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蘇格蘭人,一九五五年生于英國東岸的小城鎮(zhèn)克科底(Kirkcaldy)。
17歲進入牛津大學(xué)圣希爾達女子學(xué)院學(xué)習(xí),是該校最年輕的學(xué)生之一,也是畢業(yè)于蘇格蘭公立學(xué)校、又進入該學(xué)院的第一人。在學(xué)校里,沒有一個人聽懂她的話。
從小立志成為作家的麥克德米德,作家生涯起初并不順?biāo)。她先在德文郡的記者培?xùn)中心待了兩年,接著在格拉斯哥和曼徹斯特兩地的報社當(dāng)了十四年記者,其間已開始嘗試寫作。
她的第一本小說完成于二十一歲,但是投稿無門,被倫敦各大出版公司退稿。在朋友的建議下,她把小說寫成劇本,竟被改編成舞臺劇,于是,薇兒·麥克德米德成了劇作家,但仍不成功,最后慘遭代理人拋棄。后來,麥克德米德改弦易轍,從自己最喜歡的犯罪小說重新出發(fā),師承自己喜歡的莎拉.派瑞斯基(Sara Paretsky),把場景從美國換成英國,再將政治介入的議題與女性主義思維的影響雙雙融入情節(jié)中,成為推動戲劇張力的主軸。
從一九八四年開始,麥克德米德著手寫《謀殺報道》(Report for Murder),一九八七年此作獲得出版機會。一九九一年四月,寫到第三本小說《最后版本》(Final Edition)時,她辭掉記者工作決定專心創(chuàng)作,這時她已經(jīng)可以靠寫作維生了。一九九五年,麥克德米德以《人魚之歌》勇奪金匕首獎,此書銷售在英美兩地皆大獲捷報,更讓她登上暢銷作家的寶座。
麥克德米德的作品節(jié)奏明快,有通俗小說的動作場面,有類型小說的繁復(fù)情節(jié),更有關(guān)懷社會的嚴肅主題。她筆下共有三個系列:曼徹斯特女調(diào)查員凱特·布蘭妮根探案、女同性戀自由記者琳賽·高登探案,以及臨床心理學(xué)家東尼·希爾搭配總警探卡洛·喬登的兩人組探案,故事中的女主角清一色是有稜有角的女強人。每個系列作的評價都很高,除此之外,亦著有數(shù)本獨立作。已翻譯成三十國語言,全球銷售逾千萬冊。其中《血中之弦》(The Wire in the Blood)與《刑場》(A Place of Execution)還被拍攝成兩部得獎電視影集。
在過去二十年中,麥克德米德一直是蘇格蘭犯罪小說創(chuàng)作的前驅(qū),也廣受推崇。她在接受采訪時曾說,從前那種超級警探、尋找兇手是誰的寫作概念已然過去;現(xiàn)代的犯罪小說所書寫的,應(yīng)該是忠實描繪、反映現(xiàn)今社會與政治上的改變。一如麥克德米德在作品中始終堅持的──揭露社會所面對的各種問題與爭議,她甚至認為,這就是犯罪小說作家必須肩負的責(zé)任。
二○一○年,英國犯罪推理作家協(xié)會頒贈「鉆石匕首獎」給麥克德米德,不只表揚了她在推理小說杰出的終身貢獻,也肯定她對推動犯罪小說書寫進步的功不可沒。
目前,麥克德米德住在距離蘇格蘭邊界五十公里,諾森伯蘭的一座小村莊里,每天過著寫作、在海灘漫步構(gòu)思故事,以及與家人、愛犬相處的簡單生活。
系列作品
林賽·戈登系列
Report for Murder (《謀殺報道》)(1987)
Common Murder (1989)
Final Edition (1991) US Titles: Open and Shut, Deadline for Murder
Union Jack (1993), US Title: Conferences are Murder
Booked for Murder (1996)
Hostage to Murder (2003)
凱特·布蘭尼根系列
Dead Beat (1992)
Kick Back (1993)
Crack Down (1994)
Clean Break (1995)
Blue Genes (1996)
Star Struck (1998)
托利·希爾/卡羅爾·喬丹系列
The Mermaids Singing (《人魚之歌》)(1995)
The Wire in the Blood (《血中之弦》)(1997)
The Last Temptation (2002)
The Torment of Others (2004)
Beneath the Bleeding (2007)
Fever of the Bone (2009)
The Retribution (2011)
Cross and Burn (2013)
其他作品
A Suitable Job for a Woman (1994); non-fiction
The Writing on the Wall (1997); short stories, limited edition of200 copies
A Place of Execution (《刑場》)(1999)
Killing the Shadows (《殺影》)(2000)
The distant Echo(《遙遠的回聲》)(2003)
Stranded (2005); short stories
Crime in the Skin (2006)
The Grave Tattoo (2006)
A Darker Domain (《黑暗領(lǐng)域》)(2008)
Trick of the Dark (2010)
The Vanishing Point (《盡頭》)(2012)u200b
大陸出版作品
《刑場》
《刑場》內(nèi)容簡介:
1963年冬天,古老而封閉的斯卡代爾村就像一個游離于世界之外的獨立存在。小女孩愛麗森的神秘失蹤打破了這個世界的寧靜,而同時被打破的還有人性的平和。當(dāng)年輕的探長喬治·內(nèi)貝特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找到失蹤的愛麗森時,村民的敵對態(tài)度、媒體的挑釁和非議等等,全都成了巨大的阻礙。當(dāng)案件陷入舉步維艱的泥潭時,突然出現(xiàn)了一些致命的證據(jù)……
三十幾年后,作家凱瑟琳為了寫一本小說重新揭開了這起案件的面紗,卻意外發(fā)現(xiàn)被埋葬了幾十年的真相。人性的善惡裁決到達了臨界的極限,古老的村莊成了一座道德的刑場……
《遙遠的回聲》
《遙遠的回聲》內(nèi)容簡介:
1978年冬,一場大雪降臨在蘇格蘭的圣安德魯斯。深夜,四個從派對回來的大學(xué)生在圣山雪地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被奸殺的女孩。盡管他們找來了警察,但他們卻成了嫌疑犯。一夜之間,四人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死者家人的報復(fù),媒體的騷擾,警察的威逼利誘,人們歧視的眼光。他們儼然在法律之外被釘上了“兇手”的罪名,他們的人生幾近崩潰。
25年后,警方?jīng)Q定重啟懸案。此刻的四人早已分道揚鑣,但死亡的陰影卻再次降臨,兩個人接連被害,警方卻束手無策。為了保護摯愛的家人,為了洗刷被污蔑的清白,幸存者們發(fā)誓要和兇手進行一場生死角逐,揭露那遙遠的真相。
善與惡,誰是法律天平上的最終勝者?
《黑暗領(lǐng)域》
《黑暗領(lǐng)域》內(nèi)容簡介:
2007年的一天,一個女人走進了蘇格蘭警察局。為挽救身患絕癥、需要骨髓配對的兒子,她向警方報告了一起失蹤案,失蹤者是她的父親,失蹤時間長達22年。
蘇格蘭頂級富豪格蘭特爵士的獨生女卡特和外孫亞當(dāng)在22年前被無政府組織綁架,交付贖金時,卡特在混亂中被槍殺,僅六個月大的亞當(dāng)則從此人間蒸發(fā)、生死不明。而兇手更是逍遙法外,讓爵士痛苦半生,讓警方顏面盡失。直到22年后,新的線索才再次出現(xiàn)。
傳奇女督察凱倫同時接下了這兩起看似毫不相關(guān)的案件,隨著調(diào)查的不斷深入,兩起案子開始產(chǎn)生錯綜復(fù)雜的交集:消失的馬戲團、荒廢的別墅、被塌方掩埋的骷髏......
撕開層層迷霧,最終的真相是一個由人性的罪惡構(gòu)成的巨大黑暗漩渦……
《血中之弦》
《血中之弦》內(nèi)容簡介:
對“她”而言,罪犯就像一名偽裝者,冷酷狡詐的人,也可能戴著無害的假面具。那個當(dāng)紅的一線主持人杰可?文斯,是她的英雄、她的偶像。他搶眼奪目、魅力非凡,受盡萬人崇拜?墒,難道他竟是變態(tài)兇殘的連續(xù)殺人犯?對“他”而言,謀殺就像一場魔術(shù)表演,敏捷的手法,得以蒙騙所有人的目光。直到,那個自稱夏茲?波曼的探員出現(xiàn),將七張照片一字排開在他面前。七個女孩,像是同一模子刻出的相似臉孔。他想起自己是如何用虎鉗夾碎她們血肉模糊的手腕,聽她們哀嚎著美夢的幻滅。只有在這個時刻,他從前遭受過的痛苦才能暫時得以平息。只是,現(xiàn)在居然有人妄想破壞他唯一的樂趣!那些愚蠢至極的犯罪側(cè)寫特別小組的側(cè)寫員,他將讓他們知道,他們找錯了目標(biāo),惹上了不該招惹的人……
《人魚之歌》
《人魚之歌》內(nèi)容簡介:
殺人對“他”來說,是一種天分,更是一門藝術(shù)。沒有人知道兇手是“他”。四名男性死者生前均遭到不可思議的殘忍虐殺∶四肢脫臼變形、性器官毀損。這個心理變態(tài)的連環(huán)殺手,讓全城人心惶惶。最后,束手無策的警方只好請來知名的犯罪分析專家東尼?希爾,據(jù)說他能根據(jù)命案的線索,描摹出兇手的背景、心態(tài)與作案動機。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心理斗智!東尼?希爾和“他”,誰能先讓對方掉入彼此布下的陷阱?面對這個令“他”又欣賞又妒恨的男人,“他”可得好好思索,要準(zhǔn)備什么樣的刑具,來好好“愛”他……
個人成就
薇兒·麥克德米德被譽為繼柯南·道爾、阿加莎·克里斯蒂后英國推理小說界新代言人,獲獎無數(shù),囊括了金匕首獎、埃德加獎、安東尼獎、巴里獎等一系列世界級推理大獎,并榮獲代表著推理作家終身成就的英國最頂級的鉆石匕首獎。其作品也經(jīng)常被搬上熒幕,經(jīng)典的罪案英劇《心理追兇》就是出自其手。
一九九五年,麥克德米德以《人魚之歌》(The Mermaids Singing)勇奪英國犯罪小說作家協(xié)會金匕首獎,此書的銷售量在英美兩地皆大獲捷報,更讓麥克德米登上名副其實的暢銷作家寶座。二○○五年,英國犯罪作家協(xié)會贊譽她是“匕首中的匕首”;二○一○年再度頒贈她代表終身成就的“鉆石匕首獎”。目前全球已有四十種語言的譯本,共售出一千萬冊。
獲獎和榮譽
推理作家協(xié)會卡地亞鉆石匕首獎
2005年,擔(dān)任愛爾蘭弗蘭克·奧康納國際短篇小說大獎評委會主席
英國推理作家麥卡倫金匕首獎
英國推理作家協(xié)會麥卡倫短篇小說匕首獎
安東尼獎最佳小說
驚險言情大獎(法國)
WH Smith Thumping好讀獎
埃德加獎最佳評論作品
拉姆達文學(xué)獎
巴里獎最佳小說
GLBTQ圣人與罪人名人堂
神秘/驚悚圖書俱樂部人民選擇獎
被《蘇格蘭雜志》評為蘇格蘭偶像
夏洛克獎最佳推理小說
朗讀書出版商協(xié)會獎
推理作家協(xié)會匕首中的匕首獎決選(紀(jì)念該協(xié)會成立五十周年,在已經(jīng)獲得最佳小說(金匕首獎)的作品中 再選出一部,共四人進入決選最后獲獎的是歐美教父級間諜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此人地位無限高))
Theakston’s Old Peculier 年度推理小說獎(決選)
愛倫·坡獎最佳專題或迷你劇集獎
門廊獎最佳小說
愛倫·坡獎最佳劇集(提名)
石墻獎年度最佳小說
英國圖書獎年度推理/驚悚小說(決選)
愛麗絲·B獎連續(xù)成就獎
Romantic Times出版社最佳私人偵探/警察程序小說獎“書評人選擇獎”
《洛杉磯時報》圖書獎(決選)
作品改編
希爾/喬丹系列被改編成劇集《心理追兇》(Wire in the Blood),主演Robson Green。一共播出6季加一個特別版。
《刑場》(A Placeof Execution)被改編成劇集《道德的刑場》(Place of Execution),備受好評。
媒體評論
麥克德米德是最優(yōu)秀的!都~約時報》
這是一部扣人心弦的犯罪小說,是作者麥克德米德巔峰時代的產(chǎn)物。出色的節(jié)奏感、人物塑造和情節(jié)發(fā)展,加上生動形象的描寫,毫無疑問這又是一部成功之作。——《衛(wèi)報》
一部引人入勝的小說,她是這個時代最棒的!短┪钍繄蟆
一部如刀鋒般的小說,麥克德米德的寫作充滿了張力和權(quán)威。在閱讀完之后,讀者能夠思考一些其他犯罪小說很難賦予的嚴肅問題。——《洛杉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