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紀要
林損少從舅父陳黻宸學習,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隨舅父赴廣州入兩廣優(yōu)級師范學堂。畢業(yè)后曾在瑞安高等小學任教一年。宣統(tǒng)三年(1911)赴上海,任共和建設(shè)討論會文案,后任《黃報》編輯,與黃興、宋教仁等宣揚革命。翌年,赴北京,主《新民日報》筆政。1914年,任北京大學預(yù)科講師,兩年后續(xù)聘為國文系教授,與舅父陳黻宸、兄林辛并主講席;還兼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大學講席。五四運動前后,和北大黃離明等教授持舊學觀點,組織漢學研究會,創(chuàng)辦《唯是學報》,宣傳文言文與儒家傳統(tǒng)理論,與錢玄同、胡適等論戰(zhàn),曾發(fā)表長達數(shù)萬言《漢學存廢問題》一文,影響頗大。
1927年春離北大,赴沈陽任東北大學教授。次年返歸江南,在上海交通大學任教,后游廣州。1929年,重主北大講席,并兼國史編纂處編輯。但仍堅持與新派抗衡,處境尷尬。1933年夏去職,曾在《世界日報》發(fā)表《致北大文學院長兼國文系主任胡適》一信,胡未有作復。秋,去南京任中央大學講席。1936年秋,去西北農(nóng)林?茖W校任教。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返歸瑞安,里居不出。1940年8月26日,因肺病去世,終年五十歲。瑞安和重慶兩地同時舉行規(guī)模盛大的公祭大會。民國政府主席林森頒令褒揚,曰:“前國立北京大學教授林損性行英邁,學術(shù)湛深,曩年參加革命,奔走宣傳,不辭艱苦,嗣即努力教育,潛心著述,于政學理,多所闡揚,夙為后進欽響!睆垖W良則親筆書寫挽幛“人師、經(jīng)師、國學大師”,表示深切哀悼。
林損治學嚴謹,不為清代考證、訓詁、詞章之學所拘,對經(jīng)史諸子、詩文辭章等無不通曉,并繼承永嘉學派傳統(tǒng),倡名理經(jīng)世之學。2002年,臺灣讀冊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出版了《林公鐸先生全集》(二冊)。另外,由瑞安陳鎮(zhèn)波編輯的《林損集》也將要出版。2009年4月28日,瑞安市在玉海樓舉行“紀念林損先生座談會暨林損遺作手稿捐贈儀式”,林損先生的兩個女兒和外孫將珍存多年的林損遺作、手稿等共962件悉數(shù)捐獻給瑞安市文物館。
林損長于記誦,許多古籍都能背誦。任北大教授時,當時的北大校長胡仁源認為他的文學造詣“陳亮、葉適不能過也”。吳宓與之久談,“甚佩其人。此真通人,識解精博,與生平所信服之理,多相啟發(fā)印證”。他又持才傲物,喜歡喝酒罵座,與胡適論學不合。周作人《北大感舊錄》中說他的脾氣古怪,講話極為直率,近于不客氣。傅斯年竟說他是敗類桑兵。
部分著作目錄
《林損詩集》:民國北京大學出版部,存溫州圖書館
《林損叢錄》:自印本,存溫州圖書館
《永嘉學派述(永嘉學派通論)》:寰宇印刷公司本,存溫州圖書館
《諸子學案要略》:張昌圻錄,寰宇印刷公司本
《倫理正名論》:陳氏惜硯樓印
《政理古微》:自印本
《林氏文稿》:存家屬處,未整理
《中國文學講授發(fā)端》:北京大學講義,線裝一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