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日本近代文學,中日文學比較研究,跨文學視野中的東方文學。主要代表性研究成果:日文專著《中島敦文藝的研究》,《外國文學史新編》等。論文和譯著“李陵和李徵——中島敦文學的特質(zhì)問題”,“中島敦〈古俗〉兩篇與《弟子》”等三十余篇。承擔著國家教育部項目〈近代日本小說與中國古典〉及省級和校級項目〈先秦兩漢文學與近代日本小說〉〈日本文學中的中國文學現(xiàn)象〉等,并多次參加國際性,全國性學術會議,宣讀相關論文與報告。
社會評價
他成長于一個全民性反日的時代,卻選擇了日語作為自己終身的專業(yè);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卻習慣于在談話中不時蹦幾句日語出來表達自己;他留學日本11年,幾乎成了一個被日化的中國人,卻在談論起中國現(xiàn)狀時憂國憂民,甚至義憤填膺;他身為副院長,對于有關的行政事務盡心盡力,卻依然在每天睡前睡后堅持讀一兩頁日本小說;他是罕見的日本文學的博士生導師,卻堅持給本科生上課,用日語和他們調(diào)侃道“你這個小傻瓜”;他年過五十,說起話來卻神采飛揚,聲情并茂。他,就是外國語學院副院長,日語系主任——李俄憲教授。
人物訪談
最初選擇日語源自好奇,李俄憲教授坦言。從小生活在一個全民性反日的時代,李俄憲教授自己也未能例外。稍微不同的是,他同時很好奇,好奇日本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國度。雖然中學里學過一點點英語,但是“日語是我發(fā)自內(nèi)心想要學習的第一門外語,是我的u2018初戀情人u2019”,李教授笑道。當時文化大革命剛剛結束,很多畢業(yè)于日本國立大學,受惠于日本十幾年本土教育的人得以假釋,成了李教授日語道路上的啟蒙老師。李教授強調(diào),自己非常榮幸能在學習的初始階段就接觸了日本最本土的發(fā)音,文化和材料,這對于自己以后的學習和研究,自然是大有裨益的。
本科畢業(yè)后李教授就留校工作了,同時從事自己喜愛的日本文學的研究。在他看來,教學不是對自己研究時間的一種占據(jù)和浪費,反而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自己的科研意識和選題。直到現(xiàn)在,李教授還在日語系給本科生上課,而且本科生的課程遠遠多于碩士和博士的。對于記者的疑問 “許多老師平衡不好科研和教學”,李教授迅疾而自信回答道:“我是一個例外。”
在他看來,能教授自己喜歡的文學是種莫大的幸福。李教授說,“本科生的課程是我口頭表述的科研,而那些論文只是文字的表述而已!辈痪们叭珖钍軞g迎的大學教授的評選中,李教授高居第二。
雖然有那么多的課程要上,那么多相關的行政事務要處理,那么多科研項目要費神,李教授依然要在每晚睡覺前看日語原著小說,早起后亦不例外,否則便夜不能寐,白天亦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和生活。正是帶著對日語和日本文學的無限熱忱,李教授一路走來在教學和科研上被鮮花和榮譽簇擁著卻堅守著最初的純凈和清醒,堅守著他對“初戀情人”的款款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