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努爾哈赤、李自成起兵反明后,對各地明朝宗室展開捕殺,但明思宗四子朱慈炤是少數(shù)幸存者之一。
人物生平
"田貴妃生永王慈炤(四皇子)、悼靈王慈煥、悼懷王及皇七子。"明朝滅亡那年,他剛剛十二歲,崇禎十七年(1644年),太子16歲,三皇子定王慈燦13歲,四皇子慈炤應(yīng)當(dāng)也有十二三歲。除了這三個兒子外,其他的兒子都已早逝。朱慈炤幼時被封為永王,在成大長人的皇子中排行第三。與對待女兒的方式不同,崇禎在死前命太子、皇三子、皇四子分別藏匿于公卿貴戚家中。
"太子最后出,不及至成國府,而匿民間。永王、定王并至嘉定府。十九日闖入,求上及皇太子。二十日起晨,嘉定侯周奎以永、定二王入朝。闖令行君臣禮,不從,遂長揖。闖曰:『若父何在?孤必?zé)o殺意,何不出一見孤』?永王(即四皇子朱慈炤)曰:『不能面受卿辱,自縊宮中,無他往也』。。。。四月九日,復(fù)入朝,闖命之跪,永王不屈!汉尾粴⑽摇唬£J曰:『汝無罪,姑免』。"
最小的皇四子永王朱慈炤應(yīng)該是兄弟姐妹中最幸運的一個,在大順軍中與哥哥定王失散之后,與一位姓毛的將領(lǐng)逃到了河南,種了一年地。后因為清政府清查“流賊”,姓毛的逃走,他只能一個人流浪,后在鳳陽遇到了一位前朝姓王的給事中,老給事中念及皇恩,將他收養(yǎng)在家,并改名為“王士元”(倒過來念即“原是王”)。在王給事中去世后,四皇子又過上了流浪的生活,,在浙江遇到了一位前朝姓胡的官員,這位胡大人也是個心念故國的人,便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從此朱慈炤以余姚王士元為名靠教書為生,到了康熙47年,他已經(jīng)七十五歲,并且組成了有一妻一妾,六子三女一個孫子的大家庭。他對于自己的身世一直守口如瓶,但他按朱家傳統(tǒng),為兒子取名時以“和”字排輩,最后一字都為帶有土部的怪字。這些舉動逐漸引起人們注意,一念和尚在浙東起義時便打著他的旗號,終于使這位隱藏了幾十年的前明龍種遭到滅頂之災(zāi);跏吭乃幕首尤冶徊,他的妻妾和女兒都自縊而死,男性家人無一漏網(wǎng)。四皇子否認自己參與造反,但他承認了自己是前明皇子,就只能是死路一條。
官方記載《清實錄卷》:"丁未。先是奉差查審大嵐山賊吏部侍郎穆丹押解賊犯朱三、即王士元等父子六人至京、下九卿詹事科道會審。至是九卿等覆奏:朱三供伊系崇禎第四子。"
為了證明四皇子是假的,清朝故意混淆四皇子朱慈炤和五皇子朱慈煥,因為朱慈煥有明朝官方的死亡記錄,而朱慈炤只是明亡后下落不明。于是清朝將朱慈煥已死于崇禎十四年作為證據(jù)說四皇子是假冒:“朱三供伊系崇禎第四子。查崇禎第四子,已于崇禎十四年身故! 將四皇子與早就死了的被封為真君的皇五子混為一談,所有明末清初的史籍都記載崇禎第四子并沒有在崇禎14年亡故,而已經(jīng)事過60多年的老太監(jiān)且不說是真是假,即使是真,又如何認得當(dāng)年僅十二三歲的少年皇子?可惜,明朝的繼承人都必須死,這些連小孩子都騙不了的證據(jù)就把“王老先生”四皇子全家送上了黃泉路,四皇子被凌遲處死,所有兒子被斬立決,唯一的孫子朱鈺寶下落不明,也許已經(jīng)死在了杭州獄中。(見《雞林舊聞錄》和《清實錄》)
后來清朝官修的《明史》反而交代了真相:“永王慈炤,莊烈帝第四子。崇禎十五年三月封永王。賊陷京師,不知所終。悼靈王慈煥,莊烈帝第五子。生五歲而病,帝視之,忽云:“九蓮菩薩言,帝待外戚薄,將盡殤諸子。”遂薨!
史學(xué)家孟森對朱三太子本傳補正,并指出康熙四十七年所獲朱三太子,實為崇禎第四子封為永王者,清廷在朱三太子一事上,“顛倒耳目者二三百年,帝王之用機心刻深長久,為振古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