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選
當(dāng)時,羅馬的兩大望族-奧爾西尼家族和科隆納家族正在進行激烈的爭斗,他們兩家尖銳的矛盾直接反映在選舉下一任教皇的主教團的意見中。一半成員希望下一任教皇出自奧爾西尼家族,而另一半成員則希望科隆納家族勝出。選舉陷入了無望打破的僵局。好幾個月過去了,人們?nèi)匀豢床坏叫陆袒实挠白。本尼迪克特·加塔尼既不擁護奧爾西尼家族,也不擁護科隆納家族,而且對于任何一方而言,他的表現(xiàn)都是特立獨行的。選舉團的主教們無休止地爭吵時,他在一旁伺機觀望,并認為他們最后會選自己作為折中方案的。但下面發(fā)生的事情給了他不小的打擊。選舉團里的一個主教可能是打趣地提議他們不如結(jié)束對峙,選"摩羅尼的彼得"這位知名的隱士當(dāng)教皇算了。其他的主教們不顧這個提議是否只是個玩笑,一致同意這個建議,因為此時此刻他們已經(jīng)互相看看就想吐了。于是他們長途跋涉地來到了彼得在山中修行的巖洞,宣布他這個迷惑不解的隱士成為教皇。長期以來,世間的教皇全是從羅馬的富豪之家里選拔出來的,所以大多數(shù)人都覺得這個質(zhì)樸純潔的人能夠當(dāng)選一定是圣靈插手的結(jié)果。但本尼迪克特·加塔尼并不這么認為。他眼看著煮熟的鴨子飛上了天,而正在上演的這出滑稽劇令他羞憤不已。雖然他必須得接受這個結(jié)果,但他的心里早就有了一番盤算。
狐貍
"摩羅尼的彼得"現(xiàn)在是教皇切萊斯廷五世,世俗的教皇政務(wù)令他這個外行頭暈?zāi)X漲。他習(xí)慣于在深山老林里修行,而不是統(tǒng)治整個天主教世界。疑惑重重的教皇便把加塔尼當(dāng)做專職顧問來咨詢,而加塔尼正挖空心思地想把教皇領(lǐng)下臺呢。據(jù)記載,加塔尼在切萊斯廷五世的房間里安了一根管子。每天晚上教皇就寢的時候,他就在管子那端低聲呢喃道:"切萊斯廷,切萊斯廷,放下你的政務(wù)吧。對你來說這件事太大了。"切萊斯廷五世認為他聽到了上帝的聲音,于是歡天喜地地辭職了,本尼迪克特·加塔尼旋即當(dāng)選為教皇卜尼法斯八世!
在安心享受權(quán)力之前,卜尼法斯八世先得除掉自己的前任。前教皇切萊斯廷五世雖然變回了"摩羅尼的彼得",但是他退位以后仍然有很多人擁戴他。卜尼法斯八世不能容忍前教皇切萊斯廷五世成為民眾忠心的焦點。盡管彼得不求別的,只求回到山洞里繼續(xù)平靜地祈禱,但他仍遭到了逮捕和拘禁。幾個月以后,他死在了污穢的囚洞里!‰m然彼得在骯臟的監(jiān)獄里漸漸腐爛,但他的追隨者們?nèi)匀徽J為"他放下了教皇的頭銜,像神靈一樣休憩在綴滿紫色和金色飾物的躺椅上"。彼得在被捕以后給卜尼法斯八世下了一條非常準(zhǔn)確的預(yù)言:"你像狐貍一樣溜了進來,你將像獅子一樣統(tǒng)治,并像狗一樣死去。"
卜尼法斯八世對他的預(yù)言充耳不聞。新教皇的對手不在了,這下他要好好地享受世界上最偉大的統(tǒng)治權(quán)了。他穿上了最華麗的紫色長袍,并在羅馬各地都豎起了自己的雕像,顯然他深諳此道。他睥睨一切,并把所有和他交往的人都拒之門外。阿拉貢國王的使節(jié)杰拉爾德·阿爾巴拉托寫道:"主教們?nèi)寂嗡琰c兒死,他們無法繼續(xù)忍受他的殘暴。紅衣主教蘭布爾夫說,和這樣的人一起生活還不如死了的好。他巧舌如簧而且眼觀六路,但是他身體的其他部位全都爛透了,所以他也活不了多久。"
獅子
卜尼法斯八世與中世紀(jì)最后幾任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和英諾森三世等人一脈相承,他也公開宣稱教皇的最高權(quán)力,其聲勢之大簡直蓋過了他的前輩們。"羅馬教皇就是法律,"他號令天下,"只有不加思考地服從于羅馬教廷才是得到救贖的基本要素。"雖然卜尼法斯八世既缺乏對宗教的虔誠態(tài)度,又沒有道德準(zhǔn)則,但他可以大言不慚地說:"我們聲明、宣布并闡述我們的一貫立場-對于每個人來說,要想得到救贖就必須臣服于羅馬教皇。"而他在私下里說的話和他的公開言論就差之千里。"怎么啦,和女人、男孩子上床就與搓搓手一樣簡單。"這是他對性道德的看法,而且如果他不是教皇的話,他對靈魂不朽的看法也會讓他上火刑柱的:"希望死后永生的人和餐桌上那只烤雞沒什么差別。"
卜尼法斯八世的議事日程上沒有精神救贖那一項,只有聚斂錢財?shù)挠媱。一位西班牙外交官給他下了個不錯的結(jié)論:"這位教皇只關(guān)心3件事:長命百歲、榮華富貴以及家底雄厚。"為了達到這些目的,至少是最后兩個目的,卜尼法斯八世利用教廷的財產(chǎn)在羅馬周邊地區(qū)不斷攫取土地和城池,他想建立起可以匹敵羅馬所有望族的加塔尼王朝。然而,加塔尼家族的擴張卻損害了科隆納家族對財產(chǎn)和繼承的特權(quán)。他們之間必然的沖突最終導(dǎo)致卜尼法斯八世不光丟了面子,還丟了教皇的統(tǒng)治權(quán)。
一切始自一次大膽的搶劫?坡〖{家族的年輕成員斯蒂芬·科隆納(Stephen Colonna)劫掠了一輛馬車,那輛車上裝著教皇打算用來買地的黃金?坡〖{家族的兩個主教聽說這個后果嚴(yán)重的冒犯之后,主動找到教皇懇求他恕罪。卜尼法斯的答復(fù)是只要他們把劫走的東西還回來就可以了,這聽上去合理得近乎虛假。但是他進一步要求教皇的軍隊要進駐科隆納家族在羅馬周圍的領(lǐng)地,這一點對科隆納家族來說是不可忍受的侮辱。
科隆納家族不但沒有服從這個命令,反而揭竿而起。他們在羅馬散發(fā)傳單,質(zhì)疑卜尼法斯八世的合法性,并指控他從"隱士教皇"切萊斯廷五世手中竊取了皇位。于是教皇奮起迎戰(zhàn),他把整個科隆納家族都逐出了教會,"甚至第4代也未能幸免"。這是一種強有力的精神武器,因為被逐出教會就意味著這個人得不到法律的保護,任何人都可以殺掉他或是奪走他的財產(chǎn),而且這么做還是值得稱道的!
卜尼法斯八世繼續(xù)得寸進尺。他召集了十字軍攻打科隆納家族。雖然沒有多少人愿意為了讓教皇自己撈好處而加入軍隊,但支持摧毀該家族的人也足夠了。最后,戰(zhàn)敗的科隆納家族成員聚集到了僅剩的領(lǐng)地-古城帕萊斯特里納中。帕萊斯特里納的城墻固若金湯,他們還可以阻擋一陣,但是卜尼法斯八世的軍隊完全有能力攻進去。他騙取了科隆納家族的信任,讓他們認為只要放棄城市并向他屈服便可解決所有問題!
科隆納家族全體成員都在教皇面前跪了下來,族長們親吻著教皇的雙腳,乞求他的原諒。然而,卜尼法斯八世沒有放過他們。我們可以在但丁的《神曲·地獄篇》中找到卜尼法斯八世在最后一擊中的所作所為以及他的下場(卜尼法斯死了以后,他和其他幾位教皇被打入地獄的第8層-臉朝下栽進一條裂縫中)。教皇下令將帕萊斯特里納城徹底清剿。這座擁有無價古跡和悠久歷史的輝煌城市頃刻間化為烏有,城內(nèi)愷撒大帝的宮殿也遭到了滅頂之災(zāi)。教皇手一揮就把帕萊斯特里納夷為了平地,而且還命人在耕地中撒上鹽使之永遠貧瘠。卜尼法斯八世似乎贏了,至少他自己這么認為,但科隆納家族在得到了法國國王腓力四世的協(xié)助以后必將報仇雪恨!
教皇和美男子腓力四世之間的矛盾就是一個金錢問題。他們倆都需要大量的資金,腓力四世需要用錢鞏固剛開始擴張的封建帝國,卜尼法斯八世則需要用錢來資助他不斷膨脹的領(lǐng)土擴張野心。教皇想阻止腓力四世繼續(xù)掠奪法國教廷的財產(chǎn),因為那是十分重要的資金來源。矛盾的起因在于腓力四世想對法國國內(nèi)的教堂財產(chǎn)收稅,卜尼法斯八世不讓,腓力四世一怒之下宣布所有的財產(chǎn)和貨物對外國禁運——其實就是禁止對教皇國運,這么導(dǎo)致教皇直接失去了法國地區(qū)所有教廷對教皇國的進貢。卜尼法斯八世無奈,只好同意腓力四世可以對教會征稅。但是雙方的梁子就此結(jié)下了。腓力四世依然不睬教皇,準(zhǔn)備制定一個法案來限制教皇的權(quán)力,教皇立刻責(zé)令法國大主教訓(xùn)斥腓力四世,結(jié)果腓力四世火冒三丈,逮捕了大主教,交給了法國世俗的法庭要審判他。這下教皇毛了,宣布了“圣一至圣”的詔諭,故伎重演,開除了腓力四世的教籍。卜尼法斯八世警告說:"我的前任們一共罷黜過3任法國國王。你要知道,一旦事態(tài)必要,我們會把你貶為馬夫的。"
死狗
但是教皇沒有意識到君主們受到教皇控制的時期已經(jīng)漸趨終結(jié)了。在卜尼法斯八世的威脅和命令面前,腓力四世不但沒有誠惶誠恐地順從于他,反而召開三級會議尋求幫助,大會宣判教皇為罪人,并秘密資助了遠征羅馬的行動。1303年9月,一群武裝分子進入了阿納尼城,那里是卜尼法斯八世的出生地,也是他喜歡去休養(yǎng)的地方。這群人在一位科隆納家族長者的帶領(lǐng)下攻入了教皇的宮殿,卜尼法斯八世正傲慢地坐在寶座上等待著他們的光臨!
老科隆納看著曾經(jīng)毀滅了自己家族的教皇那傲慢的樣子不由得怒發(fā)沖冠,他攥著匕首沖過去意欲手刃仇人。就在匕首即將刺中教皇的最后一刻,他的同伴由于害怕這個瀆神的行為會觸怒上帝而攔住了他。卜尼法斯的性命保住了,但是他的尊嚴(yán)全完了。老科隆納和同伴們剝下了教皇的法衣,并把他用鎖鏈套走了。對之極盡侮辱嘲笑之能事,卜尼法斯八世氣的發(fā)抖,拍著腦袋說:“你們可以囚禁我,殺了我,但是我是教皇,就是死,也要死的像一個教皇那樣!”本來腓力四世是想把他老人家?guī)У椒▏軐彽,后來可能覺得審判教皇畢竟太驚世駭俗了,于是過了段時間也就把他放了,據(jù)說在那段時間里他的精神失常了。盡管在加塔尼家族勢力的影響下,卜尼法斯最終恢復(fù)了自由,但他已經(jīng)不是原來的他了。一個月以后,中世紀(jì)最后一任教皇在頹喪和絕望中咽了氣。不過他死后有件事情還是值得一提的,就是他的墳?zāi)乖?00年后被挖開,發(fā)現(xiàn)完好無損,沒有任何腐爛的征兆;蛟S是上帝憐憫他作為第一個差點被世俗法庭審判的教皇,就賜予他肉身不腐吧。死后本尼狄克十一世即位。
軼事
14 世紀(jì)初,教皇波尼法爵八世提出了一個前任所有教皇都未曾提出的要求:天主教徒只要在羅馬舉行一種儀式,就可以獲得大赦。隨著這項制度而來的是巨額的財富,當(dāng)然,這些財富中的絕大部分都進了教廷的腰包。在巨大的利潤推動下,原先100 年才舉行一次的大赦年儀式,先后縮短到每50 年和25 年就舉行一次。一般而言,人們把第一次舉行大赦年儀式的1300 年視為教廷開始衰落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