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摩騰,Kā?yapamātanga,全名迦攝摩騰,迦攝即迦葉,意譯飲光,摩騰意譯大象,中天竺人。擅長禮儀,解大小乘經(jīng)典,常以游化為己任。昔日有次前往天竺一附庸小國講《金光明經(jīng)》時,正值外國軍隊侵犯國境。摩騰說道:據(jù)經(jīng)上講,能說此經(jīng)法,為地神所護,使所居安樂。今將爆發(fā)戰(zhàn)爭,這不是以經(jīng)法使人民獲益的好機會嗎?他因此發(fā)誓犧牲自己的利益,親身前往邊境勸和,結果使兩個國家高興地避免了戰(zhàn)爭,他自己也由此名聲鵲起。漢永平十年(公元67年),漢明帝夜夢金人飛空而至,次日乃大集群臣,以占卜預測此夢的吉兇禍福。知識淵博的大臣傅毅回答說:臣聞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夢到的大概就是佛吧;实垡詾樗f得很對,因此就派遣郎中蔡愔博士及弟子秦景等,前往天竺尋訪佛法。蔡愔一行于彼國遇見迦攝摩騰,請求他跟他們一起返回漢地。摩騰誓志弘通佛法,因此不懼疲苦,冒涉流沙,來到洛陽。漢明帝隆重迎接他并大加贊賞與獎勵,于城西門外建立精舍讓他居住,這是漢地有沙門的開始。但是大法初傳華夏,沒有很多人歸依信仰佛教,由于找不到具有接受能力的人來向他們弘揚,迦攝摩騰只好將對佛法的高深見解蘊藏于胸中。沒過多少年迦攝摩騰就卒于洛陽。有歷史資料記載,迦攝摩騰翻譯了《四十二章經(jīng)》一卷,最初存放于摩騰所住處----蘭臺石室第十四間中,也就是今日洛陽城西雍門外之白馬寺。還有一個傳說,就是外國某國王毀破諸寺,唯有招提寺未及毀壞,這時夜間有一匹白馬繞著塔悲哀地嘶鳴,有人隨即將此事告訴國王,國王因此立即停止破壞諸寺,并將招提寺改名為白馬寺。由于這個緣故,很多寺院在選擇名字時,都取了白馬寺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