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信息
姓名:祖大弼
性別:男
出生年月:不詳
國籍:中國
朝代:清朝
籍貫:遼寧遼陽
民族:漢族
身份:政治人物
人物簡介
明將,遼東(今遼寧遼陽)人,祖大壽之弟。異常驍勇,作戰(zhàn)時喜呼喝吶喊,綽號「祖二瘋子」。嘗隨洪承疇剿滅流寇。隨祖大壽抗清,多有功勞。松錦之戰(zhàn)明軍敗沒后,與祖大壽降清。
單騎斗清軍
卻說城內(nèi)聞得城外大叫,馬世龍登城一看,原來是祖大弼帶了一萬兵馬趕來救援。祖大弼道;u2018快快開門,俺早已餓的前胸貼后脊梁骨了,馬上給俺們開飯。u2019馬世龍連忙放入,安排人做飯。孫承宗特意讓人送來五斤熟牛肉犒勞祖大弼。祖大弼道;u2018這點肉怎能夠吃?快弄條狗來讓俺下酒。u2019馬世龍忍住笑,吩咐人找條狗殺掉煮上。祖大弼如風卷殘云一般,將熟牛肉吃個精光。等得心焦,將那半熟狗肉撈出,用短劍切開,帶著血絲囫圇下咽。一壇烈酒喝得精光,將那條狗又吃了半只。酒足飯飽之后,祖大弼道;u2018俺得消化消化食,馬上安排俺出城與韃子廝殺。u2019馬世龍道;u2018將軍遠來,尚未休息,且天色已晚。且歇息一兩日再出城廝殺不遲。u2019祖大弼道;誰鳥耐煩等候?不活動活動筋骨怎能睡得著?休要多言,俺只是自家一人去便了。u2019說罷起身上馬,喝令打開城門,單槍匹馬直奔敵軍大營。
來到敵軍營前,厲聲喝道;u2018認得你祖爺爺么?哪個出來與爺過三百招?u2019滿兵一見這座黑鐵塔,卻是熟悉;琶ε苋胫熊姶鬆I向多爾袞報告;u2018祖二瘋子一個人在營外挑戰(zhàn),眾將等大帥號令。u2019多爾袞笑道;u2018這個不知死活的啥時候來的?我若眾人敵他一個倒是抬舉了他,鼇拜你也單騎會他一會,卻當玩笑。u2019原來祖大弼甚是勇猛,曾單騎沖陣直取皇太極,差一點將皇太極戰(zhàn)馬戳死。幸虧眾將相救方才脫險。臨別祖大弼尚在高喊;u2018你們一大幫人打俺一個算啥能耐?找一個會打的與俺會會。u2019所以清軍盡知祖二瘋子大名。鼇拜乃是滿軍中第一武士,有萬人敵之稱,從未遇過對手。領(lǐng)皇太極之命,正要在兩軍陣前施展手段,立時打馬出營來到戰(zhàn)場高聲叫道;u2018祖二瘋子,認得你鼇拜爺爺么?今日我讓你粉身碎骨,有來無回?吹?u2019兩人當時殺在一處,你來我往,大戰(zhàn)了一百余個回合,尚難分出勝敗。兩下士兵都看得來勁,不斷的敲鼓吶喊助威。
鼇拜見馬力已乏,架住祖大弼巨斧說道;u2018且去換馬,回來再戰(zhàn)。u2019祖大弼正殺在興頭上,哪里肯放?厲聲喝道;u2018你休要找借口逃命,你我可以步戰(zhàn),今夜非分出個勝敗不可u2019。u2019鼇拜大怒道;u2018好你個黑熊瞎子,你當我真的怕你不成?u2019二人跳下馬來,在草地上你來我往,又大戰(zhàn)二百余回合,還是不分勝負。鼇拜道;u2018今日已晚,你我可明日再戰(zhàn)。u2019祖大弼尚不肯放手道;u2018你只認輸,俺便作罷。u2019鼇拜又氣又恨,但卻脫不了身。
皇太極看兩人已斗到半夜,還是難解難分,祖大弼卻纏著鼇拜不放,心生一計,高聲喊道;u2018祖大弼可回去吃飯,吃完了再打。u2019這一提醒祖大弼果然覺得饑餓難耐,架住鼇拜的大刀叫道;u2018俺老祖餓了,回去吃飯了也。u2019言罷轉(zhuǎn)身便跑。鼇拜總算是脫了身,筋疲力盡回到大營連連嘆道;u2018好一個祖二瘋子,從未見過如此惡人。u2019皇太極與眾將哈哈大笑道;u2018若是不喊他回去吃飯,你今夜是別想睡覺了,u2019祖大弼回營將那半條狗吃個精光。喝了一壇半酒,一覺睡到日上三竿。
祖大弼再次出城挑戰(zhàn),敵營卻無人出來奉陪了。皇太極命大軍圍住錦州,四下攻打各個要塞城堡。打下一個平掉一個。連新筑大凌在內(nèi),平掉了八處城堡。孫承宗在城里兵微將寡,干著急卻無可奈何。祖大弼連連挑戰(zhàn),清軍只是用弓箭回答,朝廷援兵一處也不到。孫承宗再三相催,兵部告知;u2018孔有德反了登州,各路援兵都去圍剿孔有德。錦州只要固守,敵軍自然退兵。u2019
孫承宗見清兵圍城不退,與馬世龍商議出奇兵騷擾敵軍大營,迫其退軍。馬世龍捆扎了幾百草人,于黑夜從城頭往城下吊。滿軍發(fā)現(xiàn),報告多爾袞。多爾袞道;u2018可派三千弓箭手,射死下來明軍。u2019滿軍放箭,城上吶喊不止。待到天明,明軍將穿滿了箭矢的草人吊上城頭,反過來拿這些箭來回射滿軍。如此連續(xù)幾夜,多爾袞道;u2018想是城內(nèi)缺箭,故誘我箭矢。今后只留人警戒,不要輕易放箭。u2019馬世龍見滿軍不再射箭,找到祖大弼道;u2018今夜我要帶人偷營,祖將軍可把守好城池,休要大意。u2019祖大弼一聽要出城廝殺,哪里按納得住?一躍而起,非要一起前去不可。馬世龍道;u2018此番是直取皇太極中軍大帳,甚是兇險。祖將軍若是殺得性起,不肯速戰(zhàn)速退,須要誤我全軍性命。u2019祖大弼道;u2018只要讓俺出城廝殺,俺聽你命令就是了。u2019馬世龍這才答應。
當夜出征人員飽餐了一頓,馬世龍,祖大弼帶一百二十勇士結(jié)扎整齊,吊下城來。滿軍以為還是誘兵之計,并未防備。祖大弼帶頭殺進滿軍大營,馬世龍順風縱火,滿軍營內(nèi)火藥被燒,炸得滿軍全營大亂。馬世龍帶著隊伍穿過亂軍,直撲皇太極中軍大營;侍珮O聽得全營大亂,正在下令不許亂動,忽見祖二瘋子穿煙冒火向自己撲了過來。皇太極一面逃跑一面高呼;u2018誰來救駕?u2019正在危急間,鼇拜帶著御林軍趕了過來,接住祖大弼大戰(zhàn)起來。馬世龍喊道;u2018祖將軍休要戀戰(zhàn),誤了大事。u2019祖大弼猛然醒悟,對鼇拜說道;u2018今天祖爺有要緊事,不陪你了。u2019虛晃一斧,打馬而去。鼇拜忙于護駕,也不追趕。馬世龍,祖大弼一路殺將過去,將滿軍八營全部攪個天翻地覆?纯刺煲茣,馬世龍帶隊回城。正遇多爾袞帶領(lǐng)大軍前來堵截。黑夜里分辨不出是滿軍還是明軍?多爾袞派人前去問話,馬世龍本會滿語,答曰;u2018我們是御林軍,奉旨追趕南蠻子。u2019多爾袞便不心疑。馬世龍等來到城下發(fā)個暗號,城上吊下繩子將眾偷營勇士拉了上來。這一戰(zhàn)全城將士倍受鼓舞,不再如從前那樣人人心慌了。
皇太極見錦州人心已固,傳旨班師,滿軍整隊撤去。祖大壽見了丘禾嘉,非要與他拼命不可。眾人再三相勸,方才拉開。丘禾嘉為推卸責任,向兵部密報;u2018祖大壽屈身降敵,引敵設(shè)伏,以致援軍大敗。u2019祖大壽聞知,也上表揭露道;u2018我大凌四千將士抗敵十萬,堅守殘城二十余日,丘禾嘉坐視不救,以致全軍覆沒。末將單騎血戰(zhàn)而出,卻受丘賊陷害。u2019祖大壽欲赴京辯冤告御狀,孫承宗勸止。孫承宗將實際戰(zhàn)況如實上報,有勝有敗,有得有失,并引咎辭職。梁廷棟隱瞞不住,上報崇禎,崇禎批道;u2018丘禾嘉言過其實,不堪武職,著調(diào)南京任太仆卿。祖大壽功罪相抵,著原職留任。馬世龍,祖大弼各升一級。孫承宗矯旨筑城,引來敵兵,喪失兵勇器械費用無數(shù),本當嚴懲。念在守城有功,著冠帶閑住,削去寧錦敘功世癊。u2019孫承宗去后,馬世龍孤掌難鳴,也辭官不就,隨孫承宗而去。
卻說張春被擒,皇太極十分賞識,派人勸降,即可封侯。張春道;u2018敗軍之將,有死而已,何必多言?u2019皇太極傳旨道;u2018朕本欲與大明修好,各保邊境。怎奈明將屢番侵我疆土,窺我藩屬。張將軍可向大明皇帝表達朕意,兩下休兵,豈不為妙。u2019張春暗思;u2018大明朝政腐敗,軍備不整,難與滿兵抗衡。莫如順水推舟,成就此事,倒是大明之福。u2019于是便答應修書闡明此意。明廷接到來信,崇禎也正有此意。于是委派兵部責成此事,暗里與清廷商議講和條款。授予張春副都御史銜,留于沈陽傳遞信息。張春有妻翟氏,得知張春被縛,對家人道;u2018張君此番定無生還之理,張君殉國,我殉張君,盡皆死得其所。u2019絕食六日而死。鄉(xiāng)人感嘆,為之立碑紀念。
祖姓來源
第一個淵源: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王族之后裔,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
商王朝的開國君王叫“湯”,所以后史中提到商王朝的時候也多稱商湯。
湯的六代孫開始有祖乙、祖辛、祖丁、祖庚、祖甲、祖己……都曾是商王朝君王的廟號,其中的祖乙,名字叫子滕,是這些商王中最有作為的帝王,他任用巫賢為相,勵精圖治,使當時已經(jīng)衰落下去的商王朝中興起來。
關(guān)于祖已的世系,一般認為是:
少典→軒轅→玄囂→蟜極→夋[夔]→契[卨]→昭明[王吳]→相土[土]→昌若[羔]→曹圉[根圉]→冥[季]→核[王亥]→微[上甲]→報丁[報乙]→報乙[報丙]→報丙[報丁]→主壬[示壬]→主癸[示癸]→履(天乙、成湯)[太乙、唐、成]→[太丁]→至[太甲]→辨[太庚]→密[太戊]→整(河亶甲)[戔甲]→滕[祖乙]→旦[祖辛]→新[祖丁]→斂[小乙]→昭[武丁]→曜[祖庚]→載[祖甲]→孝己[祖己(祖伊)]。
商王之名出自史籍《竹書紀年》中的記載,“[]”內(nèi)的名號是甲古文字記載的君王廟號。
在商王朝開國君主商湯執(zhí)政時期,有一個著名的左相仲虺,在仲虺的后代中,有人名叫祖己(祖伊),為仲虺之后的商王朝宰相。
據(jù)史籍《元和姓纂》和《姓譜》等書記載:“子姓,殷后,殷王祖甲、乙、丙、丁支庶因氏焉,殷有祖己、祖伊,漢有祖沂,始家涿郡,望出范陽。”
姓氏學界一般認為,祖氏得姓始祖應當從祖已起算。在殷商武丁的時間,從古籍上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最早姓祖者的史實記載,那便是當時以“道訓諫王”的賢臣祖已,這在典籍《書經(jīng)·高宗彤日》中有明確記載:“高宗祭成湯,有飛雉升鼎耳而雒;祖已訓諸王,作高宗彤日之訓!
第二個淵源:源于蒙古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蒙古族各根義召日氏,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姓氏群體,就是世代的“守陵者”。
蒙語“各各召”是“祖墳”之意,延伸的“各根義召日”表明為更崇高的“祖陵”,多用于對蒙古民族歷史商功勛卓著的先祖、王爺、可汗、大汗等陵寢的尊稱,后有專職世襲的守陵人取之為家族姓氏,即稱各根義召日氏。
在明朝時期,有蒙古族各根義召日氏族人取姓氏的漢義改冠漢姓為祖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第三個淵源:源于滿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薩克達氏,本稱巴雅拉氏,后改以地名為氏,滿語為Sakda Hala,滿語“蒼老、老祖宗”,是一個龐大的滿族氏族部落,有諸多分支,世居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阿扈河(今黑龍江寧安南部六十公里處)、葉赫(今吉林葉赫河、伊通河、伊丹河、東遼河流域)、薩克達(今遼寧撫順峽河流域)、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zhèn))、那木都魯(今俄羅斯濱海地區(qū))、德里倭赫(今遼寧撫順渾河兩岸)、黑龍江兩岸等地,所冠漢姓為多為祖氏、蒼氏、倉氏、麻氏、駱氏、李氏、高氏、海氏、薩氏、里氏、陳氏、羅氏、老氏、英氏、印氏、巴氏、色氏、臧氏、禮氏、佟氏、陀氏、翁氏等。
、啤M族組佳氏,滿語為Ju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融入鮮卑,后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鐵嶺(今遼寧鐵嶺),后多冠漢姓為祖氏。
第四個淵源:源于其他少數(shù)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今彝族、東鄉(xiāng)族、傣族、苗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均有祖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氏,世代相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