志的“贈冀州長史”,乃子得高官后朝廷依例追贈其亡父之虛榮。
傅游藝的人生末途
就墓志與史傳看其履歷,一生做官的時間不長,三任縣尉,兩歷主簿,為地方小吏。墓志所記河南主簿的始任即《舊唐書》的“載初元年,為合宮主簿”,供職于武后腳下。其時雖是61歲的老人,而仕進心緒仍熾。墓志記載孝子傅游藝丁憂服闋,“后有命特授監(jiān)察御史,臺閣生風(fēng),克嗣前烈矣”,承續(xù)其父事業(yè),供職于御史臺,雖然品秩低微,卻為朝廷常參官,分察百寮千事,直接與皇帝對話。傅游藝登上了服務(wù)于朝廷政治需要的表演平臺,充分利用這一職權(quán)優(yōu)勢,獲得武后青睞。即墓志所謂:“于時天地暫屯,君臣相擇;投石之謀既立,斷金之契遂申!薄巴妒敝鳎刺迫藙⒈佟度缡端x》所云“圣之求賢也詳明,水之受物也柔順,石遇柔而不阻,臣俟明而必進”;白敏中所云“石明臣節(jié),水喻圣聰,順投既因于納諫,虛受必俟乎輸忠!薄皵嘟稹闭Z出《易·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蹦怪疽灾骶季\默契,情深義厚,同心協(xié)力。由此可見相互關(guān)愛之密切,“希則天旨,誣族皇枝”就是一例。據(jù)舊書本傳,武后登基前夕,傅游藝便一步登天,“俄遷左補闕,又遷給事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朝散大夫,拜黃門侍郎”,佐天子而執(zhí)大政。
京縣主簿傅游藝于一年之內(nèi)被武則天超常擢拔為宰相寵臣,由下位直達三品,究竟建樹何等杰勛奇功,蒙獲如此深厚的恩澤呢?載初元年(689)“九月,丙子,侍御史汲人傅游藝帥關(guān)中百姓九百余人詣闕上表,請改國號曰周,賜皇帝姓武氏。太后不許;擢游藝為給事中。于是百官及帝室宗戚、遠近百姓、四夷酋長、沙門、道士合六萬余人,俱上表如游藝所請,皇帝亦上表自請賜姓武氏!,太后可皇帝及群臣之請。壬午,御則天樓,赦天下,以唐為周,改元。乙酉,上尊號曰圣神皇帝,以皇帝為皇嗣,賜姓武氏;以皇太子為皇孫。丙戌,立武氏七廟于神都”。由此看來,傅游藝首倡率民上表之風(fēng),是武則天精心運籌的政治策略,是共同策劃推動實現(xiàn)女皇登基的第一步。大事告成,嘉獎有功人員,“又以司賓卿溧陽史務(wù)滋為納言,鳳閣侍郎宗秦客檢校內(nèi)史,給事中傅游藝為鸞臺侍郎、平章事。游藝與岑長倩、右玉鈐衛(wèi)大將軍張虔勖、左金吾大將軍丘神績、侍御史來子珣等并賜姓武。秦客潛勸太后革命,故首為內(nèi)史。游藝期年之中歷衣青、綠、朱、紫,時人謂之四時仕宦”。即墓志所謂“又加銀青光祿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正當他權(quán)勢熾盛之時,天授二年(691)九月,“鸞臺侍郎、同平章事傅游藝夢登湛露殿,以語所親,所親告之;壬辰,下獄,自殺”。以謀反罪身陷囹圄,自取其亡。小人一年中四次飛升便得志忘形,言語肆無忌憚,夢登皇帝所專享之殿堂。對于一個屠戮宗室,虐殺皇儲,誅滅異己,造《大云經(jīng)》,比附彌勒,潛心積慮于登天子位,無所不用其極且達到目的的女皇而言,還有什么比覬覦帝位更令她仇恨的事情呢?一個夢中當皇帝的宰相被現(xiàn)實皇帝取了頭顱,事故的警示儆惕作用將是多么強烈!但撰志者迂曲此事而言曰:“處其傍之位,挾難賞之功,交亂如簧,思聰改聽,遂為逆豎來俊臣所疑陷,降授太常少卿。天授二年九月六日終于私第!敝^輔侍皇帝,功高震主,武則天聽信了眾人誹謗誣陷而令來俊臣置傅游藝于死地。顯然站在志主立場,諱言史實。墓志的“降授太常少卿”即舊書本傳所謂“除司禮少卿,停知政事”。
關(guān)于傅游藝的死亡方式與日期,《舊唐書·則天皇后紀》說,“九月,傅游藝下獄死”,《舊唐書》其本傳云“伏誅”,《新唐書·則天順圣武皇后紀》說,九月“壬辰,殺傅游藝”,似乎是被捕殺的!缎绿茣菲浔緜鲄s云“下獄自殺”!顿Y治通鑒》采用新書之說,有其道理。檢陳垣《二十史朔閏表》,九月壬辰為二十五日,墓志所記九月六日干支為癸酉,日期不同。通常物故者的行狀由其家人提供,就卒日而言墓志所述比較可靠。
一般說來,唐代墓志記載的各色人等終卒之前,都有一個“遘疾”過程的敘述,然后說終于私第或其他處所。而《傅游藝墓志》不談志主逝世原因,直言亡卒時日,隱蔽了自殺身亡的突然變故。且以“終于私第”之語掩飾兇死牢獄之難堪,因為賜死于家的可能性似乎很小。志接著寫道:“嗚呼,伍胥文種,霸吳張越,知之晚也,卒貽于剿戮;昌國應(yīng)侯,強燕帝秦,悟之早也,才及于放廢!蔽樽玉,吳國大夫,闔閭封申,夫差賜死;文種,越國大夫,滅吳復(fù)國,受劍自刎。為事業(yè)成功,不知引退,獲罪國君而慘遭不幸者。昌國君,燕上將軍樂毅,離燕降趙;應(yīng)侯,秦昭王相范睢,謝病辭官。為功名成就,明于世事,適時退隱保全其身者。鑒古觀今,撰志者顯然是用先秦同等級人物的兩種不同結(jié)局的典故來暗示有雷同經(jīng)歷的志主,曲折表述了傅游藝是由武皇帝賜死的,“嗚呼,其可以言哉”?
來俊臣,兩《唐書》有傳,武則天手下心地最殘忍的酷吏之一,按照女皇的旨意行事,大肆鏟鋤敵黨。遭其鞫治,必死無疑。傅游藝受賜被迫了斷自身,強于痛受酷刑折磨致死。雖然他在武則天稱帝前后鼓噪聲勢,大造輿論,誣族皇枝,發(fā)六道使,肆戮異己,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然而“狡兔死,走狗烹”,當酷吏完成了消滅政敵的任務(wù),武周政權(quán)局勢一旦穩(wěn)定,即反受其誅。雖位極人臣,必遭貶殺,以換取社會人心的穩(wěn)定。
李氏皇室復(fù)辟后,全面清算酷吏罪行。中宗神龍元年(705)下詔,對來俊臣、傅游藝輩,“其身已死,并遣除名。自垂拱已來,枉濫殺人,有官者并令削奪”。玄宗開元十三年(725)三月“丙申,御史大夫程行湛奏:u2018周朝酷吏來俊臣等二十三人,情狀尤重,子孫請皆禁錮;傅游藝等四人差輕,子孫不聽近任。u2019從之”。朝廷甚至封殺了彼等子孫的政治生命,禍及后人。然而墓志與《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均無其子嗣之記載。
傅游藝這位女皇政治舞臺曇花一現(xiàn)的重要角色,因晚年的“助紂為虐”正史處予惡逆之名,而撰志者卻從容分析。墓志的開頭,談?wù)摿司舆\才,賢人致用之后,筆鋒一轉(zhuǎn),說道:“然則務(wù)以貞濟,悔以動生,余皇始急于浮深,繁弱終悲于釋檠。嗚呼,不其然歟!”貞濟,謂有楨干之才,可以濟成大事。動生(身),謂有所作為。余皇,春秋吳王所乘戰(zhàn)船,行于深水險流而易沉沒。繁弱,古代諸侯封父所用大弓;檠,矯正弓弩的器具,檠繩松釋則弓弛壞。撰志者以物喻人,傅游藝輔佐武氏的下場不正如舟溺弓折于戰(zhàn)場嗎?隱喻其人生的悲慘結(jié)局。傅游藝不過是武則天所打登基戰(zhàn)役的一個沖鋒陷陣隨時犧牲的馬前卒,一如墓志銘之總結(jié):“君子含光,因時則揚;推君作禹,化國為商。龍飛蛇蜇,鳥盡弓藏;貞臣憤委,烈女銷亡!鼻鞍腴犠u其懷才而起,立君建國;后半闋以“敵國破,謀臣亡”的典故,說事成之后必遭橫禍,蹈于歷史覆轍。對于傅氏之死,撰志者大筆淋漓,借古諷今,為之擺功鳴冤。其時已在玄宗先天元年(712)冬天,李氏擁有天下,埋銘之文雖事涉往圣而無大礙,受托撰作為尊者諱的通病難免。
夫人拓王氏
墓志記載傅游藝“夫人河南拓王氏”,而未敘其祖系與來歷。拓王,文獻或作柘王。
中國自北魏由平城遷都洛陽,孝文帝推行漢化政策,南遷北方民族諸姓均改為漢姓。西魏文帝大統(tǒng)十五年(549),反孝文之所改,“初詔諸代人太和中改姓者,并令復(fù)舊”,而舊姓之中并無“拓王”!对托兆搿吠赝跏蠗l曰:“狀云:本姓王,樂浪人,祖羆,后魏伏波將軍,鎮(zhèn)武川。賜姓拓王氏焉!庇钟凇拔浯ā睏l下曰:“羆生懋,后魏少司寇、安寧公;孫伯益,隋大府卿、略陽卿;孫奉,巂州都督、永寧公。”而王羆之子王盟,文帝也予“賜姓拓王氏”,類似重申。帝姓“拓跋”,是國家第一貴姓,王姓是高句麗貴族大姓,在姓氏復(fù)舊的時髦潮流中,皇帝賜王姓為“拓王”,官僚引為恩寵,以為尊貴。是君臣聯(lián)絡(luò)感情,密切關(guān)系的手段。
以往洛陽出土由“秘書監(jiān)集賢學(xué)士賀知章撰”于開元二十年的《皇朝秘書丞攝侍御史朱公妻太原郡君王氏墓志》云:“夫人諱,姓王氏,太原祁人,五代祖宇文朝司徒思政,即周太祖之外氏,故受錫姓之恩,加以拓字,故今為拓王氏矣。”追述其姓來歷,是有所本。王思政,太原祁人,仕北魏、西魏、北齊,《周書》、《北史》有傳,并無賜姓紀錄。而《北史》記載,西魏廢帝二年(553),王思政之子王康“鎮(zhèn)天水郡。尋賜姓拓王氏”,顯系效仿先帝成例。思政父子應(yīng)是移居太原的樂浪人后裔,其本傳所謂“漢司徒允之后也”的記載純屬依附假冒。北周武帝宇文邕建徳五年(576),有“大總管龍門公拓王述”將信州治所由瀼西移于白帝城。
檢兩《唐書》,此姓已稀,僅初唐儀鳳中有“巂州都督拓王奉”,見前引《元和姓纂》。盛唐時期的《朱公妻王氏墓志》自述姓王,僅追敘先人姓拓王氏而已,可見自此以后采用省稱了。
《古今姓氏書辯證》“拓王”條曰:“后周王秉、王興,并賜姓拓王氏。舊唐史儀鳳二年,命巂州都督拓王奉擊吐蕃!鼻岸朔忠娪凇侗笔贰、《周書》。關(guān)于河南拓王氏,是書曰:“河南王氏,其先代人,姓拓王,隨魏南徙,居中國,始改為王氏,后魏安康公王瑜是也!彼^代人,指定都于代(今山西大同)的北魏鮮卑族人,后徙居河南(洛陽)。則宋代已將樂浪王姓混淆于代北諸姓之中,將賜姓誤為本姓了。
合葬墓地
據(jù)墓志記載,天授二年,傅游藝卒,時年63。新書本傳云,“下獄自殺,以五品禮葬之”,朝廷給與一定級別的喪葬禮遇。夫人王氏后其14年而卒,年51,時在中宗神龍元年,其時諸酷吏雖依次受誅,但朝廷對其罪孽仍清算不已,可能緣于局勢不利,當時未能合葬。等待了7年之后,于玄宗先天元年,夫婦“合祔于洛陽平樂原”!陡到灰婺怪尽分居浧湓嵊凇昂幽峡h平樂鄉(xiāng)郝村西北二百步”。百十年來,洛陽唐志多出土于邙山,且集中于唐河南縣,而河南縣出土志石最多者,首推平樂鄉(xiāng)。就洛陽出土墓志記載的情況而言,一般說來,唐代的家庭都有其沿用時間較長家族墓地。由兩方墓志所述亦可知傅氏父子聚葬于同一塋域。《傅交益墓志》“民國十七年(1928年),洛陽城北十五里南石山村出土”,其子志當亦新獲于此。
由傅游藝、拓王氏卒年卒齡推算,男大女26歲,明顯的老夫少妻,若傅氏生平一娶,則婚媾之結(jié)已屆中年。
墓志銘
墓志青石質(zhì),邊長72厘米,楷書28行,滿行28字,實有724字。蓋盝頂,篆書4 行,行3字:“大唐故黃門侍郎傅府君墓志”,周飾蔓草紋,上下草紋間各飾一展翼鴛鴦,藏于洛陽師范學(xué)院圖書館。
唐故銀青光祿大夫行黃門侍郎傅公墓志
夫闡微知至,君子運其才;明道立權(quán),賢人致其用。然則務(wù)以貞濟,悔以動生,余皇始急于浮深,繁弱終悲于釋檠。嗚呼,不其然歟!公諱游藝,字元綜,北地泥陽人也。高祖仕魏,家于清河,故今為清河郡人焉。自說肖天夢,元寧舟楫,義陽承休,光復(fù)帶礪,太守太仆干玄則父子相暉,司隸司徒咸祗則弟兄交映。精華無汦,千載風(fēng)流。曾祖沖,北齊許州長社令。祖璀,隋北絳離石二郡守。傳風(fēng)炳粹,弈序濟賢。父交益,贈冀州長史。咸列懿于鼎裳,并流聲于謠詠。
公玄契沖虛,白心冥遠,珪璋潤德,黼藻明文。端愨稟于天姿,岐嶷成于幼性,致深理亂,研幾禮樂。譬海方河之書,升堂履壼;開凡立象之籍,入室窮隅。屬到壑希真,傾巖冀德,暫儀鴻羽,遂徹鶴鳴。演玉署之高詞,振金楨之秘彩。與能既命,至力斯陳。解褐于垣縣,徙扶風(fēng)、始平,三者皆尉也。慰以安之,人咸知惠。轉(zhuǎn)渭南、河南兩主簿焉,籍稽其缺,事克無留。俄丁太夫人憂,哀毀過禮。詩嘆欒棘,禮稱孺慕,傳之自昔,見之于公。及乎外除俯就,內(nèi)感不舍,雖琴有成聲,而食猶忘味。后有命特授監(jiān)察御史,臺閣生風(fēng),克嗣前烈矣。于時天地暫屯,君臣相擇;投石之謀既立,斷金之契遂申。俄遷左補闕,又遷給事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朝散大夫,拜黃門侍郎。無何,又加銀青光祿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既崇堯舜,即化殷周,寅亮乾坤,增華日月。處其傍之位,挾難賞之功,交亂如簧,思聰改聽,遂為逆豎來俊臣所疑陷,降授太常少卿。天授二年九月六日終于私第,嗚呼哀哉!春秋六十有三。嗚呼,伍胥文種,霸吳張越,知之晚也,卒貽于剿戮;昌國應(yīng)侯,強燕帝秦,悟之早也,才及于放廢。嗚呼,其可以言哉!
夫人河南拓王氏,珪玉生姿,蕙蘭成性,譽宣邦國,禮睦宗姻。晨華不留,夜景先沒,春秋五十有一,神龍元年八月十八日卒,粵以先天元年十一月十九日合祔于洛陽平樂原,禮也。山水縈回,已得班牛之穴;埏塋虛寂,空留大鳥之形。嗚呼哀哉!乃為銘曰:
君子含光,因時則揚;推君作禹,化國為商。龍飛蛇蜇,鳥盡弓藏;貞臣憤委,烈女銷亡。跡垂陽闕,形息陰邙;寂寂蟲思,咬咬鳥黃;百身無贖,嗚呼彼蒼。
《 傅游藝傳》
傅游藝,衛(wèi)州汲人。載初初,由合宮主簿再遷左補闕。武后奪政,即上書詭說符瑞,勸后當革姓以明受命。后悅,擢給事中。閱三月,進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即拜鸞臺侍郎。后乃黜唐稱周,廢唐宗廟,自稱皇帝,賜游藝姓武氏,以兄神童為冬官尚書。游藝嘗夢登湛露殿,既寤,以語所親。有告其謀反者,下獄自殺,以五品禮葬之。
初,游藝探后旨,誣殺宗室,復(fù)請發(fā)六道使,后卒用其言。萬國俊等既出,天下被其酷。游藝起一歲,賜袍自青及紫,人號“四時仕宦”。然歲中即敗,前古少其比云!缎绿茣 卷二百四十二奸臣上》
2006年電視劇《無字碑歌》李曉波飾演傅游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