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經(jīng)歷
酆泰是王慶都督杜壆手下大將。因見山士奇殺死己軍大將衛(wèi)鶴,大怒,舞兩條鐵锏,拍馬直搶山士奇。二將戰(zhàn)到十合之上,卞祥見山士奇戰(zhàn)不過酆泰,捻拍馬助戰(zhàn)。被酆泰大喝一聲,只一锏,把山士奇打下馬來,再加一锏,結(jié)果了性命,拍馬舞锏來迎。怎奈卞祥更是勇猛,酆泰馬頭到,大喝一聲,一槍刺中酆泰心窩,死于馬下。
背景故事
兩陣相對,擂鼓吶喊。西陣里偏將衛(wèi)鶴,舞大刀,拍馬當先。宋陣中山士奇躍馬挺槍,更不打話,接住殺。兩騎馬在陣前礩過三十合,山士奇挺槍刺中衛(wèi)鶴的戰(zhàn)馬后腿,那馬后蹄蹣將下去,把衛(wèi)鶴閃下馬來,山士奇又一槍戮死。西陣中酆泰大怒,舞兩條鐵簡,拍馬直搶山士奇。二將戰(zhàn)到十合之上,卞祥見山士奇戰(zhàn)不過酆泰,捻槍拍馬助戰(zhàn)。被酆泰大喝一聲,只一锏,把山士奇打下馬來,再加一锏,結(jié)果了性命,拍馬舞锏來迎。怎奈卞祥更是勇猛。酆泰馬頭到,大喝一聲,一槍刺中酆泰心窩,死于馬下。
角色分析
酆泰,十合之上,敗山士奇,而之前,山士奇與林沖五十余合不分勝負。這就是著名的水滸武力怪圈的開端了。而之后,酆泰竟然被卞祥一合殺死,而且說了【怎奈卞祥更是勇猛】,可見,這又并非偶然,這就是武力怪圈的延續(xù)。但是,卞祥真的有這么勇不可擋,讓人一合也接不下嗎?倒也未必,之前,梁山八驃騎之一的史進,就曾與卞祥打三十余合不分勝負。
那么,是否有可能合理解釋這個著名的武力怪圈呢?筆者認為,還是有一種說法可以解釋一下的:
細心的讀者應該注意到了,山士奇是【慣使一條四十斤重渾鐵棍,武藝精熟】,而那次,與林沖交戰(zhàn),【純鋼鐵棍緊挺】,用的正是鐵棍。接下來,山士奇曾平張清,但所用兵器不明,這里就不提了。最后,山士奇戰(zhàn)衛(wèi)鶴,戰(zhàn)酆泰,用的都是槍。
同樣,卞祥三十余合平史進,是【掄大斧來迎】,用的是大斧。而一合刺死酆泰,用的是槍。
這么一分析,我們可以提出一個“兵器不同論”來解釋這個著名的武力怪圈。
但是,僅僅是兵器不同,就對武將發(fā)揮影響那么大嗎?這就還有待進一步地研究了。
當然,筆者還注意到了一點,就是酆泰殺山士奇,卞祥殺酆泰之前,都是【大喝一聲】,這在水滸里,應該就是武將武力最大值瞬間爆發(fā),出必殺技的重要標志。所以,我們是否也可以這么認為,酆泰殺山士奇,卞祥秒酆泰,都是瞬間爆發(fā)的超水平發(fā)揮呢?
還有,大家注意一下卞祥殺酆泰的過程中,二人并沒有兵器相接,這也就讓我們想起了一個很耳熟的詞語:措手不及。比如《三國演義》中關(guān)公斬顏良,趙云刺殺高覽等等。而卞祥秒殺酆泰是否也可以做如下解釋呢?我們不妨來仔細看一看:【二將戰(zhàn)到十合之上,卞祥見山士奇戰(zhàn)不過酆泰,捻槍拍馬助戰(zhàn)。被酆泰大喝一聲,只一锏,把山士奇打下馬來,再加一锏,結(jié)果了性命,拍馬舞锏來迎。怎奈卞祥更是勇猛,酆泰馬頭到,大喝一聲,一槍刺中酆泰心窩,死于馬下!窟@里面雖然酆泰已經(jīng)拍馬舞锏來迎,但由于自身原因,并沒有進入最佳作戰(zhàn)狀態(tài),或者說還沒有完全反應過來。而在暴怒之下的卞祥,雖然本身實力可能并不強于酆泰,但由于已經(jīng)達到了全力以赴的狀態(tài),再加上馬快,自身行動敏捷,所以很快的完成了一合之內(nèi)秒殺酆泰的完美戰(zhàn)績。但是在對敵史進的時候,由于史進的拼死抵抗,再加上本身并沒有完全發(fā)揮,所以和史進斗了三十余合。這也是對這個武力怪圈的第三種解釋。然而具體說酆泰是什么實力,我估計他是高于林沖的,有可能高于卞祥,也就是遼國大將阿里奇左右的水平。至于那個山士奇的真實實力,可能和花榮不相上下。這就是關(guān)于這個武力怪圈的第三種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