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呂西耶
Paul Serusier (1863-1927年)
保羅·塞呂西耶生于巴黎,逝于莫爾萊。塞呂西耶作為理論家使人忘記了他是位畫家。他曾就學于巴黎朱利安美術(shù)學院,與德尼、博納爾、維亞爾等先后同學。
塞呂西耶深受高更象征和綜合理論的影響,對于直接師造化的印象派藝術(shù)抗之以推理和論證的邏輯。對即興和直覺,他卻答之以思想。他的畫構(gòu)思縝密,素描和創(chuàng)作簡練。
他的思想要比他的畫更具有說服力,但他的作品已受到人們的關(guān)注。由于他參與創(chuàng)造了一個有價值的體系和畫派,而在歷史上享有一定的地位。
納比派
1888年夏天,24歲的塞呂西耶在法國西北部布列塔尼的阿旺橋與在那里作畫的高更相遇,高更那時剛畫完《雅各與天使在搏斗》一畫,那主觀的、帶有神秘意味的象征性色彩征服了這位年輕畫家。他后來又隨高更到一個稱為“愛之林”的森林寫生,高更指出色彩的奧秘:“樹木應(yīng)當是什么顏色?你看到多多少少的紅色嗎?很好,在畫面的那個地方放上真正的紅色!敲从白幽兀考偃缭谀莾河幸稽c藍色就好了。那么你把調(diào)色板上最漂亮的藍顏色放到那兒去!”塞呂西耶邊聽邊隨手在一個煙盒上按高更的指點畫了一幅小風景畫,他拿著這張畫回到正在學習的巴黎朱利安學院,圍觀的同學有博納爾、維亞爾、蘭森、瓦洛通等。他們一下子成了高更主義者并把塞呂西耶這幅小畫稱“護符”。出自對這一新發(fā)現(xiàn)的熱情,詩人卡扎里稱之為“納比”,希伯來語義為“預(yù)言者”或“先知”之意。就是納比派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