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李如龍

    李如龍(教授)

    清朝】李如龍,字古春,上海人,著有《海上墨林》!粳F(xiàn)代】李如龍,師從語言學家黃典誠,現(xiàn)為廈門大學中文系語言文字學博士生導師,是公認的閩南語研究大家。

     

     

     

     

    清代人物  李如龍,清代,字古春,上海人,鵬萬侄。工書法,善醫(yī)!逗I夏帧


    現(xiàn)代人物

      閩南語研究大家:李如龍

    人物簡介

      李如龍 教授,廈門大學中文系語言文字學博士生導師( 1993 年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定),1997年起任國務院第四屆學位委員會中文學科評議組成員。80 年代以來為中國語言學會、全國漢語方言學會理事、中國應用語言學會、中國地名學會常務理事 , 福建省語言學會會長。國際中國語言學會、國際客家學會理事。   李教授 1936 年出生于福建省南安縣,1957 年畢業(yè)于廈門大學中文系,后留校任教, 1973 年后先后在福建師范大學及暨南大學中文系任教,1998 年調回廈門大學,F(xiàn)任廈門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主任,廈門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語文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早在大學時代, 李如龍先生即跟隨著名語言學家黃典誠先生專攻方言學和漢語音韻學、參加福建省方言普查,此后一直在語言學領域辛勤耕作。30 多年來,他調查閩、客、贛、吳等方言及官話方言島近百點,在廣泛調查研究漢語方言的基礎上,開展了方言學、音韻學以及地名學、社會語言學、應用語言學的研究。關于漢字改革、推廣普通話、語文教育等問題也有密切的關注。先后發(fā)表論文 100 多篇,專著 20 多種,在諸多領域作出了貢獻,有些方面具有前沿性和創(chuàng)造性。作為主要作者的《閩語研究》一書,對福建省內的閩方言作了全面深入的比較;所主編的《客贛方言調查報告》是目前規(guī)模最大、影響也最大的客贛方言的著作;合編的《漢語方言及方言調查》被普遍采用為高校教材,獲“國家教委第三屆普通高校優(yōu)秀教材獎”( 1996 )!稘h語地名學論稿》是國內第一本對漢語地名作語言學研究的專著!陡=ǚ窖浴穭t運用方言材料分析福建境內不同地區(qū)的文化特征,是國內第一部這一領域的文化語言學著作,該書出版不久在日本發(fā)行時成為最暢銷的中文圖書!斗窖耘c音韻論集》收錄了他在方言學與音韻學方面的重要論文 32 篇,先后獲“北京大學王力語言學獎”( 1998 )、“教育部普通高校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 1998 )。《方言學應用研究文集》在方言與文化的研究方面以及把方言研究成果運用于語言政策、語文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許多新見解。此書是方言學界第一本內容較為廣泛的應用研究的成果!督óT方言詞典》作為《現(xiàn)代漢語方言大辭典》中的一種, 1999 年獲國家圖書獎!稘h語方言學》是教育部“九五”重點教材,《漢語方言的比較研究》則是方言學的前沿論著。《東南亞華人語言研究》是該領域的首創(chuàng)論著。其它主編或合作的著作還有《動詞謂語句》、《福建省志·方言志》、《客家方言研究》等。   李如龍教授治學作風嚴謹,并具有開闊的思路。在對方言材料有廣泛和深入了解的基礎上,近10 年來尤其重視語言規(guī)律的探索。在方言比較研究的基礎上,他提出了方言特征詞的理論;在對漢語古今南北對比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漢語歷代基本詞匯演變的理論。這些理論引起了學術界廣泛的反響。   李如龍 教授 90 年代分別與日本京都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合作主持“東南部方言比較研究”和“吳語和閩語的比較研究”兩個大型研究項目。 2001 年起主持了“中古到現(xiàn)代漢語語音的演變”的國家社科課題,教育部下達的“臺灣語文工作現(xiàn)狀”的研究以及“國家漢辦”下達的東南亞華文教育研究。在培養(yǎng)人才方面,已培養(yǎng)了碩士 和 博士 20 多名,目前在讀博士生 15 名。

    致力于語言學科的建設

      除了所在學校的教學研究工作,李如龍教授還十分重視校際合作,致力于語言學科的建設。早在 1980 年和 1987 年他就受中國語言學會和國家語委的委托,先后舉辦過兩期方言研究班,為全國 20 多個省市培養(yǎng)方言調查工作者 100 多名。改革開放以來,他參與主持了各屆閩方言、客家方言的學術研討會以及語言學暑期研討班、詞匯規(guī)范會議等。 90 年代以來他先后被南開大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汕頭大學、河北師大、黑龍江大學、華中師大、華中科技大學、南京師大、河北大學、北京廣播學院、北京語言文化大學、首都師大、陜西師大、海南大學、福建師大、暨南大學等校聘為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并作學術演講。多次為香港中文大學和日本學術振興會邀請作訪問研究,在香港和日本的十幾家大學作過學術演講。   2005年以前李如龍語言學論著

    專著

      閩語研究(主要作者,與陳章太合作) 語文出版社,1991,3   漢語方言及方言調查(主要作者,與黃家教、詹伯慧、許寶華合作)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8   客贛方言調查報告(主編,與張雙慶、萬波、邵宜、練春招合作) 廈門大學出版社1992,1   地名與語言學論集 福建省地圖出版社 1993,8   福建文化概覽 (副主編,與王耀華合作) 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10   福州方言詞典(第一作者,與梁玉璋、鄒光椿、陳澤平合作)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4,10   福建雙方言研究 (第一作者,與莊初生、嚴修鴻合作) 漢學出版社(香港) 1995,12   方言與音韻論集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出版 1996,10   福建方言(福建文化叢書之一)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7,10   動詞謂語句(東南方言比較研究叢書,主編) 暨南大學出版社 1997,10   漢語地名學論稿(現(xiàn)代語言學叢書之一)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6   福建省方言志(副主編,主要作者) 方志出版社 1998,8   客家方言研究(主編,作者之一) 暨南大學出版社 1998,8   方言學應用研究文集 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8,10   建甌方言詞典 (第一作者、與潘渭水合作) 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8,12   代詞 (東南方言比較研究叢書,主編) 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3   粵西客家方言調查報告(主編) 暨南大學出版社 1999,12   東南亞華人語言研究(主編,主要作者)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2000,1   介詞(東南方言比較研究叢書,主編) 暨南大學出版社 2000,9   漢語方言學(教育部重點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4.   《戚林八音》校注 (第一作者)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1,5   漢語方言的比較研究 商務印書館 2001.6   福州方言志(第一作者) 海風出版社 2001、7   福建縣市方言志12種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1、7   漢語方言特征詞研究(主編) 廈門大學出版社 2001、12   詞匯學理論與實踐 (主編) 商務印書館 2001、12   漢語詞匯計量研究(主編) 廈門大學出版社 2002年3月   漢語方言研究文集(主編) 暨南大學出版社 2002、6   廣州話正音字典 (副主編)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2、7   現(xiàn)代漢語方言概論(參編)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年10月   從方言比較看官話的形成和演變 (參編) (香港) 靄明出版社 2003年2月   臺灣及東南亞華文與華語研究 (主編) (香港) 靄明出版社 2004年8月   漢語應用研究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2004年10月

    論文

      廈門話的變調和輕聲(加工整理) 廈門大學學報(社科版)1962,2   廈門話的文白異讀(加工整理) 廈門大學學報(社科版)1963,2   福建漢語方言分區(qū)略說 (第二作者,與潘茂鼎等合作) 中國語文 1963,2   長汀話兩音節(jié)三音節(jié)的連讀變調 廈門大學學報(社科版) 1965,2   對同音代替壓縮漢字的意見 光明日報 1977,12,2   談談中小學語文課的語言訓練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 1978年第3期   福州話語音演變概說(第一作者,與梁玉璋、陳天泉合作) 中國語文 1979,2   地名詞的特點和規(guī)范 中國語文 1980,3   福州話聲母類化音變的再探討(主要作者) 中國語文 1981,3   閩臺地名縱橫談 地名知識 1982,4   進一步開展?jié)h語方言的調查 文字改革 1982,2   論漢語方言詞匯差異 語文研究 1982,2   寧德碗窯閩南話二百年間的變化(第一作者,與陳章太、游文良合作) 中國語文 1982,5   論閩方言的一致性(第一作者,與陳章太合作) 中國語言學報(創(chuàng)刊號) 1983,4   閩西北方言來母字讀S-的研究 中國語文 1983,4   閩方言和苗壯傣藏諸語言的動詞特式重疊 民族語文 1984,1   自閩方言證四等韻無-i-說 音韻學研究(第一輯) 中華書局 1984,3   關于多音字精簡問題 文字改革 1984,2   《八音定訣》的初步研究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 (社科版) 1984,4   地名中的古音 語文研究 1985年第一期   古全濁聲母閩方言今讀的分析 語言研究 1985,2   澳腰莆田方言島記略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 1985,2   論閩方言內部的主要差異(主要作者,與陳章太合作)中國語言學報(總第二期)1985,10   地名的分類 地名知識 1985,3   閩南方言的“有”和“無” 福建師范大學 學報 1986年第二期   略論語言人類學的一些課題 人類學研究(試刊號,廈門大學) 1986,2   在方言復雜地區(qū)加速推廣普通話 語文建設 1986,6   地名中的同形異名和同名異形 地名知識 1986年第8期   地名的語詞特征 《地名學論稿》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11   海南島的邁話(主要作者,與黃谷甘合作) 中國語文 1987,4   考求方言詞本字的音韻論證 語言研究 1988,1   論方言和普通話之間的過渡語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 1988,2   論普通話的普及和規(guī)范 語文建設 1988,2   “贛方言”,“漢語方言詞典”,“《閩音研究》”三篇 《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88,3   閩方言和普通話語法的主要差異 《語海新探》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8,9   論地名的符號特征 地名知識 1989,1   閩南方言的“相”和“廝” 方言 1989,4   閩臺地名通名考 《地名學研究文集》 遼寧人民出版社 1989   聲調對聲母的影響 語言教學與研究 1990,1   建甌話的聲調 中國語文 1990,2   “操”的讀音談到語音的避諱 中國語文通訊(香港)1990,3   推廣普通話與語文教學問題 語文建設通訊(香港) 1990,7   通名叢議 地名知識 1990,2   地名工作的標準化、科學化和社會化——在華東地區(qū)地名工作研討會上的發(fā)言 《地名知識》1991年第二期   閩方言的韻書 地方文獻史料研究叢刊(2) 福建省地圖出版社 1991,3   兩種少見的聲調演變模式 語文研究 1992,2   福建方言的文化類型區(qū)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 1992,2   語言的社會類型學研究 語文建設通訊 (香港) 1992,3   閩南方言和印尼語的相互借詞 中國語文研究(香港)1992,5   閩粵方言的“陽入對轉”派生詞(與張雙慶合作) 中國語文研究(香港)1992,5   福建境內的兩種雙方言現(xiàn)象(第一作者,與萬波合作)《漢語雙方言》 漢學出版社 1992,8   沙縣志?方言志 中國科技出版社 1992,4   關于各類地名圖書的分工和協(xié)調 《地名圖錄典志編纂論文集》 哈爾濱地圖出版社 1992,11   口語和口語的訓練 語言文字應用 1993,1   客家方言本字考 《客家學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2   閩臺方言與閩臺文化 《同源同根,源遠流長》 海峽文藝出版社 1993,10   南安縣志?方言志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3,10   跳出漢字的魔方——40年漢語方言研究的重大突破 《中國語文研究40年紀念文集》   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1993,10   晉江市志?方言志 上海三聯(lián)書店 1994,3   方言區(qū)語文課的普通話口語訓練 《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與語文教學》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4,8   浦城縣志?方言志 中華書局 1994,9   建陽縣志?方言志 群眾出版社 1994,9   武夷山市志?方言志 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 1994,9   從客家方言的比較看客家的歷史 《國際客家學研討會論文集》 香港中文大學1994   潮州方言語音的演變(與李竹青合作)《潮州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暨南大學出版社1994,9   方言與文化的宏觀研究 暨南學報 1994,4   《漳州方言研研究》序 縱橫出版社(香港) 1994,10   閩南方言地區(qū)的語言生活 語文研究 1995,2   山登絕頂我為峰——《語壇爭鳴錄》序 1995,5   提倡方言地區(qū)語言生活的調查研究 關系 語文建設通訊 (香港) 1995,9   從詞匯看閩南話和客家話的關系 《第一屆臺灣語言國際研討會論文選集》   文鶴出版公司(臺北) 1995,4   客贛方言的入聲韻和入聲調(主要作者,與張雙慶合作),一種改良的調類的標調法 (兩篇)   《吳語和閩語的比較研究》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5   論閩方言的文白異讀 《第三屆閩方言國際會論文集》 《中國語文研究》(香港)1995   《普通話基本功訓練教程》序 中國書籍出版社 1995 ,9   《南雄珠璣方言志》序 暨南大學出版社 1995,10   姑嫂塔與回頭山——地名的文化蘊涵漫議 語叢(澳門) 28 1995,12   評《臺語與國語字音對應規(guī)律的研究》 《國際中國語言學評論》 第一期(香港)1996,1   說“八” 中國語文 1996,3   泉州方言的體 《動詞的體》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1996,4   言傳與意會 《語言與傳意》 海峰出版社(香港) 1996,6   永存的懷念和鞭策 《曾世英紀念論文集》 中國地圖出版社 1996,7   閩粵瓊閩語詞匯比較研究(第一作者) 《第四屆國際閩語研討會論文集》 汕頭大學出版社 1996,8   《海南村話》序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1996,11   在新的適應中改善—97后香港語文生活展望   《1997與香港中國語文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香港中文大學 1996,12   語文教學與方言調查研究 語言教學與研究 1997,12   論音義相生 暨南學報 1997,3   略論東南亞華人語言的研究 學術研究 1997,9月號   廣州話常用詞里的幾種字音變讀《第五屆國粵方言研討會論文集》暨大出版社1997.7   前言,泉州方言的動詞謂語句 (兩篇) 《動詞謂語句》 暨南大學出版社1997,10   《華夷通語》研究 方言 1998,2   客家方言與客家的歷史文化 嘉應大學學報 1998,2   也談現(xiàn)代漢語課程的改革 語文建設 1998,5   《福州方言俗語歌謠》序 《福州方言俗語歌謠》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8,3   閩西客家方音的異同 《客家方言研究》 暨南大學出版社 1998,8   琉球方言中的閩方言借詞 ——中琉文化交流的見證 《方言學應用研究文集》   為語文規(guī)范化奮斗 《方言學應用研究文集》   語文建設。推廣普通話。語文教學——在香港語文學會的演講 《方言學應用研究文集》   語音演變規(guī)律和語音教學 《方言學應用研究文集》   口語教學三題 《方言學應用研究文集》 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9   論漢語方音異讀 語言教學與研究 1999年第1期   前言,閩南方言的代詞 (兩篇) 《代詞》 暨南大學出版社 1999,3   閩粵方言的不同文化特征 暨南學報 1999,6   晉南關中的全濁送氣與唐宋西北方音(第一作者,與辛世彪合作) 中國語文 1999,3   香港沙頭角新村的福佬話記略(第一作者,與張雙慶合作)〈第五屆國際閩方言研討會論文集》   暨南大學出版社 1999,4   論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 語言研究 1999,1   論漢語方音的區(qū)域特征 中國語言學報 總第9期 (1999,7)   《梅縣方言語法論稿》 序 語文研究 1999,1   《閩南方言與古語同源詞典》序 廈門大學出版社 1999,4   方言學必須加強應用研究 《世紀之交的中國應用語言學研究》 華文教學出版社 1999,12   馬來西亞華人的語言生活及其歷史背景 〈東南亞華人語言研究〉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南洋客家人的語言和文化 (同上,2000,1)   印尼蘇門達臘北部客家話記略 (同上,2000,1)   淺談教師語言的再教育 (與關湘合作) 《教師在職進修與鐘聲教育詭計教育研討會論文集》,2000年2月   福州話聲母類化的制約條件 廈門大學學報 2000第1期   論漢語方言比較研究 語文研究 2000年2—3(連載)   談漢語方言的比較研究——兼評《漢語方言大詞典》 辭書研究 2000,4   應用語言學的性質和任務 《世紀之交的應用語言學》 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12   《樂昌土話研究》序 廈門大學出版社 2000,9   我與漢語方言 中國文學報(日本京都大學) 2000,   二十世紀漢語方言學的經驗值得總結 語言研究 2001,1(總42)   漢語和漢字的關系論綱 語文世界 2001,第一期   華文教學中的基本字集中教學法芻議 海外華文教育 2001年第二期   論漢語方言特征詞 中國語言學報(第10期) 商務 2001,4   閩南方言的結構助詞 語言研究 2001,第2期   《閩南方言、漳州話研究》分序 , 《渡江書十五音》導言   《閩南方言漳州話研究》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 2001,5   官話方言后起的特征詞 語文研究2001。4。(與吳云霞合作)   普通話訓練與測試(導言,詞匯)《福建普通話訓練與測試》 語文出版社2001,9   談談詞匯的比較研究 《詞匯學理論與實踐》 商務印書館 2001、12   論閩臺兩省方言和文化的共同特點 (與錢奠香合作) 語言文字應用2002、2   漢語詞匯衍生的方式及其流變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2、5   論漢語方言的語流音變 廈門大學學報2002、5   官話方言特征詞研究——以《現(xiàn)代漢語詞典》所收方言詞為例 (與劉曉梅合作) 語文研究2003。1   吳語閩語的“女、許、駛、母”及其他-—讀潘悟云新作《三等讀入二等的語音 》有感   《吳語研究》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1月   詞匯規(guī)范問題漫議 漢語學報 第四期 2003年3月   關于語言教育的改革 云南師大學報。對外漢語教學版 2003年3月 后收入《潮聲》   ——廈門大學人文演講錄,黃山書社 2003年12月   方言與地域文化 《潮聲——廈門大學人文講演錄》 黃山書社2003年12月   閩南方言的否定詞和否定式 中國語文研究 2003年第二期 2003年月出版   《渡江書十五音》導言 《渡江書十五音》 廈門大學出版社 2003年9月   中西學術的融合與創(chuàng)新——論20世紀的漢語音韻學與漢語方言學 (與劉鎮(zhèn)發(fā)合作) 語言科學 2003年9月   漢語方言學在語言學上的意義(與劉鎮(zhèn)發(fā)合作) 深圳大學 學報 2003年第四期   透視中國東南 廈門日報 2003年報12月6日 C7版   文言 白話 普通話 方言 語言文字應用 2003年第四期   從閩語的“汝”和“你”說開去 方言 2004年 第一期 又,人大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04年第5期   晉語讀書札記 語文研究 2004年 第一期   漢語詞匯衍生的方式及其流變 《詞匯學理論與應用》 商務印書館 2004。2。   《宋元期間方言分布》、《清初方言分布》(地圖及說明) 《福建省歷史地圖集》,福建省地圖出版社,2004年4月   華人地區(qū)語言生活和語言政策研究 廈門大學學報 2004年第3期   漢語義位”吃”普方古比較研究(與解海江合作) 語言科學 3卷3期 2004.5.   又 人大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 2004.7.   海南閩語聲調的演變 (與符其武合作) 中國語文 2004年第4期   試析對外漢語教材編寫的“詞本位”(與何穎合作) 海外華文教育 2004年第2期   閩方言的價值及其研究方向(代序) <閩方言研究專題文獻輯目索引>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10.   對外漢語教學應以詞匯教學為中心(與楊吉春合作)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 2004年第4期   東南方言語法對普通話的影響四種(與劉曉梅合作,第二作者) 語言研究 總第57期 2004年12月   東南方言與東南文化論綱 東南學術 2004增刊 2004。12。20。出版(總第180期)   關于語言教育的改革 《慶祝中國語文創(chuàng)刊50周年學術論文集》商務印書館2004年12月   百年中國語言學的兩度轉型 學術研究 2005年第1期 新華文摘 2005年第9期 轉載   關于方言與地域文化的研究 泉州師院學報 2005年第1期   略論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兩個原則(與吳茗合作)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05年第2期   人大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05年第5期轉載   關于建立言語學的初步構想 《言語與言語學研究》 崇文書局2005年8月   關于東南方言的”底層”研究 民族語文 2005年第5期 1-----15頁   客家的歷史、文化和語言(轉自閩南語國際網www.banlam.com,原出處未考 《海上墨林》為《中國山水畫通鑒》系列中的一本,該系列以圖文相映的方式,對絢麗多姿的山水畫發(fā)展史進行了較為完整而系統(tǒng)的梳理。從中展現(xiàn)的,不僅是山水畫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不僅是關乎山水畫的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的流衍變遷軌跡,而且也牽連了山水畫賴以存在的文化土壤,牽連了一代又一代需要山水畫的人與山水畫所構成的那層不斷嬗變著的微妙關系。本冊主要闡述晚清時期上海地區(qū)的山水畫藝術活動。

    李如龍

    TAGS: 歷史人物
    名人推薦
    • 加藤段藏
      加藤段藏,出生于文龜3年(1503年)卒于 永祿12年(1569年)、是日本戰(zhàn)國時代的忍者。
    • 王服
      字安道,號奇翁,明朝昆山(今江蘇昆山)人。博通群籍,教授鄉(xiāng)里,精于醫(yī),能詩文,工繪事,行筆秀麗,布置茂密,作家士氣咸備。
    • 花炮祖師
      花炮祖師——李畋。《唐史》載:“李畋,江南西道袁州府上栗麻石人氏,生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四月十八日。”唐太宗李世民被山鬼迷纏,久治無效,遂詔書全國求醫(yī)。..
    • 唐星
      唐星(1892--1964)國民黨起義將領,中將。原名吉樛,號天閑,字樹南,湖南新化人,生于1892年12月23日。
    • 楊繹
      楊絳,原籍江蘇無錫,1911 年7 月17 日生于北京,原名楊季康。 父親楊蔭杭為江蘇省最早從事反清革命活動的人物之一,民國時曾出任江蘇省高等審判廳長、浙江省高等審判廳..
    • 愛波斯坦
      他70多年來為振興中國、抗擊法西斯、捍衛(wèi)世界和平歷盡艱險、奔走全球1915年出生在波蘭華沙一個堅信馬克思主義的猶太人家庭,父母因積極參加革命斗爭都曾被捕入獄和流放。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