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朝鮮太子
李垠(1897-1970) 1897年 (編者注:清光緒二十三年)出生于德壽宮。為高宗第三子(序齒則為第七,之前眾子早夭)。1900年(編者注:清 光緒二十六年)封英親王。1907年(編者注:清 光緒三十三年)10歲的時候,高宗被迫退位,33歲的長兄李坧即位,封他為皇太子。同年,日本朝鮮統(tǒng)監(jiān)伊藤博文以“皇太子需要擺脫宮人影響,跟從帝師學習帝王之道”為名,將其帶到日本,送入貴族學校--學習院讀書韓國人民普遍認為,年幼的皇太子是被作為人質(zhì)帶去的。臨行前,退位的高宗囑托他說:“太子啊,皇帝是你的同胞兄弟,你的長兄,但是從皇位來看,他同你形同父子,你們倆應該互相幫助,共同努力拯救大韓社稷。∧闳ト毡玖魧W正是為了這個目的。到日本之后,無論是悲是喜,都要裝在心里,不要表現(xiàn)在臉上!崩钲蟮竭_日本后,當時的明治天皇對他十分喜愛,親自和皇后到皇宮的鳳凰之間迎接李垠,并下令“要像服侍萬事皇太子(后來的大正天皇)那樣侍奉殿下”。
1909年,自稱“立志將韓國改造為日本一樣的現(xiàn)代化國家”的伊藤博文遇刺,日本軍方勢力在朝鮮得勢,導演了1910年的日韓合并,韓國成為了日本的一部分。條約規(guī)定“給予韓國皇帝、皇太子等與其地位相當?shù)淖鸱Q、名譽與和維持這些所必須的歲費”,因而純宗得封昌德宮李王,李垠為王太子,其直系家族皆封為公,保證他們都享受同日本皇族大致相等的待遇。當然,這不過是為了向國內(nèi)外宣示日韓合并不是日本侵略野心產(chǎn)物的策略的一環(huán)罷了。
日本軍人
李氏王公家的男子與軍隊的關(guān)系也和皇族類似。日韓合并后不久,就封李坧為陸軍大將,世子李垠為步兵中尉,李坧的弟弟李堈公則受封陸軍中將,還都配置了韓國人擔任的御付武官。李坧、李堈的大將、中將自然只是禮節(jié)性的,但王世子李垠和李堈的兒子李鍵、李鍝兩公則是實實在在和皇族一樣接受軍校教育,走向了日軍將校之路。
世子李垠讀完學習院中等科后,經(jīng)陸幼,到1917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yè)(二十九期),分配到近衛(wèi)步兵第二聯(lián)隊,大正十二年日本陸軍大學校畢業(yè)。世子初任少尉,兩年又四個月升中尉,又三年零二個月升大尉,升進速度比一般將?斓枚,這一點也是和皇族一樣的。
隨著李垠年齡的增長,其婚事自然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當時任日本首相的第一任朝鮮總督寺內(nèi)正毅鑒于朝鮮幾百年的勢道政治、外戚干政帶來的危害,極力主張從日本皇族中挑選一位公主與之結(jié)婚,并說服了天皇和元老山縣有朋。1917年,他為李垠挑選了梨本宮守正王的女兒方子公主。梨本宮一家對此表示驚疑,但是還是由“這是天皇陛下的意愿”一句話被迫答應了。朝鮮方面,高宗表態(tài)說“只要王世子滿意,我沒有意見”,純宗則意味深長地說“事情發(fā)展到了這一步,那是很自然的”。此事當時被作為“日韓融合”的象征而廣泛宣傳。
1918年12月,大正天皇批準婚約,兩人第一次見面,彼此印象尚可。李垠此時接受了11年的日本教育,早已經(jīng)被日本人同化了。但是,就在1919年1月21日,預備舉行婚禮前四天的深夜,高宗突然去世,婚禮被迫延期。李垠回國奔喪,在高宗遺體前行了號哭三拜之禮;厝毡局,不顧守孝三年的朝鮮古禮,于1920年4月27日在鳥居坂御殿舉行了婚禮。
對李垠來說值得慶幸的是,他這位日本妻子方子受過良好的教育,為人賢淑,從結(jié)婚那天起,她便把自己的名字改為“李方子”,把自己看作是朝鮮王子的發(fā)妻。因此,他們婚后生活是和睦的,這使從小便失去家庭溫暖的李垠深感欣慰。
1921年8月,李方子生下一子,取名李晉。1922年4月,尚在日本陸軍大學校學習這對小夫婦獲準攜嬰回國覲見兄王純宗。對李垠來說,這是他11歲去國后第三次踏上故國的土 地,前兩次分別是為母親和父親奔喪,而這次才是真正的省親,內(nèi)心的歡愉是自然的。他們4月23日乘船啟程,抵釜山后改乘火車赴漢城。他們受到了朝鮮王室和 臣民們的熱烈歡迎。他們到昌德宮拜見純宗,28日這天又按王室安排重新依舊制補行婚禮。 歡聚中,李方子用不太流暢的朝鮮語同人們交談,熱烈的場面使她感到,朝鮮的王族們似乎已接納了她這個日本媳婦。這多少使她有些內(nèi)疚,因為她一直認為朝鮮王室和民眾都對她懷有敵意。 準備5月8日返回日本。但就在5月7日夜,侍從突然驚慌失措的跑進來稟告說,他們不滿周歲的兒子突患重病,抽搐不止。李垠夫婦急忙跑進嬰兒奶母房 間,只見幾個小時以還活潑可愛的兒子這時面色鐵青,嘔吐不止,已陷入昏迷狀態(tài)。顯然是中毒。李方子瘋了似地呼求醫(yī)生救命,但醫(yī)生此時已無能為力。不一會 兒,七個月大的嬰兒,朝鮮王室第29代繼承人李晉死了。 嬰兒被毒殺顯然是一個政治行為。有人說,朝鮮王室憎恨這個有著一半日本血統(tǒng)的王室新成員;也有人說,這與王室內(nèi)部爭奪王位繼承權(quán)的暗斗有關(guān)。 可愛的兒子突然死了,李方子悲慟欲絕。她暗下決心,假如上天仍能賜她一子,她發(fā)誓在兒子成人之前,絕不讓他踏上朝鮮的土地。 純宗為了安慰弟弟,也許是懼于日本的壓力,下令破例為夭折的嬰兒舉行葬禮,將之葬在高宗和嚴妃墓傍,定名為“崇仁園”。
1926年四月,兄長李王坧薨,李垠繼承李王家,稱李王垠。 1926年日本關(guān)東大地震后,日本加強了對在日朝鮮人的鎮(zhèn)壓。李垠欲助無力,便想離開日本去歐洲游歷。但是日本當局拒絕了,據(jù)方子王妃之母梨本宮伊都子王妃寫的《三代天皇與我》記載,宮內(nèi)省唯恐已經(jīng)成了日本王族的李王被受訪國以“朝鮮國王”的規(guī)格接待,結(jié)果旅行只能以非官方的形式進行。此外,據(jù)說路上路過上海的時候,當時在上海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警務部長金九偵得李垠行程,決定在上海劫持之,使 之參加反日活動,但就在一切準備就緒時,日本密探偵得此案,采取對應措施,禁止李垠夫婦上岸,李王想必又一次痛感到了自己立場的微妙。
不過,回到日本后他作為軍人的待遇還是一如既往與皇族一樣。順順利利地當上了少佐、中佐,先后任近衛(wèi)步兵第二聯(lián)隊大隊長、教育總監(jiān)部部員等職,1931年2月,李方子又得一子。時雖嚴冬,但李垠夫婦卻如沐春風。因為自從10年前第一個嬰兒死后,他們夫婦便被為王室傳宗接代的義務感壓得透不過氣來,F(xiàn)在,他們長長地吐了一口氣,滿臉都是激動的淚花。這個消息傳回朝鮮,純宗的未亡人尹大妃立即拍去祝賀的電報,并為嬰兒命名為“玖”。昭和十年八月升為大佐,任宇都宮步兵第五十九聯(lián)隊的聯(lián)隊長。當時李垠只有三十七歲,不消說,他這個聯(lián)隊長比他陸士同期第一名的來的還快。(他那一期的就是鈴木貞一、牟田口廉也、田中久一、安達二十三、北野憲造、中村明人、豐島房太郎等人)
李垠剛繼承王位那會,任參謀本部屬員兼朝鮮軍司令部屬員,但不住在朝鮮。因此這個聯(lián)隊長職務是他第一次到地方上任職。他本人估計很緊張,不過他那個聯(lián)隊的官兵一聽要來一個比皇族還特別的王族聯(lián)隊長就更加緊張了。不過李王甫一上任就把聯(lián)隊里的一干軍官分批叫到他宇都宮市里的新家招待吃飯,演習的時候又給士官、士兵發(fā)巧克力吃,很快就和部下打成了一片。這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李王家的自產(chǎn)比其他公家更為豐厚(《英親王李垠傳——李朝最后的皇太子》),更是因為李王王族的身份才會如此在意。
昭和十一年二月二十八日,李王率手下聯(lián)隊一部(一個混成大隊)開往東京。毋庸諱言,是為了對付二十六號凌晨于蜂起于帝都的一干青年將校的叛亂(二·二六事件)。據(jù)上引傳記,周圍的人都說“不論如何這種時候都不該派王族出去”,但李王堅持認為“聯(lián)隊長直接指揮是理所當然的”,義無反顧地殺奔東京。二十九日零點半過一點,到達新宿車站的混成大隊編入戒嚴司令官指揮序列,接收了九段坂靖國神社附近的賓館作為團部。當時,東京日日新聞的陸軍擔當記者石橋恒喜在滿是傳令軍士、混亂不堪的賓館大堂里發(fā)現(xiàn)了李王的身影,一個人坐在椅子上,表情沉痛,兩手拄著軍刀刀柄,身體一動不動(《昭和的叛亂》下)。
如前所述,叛亂發(fā)生后皇族軍人都去覲見昭和天皇,滯留宮中了。不知何故,李王上京后并未徑直前往天皇處,想必也是他身份特殊的關(guān)系。叛亂完全鎮(zhèn)壓后,李王覲見了天皇,并在東京呆了幾天,不過沒回赤坂的王府(現(xiàn)在的王子大飯店赤坂舊館),而是住在德川公爵府上,大概是考慮到戒嚴令還未撤銷的緣故。
此后,李王歷任陸士教官、近衛(wèi)步兵第二旅團長、留守第四師團長(留守師團負責部隊開赴前線后的兵員補充等事務),到昭和十六年七月終于當上了宇都宮第五十一師團的師團長。八月,出征滿洲,不過只干了四個月就被轉(zhuǎn)到教育總監(jiān)部,在同美英開戰(zhàn)前回到了日本。順便一提,昭和十七年秋,第五十一師團從中國大陸轉(zhuǎn)戰(zhàn)新幾內(nèi)亞,死傷慘重。
戰(zhàn)敗那會,李王擔任軍事參議官,此前兩年則是第一航空軍的司令官。他在視察各地航空隊的時候,總要去參拜當?shù)氐耐恋貜R,據(jù)《英親王李垠傳——李朝最后的皇太子》的說法,“是不是發(fā)自正心我們無由得知,不過他那樣子不管誰看了都會絕對是一個理想的日本皇族,這一點確實不容置疑的!
艱難歸國
1945年8月,日本戰(zhàn)敗投降。當時日本天皇召開御前會議李垠是參加了的,不過他對此事的感受遠比一般日本軍人復雜得多。是日本吞并了他的祖國,但是日本給了他一個舒適的家。使他過著人上人的生活。他對日本的感 覺,豈是簡單的一個“恨”或“愛”字所能概括!他清醒地意識到,如今這一切都要結(jié)束了。自由要有了,生活卻無著了。怨恨對象和依靠對象同時沒有了。他對未來感到茫然。 御前會議結(jié)束后回到家里,他自語似地對妻子說:“我不是日本人,但也很難說是一個真正的朝鮮人。我不知道解放后的朝鮮是否會接納我。”
1945年11月29日,日本天皇裕仁召開御前會議,宣布由于盟軍總司令部的命令,除了天皇的弟弟秩父宮、高松宮、三笠宮之外,其他的12家皇族成員:閑院宮、伏見宮、東伏見宮、賀陽宮、久邇宮、東久邇宮、梨本宮、朝香宮、山階宮、北白川宮、竹田宮、昌德宮全部降為平民。李垠自此被取消日本皇族身份。李垠在法律上由王族降為平民。隨后,李垠到美國占領軍的軍政廳登記為“在日韓國人”,李方子一并作了同 樣登記。他想返回韓國,但是由于國內(nèi)民族主義及共和主義力量的反對,李承晚總統(tǒng)因政治理由拒絕其回國。李承晚擔心,李王室正統(tǒng)繼承人回國有可能擁有太多的擁護者,這會對新貴的權(quán)勢構(gòu)成威脅。 同時,在大韓民國成立之后,被視為韓奸的李王家族在韓國的財產(chǎn)大部被沒收,在北朝鮮的王室財產(chǎn)更是早被沒收一空。在日本的財產(chǎn)也因盟總對日本皇族、貴族和財閥征收巨額財產(chǎn)稅而幾乎喪失殆盡,在東京紀尾井坂的府邸也因財產(chǎn)稅而被迫出賣(后成為東京王子飯店)。
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鑒于韓國軍隊潰敗如潮,美國人一度想把李垠弄回韓國讓他在軍事上發(fā)揮作用。因為韓國軍事人才太缺乏了。在舊日本軍隊中,受過系統(tǒng)的軍事教育、有帶兵打仗經(jīng)歷并軍階位達中將的朝鮮人只有兩人,一位是李垠,另一位是洪思益。后者曾在菲律賓指揮日軍作戰(zhàn),戰(zhàn)后被菲定為戰(zhàn)犯處決了。美國有此意向 后,韓國立即盛傳李垠將出任韓國國防部長。李承晚懷疑美國人想換馬,立即使出一切招術(shù)阻止李垠返國。
李承晚根本不承認他是韓國人。李垠數(shù)次赴韓國駐日機構(gòu)申請護照皆遭拒絕,李垠變成了一個沒有國籍的人。
他生在王族,長大從軍,沒有生存技能,也沒有真正的朋友。他徹底孤立無援。他開始以典當舊物過生活。汽車、家俱、房子,甚至他最喜歡的蘭花、珍藏多年的傳家寶皇后大禮服也先后被賣掉了。 李垠夫婦只能以蘑菇度日。
1950年,其獨子李玖自費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留學,1957年畢業(yè)前夕,李垠夫婦多方湊了盤纏去美國看望兒子,在紐約郊外的公寓里生活了兩年。這是李垠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返回日本時,李垠夫婦為機票款無著而焦急,后來一位日本電影發(fā)行商資助5000美元,夫婦二人方算歸期可定,不過,這時李垠卻突患腦溢血被送進了 醫(yī)院。東京對他來說是愛恨交加的地方。窮困潦倒不免焦急上火,重返是非之地令人心煩意燥,于是病倒了。這樣,直到1959年5月,李垠勉強可以步行時,他 們才返回日本。1959年,李垠因腦血栓突然臥床不起,5月回到日本治療,生活仍然貧苦。
1960年4月,韓國爆發(fā)“四一九”大起義,李承晚政權(quán)倒臺。民主黨執(zhí)政后,尹潽善出任韓國總統(tǒng),張勉為總理。新政府對李垠尚算友好,尹潽善親自寫信給李垠,對此前韓國政府對他的冷淡態(tài)度表示歉意。張勉則托人傳話說有意請英親王出任韓國駐英國大使,李垠婉言拒絕。他視政治為畏途,何況韓國政局不穩(wěn)。危邦不居。 果然,1961年5月韓國發(fā)生“五一六”軍事政變,張勉政權(quán)被推翻。好在新上臺的樸正熙對李垠很寬厚。同意負擔其醫(yī)療費用和生活費,并恢復李垠夫婦的大韓民國國籍。不過此時李垠已無法對此表示謝意。因為幾天前李垠再次 發(fā)病住院,已處于昏迷狀態(tài)。直到這年9月他才恢復知覺。同年11月樸正熙訪美途經(jīng)日本會見了李方子,他表示要盡快讓病榻上的李垠和同樣流落日本、住在精神 病院的高宗惟一的女兒德惠翁主回到韓國。 1963年11月22日,李垠夫婦踏上了飛往漢城的專機。一個小時后到達韓國金浦機場。人們擁上前去歡迎去國近60年的英親王,但他們看到的卻是一個躺在擔架上已失去知覺的瀕死老人。
李垠被直接從機場送進了圣母醫(yī)院。 入院一周后出現(xiàn)奇跡:李垠會微笑了,臉色也漸有血色。后來他恢復了意識,也能看電視了,但也只能以醫(yī)院為家了。李王家族尚存人世的老年成員們住在舊王宮樂善齋,近在咫尺,但無法見面。 1964年春,李垠已經(jīng)可以坐在病椅上遙望窗外的天空了。他放眼望去,突然失聲叫道:“啊,南山!”兩行熱淚滾下來。這是他兒時的山,60年后終于又見南山。 1967年10月,李垠在病榻上度過了其70歲生日。
1970年5月1日,李垠病危。為了使他能在死前見一見他日夜思念的兒時居住過的樂善齋,李方子和李玖夫婦令人把他抬上了汽車。到達樂善齋后人們最大的期望就是他能睜開眼睛看一看這里舊時的屋舍,舊日的草木,但他始終未能睜開眼睛。這天下午1時,他死了。他死時73歲,歸國6年又6個月。追謚大韓帝國愍文仁武莊至孝明暉皇太子。
1970年5月9日,大韓民國政府為大韓帝國最后的皇太子“懿愍皇太子英親王李垠殿下”舉行國葬儀式。日本高松宮及王妃代表日本天皇出席。運載李垠遺體的車輛自昌德宮敦化門駛出,緩緩開往金谷地區(qū)位于高宗洪陵旁邊的皇太子英親王園寢--崇仁園,葬在早夭的王子李晉身旁。沿途數(shù)十萬漢城市民迎送這位命運蹉跎的大韓帝國最后一位皇太子。人群中有許多人大聲哭喊“英親王殿下離去了!朝鮮時代終結(jié)了!”。
人物評價
當日,KBS(韓國放送會社)在廣播中做了如下總結(jié):“今天,前皇太子英親王李垠氏的國葬儀式在漢城舉行。朝鮮王朝500年歷史中的最后一位皇太子生平坎坷,在歷經(jīng)多種艱難困苦后去世,享年七十三歲。他的一生是舊皇室悲劇的象征,是孤獨、忍耐、屈從的一生。如今皇太子已經(jīng)將這一切恩怨榮辱置之身外,終于得以寧靜地長眠在其父皇的身側(cè)”。王妃李方子則作為未亡人居住于昌德宮樂善齋,繼承李垠“一定要對韓國人民贖罪”的遺愿,在晚年設立了明暉園,對韓國的殘疾兒童實行文化教育,后又創(chuàng)立了慈惠學校,對弱智兒童進行教育,受到韓國和日本政府的高度贊揚。李方子于1989年4月30日去世。與李垠合葬于崇仁園。日本皇室成員出席了她的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