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袁錦道

    袁錦道

    袁錦道(1739-1816年)貴州習水人。從小苦讀詩書,不熱衷功名,一心興辦實業(yè),繁榮鄉(xiāng)梓。共辦廠48家,包括銅廠、鍋廠、紙廠、碗廠、和錢幣廠;景水?shù)匕傩丈a(chǎn)生活所需日用品,本地消化不了的再運銷外埠。他又修建宜于運輸?shù)氖宓溃?lián)通各作坊,開筑通往礦山、林場及江津水陸碼頭的道路。計修道路300公里。這些石板路,200年來,仍是當?shù)匕傩胀鶃淼耐ㄡ。袁錦道辦廠筑路,方便了當?shù)厝嗣竦纳a(chǎn)生活,促進了當?shù)氐拈_發(fā)與發(fā)展。習水縣望鄉(xiāng)臺石窟,至今留有袁錦道祠,于1982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辦實業(yè)興經(jīng)濟

    在200多年前,英國的資產(chǎn)階級還比較稚嫩,法國的大革命正在進行,中國已經(jīng)進入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此時,中國的民族工商業(yè)經(jīng)濟開始萌芽且艱難發(fā)展。他在青少年時期,也和古代的青年男子一樣,苦讀詩書,做著“金榜題名、光宗耀祖”的夢。列強入侵、國弱民窮的社會現(xiàn)實,使他美夢破滅,思緒萬千。一人“金榜題名”又有何用!不如另尋出路,棄文從商,興辦實業(yè),振興一方經(jīng)濟。

    袁錦道選擇興辦實業(yè)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鄉(xiāng)三岔河。一則,這里位于習水縣東北面、習水河上游,北接川、渝,南連溫水、良村,川鹽等生活必須品易運進且銷售習水、仁懷兩縣大部,而自己的產(chǎn)品又可銷售到重慶、成都、江津、遵義等地,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二則,這里森林莽莽,竹木繁茂,中藥材、巖蜂糖等特產(chǎn)甚多,資源豐富,在附近的江津境內又有礦產(chǎn)可供利用,資源優(yōu)勢明顯;三則,這里地勢偏僻,山高谷深,十分隱蔽,朝廷不易發(fā)現(xiàn),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更是鞭長莫及,有明顯的安全優(yōu)勢;再則這里與良村、溫水毗鄰,勞力不乏且廉價,有明顯的人力資源優(yōu)勢。

    興業(yè)的地方選定后,袁錦道就在這片川黔接壤、有九溝十八岔、面積數(shù)十平方公里的綠色寶地上,放開手足干起來。起初是從生產(chǎn)扁擔、香扦、筷子、土碗、木瓢、扇子、算盤、沙鍋、沙罐等普遍百姓常用的生產(chǎn)工具和生活用品的作坊開始,逐步辦起銅廠、鐵廠、鏵廠、銀具廠、鍋廠、鑄幣廠等46間工廠。為了取其“事事發(fā)”的吉利數(shù)字,又辦了一間紙廠和一間香菌廠,共48間。這些廠規(guī)模不算大,有的仍是生產(chǎn)作坊,都分布在溝岔里,如何家溝里修建有袁錦道的養(yǎng)馬場和馬幫棧道;銀匠溝里辦有銀具廠、藍靛廠(染布廠)、鐵廠;砂罐溝里辦有砂罐廠、沙鍋廠;棕千溝里(野生水果多,人稱水果溝)辦有棕千廠;天堂溝里辦有鑄幣廠;鍋廠壩是當年辦工廠作坊規(guī)模最大、最集中的地方,分別辦有鍋廠、鐵廠、鏵廠、紙廠。碾紙漿的水碾、磨盤子至今尚存,被定為縣級保護文物。這些溝,不少還用廠的名稱命名,如砂罐溝、瓢兒溝、銀匠溝、棕千溝等。

    由于袁錦道經(jīng)營有方、管理得法,生意越來越紅火,產(chǎn)業(yè)越來越興旺,在三岔河至江津、重慶的路上,商客來往,馬幫上下,真是車水馬龍,絡繹不絕,過去僻靜冷落的三岔河溝岔里,也真是萬商云集,熱鬧非凡。據(jù)有關資料記載,為了方便客商、販運人員途中餐飲和休憩,當時袁錦道在川黔交界處的“三角店”開了一家飯館,單是每天早上一餐稀飯,就要一斗二升米,相當于現(xiàn)在86斤,可見當時商旅之多,貿易之繁榮。袁錦道為使自己的產(chǎn)品打入重慶市場,擴大影響,促進銷售,在重慶沙坪壩設了兩處商號,當時稱為“調鋪子”。

    開辦鑄幣廠、私鑄錢幣在歷代都是犯罪行為,按當時清朝法律,這是要殺頭的。為了壯大經(jīng)濟實力,加快發(fā)展,袁錦道敢于冒這個險,在三岔河四周懸?guī)r峭壁、古樹參天、十分隱蔽的天堂溝磨槽灘辦了一間鑄幣廠,但不久還是被朝廷發(fā)覺了。加之,為了買一塊田的矛盾,當?shù)刎暽t達以“私鑄錢幣、有造反意圖”之罪名,將他告到朝廷。嘉慶帝一聽,這還了得!便立即派一位姓薛的欽差來三岔河捉拿袁錦道。中間有這樣一個插曲,舉人、南昌府官任之楷乃良村半坎人,是袁錦道的表侄。在錦道煉銅鑄錢案發(fā)后,薛欽差捉拿錦道之前,任之楷對薛欽差講了“鑄錢乃用嘉慶帝年號,決無圖謀不軌,無罪而有功”的看法,并請他將此看法傳去京城,稟報朝廷。薛欽差想印證任之楷話的真假,他來三岔河后,首先四處走訪民情,也會晤錦道。通過走訪,從老百姓口中了解到袁錦道確無造反意圖。辦廠鋪路是為了振興當?shù)亟?jīng)濟,造福一方百姓;私鑄錢幣是為了壯大資本,增強實力,并且所鑄的錢幣上還刻有大清皇帝的年號,這能說明什么?但礙于清朝法律,薛還是把袁錦道押回京城,并在以后的審問中,竭力為他開脫。最后朝廷不但沒有治袁錦道的罪,而且反賜封他為“八品征仕郎”。袁錦道因禍得福,榮歸故里,為表達對薛欽差的感激之情,便親手在薛欽差下馬會晤自己的地方的巖壁上刻上“薛公巖”三個大字,而今成為一景。

    袁錦道

    袁錦道的第二個妾楊氏,是當?shù)貤罴覝先,聰明伶俐,精明能干,是他最寵愛的。?jù)當?shù)厝苏f,在袁錦道因“私鑄錢幣”案被押進京城問罪期間,有一天,家里的公雞都沒有叫,而一只老母雞卻站在門欄上像公雞一樣仰天大叫。這一奇怪現(xiàn)象,家里人都十分驚慌,認為這是不祥之兆,恐怕老爺在京城兇多吉少。正在大家驚恐之中,妾楊氏獨有領悟。她說:“公雞不叫母雞叫,朝中放出袁錦道。老爺就要到家了,還不快擺酒菜為老爺接風,愣著干什么”?不多一會,袁錦道真的滿面春風地回來了。這一傳說,至今在三岔河一帶仍家喻戶曉,廣為流傳。袁錦道不在家時,整個家庭包括48家工廠,全由楊氏管理。他回家后看到家庭和工廠都管理得井井有條,甚至比自己還管理得好時,他對楊氏感激萬分,并從內心佩服楊氏的持家本領和管理實業(yè)的能力,“誰說女子不如男”?

    修大道通四方

    隨著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物資運量增大,來往客商增多,原來的山間羊腸小道很不適應。于是,袁錦道又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筑路工程。他先后修筑道路百余公里,其中石板大道30余公里,使廠與廠間相通,各廠與其住宅間相連,并通往周邊地區(qū),通往川渝。據(jù)《習水縣志》載:“……袁錦道在建廠時就修通各廠之間的道路;還修通了三岔河至良村、溫水的大路,望鄉(xiāng)臺山下至三合龍洞約50公里的路;磨槽灘至三岔約10公里的石板路;磨槽灘至四面山約20公里的人行道;由紙廠通往大平山森林區(qū)約7公里的道路”。特別是修建“通川大道”,更令人折服,從大溪溝開始,經(jīng)過兩岔河、園潭子、慈竹溪,翻越渝黔交界、海拔1480米的洗魚口山嶺,直出紅洞,接通“四川大界”,“途約數(shù)十里”,“穿巖緣壁,剪礙除險”,可見工程之艱巨。修這條路,袁錦道自己解決用地,自投資金,“未募毫厘,自蠲錙銖,且自奔馳,心力俱到此”,可見他真是全力以赴,不辭辛勞。

    清嘉慶十一年(1806),袁錦道的修路工程全面完成,老百姓十分滿意,鳴炮為其慶功。他為了功垂后人,在三岔河通往重慶大道上的大溪溝和兩岔河各立一座2米多高款式一樣的“善功志慶”碑,碑成六棱形,正面上部刻有袁錦道坐像,像上方刻有“功垂千古”四字。其姻家眷弟何以說題寫碑文,碑文共188字,陰刻、直書、楷體,記述了通川大道的起止和途經(jīng)主要地點,道路的險阻,袁錦道修路的艱辛。此兩座碑至今尚存,為縣級保護文物。

    正當袁錦道躊躇滿志欲將大道修至重慶時,當?shù)丶蒂t妒能的少數(shù)人卻編造出“袁錦道將路鋪到什么地方,就要將土地買到什么地方”的謊言,并出面百般阻撓,使其宏圖不能實現(xiàn)。正因為這個原因,才有前面“當?shù)刎暽t達以u2018私鑄錢幣,有造反意圖u2019的罪名,將袁錦道告到朝廷”的記述。

    建望鄉(xiāng)臺顯功揚名

    到嘉慶十一年(1806),袁錦道已是67歲的老人,他開辦的產(chǎn)業(yè)紅紅火火,修路工程也告結束,自己覺得已家豐業(yè)就,心想事成。為了顯功揚名,讓自己辦實業(yè)、修大道的事業(yè)千古不朽,他開始修建望鄉(xiāng)臺石窟寺,既可垂暮之年在此拜佛誦經(jīng)、頤養(yǎng)天年,又可德昭子孫、以遺不朽之名。

    望鄉(xiāng)臺石窟寺建于三岔河上紙廠南岸約200米高的懸崖峭壁上,離巖頂20余米,坐南向北,前臨深淵,后倚絕壁,周圍蒼天古樹挺拔,遠望林海莽莽無邊,“云飛霧卷,鶴繞龍呤,仿佛蓬萊”。這里原本叫“望鄉(xiāng)臺”,有《望鄉(xiāng)臺遺贊并序》一文作證。但不知什么人、什么時候、什么原因改名“望仙臺”,并在石壁上刻有“望仙臺石窟”五個大字。

    石窟東西長約25米,進深寬1~9米不等,分東西兩窟。東窟為主窟,高約8米,面積200余平方米,供奉佛像。其上方有三尊高約2.2米的大佛,釋迦牟尼佛居中,阿彌陀佛在右,藥師佛在左,皆坐在0.4米高的蓮花寶座上,背負輪寶,身披袈裟,面容慈祥,目光睿智,仿佛正在普度眾生。大佛下12米長的神臺上,供奉園雕像48尊,除2尊木雕外均為石雕,其數(shù)與袁錦道開辦的工廠數(shù)同,意在事業(yè)同佛像一樣不朽。諸尊佛像,有的手執(zhí)利劍鋼鞭,有的腳踏毒蛇猛獸,情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神臺兩側有楹聯(lián)曰:“站佛臺一方清潔;執(zhí)降魔百邪掃除”。神臺右后壁有摩崖“三官”,并刻有“祁三官佑百福;求神恩納千祥”,橫批為“天地水秀”的對聯(lián)。前有一塊1.5米高的石碑,銘刻望鄉(xiāng)臺石窟建造始末,培修狀況,廟產(chǎn)由來和施主姓名等。

    西窟為袁錦道祠,寬5米、高4米、進深1.5米,成石龕狀,龕內摩崖有袁錦道及其妻妾坐像。袁錦道像高1.16米,居中正坐,神態(tài)肅然,目光炯炯,很有功成業(yè)就、壯心不已、昭然后人之態(tài),其右是妻穆氏坐像,其左是妾傅氏和楊氏坐像,她們的坐像略矮。外觀呈牌坊狀,是在一塊完整的巨石上雕刻而成,額刻一匾,文為“奉旨覃恩寵賜征仕郎題明建坊”。坊有四根圓柱,內外各二,柱上均刻楹聯(lián),其一聯(lián)為“令德邁高風乾端坤凝方朔麻姑留勝跡;雄才貽后裔蘭秀桂馥仲謀子亞起宏猷”。坊上還有“二龍戲珠”、“八仙過!钡葓D案。左下方刻有“八品壽民袁錦道立,嘉慶十五年仲冬月吉旦”。載明了望鄉(xiāng)臺石窟建造人和竣工時間。

    袁錦道祠右?guī)r壁上刻有高1.2米、寬1.05米、面積1.26平方米的《望鄉(xiāng)臺遺贊并序》一文,這是袁錦道的表侄、“辛酉科舉人”任之楷撰文,堂侄袁書浩手書,匠師候永理鐫刻的。文包括題、序、贊、署名落款四個部分,共731字,豎刻、楷體,每字2厘米見方。刀法遒勁利落,鐫刻秀麗端莊。雖年久風化,但仍歷歷可讀。碑文對望鄉(xiāng)臺的奇異風光給予了高度贊美,對袁錦道的生平人品、操守德行給予充分肯定,對他興辦實業(yè),顯于斯土,“卜宅林泉,栽花種竹;習茶千株,樹木萬條。辟田土以盈倉廩,修崎嶇以利往來。” 之功業(yè),給予高度評價,認為他的赫赫功德可以和當世英雄媲美。該文文字的精美和整個石窟雕刻藝術的精湛交相暉映,互添光彩,使之更具歷史文化價值和美學價值。1982年,貴州省人民政府列“袁錦道祠”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袁錦道功成業(yè)就、家豐名揚后,于嘉慶二十一年(1816)安然辭世,終年77歲。死后葬于三岔河的楊家溝,其后代為他修建了雕刻精細的石墓,族人尊稱他為宗圣公、錦道祖。

    在200多年前閉關自守、自給自足的封建社會,在與世隔絕、自我封閉的黔北山村,古代青年袁錦道毅然摒棄“金傍題名、光耀門楣”的道路,在家鄉(xiāng)三岔河的九溝十八岔興辦實業(yè)、開山修路、建望鄉(xiāng)臺石窟,這都是常人辦不到的。特別是千辛萬苦,穿崖鑿壁,修筑通川大道,加強與外地溝通,開辟市場,發(fā)展商貿,把自己的產(chǎn)品遠銷重慶、成都、遵義和周邊地區(qū),這雖不敢牽強地將其事跡和“發(fā)憤圖強,振興國家經(jīng)濟”聯(lián)系起來,但袁錦道敢為人先的開拓勇氣,把畢生精力都獻給黔北家鄉(xiāng)開發(fā)、開放和發(fā)展的奉獻精神,辦實業(yè)、興經(jīng)濟、造福一方百姓的不朽功績,在全貴州乃至全國也是不多的,是值得肯定、值得學習、值得頌揚的。說袁錦道是黔北知名實業(yè)家、貴州民族工業(yè)先驅,一點也不為過,是當之無愧的。

    名人推薦
    • 詹文侯
      周宣王庶子封于詹,建立詹國,為侯爵,史稱詹文侯,為詹氏始祖。因詹文侯首封于詹,故后世子孫尊其為詹姓得姓始祖。
    • 袁甫
      [約公元一二一六年前后在世]字廣微,號蒙齋,慶元府鄞縣人。袁燮子。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寧宗嘉定中前后在世。少承家學,又從學于楊簡。宋嘉定七年(1214)進士第一(狀元...
    • 達奚武
      達奚武(504—570),鮮卑族,字成興,代(今山西大同東北)人。祖眷,魏懷荒鎮(zhèn)將。父長,汧城鎮(zhèn)將。武少倜儻,好馳射,為賀拔岳所知。岳征關右,引為別將,武遂委心事...
    • 五鹿充宗
      五鹿充宗,氏五鹿,名充宗,衛(wèi)之五鹿人,以地為氏。他是西漢著名的儒家學者,受學于弘成子,齊論語和梁丘易的傳人,為人鋒芒畢露,漢元帝夸他“心辨善辭,可使四方”,...
    • 司馬顯姿
      司馬顯姿(491-521),河內溫人,北魏宣武帝(元恪,483~515)的妃子,有才色。晉朝皇族旁支后裔,曾祖父瑯邪貞王司馬楚之(390~464年十月),祖父瑯邪康王司馬金龍,..
    • 馮熙
      馮熙(438-495),字晉國,長樂信都(今冀州市岳良村)人,馮太后之兄,其父馮朗投降北魏,后獲罪被殺。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