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久保田博二 (Hiroji Kubota)是瑪格南唯一的一名日本攝影師,畢業(yè)于東京大學政治系,1961年瑪格南成員訪日期間結(jié)識了Rene Burri、Burt Glinn以及Elliott Erwitt等當時瑪社的主要攝影師。1962年,久保田博二因工作關(guān)系調(diào)到芝加哥,并在1965年正式成為一名自由攝影師。
人物經(jīng)歷
久保田博二, 1938年生于東京,24歲大學畢業(yè)后移居美國立志成為攝影家,在隨后的6年中赴美國紐約及芝加哥學習。1983年被馬格南圖片社吸收為正式成員,是該組織中唯一的日本攝影師。1968年,他進入跨越國界的主題創(chuàng)作階段。1975年他赴菲律賓、越南,并由此開始了對亞洲的拍攝計劃。從1978年起,之后的20多年中,他先后50多次訪問中國,并先后出版了《桂林夢幻》和《黃山仙境》等中國攝影專集。1970年以來他多次獲得世界攝影大獎,是日本當代攝影大師。
他的第一份拍攝任務是為英國時代報拍攝Jackson Pollock(美國抽象表現(xiàn)主義代表畫家)的墓碑,1968年,他重返日本,兩年后,作品終于獲得日本攝影界的認可,并被講談社授予當年的出版文化獎(Publishing Culture Award)。1971年,久保田博二加入瑪格南圖片社。
久保田博二在1975拍攝了西貢陷落的整個過程,并重新將關(guān)注點回歸到亞洲地區(qū)。為了拍攝中國,他經(jīng)過數(shù)年的努力才獲得官方準許,1979至1984年,久保田博二在中國的拍攝旅途長達1000天,積累下超過20萬照片,最終在1985年完成了當時最出色的一本記錄中國的攝影畫冊——《China》。
久保田博二拍攝過絕大多數(shù)亞洲的國家,尤其是中國、日本以及朝鮮,并分別以這三個國家為主題出版過攝影畫冊,如果說《中國》(1985年)是他尚在摸索的第一個攝影階段,2004年才出版的《日本》才真正成熟地體現(xiàn)了他個人對攝影的理解,少了視角的沖擊與獵奇,卻多了對人本身的關(guān)注,透出一種寧靜、平和的美感。
久保田博二的中國影像,以一個外國人和東方日本人的視角,和瑪格南式的攝影風格對變革中的中國進行了比較全方位的觀看。他雖然不可能全面細致的審視中國發(fā)生的一切,但他的眼光由于距離的設(shè)定,還是非常敏銳和獨特的。他能夠比較準確地抓取中國社會的變化,和變化之中的中國人,而且其態(tài)度和立場非常友好,沒有一般西方記者居高臨下的歧視,這點是非常可貴的。久保田博二的技術(shù)純熟,所用膠片長期堅持是柯達克羅姆,曝光色彩控制極佳。
1980年秋和1981年春,他兩次航拍桂林,并在之后北京中國美術(shù)館舉辦大型的桂林航拍攝影展覽,展覽照片尺幅巨大,一時轟動京華。但當時因中國攝影師的物質(zhì)條件還很低下,所以展覽開始不久就傳出久保田博二是一個娶了日本富婆的紈绔子弟的傳聞,因為據(jù)陪同的中國人士說,久保田博二航拍桂林時使用膠卷無數(shù),拍照時安上馬達像機關(guān)槍一樣狂掃。此說引起諸多中國影人的反感。后來才知此是訛傳,他并非紈绔,只是一位職業(yè)攝影師,而拍攝方式和習慣,也是專業(yè)攝影師的工作方式使然?磥,國人因條件落后,少見多怪了。
主要作品
1981年,拉薩寺廟敬佛的老百姓
作品集《桂林夢幻》
作品集《黃山仙境》